战友情深

玩童

<h3>鸡年春节刚过,原步兵34师师直高炮营营部微信群决定于2017年4月15日举办首次战友联谊会。</h3><div>作为本次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微信群决定制作一个“军旅旧影”的电子相册,通过微信群广泛征集旧照佳文美频。</div><div><br></div><div>经战友们一整月的翻箱倒柜,找出了尘封已久的军旅生涯照片,以及回忆军中生活片段和记述寻迹部队过程的美文,为相册的制作提供了宝贵的素材。</div><div><br></div><div>本相册收集了近百张高炮营的珍贵旧照,还收录了《三十四师军史》、原营部卫生员嵇仁柬的《军牛》、原营部报道员应华国的《圆梦“红日”涟水城》等佳作。相册配以军旅歌手侯博文演唱的《亲爱的战友,我的弟兄》,让您在充满着动情激情豪情的旋律中,欣赏一帧帧一幅幅军旅画面时,重温往日的艰难与火热的军旅生涯。</div><h3><br></h3><h3><br></h3><h3>营部战友会专用L0G0,请杭州战友沈利(77年兵)专业设计,左图中,军徽代表军人,月亮和太阳代表朝夕相处,日夜思念,三个元素组合成一个圆形代表战友们大团聚。右边“战友情”三字,为北宋时曾任涟水军使的著名书法家米芾手迹,代表我们的军旅生涯在涟水。<br></h3>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font color="#ed2308">步兵第34师简史</font></b></h1>   1949年2月,由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16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军34师,师长尤太忠,政委邵子信,该师部队前身有红25军一部改编的八路军688团、129师新编第10旅29团和太行军区48团,1945年8月组建太行军区韦(杰)支队。1945年10月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16旅,1948年5月改称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第16旅,参加过上党、平汉、陇海、定陶、巨野、鲁西南、襄樊、淮海、渡江和进军大西南等重要战役。1951年3月参加抗美援朝,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4师。此前102团留在西南,36师106团调入该师。在朝期间,参加了第5次战役、金城防御作战、上甘岭战役等,涌现出特等功臣伍先华,是志愿军12名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之一。1954年4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34师番号。1985年9月,称陆军第12集团军步兵第34师,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下辖第100团(红军团)、102团(老36师106团)、103团(襄阳特功团,原属35师)、炮兵团,可以看出,该师集中了1949年2月编成的12军3个师的主力团队,因此被称为“小12军”。1998年体制编制调整,该师缩编为陆军第12集团军步兵第34旅,100团团部调出与36师坦克团合并为36师装甲团;102团团部调出改编为合肥陆军预备役高炮团,2004年划归安徽陆军预备役步兵师;103团团部调出改编为常州陆军预备役通信团,炮兵团团部撤消(后恢复)。该旅是郭兴福教学法的发源地,2营5连为基层安全保卫工作模范连,3营7连为尊干爱兵模范连,炮兵团为红军团(2003年36师缩编为旅,原师装甲团团部调归34旅,与原炮兵团团部合编,2003年12月将原36师装甲团团史由34旅炮兵团继承)。<br />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font color="#ed2308">二野劲旅12军34师简史</font></b> </h1><br />步兵第34师前身是1945年由韦(杰)支队为基础组建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16旅.1948年改称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第16旅<br />1949年整编为第二野战军第12军34师<br />1951年2月改番号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2军34师,奉命赴朝参战,先后参加了五次战役,金城防御作战,东海岸防御和赫赫有名的上甘岭战役。1954年4月,该师凯旋回国,进驻浙江金华,担负机动作战任务。<br />1955年1月该师炮兵第315团奉命开赴浙东前线,配属步兵60师参加了解放一江山岛的战斗。<br />1960年3月14日,毛泽东主席视察该师高炮三连,亲切教诲官兵"要好好学习,要艰苦朴素"。<br />1961年12月该师移防 苏北,师部位涟水县。<br />1961年--1964年,该师第100团2连副连长郭兴福在上级帮助指导下,创造了一套先进的教学方法(郭兴福教学法),受到了毛主席,叶剑英元帅,及总部首长的高度赞扬,经毛主席批示,在全军推广。<br />1967年5月,该师高炮营奉命执行援越抗美任务。<br />1967年8月,该师随军开赴安徽淮南,六安地区执行“三支两军”任务,同月该师坦克自行火炮239团调归南京军区坦克9师建制。<br />1969年,炮兵315团改番号为第34师炮兵团。10月该师开赴安徽巢湖白湖农场执行生产任务。<br />1976年1月,该师按乙种师编制进行整编<br />1976年4月,该师移防苏北和安徽滁州地区。<br />1979年1月,该师派出1000多名官兵参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br />1979年9月,该师按北方甲种师建制进行扩编。<br />1980年12月,该师再度缩编为乙种师<br />1985年10月1日,该师101团撤消,陆军第35师103团划归该师建制。<br />1991年11月31日,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检阅了该师驻滁州部队,并看望了该师102团1连全体官兵,并为该连题词“尊干爱兵,团结奋进”<br />该师下辖步兵100团,102团,103团和炮兵团<br />该师荣誉单位:<br />34师100团1营2连:保持英雄第二连,军事训练先锋连34师100团7连:勇猛的英雄连<br />34师102团1连:尊干爱兵模范连<br />34师102团1连1排:王克勤排<br />34师102团1连1排1班:王克勤班<br />34师103团:襄阳特功团<br />34师103团1营:襄阳登城第一营<br />34师炮兵团1连4班:神炮班<br />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font color="#ed2308">梦圆“红日” 涟水城</font></b></h1><h5 style="text-align:center;"> ——<b>记老兵军营故地寻迹</b></h5><br>看过电影《红日》,人们就会想起那场浴血奋战的“涟水保卫战” ,这是一部反映解放战争题材的故事片。1977年1月,我参军入伍来到了这座饱受战争创伤的苏北涟水县城,至今已有40个年头。1980年12月退伍回家,离开涟水36年了。从此,我与涟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无数次美好的部队军营生活从梦中重现。<br>4月的一天,手机彩铃响起,杭州战友张振华来电话要我去苏北涟水县军营故地寻迹,这是一件梦寐以求的好事啊。于是,由战友张振华带队,章德春、吴自强和我,共四人乘坐张振华的自驾车,踏上了北上寻访之路。 <br>8日早上5点,我就起床刷牙洗脸,背上隔夜整理好的行李,5:30分乘“无手英雄”王玉良的电瓶车离家去杭州临平地铁站。一会儿,地铁站的大门开了,人们纷纷涌向地铁,在自动机上购票,我乘上6:09的首发车,6:38就到达亚洲规模最大的杭州火车东站。并在东站东2F处向振华发微信,我们四人很快会合了。振华考虑得很周到,车内有馒头包子、面包、矿泉水等,正好解我没吃早餐之饥。<div>我们北上的路线是从杭州北“南庄兜” 收费站进G25(长春—深圳)高速国道,经南京长江二桥,进入苏北,在六合服务区中餐,德春和我吃面条,费用还是徳春支付的;振华和自强点菜吃饭,不在一个厅里。大约休息了半个小时后继续北上,汽车由振华、德春轮流驾驶,振华打开手机导航引路,杭州至淮安约600公里,开车约需6个小时,于下午2:30抵达淮安市开发区鼎立国际大酒店,该酒店由上海鼎立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7亿多元人民币,按五星级标准兴建的豪华商务酒店,东道主战友唐辉正在酒店大门口热情迎接,战友重逢,握手谈笑,十分亲近。我和徳春下榻于15层1506房间、振华和自强1517房间。和我们一起共进酒店的还有丹阳4位战友,分别是魏荣云夫妇(魏曾任营部排长)、曾国建、许树林、邵富良(后调36师参加对越还击战) 。后来淮安盱眙兵、营部炮技师田千富也来到酒店,全程参与。<br>唐辉1978年参军,江苏启东人,祖籍南通,他是高炮营部兵,退伍后进入房地产行业,现公司在淮安开发,算得上是个“淮安通”。 唐辉对我们这次三天军营故地寻迹作了周密日程安排:8日下午先入住酒店,然后游览“总督河道部院”旧址,晚上在楚州饭店(八二医院对面) 吃淮扬菜。9日早上8点钟去涟水部队旧址,然后游览五岛湖公园,中饭在涟水宾馆用膳,下午回淮安酒店休息,6点在淮安区红樽酒店晚餐,由战友唐辉的所在房地产公司张总陪同招待。10日早上8点钟,参观周恩来故里、周恩来总理纪念馆,并在附近酒店中餐;下午1:30离开淮安,返回杭州。<br>唐辉对这次军营故地寻迹活动安排真是煞费苦心,住的五星级,吃坐上圆桌,喝的是“国緣”,再添“梦之蓝”, 出行有轿车,远远超过习近平总书记规定的部级标准。<br>9日早上8:40,当唐辉开着汽车引进涟水县城,边缓慢行驶边细心讲解,我的心是激动、惊讶、感慨交汇在一起。宽阔的四至六车道柏油马路两侧绿树成荫,高楼林立,店铺满街,来往车辆人群川流不息,呈现一派繁荣景象。当年步兵12军34师司令部、政治部、通信营、警侦连••••••,当年坑洼的石子路、周围农民的茅草屋变得无影无踪,无痕无迹。唯一可见证的,是那条盐河,在盐河上的“涟水闸门”旧址,也被翻建一新,闸门两侧建有楼房,挂上了“涟水县水利管理局” 牌子。让我找到了当初的感觉,影响最深的是从高炮营部去城里,步行必须走过这个盐河水闸,就走进了涟水县城。沿公路相反的方向,就是师后勤部,幸运的是今天唯独能看到当年不变的师后勤部办公大楼和后勤部干部职工宿舍、防化连、直属高炮营部营房旧址等。可惜部队早已迁移,营房年久失修,算才租给了民工居住,但杂物铺天盖地,凌乱不堪,环境卫生差,与当初那种卫生清洁,整齐划一的生活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更使我们感到十分失落,有责怪地方政府为何不把34师司令部或政治部营房,作为文物保护下来,作为开发旅游资源之意。然后,我们去了涟水“五岛湖”公园,当初这个公园是涟水军民唯一的休闲场所,內设图书室、烈士陵园等,我每逢星期日就去那里看书或翻阅地方报刊,特别是当初华国锋主席题写报名的&lt;&lt;浙江日报&gt;&gt;阅读较致细,十分关注家乡的动态信息,因为当初本人是高炮营部新闻报道员,对写作有所帮助,“五岛湖”公园影响深,有情感。该公园始建于一九三零年,现规模扩大,占地1283亩,其中水面846亩。由丰乐岛、同乐岛、米公岛、西苑岛、夕照岛五岛组成。五岛公园是水的世界、花的世界、鸟的世界、神话的世界。它处处有迷人的景点、处处有醉人的芬芳,它给人美的享受、给人神奇的通想。军营故地寻跡团一行在战友唐辉、田千富陪同和带领下,我们先后参观了淮安“总督河道部院”旧址。总督河道部院位于淮安淸晏园南部,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参照明清二朝江南河道总督部院的原图修建,包括大殿、后殿、御碑园三个景点。总督河道部院是清代全国最高的治水机构,是国家在京城以处专设的治河决策、指挥和管理机构,管辖着黄、淮、运河,是清代设在清江浦(淮安市) 的高级官员,品级为从一品或正二品。<br>10日,大家参观了周恩来故居和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同志故居坐落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市淮安区驸马巷7号,整体为青砖、灰瓦、木质结构的平房,是明清时期典型的苏北民居风格。周恩来一共在淮安生活了12年,在这十二年中,正是他的两位母亲和淮安文化养育了他。生母万氏教会他应酬处事,嗣母陈氏是他文化上的启蒙老师。1910年春,年仅12岁的周恩来赴东北求学,离开故乡的周恩来,走上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道路,从此再也没有回过故土。<br>周恩来纪念馆位于古城淮安北门外夹城内的桃花垠。周恩来纪念馆于1988年1月8日奠基,1992年1月8日正式对外开放。1998年为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增建了仿北京中南海西花厅,和周恩来铜像广场。2008年为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又增建了周恩来生平业绩陈列馆和西花苑碑园,同时对馆东南门入口区域进行了改造。参观后我的感概万千,正如胡耀邦总书记对周恩来评价所题写的那样:“全党楷模”!<br>这次淮安涟水之行不仅是一次军营故地寻跡,那里有我们的青春、部队、营房、战友、、、、、、,更有一种不解情谊,更是一个诠释追思、眷恋的地方,可谓第二故乡。虽然部队生活几年,但受益终身,思念无比,时常梦里相遇相伴,真的一天是军人,一生是军人,对部队有一种永远割不断的感情。<br>军营让我们度过了最年华青春,真让我们放不下,忘不了。虽然退伍回家几十年,但早已深深烙印在心里,成为永恒的记忆与眷恋。<br>部队常形容是革命大熔炉,的确是锻炼人、造就人的地方。战友间,性格直爽,无话不说,互相宽容、关心帮助、学习军事、文化,患难与共,生死相依,情感深厚。这次军营故地寻跡的体会甚多,大致有以下几点。1. 圆了40年的梦。故地寻跡,看了当年的部队老营房,亲眼目睹了驻地涟水县城天翻地覆、飞速发展的新风貌,游览著名景点。2. 战友重逢,加深友谊。虽然时间已过几十年,战友的头发白了,脸的皱纹多了,人变老了。但战友的心还是那么年轻,火热,深情,犹如淮安老兵田千富所说:“不接侍好唐辉交办的事,那是我的能力问题了”。认识如此高度、重视,可见战友胜似亲兄弟,是生死与共的兄弟。3. 拓展视野,增长知识。这次过了长江,进入苏北,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再也看不到石子公路、草棚的状况。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穷侧思变”, 这三四十年的改革与发展,人们确实赶上了好时代。城镇建筑长高了,地域变胖了,人们吃讲营养,穿着漂亮,住要宽敞,行有车辆,到了晚上还出去散步蹦跶。苏北农村的大叶子杨树遍地可见,是独有的地形地貌,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据当地人说,它主要用于阻挡尘沙,木质用于包装材料,可谓一举两得。4、加深了对部队驻地古城的了解。这次我们游览了淮安“总督河道部院”、“ 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纪念馆”、涟水“五岛湖公园”, 更加认识了古城淮安的历史、人文、风俗等,特别是对涟水县拥有机场、上规模公园等公益名片深感欣慰。这真是:“梦圆四十年,战友重逢欢。军营迎伊人,涟水独风骚”。<br>在这次军营故地寻跡中,我们遇到了一件愧疚事。那是9日早上6:00分东道主战友唐辉接到弟弟电话,说父亲突然驾鹤西去。为了不影响我们的情绪,起初唐辉隐瞒了这件事,因为今天8:00分大家去涟水老部队营房,唐辉控制着悲痛,一如既往地带队准时出发,进了涟水县城,他边开车边解释老部队旧址和现在的地貌,一直带到原师政治部南侧的高炮营部旧址。这时,唐辉才说出父亲病故的事,大家为此震惊而悲痛,劝他赶快回家奔丧,我们埋怨他为什么还要来涟水时,可他说:“怕你们找不到高炮营老营房”。而唐辉对下面的行程还是作了周密安排,并委托房地产张总、淮安老兵田千富具体负责陪同招接后,9:00分左右才离开涟水回启东,于12:59分来微信说“到家了”。 唐辉这种悲痛而不露声息,心急而不紊乱,充分体现了一个军人、战友的崇高素质和处事才干,直得点赞。事后,我们决定去启东唐辉父亲那里吊唁,可唐辉婉言谢绝,唐大伯遗体要从启东运回南通老家安葬,最后这一决定就放弃了。在此,遥愿唐大伯安息!一路走好!祝愿唐辉生意兴隆!梦想成真!<br>对唐辉在这次军营故地寻跡中的热情接待和挚诚款待表示衷心感谢!!<br>(应华国)2016-04-16</div> <h3>高炮营部老营房</h3> <h3>高炮营部老营房</h3> <h3>莫言新作:</h3><h1></h1><h5 style="text-align:center;"></h5><h1 style="text-align:center;"><b><font color="#ed2308">《战友》</font></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6px;"><b><font color="#ed2308"><b><b><font color="#ed2308">作 者 莫言</font></b></b></font></b></b></h1>   找一个理由,和战友见一面,不为别的,只想一起怀念过去的岁月,一口老酒、一首老歌,热泪盈眶。 找一个理由,去和战友见一面,不管混得好还是混得孬,只想看看彼此,一声战友,一份关切,情谊绵长。 找一个理由,去见一见战友,时间一年又一年,青春已逝,年华已老,一声珍重,一句祝福,感同身受。 找一个理由,去见一见战友,这是我们最信任的人,大碗喝酒,大声唱歌,一生兄弟,地久天长。 有战友的地方,无论是闹市还是乡村,都是景色最美的地方。大家坐在那里,说着过往,搂着肩膀,拍着胸膛,如同看到了彼此青春的模样。因为战友,让我们找到了岁月的光芒万丈。 有战友的地方,无论是大鱼大肉还是小菜小汤,都是让人沉醉的地方。你我端着酒杯,不说话,头一仰,全喝光,那种感觉只有你我能够品尝。因为战友,让我们忘却了工作的繁忙和慌张。 战友是前世的债,今世的情,常来常往,格外芬芳。 有战友的地方,就是景色最漂亮的地方。战友们每天都幸福快乐!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font color="#ed2308">军 牛 </font><font color="#010101"> </font></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6px;"><font color="#010101"><b><font color="#010101">嵇仁柬</font></b></font></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 /></h1><br />军牛,这不是戏说,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清江老市民清楚地记得,四十年前,十二军奉命从市区人民北路调入安徽省合肥市,三十四师进驻巢湖地区的白湖农场执行军垦任务。 <br /><br />白湖农场,原本是个劳改农场,后来成了军垦农场。我所在的营是师直属队,承担大米加工和营房建设,虽然没有军垦任务,但每个连队都有十几亩的生产地,营部也不例外。<br /><br />我营住所在塘串河,是农场的一所医院,一到夏天营房周围绿树成荫,瓜香、菜绿、豆儿黄。大堤上奔驰的军马、军骡拉着各种军需物资,马蹄声叮咚叮咚响,把物资送往各团军需部门。堤坡上牛羊成群,堤下的河塘内鱼儿游,虾儿窜。这里是个美丽富饶的大农场。<br /><br />在部队,不论职位高低,都要搞生产。十几亩生产地,靠人工作业确有困难。我在师医训队学习实习时,认识了工兵营卫生所的王军医,他是一九五八年入伍的老兵,江苏.海安人。工兵营的干部、战士都敬重他,他也认我这个小老乡。工兵二连有头大公牛,全师闻名,它还有个响亮的名字叫“大军垦”。我请王军医出面,借“大军垦”一用。部队有个说法,“一个老乡,胜过三个公章”。王军医看在老乡的份上,找到工兵二连连长,说明由来,借大牛用一天。二连长叫我写个条子,立个字据:某日几时借走,次日几时归还。然后叫来“牛”班长,给我交待“大军垦”的使用方法。第一,不得牵着“大军垦”的鼻子走,拐弯时下达向左拐或向右拐口令即可;不需要走动时,下达“立定”口令,它就止步。第二,耕田、耙田你带它也绕田一圈,这是给它交待任务,否则它不作业。第三,作业时,必须穿军装,不然“大军垦”不动步,还要顶你。“牛”班长把各注意事项交待清楚后,我向王军医和二连长致军礼辞别。“牛”班长下达“起步走”口令,“大军垦”抬起高昂的头,大步朝前走,我跟在后面以行军的速度前行。按照“牛”班长交待的事项作业,不到一天时间,需要耕、耙的田块早早地就完了工。<br /><br />借牛的次日下午三点多钟,在归还“大军垦”的途中,遇到了让我终身难忘的一幕:白湖农场的防洪堤坡上一群老百姓的牛在吃草,“大军垦”见到牛群直奔过去,昂起头,伸长脖子,尾巴向上翘,拖着“战备腿”,雄性大发;牛群中的一头公牛跑出牛群与“大军垦”搏斗,牛角在搏斗中咯嗒咯嗒响,最终“大军垦”顶倒一头公牛后,又立即追赶另一头公牛,我跟在“大军垦”后面拼命追赶,怕它顶死老百姓的牛。这时,我突然想起“牛”班长交待过这样的一句话,“叫它止步,下达‘立~定’口令即可”,我便加大嗓门,用最大的肺活量喊:“立~定”!“大军垦”果真停在原地,摇摆着尾巴,一动也不动。最终将它归还工兵二连。<br /><br />我年近花甲的老战友们,在看到这篇文章时,一定会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br /> <h3>1965年高炮营部卫生所所长王以超和余天泉、张长玉在一起。</h3> <h3>在滁县打坦克训练时,王以超与战友合影。<br></h3> <h3>上:杨基华、龙志喜、贺银先</h3><h3>下:顾步述、董开银、曾国建</h3> <h3>上:尹德银、曾国建、杨基华</h3><h3>下:顾步述、谷金明、吴传明</h3> <h3>照片上有彭云球(73年温岭人)、胡帮富、胡宗安、谷金明、高绪林、丁德宏、尹德银.、顾雪根等。</h3> <h3>陈卫平、张平、唐辉、周吉星、杨猛进</h3><h3>乔建波、徐正华、尹成瑞、胡春洪、?、杨文干</h3> <h3>别看他们装模作样的,其实都不是炮班的。哈哈😄</h3><h3>经戚海虎和应华国辨认,这6位战友分别是:郭利强、周忠明、徐贤庆、杨金孟、应华国、戚海虎,完全是一个“临时炮班”。</h3> <h3><b>郭顺荣</b>说:我看到老营房,心情很激动,但又很心疼。我也多次梦见那个地方,没想到那么破。</h3><h3><br /></h3><b><font color="#57a7ff"><br /></font></b><b><font color="#010101">赵其宏</font></b>战友深情地说:各位战友晚上好,刚才看到高炮营部战友的照片感到十分亲切,几十年未见面了,有些能认得,有的已认不得了,时间太长了。盼着4月战友联谊相会。<br /> <h3>上:孙金平、王强、周林</h3><h3>下:唐辉、乔建波</h3> <h3>嵇仁柬(左三)</h3> <h3>嵇仁柬左二</h3> <h3>高绪林、张学智、陈卫兵、丁德宏</h3> <h3>嵇仁柬、?、李红生</h3> <h3>嵇仁柬左一</h3> <h3>中刘桂忠,左卢德发、右顾步述</h3> <h3>尹德银、李旭、丁德宏</h3> <h3>左起:张振华、李向方、杨文干</h3> <h3>崔国良、钱建明、王新华</h3> <h3>中崔国良,左王新华,右孙启发</h3> <h3>陈卫兵(中)</h3> <h3>标图班的三位孙即庆、高学忠、汪维庆</h3> <h3>孙正元、张学智</h3> <h3>孙正元(右)</h3> <h3>曾国建、郭顺荣</h3> <h3>曾国建、刘新宝</h3> <h3>高绪林、尹德银</h3> <h3>孙金平、唐辉</h3> <h3>陈卫兵(左)</h3> <h3>丁德宏、阮继达</h3> <h3>张振华、徐宁</h3> <h3>丁瑞胜和吴世杰在做水桶。</h3> <h3>穿上新军装也在最北边的车库留个影。</h3> <h3>黄跃、高学忠</h3> <h3>王新华</h3> <h3>熊建军</h3> <h3>李红生</h3> <h3>嵇仁柬1973年元月于安徽白湖农场新兵队。</h3> <h3>孙正元</h3> <h3>周志江</h3> <h3>张保大</h3> <h3>高昌洲</h3> <h3>丁德宏</h3> <h3>尹德银</h3> <h3>徐小寿</h3> <h3>陈卫平在江苏射阳靶场</h3> <h3>杨文干</h3> <h3>刘新宝</h3> <h3>周吉星</h3> <h3>姜经强</h3> <h3>崔国良</h3> <h3>熊建军在老营房前留影</h3> <h3>高学忠</h3> <h3>祝志高给退伍老兵崔国良的离别赠言</h3> <h3>五岛公园大门</h3> <h3>2016年4月10日,江苏众城房地产公司董事长盛情宴请到涟水寻迹的高炮营战友。</h3> <h3>老营房前合个影,田千富、曾国建、张振华</h3> <h3>左起:熊建军、王新华、陈忠耕、胡建明、孙宁华、赵宗先。</h3> <h3>章德春、曾国建、戚海虎</h3> <h3>航模班老战友杨文干、周志江、张振华在上海聚会</h3> <h3>胡春红、曾国建、孙正元、张振华</h3> <h3>左起:章德春、魏荣云、应华国、吴自强、邵富良、曾国建、许树林、田千富、张振华、唐辉</h3> <h3>后排左起:谷苗根、孔德华、江志余、封雪平、周炳富、阮胜义、王洪东、徐小寿。</h3><h3>前排左起:章海星、秦兵、崔瑛、魏云荣、戚海虎。<br /></h3> <h3>张振华、陈文斌、余晖、祝志高、陶文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