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见 . 何事秋风悲画扇

子 楠

<h1>  <b>&nbsp; 纳兰心事有谁知</b></h1><div><br></div><div> 读《纳兰词》 总忘不了里面那首《寻芳草·萧寺纪梦》。词曰:<div> 客夜怎生过?梦相伴绮窗吟和。薄嗔佯笑道:“若不是恁凄凉,肯来么?”来去苦匆匆,准拟待晓钟敲破。乍偎人一闪灯花堕,却对着琉璃火。</div><div> 作者客行他乡,寓居古寺,夜间梦见了和妻子的恩爱缠绵。在这个浪漫的梦里,夫妇二人窗前联句,琴瑟相和;妻子一句“薄嗔”,尤其非比寻常。那说的是:要不是嫌外面凄凉,你怎肯回家伴我?它表面上似乎是埋怨丈夫,可这“恩怨相尔汝”的儿女情话,内里爱意却至真至深。然而依偎温存之际,灯花坠落,美梦消散;强睁倦眼,惟有佛门青灯寂寂相对;向时乐事,无非虚空。当然,以真幻对照、哀乐相映之法作纪梦词,多半是沿着东坡名作《江城子》的路数在走,算不上新鲜。可这一篇小令,情感表达毕竟是细腻的、独到的,不单写活了行役中人对妻子的思念,还透出浮生若梦的凄凉感。读者玩味之,恐怕是不难产生共鸣的。</div><div> 那么,写出如此深婉、缠绵之作的纳兰性德,会是怎样一个人呢?</div><div> 在词人的圈子里,上面这样的作品,似乎非漂泊在外的多情种不能道出。单有真情,却无真实的人生遭际,则情多半找不到激活的际遇,就会流于“无故寻愁觅恨”。而单有浪迹天涯的经历,却无敏感的情种灵心,则吮毫落笔,怕往往要犯空洞、粗豪的毛病。纳兰性德,偏就是一位长年奔波于行役途中的性情中人。</div><div> 熟悉“红学”的人多半知道,曾有不少老夫子,竟把他当作贾宝玉的原型。如此论断固不无捕风捉影之嫌,然而细究之,也多少是事出有因的。性德乃是康熙朝大权臣明珠之子。他的家庭就像《红楼梦》中的贾府一般,有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而明珠恰又是雅好艺文之辈。按《啸亭杂录》的记载,其人“居处无不锦卷牙签,充满庭宇”。这样,成长于斯的少年性德,自幼便在妙品名迹中神驰卧游,同时又衣食丰足、无俗务劳心。他曾对友人梁佩兰说:“仆少知操觚,即爱花间至语,以其言情而入微。”一句话,既道出了他的审美趣尚,也多少暗示了他的性格。而也就是这么一个从贵族家庭中走出的细腻公子,甫一入仕就当上了康熙皇帝的侍卫,而且是由三等直升到一等。这种经历,当然带给了他荣耀。可它终归也带给了这位年轻公子远离亲人、居无定所的生活。看看性德的履历,就能知道,从当上侍卫到英年早夭,短短八年左右,他几乎时时都在奔忙。康熙巡视京畿、驾幸汤泉、慰问边塞、祭祀白山、西游五台、南下江浙,每次都有他出警入跸、随驾扈从。尤其是康熙二十一年,他还跟随朗谈远赴黑龙江上游,为的是侦察俄军动向。可以说,作为皇帝的高级跟班,性德一入此道,就再没有了少年时代的潇洒自在、无拘无束,更鲜能得闲与妻儿长相厮守。既然如此,前举感人至深之作出自他手,又何足为怪呢?</div><div> 性德并非没有政治抱负,可三十一岁就撒手人寰,让他没有机会以事功知名。能让他时时为后人所纪念的,惟有那词人的身份而已。《寻芳草·萧寺纪梦》只是遗珍之一。倘若翻开一部《纳兰词》,读者自不难读到足可与之媲美的佳作。在性德生活的年代,世间就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他出色的作品,不少与爱情生活有关。除了行役相思成为创作诱因,爱妻卢氏的早逝,尤其刺激他写出二十多首优秀的悼亡词来;这数量在此前词史上无人能及,质量也足以上比苏轼、贺铸。当然,他词作里吟咏边塞生活、感叹生命辛酸者,同样每有佳构。而他作词的典型特征就是兼得凄婉细腻与真率自然,颇有李后主、晏小山遗风。王国维以“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许之,或未必中肯,不过若说他至少为明清两代间一流词家,应当是不算过分的。</div><div></div><div> </div><div> 纳兰性德(1655-1685年):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初著名词人。祖先为蒙古土默特氏,征服满州那拉氏,改姓“纳兰”,化入女真部族,后为满洲正黄旗。</div><div> 性德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武官正三品。</div><div> 妻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赐淑人,诰赠一品夫人,婚后三年,妻子亡故,吴江叶元礼亲为之撰墓志铭,继娶官氏,赐淑人。妾颜氏,后纳江南沈宛,著有《选梦词》“风韵不减夫婿”,亡佚。纳兰性德死时,年仅三十一岁,“文人祚薄,哀动天地”葬于京西皂荚屯。有三子四女。一女嫁与骁将年羹尧。</div><div> 纳兰性德一生著作颇丰:《通志堂集》二十卷、《渌水亭杂识》四卷,《词林正略》;辑《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陈氏礼记说补正》三十八卷;编选《近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书,笔力惊人。</div><div> 纳兰性德以词闻名,现存349首,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王国维有评:"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 ,潭献云"以成容若之贵……,而作词皆幽艳哀断,所谓别有怀抱者也",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纳兰词》传至国外,朝鲜人谓“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div><div></div><div> 记得安意如有过几本书,写的就是纳兰容若,有空可以去看看。《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 他的一生,想必上面都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安意如也说了很多关于纳兰的事。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他说,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 他说, 残雪凝辉冷画屏 落梅横笛已三更 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 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我不知道当初他的心情究竟如何难过,说出了“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这样感慨的话来。 记得当年惆怅事,正风雨,下南楼。 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别自有人桃叶渡,扁舟,一种烟波各自愁。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采桑子 海天谁放冰轮满,惆怅离情。莫说离情,但值良宵总泪零。 只应碧落重相见,那是今生。可奈今生,刚作愁时又忆卿。&nbsp;</div><div> (一)婉丽凄清 真挚深切 纳兰容若的好友顾贞观曾说:“容若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忍卒读,人言愁,我始欲愁。”这句话正表明了纳兰容若词作,尤其是悼亡词的主要特点:婉丽凄清。这也可说是悼亡之作的共同特征:元稹“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日哀。”,李煜“金窗力困起还慵。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贺铸“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无不是凄切哀婉,令人肝肠寸断。这在纳兰的悼亡词中更为突出。其字里行间满是剪不断的爱意幽思,道不尽的柔肠悲歌。凄凄惨惨,悲悲切切,如断肠之曲,摧人心肝。这种镂骨铭心、魂牵梦绕的追念之情,读来使人荡气回肠,不能自已。一种凄美之感,回荡其间。这种凄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div><div> (1)意象。意象是诗词构成的基本材料,语言又是诗词意象的表现形式,是其载体,是其外衣,二者是为表里。青衫、银钮、梨花影、回廊、玉钩斜路、蔓草残阳、清泪、椒浆......再看前面所列五首悼亡词中,空阶、重泉、纸灰、斜阳、碧落、漆灯、秋坟、西风、黄叶......诸如此类凄淡灰暗的意象,纳兰的悼亡词中比比皆是,举不胜举。这些意象大都蒙上了一层忧伤的暗影,染上了一种凄清的色彩,透露出悲凉伤感的意绪。未读全章,单看零词,便已有了凄清之感。&nbsp;</div><div> (2)意境。意境是词的灵魂。纳兰词属婉约一路,婉约词之境界缠绵深婉,朦胧曲折,这是人所公认的。容若的词不但有婉约词人之共性,而且在境界的铸造上还显示出独有的特点,即其词境的凄惋。我们在读纳兰的悼亡词时总是为其所铸成的凄切哀怨的情景氛围所感,总是于不知不觉中受到某种震撼,这种心灵感受,正是由于诗人所融铸的凄惋的词境所产生。 纳兰容若的悼亡词之所以婉丽凄清,动人心魄,归根结底在于他的“真纯”。纳兰容若与其妻卢氏只共同生活了短短三年便撒手人寰,这成为词人心中永远的痛,他对卢氏情真意笃,对和卢氏的恩爱生活没齿难忘,无尽的思念化作了一首首悼亡词,如泣如诉,痛彻心扉。诸多词章写真意,抒真情,摹真景,说真话,绝无矫作,绝不搔首弄姿。回荡在字里行间真挚深切的情感,是纳兰词无边魅力的根本所在。</div><div> (二)清新自然 不事雕饰 徐乾学在《墓志铭》中说:性德之词“清新秀隽,自然超逸”。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也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又说:“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这里都提到“自然”。纳兰容若的悼亡词婉丽凄清、真挚深切,并不是因其辞藻华丽,刻意雕饰。相反,其词用语自然,清新平实。什么是“自然”呢?自然二字常与“真纯”连缀用于文艺作品之风格的评论上,既指作品的情感表现,又指艺术技巧,而两者又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的显示面,前述之“真”是侧重在作品的情感表现方面,而这里所指则是侧重在词的艺术技巧,即语言表达上,就是说性德的词不刻画,不雕琢,不粉饰,纯任性灵,无论写景,还是抒情,都仿佛由肺腑流出。例如前面所选取的《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中“钗钿约,竞抛弃”二句,你因觉人间无味而撒手归去,却不顾我俩当年白头到老的誓言,竟使我一人痛苦地生活在人间。很平常的语句,像是在无理的抱怨一般,但正见其至情;再看《青衫湿》,首句“近来无限伤心事”,似不经意间向人倾诉一般,近段时间有很多伤心的事,却再没有人可以分担。这也是再平常不过的句子;又如《蝶恋花》里“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爱情如能像月亮那样始终皎洁,即使你在冰雪之中,我也要用爱情之火来温暖你。语出自然,读来浅显易懂,并无太过华丽的比喻,但洋溢在其间的深情,却不禁让人深深心折。 这些词都是亦景亦情,情景交融的佳作,全用白描的手法,有的近乎口头语的语言,或描写景物,或抒写深情,或叙述见闻感受等等,几乎无须注释。没有辞藻雕饰,没有肆力刻画,读来自然亲切。 所以,清新自然、不事雕饰,是纳兰容若悼亡词的另一大特点。 </div></div> <h1>  </h1><div> </div><div> <b>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b></div><div>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div><div>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div><div>  </div><div> <b> </b></div><div> </div> <br><div> <b> 沁园春</b> </div><div>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装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div><div>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戏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div><div>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div><div> <b> </b></div><div> </div> <b>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b><div><br><div>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div><div>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div><div>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div><div>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div></div> <b>  浣溪沙</b><div>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div><div>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div> <b>  长相思</b><div>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div><div>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div> <b>  画堂春</b><div>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div><div>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div> <b>  采桑子</b><div>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div><div>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div> <b>  山花子</b><div>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div><div>半逝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div> <b>  南乡子</b><div>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div><div>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div><div>一片伤心画不成。</div><div>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div><div>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div><div>泣尽风檐夜雨铃。</div> <b>  忆江南</b><div>昏鸦尽,</div><div>小立恨因谁,</div><div>急雪乍翻香阁絮,</div><div>轻风吹到胆瓶梅,</div><div>心字已成灰。</div> <b>  采桑子</b><div>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div><div>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div><div>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div><div>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div> <b>  南乡子</b><div>何处淬吴钩,一片城荒枕碧流。</div><div>曾是当年龙战地,飕飕。</div><div>塞草霜风满地秋。</div><div>霸业等闲休,跃马横戈总白头。</div><div>莫把韶华轻换了,封侯。</div><div>多少英雄只废丘。</div> <b>  浣溪沙</b><div>谁念西风独自凉,</div><div>萧萧黄叶闭疏窗。</div><div>沉思往事立残阳。</div><div>被酒莫惊春睡重,</div><div>赌书消得泼茶香。</div><div>当时只道是寻常。</div> <b>  好事近</b><div>何路向家园,历历残山剩水,</div><div>都把一春冷淡,到麦秋天气。</div><div>料应重度隔年花,莫问花前事,</div><div>纵使东风依旧,怕红颜不似。</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