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57a7ff"> 新圩东风钳口围张氏始祖子才公,自明未清显由福建历经千山万水徒步到达惠州府钳口围,艰辛勤奋,繁衍生息,创建家业祖德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如今子孙昌盛,人才辈出,丁财两旺。</font><font color="#57a7ff"><br></font></h3><h3><br></h3> <h3><font color="#57a7ff"> 祠堂,是崇拜先祖的殿堂,是先贤精神的载体,也是家族活动的中心。祠堂代表着一个家族的祖先,蕴藏着一种质朴的精神动力,它以血缘为基石,以亲情为纽带,穿越漫长的时空隧道,保持着后人与其祖先心灵沟通,是连接后人与家族文化的血缘脐带。祠堂象征着先祖和家族后裔心灵的万里长城,是子子孙孙条永远走不完的乡恋之路,是子孙后代阅览熟悉家族历史的教科书。在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进程中,家族祠堂愈发显现出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font></h3> <h3><font color="#57a7ff"> 祠堂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最早诞生于宋代。据历史记载:宋曰墓祠,“南宋《家礼》立祠堂之制中,称家庙为祠堂”。故旧时祠堂又称“家庙”、“祠庙”,多建于墓所、宅地。按礼记规定,只有帝王、诸侯、大夫才能自设宗庙祭祖,直到明朝,朝廷才开始允许老百姓建家庙。后来,祠堂多建于家族的聚居地附近。最早由于家族尚不多,便先建祠于宅中,随着族丁的繁衍兴旺,便开始专门建造宗祠或支祠。</font></h3> <h3><font color="#57a7ff"> 祠堂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象征和民俗文化的代表。从民俗学家的角度看,祠堂是“用自己存在的方式诠释时代文明”。作为中国民间保存最好的一种古建筑群体,祠堂留给后人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font></h3> <h1><font color="#57a7ff">新圩东风钳口围张氏祖祠重光庆典活动相册</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