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北国水乡马踏湖,鲁中平原一颗璀璨的明珠。纯朴的马踏湖居民,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用勤劳的双手、聪明的智慧以马踏湖的自然资源撑起了一片自己的天地。马踏湖的民居,更是人们把湖区资源利用到了极致的一种表现。<br> 马踏湖居民用来盖房子的土坯与其它地方有着天壤之别,用来做土坯的泥土取自河底的淤泥,这些淤泥中混合着芦苇、野菜、水草、水藻等植物的腐殖物,不过里面最显眼的是各种田螺的贝壳。这些淤泥从河底挖出后被直接摁到土坯模子中制成土坯晾干,省去了用干土做坯要加水和泥的麻烦,省时省力。这种土坯表面光滑,光滑的表面耐得住风吹雨打而不粉化;含有大量的腐殖物重量很轻,干燥的土坯放到水中甚至能漂浮在水面上。这种土坯房子保温效果还非常好,冬暖夏凉。在湖中用来建房子的土台子大部分很低,离水面也就一米左右,所以墙体的防潮措施一定要到位,毕竟是土坯,长时间的潮湿会使房子坍塌。基础大多用青砖砌筑,青砖与土坯接触的地方还要做一层防潮层,这个防潮层就地取材用的是湖中的芦苇,芦苇质地坚硬表面光滑不易吸潮。砌筑土坯的粘结材料也是河中的淤泥,每隔二至三层放上一些整根整根的芦苇,像是现在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起到拉结作用。<br> 最近几天拍摄的这栋老房子,藏在马踏湖深深地芦苇荡中,要不是芦苇已经收割完毕,还真难以发现。经过打听,这栋房子是解放前建造的,距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不知道是啥时候废弃坍塌的,残余的这些墙面上的土坯,经过风吹日晒雨淋,看上去依然有角有棱的,表面还是挺光滑,感觉没有要粉化的迹象。这些用河底淤泥建造的老房子的残垣,历经70余年,依然矗立在马踏湖的芦苇荡中,令人感叹,浑身布满田螺白色的贝壳,从它身上可以品味到70年的历史沧桑。听老人讲,这种老房子有的能使用一百多年。坍塌在地面上的土坯,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重新变回了泥土,返回了它本来的面貌,在它的身体里,植物的种子又可以发芽生长,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不留下一丝丝痕迹、一丝丝污染!</h1> <h3>早晨的太阳又一次冉冉升起,逆光拍摄形成漂亮的剪影效果。</h3> <h3>早晨的阳光照射在土墙上显出暖暖的颜色。四周的芦苇收割后要烧掉落下的苇叶及杂草,把墙面也烤黑了。</h3> <h3>房子前面杂乱无章的长了许多小树。</h3> <h3>室内墙壁上的壁龛</h3> <h3>墙角处的烟筒,由于墙体很厚,直接在墙上挖一条圆弧形的坑,外面用瓦类的东西糊上。</h3> <h3>屋檐处的青砖</h3> <h3>这处残留的墙壁像一座丰碑,诉说着历史的沧桑。</h3> <h3>墙体中起到拉结作用的芦苇。</h3> <h3>枕梁木,上面放置房梁。</h3> <h3>做船用的扒钉,已经锈迹斑斑。</h3> <h3>土坯墙中的田螺壳。这幅照片是土坯的真实颜色,其它有阳光照耀的地方颜色偏暖。</h3> <h3>基础的青砖已经风化成这个样子。青砖和土坯之间就是芦苇做的防潮层</h3> <h3>房前一棵被烧毁的树木。</h3> <h3>房子边上快要干枯的小河里已经长满芦苇不能通船。通过观察,这应该是以前唯一的一条道路,要想回家只能撑船。</h3> <h3>不远处正在施工的挖掘机。不知道这处老房子还能在马踏湖里坚持多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