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r></h1><h1>人民公园为天津历史名园,旧称荣园,又叫"李家花园",为天津的名门望族、近代"八大家"之一"李善人"家族的私人花园。</h1><h3><br></h3> <h1><br></h1><h1>李家祖籍江苏昆山,其始迁祖李大纶于康熙年间北上来津,并在城里户部街南置房安居,繁衍了李氏家族,史称"延古堂李氏"。</h1><h1>至李大纶五世孙李文照,精明勤快,机敏善学,先在盐店做店员,后自行开设盐店,号"瑞昌",生意日隆。后又获机遇,在直隶布政使司谋到差事,自此家道小康,并迁居东门里冰窖胡同。</h1><h3><br></h3><h1>李文照为人慷慨重义、乐善好施,故延古堂李氏家族中"冰窖胡同李家"一支名声渐大。</h1><h1> 李文照有三子,李春城是其中的佼佼者。李春城(1826-1872)字筑香,在李家本族中排行第八,被称为"李善人"一代。李春诚咸丰元年举孝廉方正。咸丰三年曾率乡人练勇助守津门,恭自巡缉,历七昼夜不辍。咸丰十年海口有警,筹设乡团平乱,获破格之典,以外官升京秩,并赏孔雀翎,同治元年又诠授刑部四川司员外郎。</h1><h1><br></h1> <h1><br></h1><h1>但此后不久,心系家族盐务事业的李春城即辞官回津,做了三件事。一是将冰窖胡同住宅扩建成八进四合院的大宅,扩建后每院有正房五间,南倒座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前廊后厦,画梁雕栋,装修豪华。宅子前有虎座门楼,大门外高悬"太史第",门洞内悬"孝廉方正"牌匾,并建有后花园,俗称"高台阶,黑大门,冰窖胡同李善人";二是在城南修建了李家花园;三是大肆扩充盐务事业。李春城先后接办河南滑县、许州、临颍三县及河北涞水县的两万八千余引,因经营有方,获利颇丰。又借清廷的"先盐后课"(先卖盐后纳税)及不受原引额限制的条令,把质高价廉的芦盐推销到襄城、方城等"襄八引"。同时将原有的瑞昌号业务扩展,开设东门里分店"福昌号"。接下来又先后接办了京引四千余引及直岸的鸡驿、永年、曲州三县两万余引,还以合办、代办、租赁、典约等方式包揽了直岸20多个县的盐引。这样,李春城每年经销芦盐12万余引,获利白银达60余万两。</h1><h3><br></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随着家族人丁兴旺和家族产业大规模扩张,李家还置办了多处房、地产。据不完全统计,李家在天津河北区中山路、天纬路、地纬路有房470多间;在南开区(旧城厢)北马路、东马路一带及和平区(旧英租界)睦南道、建设路、曲阜道等处有房产400多间;河北区(旧称河东)华安大街一带、地藏庵及南开区草厂庵、丁公祠小马路有房100余间;河西区五村土地上也曾有房200多间。总计"李善人"在天津的房产达1200间以上,而且多分布在市区的一些交通要冲。</h1><h3><br></h3><h1>图为园内藏经阁前的石狮。</h1><h3><br></h3> <h1><br></h1><h1>荣园兴建于1863年(清同治二年)。1900年义和团事变以后,荣园受到影响。最早见于地图的荣园是在1903年出版的《天津地图》上,实际上反映的是1900年至1901年的情况,这是在德国远东派遣军陆军大尉哈斯主持下,用近代测绘技术绘制的关于天津的第一张实测地图。图中可见"李家花园"的字样,形状像一个变形的U。但在1911年出版的《天津指南》"园林"项下没有提及荣园,只提到了天津公园、李公祠、大和公园、英租界公园、孙家花园。在1913年的《天津最新详细地图》上,可以看到标示清晰的"李善人花园"的四至,外形已经近似变形的L,但地块已很规整。</h1><h3><br></h3> <h1><br></h1><h1>在1917年和1919年的地图上,公园形状像个鞋子,外形仍较为规整。到19251926年和1927年的地图上,李家花园的形状看起来有一些变化,"鞋子"的"帮子"部分变短,外形看起来更接近于长方形。到1929年的地图上,虽然李家花园的外形不太清晰,但"李家花园"几个大字在地图上非常醒目。</h1><h3><br></h3><h1>此为1936年绘制的标有"李家花园"的地图。</h1><h3><br></h3> <h1><br></h1><h1>1927年出版的《新天津指南》,将荣园列入天津九个名胜之一,其他分别为华北博物院、天津公园、大和公园、曹家花园、英国公园、俄国花园、李公祠和鹿圃蜂场。1930年 出版的《天津志略》也记载,荣园"为津人李善人家之别墅。李氏富而好义,勇于为善,建筑是园,聊为游息之所"。园中"树木葱郁,丘壑幽秀,鸟语花香,颇饶 逸趣,又有湖广数顷,植以芦苇,软红尘中得此水木明瑟之地,洵足助人佳兴"。说明当时园中树木较多,水面宽广,又有大量水植。</h1><h1><br></h1><h1>1931年出版的《天津县新志》记载:"今有荣园,为李氏别业,在城南十二里东楼。"1933年出版的《日用快览》将荣园列为九个庄园之一,与公园区别开来。其他八个分别是曹家花园、种植园、丽生园、水西庄、水西园、富家庄、巨家庄和问莲浦。20世纪30年代中期出版的《简明天津游览指南》"天津之公园"中,编者将荣园与租界中外国人建立的七座公园(英国公园、法国花园、意国花园、德国花园、日本花园、大和公园、俄国花园)以及中山公园、孙家花园并列为天津十座著名公园,可见其重要性。而且从书中所载《最新天津市详细全图》,可以清晰地辨别出荣园的所在位置 和大体形状、规模。在差不多同一时期出版的《简明天津指南》中,荣园也被列入天津十一座公园。</h1><h3><br></h3><h1>此为1946年绘制的地图。</h1><h3><br></h3> <h1><br></h1><h1>李春城的正妻吴氏,被称为"李八老太太",平时吃斋念佛,好做"善事"。李家对各地庙宇,大事布施。每到冬季,施舍棉衣、小米粥。各地逃到天津城里的难民到李家讨饭,均给予接济。李家在东南城角草厂庵开设了"李善人粥厂",同时李家因经营盐务已成气候,在众多盐商中为首富之户,遂成为当时天津公认的"八大家"之一。</h1><h3><br></h3><h1>图为专门收容饥民的粥厂。</h1><h3><br></h3> <h1><br></h1><h1>荣园的历史几经坎坷,曾饱受水灾及战乱的影响。其中经历了1917年和1939年的两次洪水侵害。</h1><h3><br></h3> <h1><br></h1><h1>当年德国人在天津划定租界时,曾连同荣园一起划入其中。1900年"庚子事变",德国加入八国联军侵华,荣园被德军占据。作为疗养地,一些久医无效的士兵死去后,就近埋在荣园的西北角,后来德国人在这里圈上木栅栏,作为德军墓地,俗称德国坟地。</h1><h3><br></h3><h1>这是四名德国军人站在中和塔下。</h1><h3><br></h3>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当年德军在荣园的墓地和教堂。</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h1><br></h1><h1>1937年天津沦陷以后,荣园被伪"新民会"强制"租用",订立"新民会天津特别市总会训练处租约",因租约是从1943一1948,故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继续强制"转租",并在园内大肆砍伐树木,构筑防御工事,使荣园一再遭劫,变得更加荒凉,除仅余的藏经阁、中和塔及一些亭、桥、假山外,就是大量的芦苇塘与几座孤坟。经过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荣园幸存下来,这是天津园林史上的奇迹与骄傲。 </h1><p><br></p> <h1><br></h1><h1>这是外国明信片上的荣园景色。</h1><h3><br></h3> <h1><br></h1><h1>这是塔前的小庙。李家礼佛,这里是焚香拜佛之地。但现在已不复存在。</h1><h3><br></h3> <h1><br></h1><h1>这张照片说明了塔与庙之间的位置。</h1><p><br></p> <h1><br></h1><h1>1917年在南开中学读书的周恩来和同学就曾到此一游,并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h1><h3><br></h3> <h1><br></h1><h1>民国四公子之一张伯驹也常来此园,尤其喜欢园内的海棠,赏花后,他还与津沽文化名宿打"诗钟",填词赋诗,其乐融融。</h1><h3><br></h3><h1>上世纪70年代, 张伯驹先生住在北京,更频频往返于京津间,几乎年年春天都到人民公园观海棠,陪同老人赏花作诗的有天津文人张牧石、寇梦碧等人,成为津门历久弥新的文化佳话。另外,民国风云人物郑孝胥曾经为这里写过一组诗,名为《李园十咏》,今人依旧可以从这些诗句中想象当年荣园优美迷人的景致。</h1><h3><br></h3> <h1><br></h1><h1>这是当年园内的一角。</h1><h3><br></h3> <h1><br></h1><h1>关于藏经阁的来历。荣园曾经在1886年(光绪十二年)出了一些怪事,树木不毁自枯,草木凋零。为此李宅找来王真人做法驱魔。王真人夜观天象,告知要去灾,需在园内东南角盖一座藏经阁,方保家宅平安。李家立即照此办理。修建地基时还埋下镇物,每个角放置了一枚元宝。说来也怪,自打藏经阁建好后,李家花园的花草树木渐渐恢复了生气,家宅人口也渐渐兴旺起来。</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这些都是传说,恐怕真正的原因,是李家代有藏书,到李春城、李士鉁始进入极盛,奠定了延古堂在藏书史上的地位。故设立藏经阁藏书。</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藏经阁占地面积150.51平方米,建筑面积191.65平方米,全高14.2米。共三层,(实为一层)中层为藏书之地,四周环以外廊,可以尽览园中风光。</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荣庆日记》丙辰年(1916)三月十一日记"李园之游"曰:"桃花烂漫,柳色青葱,始在西边园亭,继在东边书楼久赏。"这里说的书楼,就是藏经阁。荣庆还赋诗记游云:"满目桃花客倚楼,青松如幕柳丝柔。今年春晚春常在,次第寻芳直到秋。" </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李家财力雄厚,购书不惜高价,因此书贾趋之若骛。故伦明《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曰:"滨海居盐李士鉁,搜书吴越运京津。双江二马传文苑,岂若闾阎颂善人。"而李家收藏多贮存在藏经阁。</h1><p class="ql-block"><br></p><h1>上世纪三十年代,李典臣(李士鉁独子)先生曾将部分家藏古书捐赠南开大学图书馆。所捐书籍包括经、史、子、集、丛以及碑帖、戏曲等总计7.3万余册、三百五十箱,内多珍品,包括宋元明珍本图籍多种。当时价值五十万元。其中"延古堂李氏"旧藏内的元明刊本及其他较好版本即有数百种之多。 </h1><p class="ql-block"><br></p> <h1><br></h1><h1>这座中和塔也有来历。据说当初天津常闹水患,李家经"高人"指点后就在此处盖了这座宝塔,为的是镇住孽龙。盖塔时基座下面埋藏了一部珍贵的古版经书。</h1><h3><br></h3> <h1><br></h1><h1>李春城有四子:士銘(字伯新)、士鉁(字仲儒)、士鈺、士錡,分称子香、嗣香、幼香和稚香,为"李善人"的第二代。</h1><h3><br></h3><h1>其中长子李士銘(1849年~1925)为光绪丙子科举人,户部云南司郎中。欽加三品衔,赏戴花翎。</h1><h3><br></h3><h1>宣统元年获御赐"祐依吉人"、"嘉承天和"、"长春福应"匾额及"乐善好施"匾额。历任顺直咨议局议员,天津议事会议长,襄办乡甲局,倡办直隶国民捐。享年77岁。</h1><h3><br></h3><h1>照片中为李士銘。</h1><h3><br></h3> <h3><br></h3><h1>这是李士铭李士鉁同科乡试朱卷(复制品)。</h1><h3><br></h3> <p><br></p><p>李士鉁(1851~1926),字嗣香,李春城次子。与兄士銘为同科举人。光绪三年(1877)进士,为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转翰林院侍读学士,历充文渊阁校理、武英殿提调、国史馆纂修等。著有《周易注》、《金刚经注释》、《三昧录》等。</p><p><br></p> <p><br></p><h1>李士鉁曾参与创办天津第一家华人银行津浦殖业银行的创办,当时的规模排全国第四位。并于1919年担任斋堂煤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同年李士鉁在董事会提议修建门斋铁路。民国十五年卒,享年76岁。</h1><p><br></p> <h1><br></h1><h1>这是李士鉁所编《御览集》。<br></h1><h3><br></h3> <h1><br></h1><h1>这是李士鉁书写的条幅。</h1><h3><br></h3> <h1><br></h1><h1>李士鈺(1855~1917)则承袭了李春城发展起来的金融与商业,成为李善人家族第二代的掌门人。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李士鈺与孙多森等人合伙创立北洋水火保险股份公司,并出任总理。宣统二年(1910年),又与马振宪(字权公)等人筹股建立津浦殖业银行。并由李士鈺之兄,时任翰林院待讲学士的李士鉁出面禀报度支部(财政部)、农工商部。经批准注册,正式发行股票。民国初年其女李宝慧嫁袁世凯第十一子袁克安。</h1><h3><br></h3><h1>照片中为李士鈺。</h1><h3><br></h3> <h1><br></h1><h1>这是津浦殖业银行发行的股票。</h1><h3><br></h3> <h1><br></h1><h1>这是以李家为主投资经营的门斋铁路。通向同样是由李家为主经营的斋堂煤矿。</h1><h3><br></h3> <h1><br></h1><h1>李善人家族第三代的十位兄弟,包括李士銘之子李宝諴(颂臣 行一)李宝诜(荩臣 行六)李宝䜣(欣臣 行八)李宝询(咨臣 行九);李士鉁之子李宝训(典臣 行十);李士鈺之子李宝诒(励臣 行二),李宝谦(益臣 行七),李宝训(典臣 出继李士鉁);李士錡之子李宝诠(牧臣 行三),李宝诗(賛臣 行四),李宝详(翰臣 行五)。涉足的产业涵盖金融业,房地产业、矿业(主要为斋堂煤矿)铁路(主要为门斋铁路)。并对开滦煤矿、耀华玻璃公司,启新洋灰公司等实业广泛投资。</h1><h3><br></h3><h1>图为李頌臣。</h1><h3><br></h3> <h1><br></h1><h1>李家延续着大家族的家规与风俗。每逢过年,全家老小均換上节日服装,男士着长袍马褂,女士穿绣花旗袍。在悬影房里,按袓先辈份顺序将画像挂在墙上,每幅挂像前各摆一张八仙桌,桌上摆供品及花糕(多层面饼、两层间有一层红枣)。</h1><h3><br></h3><h1>晚歺全家聚一起吃团圆饭。除去一些山珍海味,必上的几道菜有什锦火锅,红烧鲤鱼、全家福,寓意阖家幸福。初一全天吃素,寓意新的一年平安康顺。</h1><h3><br></h3><h1>家族中一个大的仪式就是各房都要聚在荣园放河灯,以冥思祭奠先祖。</h1><h3><br></h3><h1>图为李頌臣与他的两个女儿在曲阜道宅内花园。</h1><h3><br></h3> <h1><br></h1><h1>这是"宝"字辈十兄弟中最小的弟弟李典臣。</h1><h3><br></h3> <h1><br></h1><h1>这是李典臣在荣园的留影。</h1><h3><br></h3> <h1><br></h1><h1>这是李典臣大女儿李家祺与二女儿李家禎在荣园内的合影。</h1><h3><br></h3> <h1><br></h1><h1>20年代,李家受到奉系军阀直隶督办李景林的敲诈,随后又受到土匪出身的褚玉璞的二次敲诈,家产损失近半,并被迫从城里冰窖胡同老宅中搬出,举家迁往英租界曲阜道的一座英式花园住宅。</h1><h3><br></h3><h1>这是位于曲阜道小营门拥有花园及数座楼房的英式宅院(建设路曲阜道口)。宽敞的庭院内有中式凉亭,回廊及藤萝架。</h1><h3><br></h3> <h1><br></h1><h1>李家于1926年四房分灶析产,大家族分解,各房分家另过。荣园归在"宝"字辈十兄弟名下,成为李善人家族的"公产"。分家后,李颂臣与李益臣合买的是北京礼士胡同原清末武昌知府宾俊的宅子。</h1><h3><br></h3><h1>该宅院请朱启钤重新设计后,使整个建筑风格高贵典雅。其外墙上刻有十几块大幅清代砖雕。据说,如此精美的砖雕甚至在故宫都找不到。</h1><h3><br></h3><h1>该宅解放后曾为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馆。1984年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电视剧"大宅门"中很多场景即在此处拍摄。</h1><h3><br></h3> <h1><br></h1><h1>这是李益臣在北京宅中院子里所摄。</h1><h3><br></h3> <h1><br></h1><h1>这是李赞臣等三兄弟合建的位于睦南道28-30号的住所。该住所由一座主楼、一座侧楼及花园组成。主楼为四层楼,下面三层主要是客厅与卧室,四楼过道上都是书柜,里面有各个时期的藏书,非常珍贵。房子的楼顶是露天大晒台,侧楼高三层,每层有楼梯与主楼相连。</h1><h3><br></h3><h1>对这座旧居的介绍是"李叔福旧宅",且传说李叔福是曹锟的侄女婿,此皆为谬传。李赞臣有三个儿子:长子李伯福、次子李亚福、三子李叔福。其中长子李伯福娶曹锟二女曹士熙为妻。</h1><h3><br></h3> <h1><br></h1><h1>这是李典臣在小营门建设路上建造的住所,与这所楼房相邻的是养和里联排别墅,是1937年前后与小营门住所一起建起来的。</h1><h3><br></h3><h1>其住宅为局部四层带花园独立洋房,一楼为大小客厅、书房与帐房,二楼一边是李典臣夫妇的大套间卧室和起坐间,另一边为客人房,三楼住子女。四楼是放箱子和祭祖的地方。</h1><h3><br></h3><h1>虽然李善人家族从老城里的四合院分别住进了租界地的洋房独栋别墅,但无可避免的一个事实却是李家从此开始走向衰落。</h1><h3><br></h3> <h1><br></h1><h1>再有需要澄清的一件事,就是睦南道这四所房子与李善人家族的关系。此房为李希明(士鉴 1870~1932)之子李勉之于1937年所建,竣工后由李勉之(宝时)、李进之(宝暲)、李成之(宝晟)、李允之(宝旿)</h1><h1>兄弟四人居住。(李希明生五子,其长子旭初(宝昕)1914年去世,故其次子李勉之只建了四所。另文革之后李慎之住进了李宝旿那所)李希明家族与李春城家族同属天津延古堂李氏家族。李氏定居津门后,至槐一代生三子文灿、文焘、文照。 </h1><h3><br></h3><h1>其中李希明(士鉴)为文灿之孙。李士銘四兄弟为文照之孙。所以李希明与李士铭四兄弟为堂兄弟。 </h1><h3><br></h3> <h1><br></h1><h1>李家分家后虽家道式微,但还没有到伤筋动骨的程度,仍在用大量投资开滦煤矿、启新洋灰公司、耀华玻璃公司等现代企业所得股息投向斋堂煤矿与门斋铁路。但进入敌伪时代后,这些企业先后被日军强占,已经得不到派息。加上1937年盐务被迫停办,津浦殖业银行也被日本人勒令停办,斋堂煤矿与门斋铁路被日本人强占,所有财源几近枯竭。这种情况下李家再也顾不上对荣园的经营管理,致使大部分建筑处于颓败之中,遍地芦苇杂草,昔日风光不再。</h1><h3><br></h3> <h1><br></h1><h1>天津解放初期,于1950年,李家"宝"字辈大家长李頌臣,在征询所有十房意见后,联署捐献"荣园"。在1950年6月26日完成移交手续,并于6月27日刊登在《天津日报》上,题目为"李岐美、李盛之等捐献李家花园"。内容如下:</h1><h3><br></h3><h1>本市六区徽州道原李家花园为本市较大花园之一,面积共二百四十二亩,内有旧式楼阁、假山亭塔,苇塘六十亩,现经该园主李岐美、李盛之、李伯福、李允嘉、李亚福、李迎祉、李家褫、李叔福、李家礼、李家祥、李家祓等自动捐献政府,以助发展天津园林。市府以令园林处于昨日开始接管,今日动工修建。</h1><h3><br></h3><h1>以上信息可以解读为政府要求荣园的十名所有人必须到场签字确认,而所有人均为"宝"字辈,故经家族商议,由"宝"字辈授权"家"字辈代理签字。这些签字者李岐美应为李牧臣(李士錡子)之子李家祎(字济美);李盛之为李宝诜(李士铭子)之二子李家祁(字盛之);李伯福为李宝诗(李士錡子)长子;李允嘉为李宝谦(李士鈺子)之子李家祐(字允嘉);李亚福为李宝诗(李士錡子)次子;李迎祉应为李宝䜣(李士铭子)次子李家褆(字仰之);李家褫为李典臣(李士鉁子)长子;李叔福为李宝诗(李士錡子)三子;李家礼为李宝询(李士铭子)长子;李家祓为李宝询(李士铭子)次子;李家祥疑为李宝䜣(李士铭子)长子李家禧。</h1><h3><br></h3><h1>该园于1950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h1><h3><br></h3> <h1><br></h1><h1>李家捐献园子后,政府立即进行了修整。并对参与修整的工人由计件改为日工资,每日工资调整为4~6斤小米,若每日能完成二公立方,则加一斤作为奖励。</h1><h3><br></h3><h1>"荣园"自此从凋零荒漠改造为以展览动物为主的"人民公园"。园内有"蔷薇园"、"儿童游乐场"、"动物园"、"进步影院"、"舞厅"、"图书馆"。并有游艇供游人划乘。门票200元。</h1><h1>报载1952年园内引进了东北的老虎和黑熊、香港的孔雀。1952年8月30日报载:除原有虎、熊、狼、鸳鸯、孔雀、鹦鹉等外,最近又由首都运来金钱豹、雄孔雀、狸及美丽的飞禽等动物多种,并搜购了昙花、桂花、荷柳等多种珍奇花卉,供市民观赏。</h1><h3><br></h3> <h1><br></h1><h1>这是人民公园的孔雀。</h1><h3><br></h3> <h1><br></h1><h1>1952年,张学良的胞弟张学铭担任了人民公园的主任。为园林建设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图为张学銘(左)与他的哥哥张学良(中)及弟弟张学思(右)的合影。</h1><h3><br></h3> <h1><br></h1><h1>1954年国庆期间,张学铭住在其岳父朱启钤家中,(朱启钤曾任国务总理,中国营造学社创始人)正巧中央文史馆馆长章士钊也住在那里,于是张学铭就托章士钊请毛主席为园子题字。没想到第二天毛主席即亲笔写了一封复函,并附亲笔书写的"人民公园"四个大字。这是毛主席为我国园林、公园所题写的唯一匾额。</h1><h3><br></h3> <h1><br></h1><h1>这是放置于南门内的刻有"人民公园"题字并有毛泽东署名的巨石。</h1><h3><br></h3> <h1><br></h1><h1>这是毛泽东主席就人民公园题字致章士钊先生的信函。</h1><h3><br></h3> <h1><br></h1><h1>几十年来,政府对人民公园相继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了三次重大改造和提升,对仿清建筑群、太湖石、湖面路径与绿化景观进行了全面的修整,园内的建筑风貌早已焕然一新。</h1><h3><br></h3><h1>人民公园的规划布局分为东、南、西、北、中五个区,以园中一条环形河将五个区域自然分开,大小形状不一,貌似独立又相互联系,各区域情趣各异,协调自然,错落有致。近年来,园中还进行了湖底清淤,古建维修,将西湖沿岸原有的片石护坡改为自然山石护坡,并种植了大片绿地,使山石、湖水、植物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出中国古代山水园林的自然情趣。</h1><h3><br></h3> <h1><br></h1><h1>今天的人民公园,已是繁花似锦,泓波荡漾,亭阁楼榭、曲径通幽,不愧为镶嵌在闹市中的"绿宝石"。从前世的"荣园"到今生的"人民公园",充满了故事钩沉。无论是对昔日饱经苍桑的唏嘘,还是对今日凤凰涅槃的欣喜,无不令人回味、令人神往!</h1><h3><br></h3> <h1>左为苗冬青,李頌臣外孙,右为李学泓,李益臣之孙,中间为李庚翔,李典臣外孙。手持之作品作为苗冬青(著名画家)所画。</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李学泓填词</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 /></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江城子</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 /></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人民公园咏怀</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百年风云度沧桑,</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枯叶黄,蒹葭苍。</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衰草颓园,处处话凄凉。</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霜冷月残今何往,</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心惆怅,人彷徨。</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喜得神州又重光,</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献祖业,惠家乡。</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人民公园,题字美名扬。</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相逢似觉不相识,</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除旧貌,换新妆。</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h1><h3><br /></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庚翔填词</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 /></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乡子</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荣园寄思</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细雨润雕栏,</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霞倚枯藤映碧潭。</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水榭烟波迎落日,</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姗姗,</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往事悠悠岁月阑。</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枕梦初寒,</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轶事钩沉系故园。</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百载铅华今褪净,</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翩翩,</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木逢春两世缘。</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