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江苏省泰州市通扬运河以北的里下河地区,自古以来就是“稻粱千里熟、鱼蟹多无算”的鱼米之乡,历来享有米粮仓的盛名。在这个河港纵横,田连阡陌看似平常的乡村僻壤,却有着个有沉甸甸历史堆积的古村庄,这就是我的故乡—仓场村。</h3><h3> 在仓场庄祖师殿前的“古海陵仓遗址”有碑文如下: 泰县,古临海,夏商扬州,春秋吴,战国属楚,称海阳。秦属东海郡。汉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置海陵县。邑中盛产稻谷。《汉书》载:“吴有海陵之仓,仓为吴王刘濞所建。”西晋左思《吴都赋》云:“郦海陵之仓,则红粟之流衍。”唐骆宾王赞曰:“海陵红粟,仓储之积糜穷。”元张士诚起兵,亦曾以此屯粮碾米之所。《民国泰县志稿》载:“海陵仓,一名大仓,在坂伦正南仓场庄。”夫,喜看今日仓场,垅亩欢歌,稻谷丰盈,贡献之巨,绝非旧时可比矣,实邑之胜也。是为志。</h3><h3> 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此地只住有几户姓顾的靠种田打渔为生的农民,因其地势相对较高故名顾家墩。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刘濞封吴王后派部下刘忠向百姓征集稻谷、建立粮仓。里下河多为低洼平原,唯顾家墩地势较高,周围河道交叉相连,便于大中船只航行停泊,水路可通往下河各地及吴国大小城市。于是刘濞在此设立了粮食仓库和晒谷场。数年后便形成了150户左右的村庄。其时,刘濞下令将顾家墩改名为海陵仓。到了元末明初,泰州白驹场盐丁张士诚起兵造反,建都平江,自称吴王。亦在此设场收购储存粮食和加工大米(本地许多乡亲祖上由苏州阊门迁来可能就源于此时)。张士诚的部下、仓场人夏思恭动员家乡父老努力支前,将堆积如山的稻谷碾成白米,以供军营急需,结果稻糠之多得无法处理,只好倒入河中,不久竟将一条夹河填平了,一时粮食商贩云集,在夹河上搭棚开店做生意,遂而形成了仓场的商业街道——“大糠街”(这是真实的,早年笔者亲见过街道下面挖出来的已碳化的稻壳和下面的砖铺街道)。1368年,朱元璋在金陵称帝,对与其争夺天下的张士诚的老家泰州,采取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打击措施,下令将海陵仓改名为仓场庄,粮库改为祖师庙,由法静和尚担任住持。门前的晒谷场,也渐渐成了庙会会场、中小学操场、露天戏场电影场等全庄百姓的休闲娱乐场所。</h3><h3> 抗战时期,这里还是著名的“僧抗大队”发源地。这支以祖师庙为据点由寺庙僧人组成的抗日队伍,穿梭水乡芦苇荡,狠狠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保土守家,传为美谈。</h3><h3> 谨以近几年断续返乡闲瑕所摄的点点照片汇集成此篇,也算是为故乡做个义务宣传,尽管许多儿时的场景和兴趣点已不再,但还是希望更多的朋友能来此观光休闲并喜欢这个地方!</h3> <h3> 传说中的当年的顾家墩(如今的仓场庄一部分),500米高空航拍,看得出村庄规模不小,村庄核心被河流环绕</h3> <h3>村北高空俯拍,右侧是即将通车的阜(宁)兴(化)泰(州)高速公路(有出口),向南三十多公里直通泰州长江大桥进入苏南常州</h3> <h3> 夕阳下,桑田阡陌,河道纵横,茅舍炊烟袅袅。这还是当年的西泊?(从左到右的是双向四车道的兴(化)泰(州)公路 ) </h3> <h3>庄北里湖,盛产鱼虾、螺鰤河蚌、菱角等</h3> <h1> <b>优美的自然风光</b></h1> <h3> 春天,金黄的油菜花,绿油油的麦苗,构成了一片黄绿世界。田间,欢声笑语,河畔,扬柳依依。</h3> <h3> 早年的清明或端午,在庄南较宽的河面上都有民间自发的会船活动,但自从村南公路东延架桥后河面被拦截了,清明的会船都到村西侧三公里外的神潼关进行,神潼关会船也已成泰州清明会船的主要活动内容之一,原以纪念明嘉靖17岁的少年抗倭英雄何必成将军发展而来。这儿的会船相比溱湖的奢华表演更质朴和原汁原味。只是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去城里或外出打工了,老头老太们成了会船的主力。而撤村并校,也让原有的中学、小学都关停了,以至于村里的活动连学童都难见到(一直以为这是个屁股决定脑袋的政策)。</h3> <h3> 每年的清明前后,村里的龙船和篙子船也不可或缺地去参加溱湖会船</h3> <h3> 当清晨的阳光照射到葱绿的田野上,那日日复复的迷漫晨雾虽转瞬即逝,却昭示着美好辰光的天天开始。</h3> <h3>秋实。黄灿灿沉甸甸的稻穗</h3> <h3>高产稻麦的主产区,名副其实的米粮仓</h3> <h3>湿地里,晨光中随风摇曳的狗尾草</h3> <h3>苇塘</h3> <h3>这东西依稀记得俗称“毛露”,可止血。</h3> <h3> 村庄下面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境内有十余台抽油机在昼夜不停地采油。</h3> <h3> 这里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特别是在晴朗的天气里,每当夜幕降临后,星河大餐如约而至。以笔者走过全国许多地方的经历,这儿是我省乃至全国最好的观星和星野摄影的绝佳地之一。</h3> <h1> <b>祖师殿和三月二十六东岳庙会</b></h1><h3> </h3> <h3> 祖师庙坐落在村南临河畔,原先这里只是小小的三间平房,坐北朝南。从外表看去,跟附近的房屋没有什么不同,两披水的硬山屋顶,青灰砖砌筑的墙体,小蝴蝶瓦盖成的屋面,高高的台基,檐下是从东到西的长廊。但登上5级台阶,入室抬头仰望,那粗大的梁架,罕见的结构,方使人眼睛为之一亮,原来这是一座元末明初的建筑,此建筑六架梁架用减柱法,金柱落地有侧脚,脊桁下安叉手,节点用斗拱和驼峰等风格,都是沿用宋、元时代的做法,梁柱全是珍贵的楠木,在仓场以至附近地区绝无仅有。</h3><h3> 近闻,祖师殿的建筑风格受到了众多学者和政府重视,不日将进行全面修缮打造,希望能以此为契能进一步带动仓场村的发展。</h3> <h3>这个香炉还是那么简陋,不过,奢华并非旺盛</h3> <h3> 由于仓场优美的风光和祖师殿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使得这里也成了电影《香河》的部分拍摄取景地(主取景地应在溱潼古镇吧)。</h3><h3> 《香河》取材于泰州本土作家刘仁前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七十年代中期,发生在我国苏北平原里下河流域一个叫香河的村庄里,关于村民们日常劳作,生儿育女以及他们的情感纠葛的故事。村里的村民世世代代劳作在这一方沃土之上,故事既没有惊涛骇浪,也没有悬疑惊悚,重要的是这一方沃土,村民们的世俗生活构成了小说的主线,既有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丧、嫁、娶、悲、欢、离、合,也有礼、义、廉、耻、忠、信、恕、仁、孝、悌、贞、节,写得饱满,精彩。随着作者笔触的展开,那具有浓郁苏北风情的河边小村尽收眼底。村民们活得实在,细致,有规有矩,有滋有昧,令人向往不已,读过《香河》,留在脑海中的,也许只有那一弯缓缓的河水,一处静静的村落,一群纯朴的村民,还有那别样的风情、风景、风土、风物。这是又一部水乡生活画卷…</h3><div> 我曾拜读过原著。也能看得懂书中大量的泰州方言、江淮俚语。书中描述的一些文革期间事件和时代风情依稀都有印象,甚至还有经历感,所以很喜欢这本乡土小说,也期待电影的上映。</div> <h3>祖师殿成大队部了。此图片来自朋友圈</h3> <h3>电影《香河》拍摄现场,此图片来自朋友圈</h3> <h3>电影《香河》拍摄现场,此图片来自朋友圈</h3> <h3>电影《香河》拍摄现场,此图片来自朋友圈</h3> <h3> 流传百余年至今不衰的一年一度的3月26东岳庙会,既是上香敬神的节日,也是春耕时节的物资交流大会,还是众乡邻休闲探亲访友的聚会</h3> <h3> 其实每年的庙会从新年伊始就开始了,大年初一清早,龙队就举龙出发给每家每户送福,必须每户必到!龙入农家门,送福保安康。同时每家每户也都会自发地捐款捐物作为庙会、庙宇修缮维护和其他民间活动(如演出等)的开支!</h3> <h3> 春节等重大节日或是平时谁家有高龄长辈过寿,请乡邻看戏也是不可缺少的,有时即便是风大天寒也挡不住</h3> <h3> 到了农历三月二十六(四年一次的大会是三月二十八)这天,首先是出菩萨活动。出菩萨就是将坐庄在庙里的东岳菩萨在庙会正日这天移驾到广场东侧的临时贡台上,可能是由于庙宇太小,还是将菩萨请至广场上更亲民?总之这里下河一带的乡村庙会都这样的。只是仓场在黎明前的四点多就出菩萨了,这倒与周边其它村庄的庙会午后才出菩萨有所不同</h3> <h3>年长的老居士先上头柱香烛</h3> <h3>轿夫们也要依次上香</h3> <h3>敲锣打鼓,鸣炮开道</h3> <h3>众人要抬着东岳菩萨至少绕广场一周然后移至贡台端坐。</h3> <h3>菩萨在贡台端坐后,众乡邻依次作辑叩拜</h3> <h3> 这一天,村民们也会早起开锅做饭,接待四面八方来的亲朋好友</h3> <h3> 泰州名早点——干丝必不可少</h3> <h3>上午不到八点,四乡八村的村民和龙队都陆续前来恭贺,诺大的广场被几十条游龙聚集的水泄不通,热闹非凡。</h3> <h3>蛟龙庙中游,福气传万家~</h3> <h3>各支龙队来到后,必先入祖师殿中绕殿一周</h3> <h3>龙队开始巡游,32支龙队分别向不同方向将整个村子所有街道田舍游历一遍。</h3> <h3>史上这里有过岳家军抗击金兵的战斗,所以岳家军服也登场了,头盔呢?怕是焐太热摘了吧,哈~</h3> <h3>”济公”也来了</h3> <h3>”师父和猴哥”也来了,还有几位呢?</h3> <h3>龙队冒酷暑在表演</h3> <h3>台上,老年女子腰鼓队也不甘落后</h3> <h3>夜幕降临后戏场开演了</h3> <h3>诺大的广场座无虚席</h3> <h3>戏曲、歌舞、魔术杂技精彩纷呈</h3> <h3>笑声不断,从老戏迷开心的脸上看得出节目还是相当的精彩~~!</h3> <h3> ……未完待续……</h3> <h3> 特别声明:本篇作者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江苏省摄影家协会员。文中图片除特别注明引用来源外版权完全归作者本人所有,具有完全的原创著作权。欢迎注明出处转载宣传,但未经作者本人同意,不得商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