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百花洲风情👫体验老济南滋味🏠

周少华(醉虎)

<h3>  “今日湖山分外嘉,百花洲上正蒸霞”、“莫问台前花远近,试看何似武陵游”……这片天然画图水域中,一洲清雅一洲诗。沿着湖边石板路往深处走去,老济南人的生活百态顿时映入眼帘。</h3><h3> 泉城腹地藏“明珠”,多种文化和谐并存</h3><div> 提及百花洲,很多济南市民并不陌生。珍珠泉群、王府池子之水,经过曲折的玉带河,缠缠绵绵汇入此地,再穿过鹊华桥潺潺流入大明湖,是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韵味的集中承载地段。这些老街巷在历史的年轮里,增添一股浓浓的历史风韵。(泉城旅游啄木鸟周少华手机拍摄)</div> <h3>  明府城—百花洲片区位于明湖路南侧,东起县西巷新坊巷,西临百花洲,南至后宰门街,北临大明湖景点。这里是泉城特色标志区地重点示范工程,是济南一环、一湖、一城的核心部分。<br></h3> <h3>  百花洲片区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旅游项目,它以特色冷泉开发和泉居人文挖掘为主体的泉水文化,以民居、民巷、民生、民间曲艺为主体的民俗文化,以五大宗教和谐共处为主体的宗教文化,以医圣扁鹊故里正宗中医养生和冷泉养生为主体的保健文化,让济南老城重新焕发历史文化和特色商贸活力。</h3> <h3>  百花洲片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除了流杯池子、镜涵池以外,还有无数的老街小巷。在这背后,不乏大量的历史文化故事。在此,泉城居民可以寻找到老济南的影子,回味曾经的流光岁月;外地游客可以了解到济南的传统文化,欣赏泉水的无穷魅力。</h3> <h3>  老街巷里寻古韵,一条小巷一个故事</h3><div> 在百花洲畔漫步,处处可见济南民居特色的泉池水系,据考证这些水溪早在明清时期就是存在的。恢复这些水系的时候,还挖出了当年的暗渠遗迹,已经保护起来,罩上了钢化玻璃。而百花洲的民居民巷,也基本保留了原来的格局。据此,几乎每一处街巷和每一处泉池水系都有独特的人文故事。从这些街巷的名称,市民也能看到历史痕迹。</div> <h3>  根据民间传说,有一条小溪被冠名为“雨荷溪”,相邻的小道命名为雨荷巷,相邻的建筑的命名为“雨荷居”。再现了夏雨荷与乾隆的旷世奇恋。书香胡同西起百花洲东岸,东至白雪楼院内,因临近白雪楼藏书众多而得名。镜涵池位于白雪楼东水塘,清代诗人范坰亦有咏北芙蓉诗:“碑上名泉已偏(遍)探,濋泉大比尽流甘。碧霞宫外新亭好,秋水芙蓉一镜涵。”</h3><div>1937年民国地图,曾用“思敏街”纪念济南著名教育家鞠思敏。如今这一街巷名称得以保留,西起百花洲,东至江西会馆西门,长200米。流杯池子命名源自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一书中写道:“历祠下泉源竞发,北流经历城东又北,引水为流杯池,州僚宾宴公私多萃其上”。据考,古时流杯池应该在现在位置附近,流杯池子街因流杯池子得名。</div> <h3>  “修旧如故”现原貌,泉水串街进民居<br></h3><div> 漫步百花洲片区,游弋于白墙青瓦之间,走在湿漉漉地青石板上,泉水人家的喜怒哀乐,历史文化的沧桑厚重,就随着石缝里的泉水,汩汩冒了出来。济南因家家泉水而享誉全国,这个“家家泉水”不是泉和人家的简单堆砌,而是融合了数百年百姓习俗、人文典故的独特区域生活情境。始于2011年的明府城——百花洲片区整治工程虽然地处济南最繁华的商业地段,但保留了最具济南韵味的历史格局和建筑风貌。在保护老建筑的同时,采用符合济南民居特色的工艺和设计,采取“修旧如故”的审慎方式,在保持老城风貌和历史人文环境的基础上,落实古城片区规划和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最大限度地恢复了济南古城泉水人居和谐相生的历史特色。</div> <h3>  每个院落都按照不同民居风格进行了独立设计,相邻的两组建筑之间都由设计师精心设计了不同的立面表现形式,凝聚了老济南民居多样性的独特格局。片区内的老建筑,像民营报社旧址、吴家南纸店等老建筑都被精心保留下来。部分建筑将来按原来的业态进行恢复,再现当年场景。</h3> <h3>  与芙蓉街、曲水亭街的人工大理石板路不同,片区内的百年老街后宰门街、岱宗街、万寿宫街都使用饱含历史印迹的巨型长条石铺装,所有石材都使用老旧石材。如今,很多老石材已经(得非常光滑,不少石材上面还刻着花纹。据明府城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不少刻字的石材已经镶嵌在建筑上,比如“泰山石敢当”,就是济南乃至山东平安文化的符号,或许市民脚踩着的就是一块价值连城的汉画石。</h3> <h3>  一个小院三个家,家风家教和家训</h3><h3> 每个院落都按照不同民居风格进行了独立设计,相邻的两组建筑之间都由设计师精心设计了不同的立面表现形式,凝聚了老济南民居多样性的独特格局。片区内的老建筑,像民营报社旧址、吴家南纸店等老建筑都被精心保留下来。部分建筑将来按原来的业态进行恢复,再现当年场景。</h3> <h3>  泉水人家民俗馆是一座典型的济南民居四合院,进入大门二门,就到了院子。面南背北,分为正堂屋、东、西厢房。分别布置了三个展厅,正堂屋是清代官宦家庭、东厢房是民国的商人家庭;西厢房是建国后的平民家庭。泉水人家门楼为济南大户人家经典门楼样式,两侧砖雕“碧筒饮”、“曲水流觞”再现府城名士风流。过廊镶嵌了老济南的砖雕、石刻:五福同寿,芝兰幽香,廉让、平安,延厘。集中体现了老济南人的家教文化。在筹建中的泉水人家民俗馆正堂屋,挂着一幅《朱子家训》四条屏。因年代久远,条幅已经变形。不得不用玻璃镜框裱起来。</h3> <h3>  泉水人家民俗馆则以“家风、家教、家训”为主线,共分明清(前)、民国、建国(后)三个展厅,分别展示具有浓厚时代特色、地域风情的老照片,老物件上千件,集中再现千年济南府的历史文化,人文地理、市井民俗。将成为济南青少年传统文化体验基地、廉让平安文化教育基地、历史文创产品研发基地。</h3> <h3>  面塑、雕刻、鲁绣、皮影、戏曲、泥塑等文化元素在这里一一展现,营造出充满情趣与体验的人文休闲旅游环境,并以此活化、打造和带动整个明府城老城区地文化、旅游、商业价值,以期凸显民族、民俗和民间的街区特点。“筹备期间先后征集老照片1457张,图书文献资料400余本,老物件930件,专门建设了泉水人家博物馆。”老照片基本囊括了有相机历史以来济南老照片,第一张黑白照,第一张彩照,第一张航空照,都是首次面世;众多的老物件,见证了几代济南人的沧桑岁月。(文字源于网络收集整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