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一直在庆幸,不管温度的冷暖,至少这次的行程总算没有碰到雨雪,没有因此耽误行程。从无锡市区到拈花湾几十公里的路上,连阴好久的天空再也按捺不住,蒙蒙的细雨慢慢从天上飘落下来。心里有些失落,可随之也就释然了,春雨秀江南,如吴侬软语一般, 烟雨江南,没有雨,总也会失色几分吧。</h3><h3><br /></h3><h3>这一路,都是沿着太湖走,远远的船游走在雾蒙蒙的江面上,仿佛驶向仙界一般......</h3> <h3>拈花湾是灵山脚下的禅意小镇,靠山面湖,更与灵山大佛依山为邻,得尽天地人文灵气,拈花湾的命名,一方面源于灵山会上佛祖拈花而迦叶微笑的经典故事,同时也缘于它所在的地块形似五叶莲花的神奇山水。</h3><h3>拈花湾的禅意是现实生活中的禅,无论你是在品茗、行走,抄经、打坐,还是依着雕栏发呆,雨夜中寂寞地踱步,抑或懒散地晒着午后的太阳,嗅着阳光下花草中的甘香味,无不境由心生。"懒度庸人意,且拂明镜台。我自拈花笑,清风徐徐来。"恰好是最真实的写照。</h3> <h3>拈花客栈的房间都是景区统一根据人数进行安排,一进大门,就会被无处不在的禅意和宁静所深深触动,在这里可以学习茶道、花道,也可以抄经、打坐,可以完全沉浸在一个人的世界里,不理纷扰,不迷俗媚,更不幽溺于犬马的奢靡,一壶茶,一盏酒,一支笔即可,若偶尔得了一句清雅极致的文字,那便是整个世界的清风明月。</h3> <h3>很久没有这样撑着伞行走了,好久没有这样用心去感受来自天边的温柔和缠绵。冬春交际的雨,有些许薄凉,又有些许霸道,不约而至,又直达心扉。就这样不惊不扰,不慌不忙地落入了万丈红尘中,没有一丝疲倦的样子。</h3> <h3>许是下雨的缘故吧,小镇上游人寥寥,只有我们一家人行走在安静的细雨中。此刻,我恍悟,若不是这雨,周围会不会又是熙熙攘攘?我们又如何去享受这份独处和洒脱?上天,终归还是厚爱我们的。</h3> <h3>这里每一家客栈的名字都会从禅语或佛典中取用,"吃茶去"源于——"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h3><h3>感怀于这种文化,我们每看到一家客栈都会去查找它们名字的典故和出处。</h3> <h3>有人说,拈花湾的建造仿的是日本京都风,其实,日本本身,还不是仿的我们中国大唐风么?</h3> <h3>云半间——"千峰顶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h3> <h3>倘得一清明地,如禅院里的清幽,没有歌乐,只有梵音,而满院的菩提,三生的石上,处处皆含禅意,饱满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任流年如逝水,于我,于你,全无关系。即便有偶尔动人的日常故事,扣中微妙心事,也可于无声里飞度万物于熹微!</h3> <h3>在远山堂,是有师傅教人抄经的。</h3><h3>一日闲暇,远离尘嚣,</h3><h3>栖息心灵,置身远山,</h3><h3>于自然之中书写一篇佛经,</h3><h3>笔起笔落,享受当下的法喜安然。</h3> <h3>在永福寺的一句禅语一直让我念念不忘,看到这些石人,我不禁又想轻声问道:"此生,你度了谁?前世,又是谁度了你?"</h3> <h3>半窗疏影—— 一杯晴雪早茶香,午睡初醒春昼长,拶着通身都是眼,半窗疏影对斜阳。</h3> <h3>禅心,入世不染尘,心似莲花净,一抹灵魂带着莲的香气,红尘一路,步步为莲,不为谁开,不为谁落,任世事归入风尘,风起时,笑看落花;风停时,淡看天际。</h3><h3>归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在清澈宁静的时光里,天地日月,恒静无言,守的心里万里无云,无尘无染,才是生命里最美的风景。</h3> <h3>不知不觉走到了一个湿地,植物大部分还显得枯黄败落。站在竹筏上,一切都笼罩在雨雾中,我们凝神驻足,是如此的小心翼翼,深怕一个不小心打破了这种宁静,让尘世的气息缭乱了这空灵的画面,碎了天空美丽的梦。湖面被雨打出一朵又一朵卑微又坚强的水花,虽微有寒意,但内心却是一种无以言表的恬淡。恬淡,是一种心态,一种空灵,一种超脱,一种对世事沧桑的理解。多一份淡然,就会多一份豁达与从容;多一份淡然,就算风尘仆仆,心也时刻温暖。淡,是禅,更是悟。</h3> <h3>收起伞,跑到拈花堂对面的寺中避雨,就这么看着街上稀稀落落的人来人往。旁边的僧人遗憾地对我们说,"好可惜,今天下雨,要不你们晚上可以到这里看歌舞表演了。"</h3><h3>我不想弄清楚我们错过的是一场如何的表演,心里却没有一点遗憾,如果有机会重选一次,我依然会选择这样的天气,任由心境肆无忌惮的去被这宁静感动,此刻,我真的在庆幸,庆幸我们躲过了晴日的喧嚣,庆幸我们看到了如此恬淡动人的拈花湾......</h3> <h3>雨势似乎丝毫没有减弱的样子,刚才的僧人告诉我们,虽没有歌舞,但是拈花塔的亮灯仪式仍会在晚上六点半开始。时间尚早,我们预备回房间休息,晾晾被雨水打湿的衣服,名叫"香月花街"的主干道上,行人渐渐多了起来,初暮将至,路上是不同的伞,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背影,还有不同的心情......</h3> <h3>在房间里美美睡了近一个小时,等暖透了身子再次出来,外面不仅雨已停,简直完全转换了时空......</h3> <h3>灯光好像给了这个小镇另外一幅面孔,只是日与夜的转换,便会让人瞬间瞠目结舌......</h3> <h3>一花一叶一世界,一笺一墨一心语,于时光深处翻阅流年,总会惊醒淡淡的疼,经年的指尖滑过思想,于默默里温婉了曾经。这世上,总会有些人,让你魂牵梦萦;总会有些事,让你念念不忘;总会有些过往,让你刻骨铭心。</h3> <h3>好吃的洪师傅牛肉面,门口有这么一个大大的造型,谁过来了都要好奇的玩一玩,拍拍照。</h3> <h3>抬头仰望,心里不禁疑惑,拈花塔已经亮着灯啊,如何进行亮塔仪式?正恍惚间,拈花塔突然一阵黑暗,紧接着远处的五彩灯光如行云流水一般轮流在塔身点亮,耳边一首梵乐响起,塔身不知何时已站上了数个少女,轮流朝天抛洒花瓣,对于此情此景,比起视频来,我的照片可能过于苍白,实在无法还原当时身处期间的震撼。一时间,我竟然被怔住了,就那么出神的,呆呆的看着......</h3> <h3>当时只听了一次,我就记住了那首梵乐的旋律,从未听过如此打动人心的梵乐,也不知道是否与被这眼前的盛典影响有关,一时间竟容易让人湿了眼眶。回来之后拼命想找到那首曲子的名字和旋律,最终却一无所获。也许出了拈花湾,就再也听不到那首歌了,也许那首歌根本就没有名字,而即使在拈花湾,应该也只会在亮塔的那一刹那才会响起吧......无奈之下,这篇日志里的背景音乐只能用现在这首"乱红",少了一丝圣洁,却多了几分伤感和遗憾,如今,那个旋律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了,留在脑海中的,只有拈花塔上射向远方的光束,那漫天飘落的花瓣,还有身边人眼中噙着的泪光......</h3><h3><br /></h3><h3>"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h3><h3>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 </h3><h3>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h3><h3>如果那首曲子现在被我拿来循环,再动听,我想我也不会有此刻的刻骨铭心。</h3><h3>那首曲子和现在的感动,让我重选,我又该如何作答呢?</h3> <h3>拈花塔旁边的妙音台,台口立柱上楹联写道"慧眼见一切,妙音满十方"。</h3> <h3>夜里的拈花湾,美到让人心碎。就像一个绝世的美人,月光下,翩舞霓裳,淡淡幽香散,婷婷舞姿舒袖盈暖意,嫣然浅笑,顾盼柔媚,倾城美艳,就这样穿过世事朝我走来,迈出的每一步,都留下了一座空城;</h3><h3>而到了白天,她就会卸去妆容,蛰居于山水静庐,青梅花间,读书听曲、种花养梅、绘画赋诗,用一支素简的笔,在文字里修行;为清素时光描摹刻意,为花鸟虫草结绳造句,为赏过的花邂逅的人句读遣词,就这么心素如简、宠辱不惊,在最清浅的禅意里,深情的活着。</h3> <h3>当一切归于平静,我们似乎才从这惊艳般的梦中猛然惊醒,缓缓踏上归途,回到属于我们的客栈。我们的客栈叫做芦花宿,突然想起自己客栈名字的典故还不甚清楚,就问旁边一身修行打扮的姑娘。姑娘微微一笑,脸上露出好看的酒窝,一双明亮的眸子里散发着光彩,她一句一顿地咏诵给我们听:</h3><h3><br /></h3><h3>"醉眠醒卧不归家,</h3><h3>一身流落在天涯,</h3><h3>祖佛位中留不住,</h3><h3>夜来依旧宿芦花。"</h3><h3><br /></h3><h3>伴随着外面若有若无的雨声,我们一夜安睡。</h3> <h3>清晨,我早早的醒来。其实,在这里并不需要和在古镇一样,非起个大早才能看到拈花湾最清净最本真的模样。我就只是不想睡,不想把时间多浪费哪怕一秒钟,我要趁着我还在这里,为自己以后的回忆多留一些可以怀念的东西,因为我知道,还未曾离开,我便已经开始在想念了......</h3> <h3>雨停了,我们也该离开了。一条路幽幽的伸向远方, 伸进若隐若现的云雾之中,路的尽头,就是我们要去的地方。</h3> <h3>我想,日后我们留恋的,未必是拈花湾这个地方,我们留恋的,或许只是这样一种心中最向往的生活方式。</h3><h3><br /></h3><h3>拣一个闲适的午后,静静地与自己对坐,品一杯茶,唇齿间有光阴的味道,还有生命的从容。可以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想,只是静静地读一枚岁月的闲适,静静地看杯中茶叶卷疏无声;或者,歇脚于一天的忙碌琐碎后,聆一段轻缓婉扬的梵音,读一段静心暖意的文字,会突然发现,那些曾经百般不能挣脱的过往竟然有了触摸的勇气,再生不出嗔怨。</h3><h3><br /></h3><h3>只要阳光掬暖,无论春夏秋冬,四季阡陌,天空会流落着璃白的光质,心就暖了,心暖不在阳光明媚里,心暖在拈花一笑的静意温婉里,那些一一绽开的花语,在流年里静绽无声,给了生命一份厚重......</h3><h3><br /></h3><h3><br /></h3><h3>再见了,拈花湾。</h3> <h3>离开拈花湾,车行不过十分钟,就是灵山大佛。大佛用锡青铜打造,八十八米高,右手为"施无畏印",代表祛除痛苦;左手为"与愿印",代表给予快乐,和云岗大佛、龙门大佛、乐山大佛、天坛大佛形成了神州五方五佛格局。</h3> <h3>很久之前,我就很想来灵山,来梵宫。可惜去年一把大火,烧掉了梵宫的廊厅,不过还好,经过简单的修缮,现在梵宫又可以重新开放。 </h3><h3>灵山梵宫气势恢宏的建筑与宝相庄严的灵山大佛比邻而立,瑰丽璀璨的艺术和独特深厚的佛教文化交相辉映。这里已经可以被称作现代中国建筑的顶尖工程,这座宫殿耗资近18个亿才建成。在宫殿内部,汇集了全中国几百位顶级的能工巧匠,收藏了根本无法衡量价值的传世珍宝。</h3> <h3>梵宫会的演出厅会定期演出"吉祥颂",美丽的穹顶不论是谁见到也会发出不由自主的惊叹。</h3> <h3>红尘俗世禅意如花,如一朵皎洁如玉的白莲花,佛端坐在上,慈悲为怀,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当台上的女子轻轻祭出莲花送出吉祥,漫天的莲花随之缓缓落下,心便被很轻易的触动,沉浸于这份安详之中。</h3> <h3>九龙灌浴是一座古铜色的铜制莲花台。这莲花台上的莲花含苞未放,下面的一座狮子鼓和四大天王支撑起莲花,九条飞龙和八位形态各异的仙女模样的供养人环绕着巨大的水池,六片巨大的莲花瓣随着音乐徐徐绽开,一尊金身太子的佛像便从莲花中冉冉升起。这时,周围的九条龙就会一齐喷射出30多米高的弧形水柱,这水柱直冲天际,在空中轰然交汇,为太子佛像沐浴。</h3><h3>或许,很多人理解中这只是一个大了一点的喷泉,其实不在其中,是不会体会到九股水喷薄而出的震撼!</h3> <h3>相传于古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一生征战杀伐,晚年自感罪孽深重,受僧人点化后皈依佛门,以佛法来教化百姓,为了弘扬佛法,他在各地竖立石柱,上刻有经文供老百姓学习,并派遣使臣出使各国,把佛教传向周边各个国家。</h3><h3><br /></h3><h3>灵山的阿育王柱高17米,是整根料纯手工打造,顶端的四只狮子面朝东西南北,象征要把佛法弘扬到四面八方。</h3> <h3>降魔浮雕用纯紫铜雕刻,再现了佛陀悟道成佛的故事。</h3><h3>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h3> <h3>天下第一掌为灵山大佛右手的复制件,它与灵山大佛右手形状、大小完全一样,以1:1的比例复制而成。手掌高达11.7米,相当于三层楼的高度,宽5.5米,手指直径就达1米,掌心千幅轮直径为2米,总重量达13吨。</h3> <h3>这一排排的烛台,仿佛一些浮尘飘染成时光的粒子,安放在生命的苍穹,让我知道了生命来过的无限美好,无限珍贵,流淌过生命的命脉,息息不停,或许生命来过的最终定义就是过程吧。</h3> <h3>曼飞龙塔是南传佛教中的代表建筑,是一座金刚宝座式的群塔。塔身上有各种浮雕、陶塑、佛龛、佛像和其他各种纹饰。刹杆上装置着上下串连的华盖和风铃,微风拂来,叮铛作响,悠远肃穆。</h3> <h3>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h3><h3>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 ,</h3><h3>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 ,</h3><h3>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 ,</h3><h3>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h3> <h3>暮色里,五印坛城倒映在碧波荡漾的香水海,恍惚中,已无法分清哪个是真身,哪个是倒影。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你的心是什么,倒影便就是什么,不用刻意去分什么真身与虚幻,一样骗不了人,也骗不了自己。</h3><h3><br /></h3><h3>该离开了,一直走开很远,远处的梵乐依旧幽幽飘入耳中,怕是提醒我不要忘记这个地方......</h3><h3><br /></h3><h3>"睡莲花开,花开莲房,年轮丰盈,四季歌唱,清质的时光裹暖红尘的熏香,你不必过于匆忙,静静地陪同四季,在一盏光阴里坐暖自己的生命,掌心握住的时光里有多么美好的温漾,而心房里的神情经久都那么温良。流年静好,心音禅意,一枝花,一株草,一捧光阴,一怀微笑,来了,就是千般好,为在今生遇见你 ,我在前世早已留有余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