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氏辈序

詹勋良

<h3>中华詹氏源流歌</h3><h3><br /></h3><div>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族谱文化,华厦独享。始于商周,记著王孙。北宋规范,各族有根。吾族詹氏,源自周宣。支子文侯,护国功昭。西京筑城,王命表彰。历传五世,礼公肇尊。河间望族,堂号由生。永嘉之乱,中原板蕩。衣冠南渡,兄弟三邦。派下诜公,执政候官。生子宣节,族发南方。宣子宏公,十派儿孙。历传四世,东阳初公。弃官不仕,卜居庐源。別号黄隱,支衍派纷。节生一子,尊称峤公。峤生子豪,镇南将军。情系武夷,肇基建峰。生子有六,裔孙繁昌。水之有源,木之有根。百世著姓,源远流长。为人之子,忠孝当先。尊祖敬宗,血脉相牵。祖泽延绵,绳继万千。继往开来,百福并臻。</div><div><br /></div><div>詹文城拜撰于福州。</div><div><br /></div><div>2016年元自</div> <h3>詹氏源流歌</h3><h3><br /></h3><div>射日英雄留后裔,大周文王传子孙:</div><div>宣王次子封詹城,文侯詹姓远祖尊。</div><div>华、显、英公三代后,礼公詹氏第一人。</div><div>芳、宇、绥、嘉传何、季,家公失考阜公三:</div><div>衍居河间为司徒,韶迁河东失流传。</div><div>隗迁登州第九世,子会十世资、生还;</div><div>闲、豹、志、孝、瑞、康、荣,贞、祺、胜、遵、智、禧单。</div><div>睦、淋、兴、权、令、霸、庆,彬、逸、觉、成、坦、静川。</div><div>静川三子逢晋乱:康邦南渡睦歙衢,</div><div>成邦往江湖二州,敬邦迁岭南崎岖。</div><div>自此江南有詹氏,遍地开花祖荫余。</div><div><br /></div> <h3>《为什么要修家谱?家谱的重要性 》</h3><div><br /></div><div>●子女家庭教育需要修谱</div><div>人们常说:“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子女超越自己,人生最大的失败是一代不如一代,任何的成功都无法弥补子女教育的失败。”每个家庭都希望子女成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发展史的古老民族,撰国史、编方志、修家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家谱是中华民族的三大历史文献(国史、方志、家谱)之一。没有家谱的家庭,如断根浮萍,无法感知世代传承的家族力量;没有收藏家谱的家庭,缺乏孝文化教育的工具;没有家规的家庭,缺乏做人做事的规矩;没有家训的家庭,缺乏教育子女做人的标准。所谓刀有刀谱、枪有枪谱、剑有剑谱、棍有棍谱、琴有琴谱、棋有棋谱、书有书谱、画有画谱、家有家谱……有谱家庭才能实现做人靠谱、做事靠谱、说话靠谱、工作靠谱、学习靠谱、生活靠谱、婚姻靠谱、事业靠谱、人生靠谱……才能实现家庭子女人才辈出,才能实现家族子孙人物井喷。曾国藩花了20万两白银,用了20年的时间,把曾氏家谱修成全国通谱。曾国藩九个兄弟姐妹绵延至今已经到了第八代,其后裔共370多位,其中卓有成就者近200位。如此兴旺长盛之家,可谓是人才辈出、人物井喷,这与其曾氏家谱、家规、家训、家风对子孙后代的家庭教育环境是有着密切关系的。</div><div>●实现幸福家庭需要修谱</div><div>众所周知:百善孝为先。《弟子规》曰: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建国初期即颁布著名的“圣谕六言”:“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孝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修谱即是行孝。故民间流传说:30年不修谱,视为不孝;60年不修谱,视为大不孝;90年不修谱,视为家族中严重缺乏孝文化教育。孝文化是保障家庭幸福的根本。古人云:人生有五大灾难——天灾、人祸、盗贼、官符、不孝子孙。由此可见家庭出现不孝子孙是何等的不幸,因为不孝则不和,不和则贫穷,贫穷则无知,无知导致疾病,疾病导致家庭衰落乃至灭亡。很多事实证明:不孝是无数家庭不幸福的重要根源。因此,实现家庭幸福必须修家谱、守家规、遵家训、树家风、铸家魂。</div><div>●延续家兴业旺需要修谱</div><div>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其实我们身边的很多家庭往往是“富不过三十年”,甚至“富不过三年”。古人云:有家谱的家庭,属于耕读靠谱之家;有收藏家谱的家庭,属于名门望族之家;有家谱、有家规的家庭,属于书香门第之家;有家谱、有家规、有家训的家庭,属于豪门贵族之家;有家谱、有家规、有家训、有家风的家庭,属于帝王将相之家。没有家谱、没有家规、没有家训、没有家风的家庭,就缺乏延续家兴业旺的环境。孔氏家族、荣氏家族、钱氏家族、曾氏家族等之所以家兴业旺、人才辈出,是源自于这些家族均遵循着延续家族兴旺的伟大秘诀:修家谱、守家规、遵家训、树家风、铸家魂。</div> <h3>附:</h3><h3>詹氏始祖及各地开基祖 </h3><div>至弘公 讳文,字文禄。周宣王(前827—前782)支子。任少师职,掌管内庭事务。性仁孝俭朴,颇和礼度。《资治通鉴》中云:“幽厉失德,周道日衰,纲纪败坏,文公忠国守。”周幽王朝国势危亡前,文公西京筑城,攘内御外,终能保住周王朝由西周延续至东周。东周平王(幽王之子)即位时为感恩叔父文公所筑之城曰“詹城”,并亲自御题:“有朝必有詹,无詹不成朝。”因其筑城有功,被赐封詹侯。有像赞曰:懿唯吾祖,受命于周。詹城屹屹,得姓之由。生四子。长子详,周平王时期(前770—前720)封镇国大将军;次子譁,袭封詹侯;三子谆,周平王时为中大夫;四子训,周平王时为金吾将军。 </div><div><br /></div><div>礼 公 字尚节。英公次子。处春秋初期,袭封爵侯。有像赞曰:金枝玉叶,服远厚别,指爵为姓,以遗后裔,蛰蛰螽斯,绵绵瓜瓞。生子:国典(士大夫)、国芳(中大夫)、国茂(中大夫)。</div><div><br /></div><div>康邦公 西晋怀帝永嘉时(307—312)授东郡(今河南东北部和山东西部部分地区、治所在河南濮阳)太守。东晋元帝时(317—322)为杨武将军,功封怀远将军。后迁居福建建阳,为入闽始祖,其后裔开基睦、歙、婺、泉、建诸州。生子:良义。</div><div><br /></div><div>大 公 讳初,字元载,号黄隐。生于陈永定戊寅(558)年,江西庐源(今庐杭,以下同)詹氏始祖。陈至德元年癸卯(583)为东阳郡(今浙江金华)赞治大夫,有治绩。时有民谣曰:前有沈,后有詹,东阳获二天。陈亡(589)不仕,隐居于歙之葟墩,旋于隋大业二年丙寅(606)迁婺北之庐源(今属江西省婺源县)。有像赞曰:“官于东阳,认以赞治。隐居庐源,义慕黄石。泒衍百川,其丽万亿。</div><div><br /></div><div>子豪公 字世勇。其先河南南阳人。隋文帝开皇九年(589)授封镇南大将军、封南阳候。隋末天兴(617—620)间,从驾南渡,以仕入闽,起家甲第,后居武夷之建宁建峰村,为建峰詹氏开基祖,殁葬本村。唐贞观元年(627)追封魏公。自北宋太平兴国(976—983)间,奕叶相承,阀阅甲于崇安。南宋淳佑(1241—1252)间詹元辅为之表申道。 </div><div><br /></div><div>敦仁公 字君泽。清溪(今福建安溪)开先县令。生于五代后梁乾化四年(914),逝于宋太平兴国四年(979),祖籍河南光州固始。祖父詹缵随王审知入闽,授金紫光禄大夫,行营兵马使。父詹世隆,兵曹录事参军。詹敦仁曾隐居于植德山下,上闽王昶书,劝其人贡。昶命决参军事,强以袍笏,不受,并以诗谢之,有“周粟纵荣宁以食,葛庐频顾谩劳思”之句。后居泉山,杜门不出。节度留从效复辟之,力辞。乃求监小溪场,请置县,遂为清溪令。不久,举王直道代。爱佛耳山,卜筑其上,号所居曰“清隐”,自为记。留从效校称曰“清隐先生”。邑人为之立祠。宋咸淳(1265—1274)中,敕封靖恵侯,赐庙额曰“灵惠”。 慥 公 字应之。福建省崇安县黄村里人。南宋建炎三年(1129)己酉科举人。甘贫力学,砥节砺行。弱冠首荐乡书试,南宫不第,遂为乡校师,执经者履满牖下,学者多所造就。晚为赣之信丰尉。会金人渝盟,往见张浚论计,浚辟居幕下,赞画甚多。著有《文集》二十卷。</div><div><br /></div><div> 钧 公 字西峰。河南光州固始詹氏始祖。由边郡才技良家子选补军职,曾任北宋时期的大将军,因抗击金兵有功,受朝廷赏赐。詹钧便将赏赐的大部分在固始扩建了水面达100多亩的水塘,用于蓄洪和灌溉。据《固始县志》载,该塘称“詹大塘”。南宋宝佑(1253—1258)间,蜀岁岁被兵,詹钧率军往来峡渠,闻达州擀御,以少击众,深入蛮徼,筑建城堡,化服群僚,抚以恩信。开庆己未(1259)之夏,重庆告急,守大将在援,詹钧率部独进。进至叙州南平隆化县界,遇游骑接站,无大胜负。日中以精骑数千至,詹钧之众不满千人,皆敢死士。驰突冲击力战,不少慑。遣卒诣大将求援,方引众趋山顾望,竟不赴。詹钧弃所乘马立射,发无不毙,帅兵屡却。然以步敌骑,众寡悬殊,詹钧之兵,死伤者十之七八。矢贯詹钧臂,裂帛裹创复战,连中数十创,创甚,伤重,莫能军,詹钧被执。帅壮其勇,期生之,詹均大骂,求速死,亦不加害。翌日,帅亲视其创,馈之食与药,詹钧弗受,终置马上,载以行。八日不食,至播州土门,逼令招城中,不行遇害。</div><div><br /></div><div>同 公 字同文,初名书,号天衢子、又号华盖山人。湖广黄州(今湖北黄冈)詹氏始祖。元大德七年(1303)生,江西省婺源县庐源人,元末任湖南郴州路学正。移居黄州后,在陈友谅红巾军中任翰林学士承旨兼御史。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朱元璋于鄱阳湖击败陈友谅,次年攻下武昌,詹同归附,被朱元璋赐名“同”,并授国子监博士。不久升任考功郎,继任起居注,进而改任侍读学士等。明洪武四年(1371)升为吏部尚书,并赐于翰林学士承旨。请编《大明日历》,朱元璋同意他的请求,命同公与侍讲学士宋濂担任总裁官,礼部员外郎吴伯宗等为篡修官。洪武七年(1374),《大明日历》篡修告竣,共一百卷。后又仿唐《贞观政要》的形式,分为四十类,编成五卷,定名为《皇明宝训》。以后凡有圣政要事,史家逐日实录,随时按类编入。一生著述颇丰,有《天衢吟啸集》二卷、《天衢子》二十四卷、《海涓集》十二卷等刊世。洪武七年(1374)秋八月,上表乞归田里获准归乡。十一年(1378)九月,以微疾甍于家,享年七十有五。明建文时(1399—1402),詹同被追谥“文宪”。</div><div><br /></div><div>妙明公 入川詹氏始祖。原籍浙江严州建德。元至正元年(1341)元朝拨进士,任文武官职。元末任云贵川之马湖太守,明洪武初(1368)任马湖府(今四川省雷波县马湖乡、王琅镇境内)知州,遂籍筠山秀美,留长子齐寿、次子齐禄侍奉母易恭人居之,复携少子齐福移籍资阳赴任。齐福入籍资阳后,子孙繁衍,发达昌盛,形成资阳詹氏宗族,清雍正(1723—1735)年间,詹氏筠连宗支之绍文与资阳宗支尔庚二进士以筠资两邑詹氏合谱,清雍正十一年癸丑(1733),钦命四川全省提督学正翰林院宋在诗、周人骥分别撰有《筠资詹氏合谱序》、《筠资詹氏合谱叙》。</div><div><br /></div><div>齐寿公 妙明公长子,四川筠连詹氏始祖。明初(1368)随母入籍筠连,子孙发达,枝繁叶茂,人才吉昌。明皇赠敕奉政大夫,配张氏封宜人,墓葬邑南杉树坳乙山辛向,1995年元月吉日墓迁大梁子白果坪禹门公墓地,立有新碑位于“詹氏墓园”正中。其子琼,明皇赐赠文林郎,配黄氏,赐赠孺人。</div><div><br /></div><div>天赐公 字逸安。广东东莞詹氏始祖。原籍江西省鄱阳县。明洪武(1368—1398)初考中进士,钦派广东省广州府东莞县正堂。履任后,平息沿海匪盗有功,政绩良好,深得民心。于任满后,喜莞邑地土肥美,恋此方民风蠢良,择东莞篁村而居。德才之士,代不乏人。嫡子詹勖、嫡孙复阳,皆金榜题名,高中进士。</div><div><br /></div><div> 荣 公 字仁甫,号角山。明弘治十三年(1500)生,福建省尤溪县四十九都高士村石龟厝(今新阳镇高士村)创基,尤溪詹氏始祖。明嘉靖四年(1525)中顺天(北京)乡榜举人,次年丙戌(1526)登龚用卿榜进士,甫进仕途,任户部主事,后升员外郎,在任期间,奉命总理在山西大同之储粮,时遇兵叛,总兵官李谨被捕杀害,总督刘源清率部围攻叛兵百余天,叛兵力强,无能取胜。荣公设计策动叛卒反正,包围敌部,智擒主犯,一场暴力叛乱被平息。因功勋奇著,官升光禄少卿,继任尚书转南太常,受令山东巡抚,任职半载后又改任大同巡抚。嘉靖二十五年(1546)擢升兵部左侍郎。嘉靖二十七年(1548)冬,擢升为兵部尚书。为官时清廉刚正,赈饥平邪,民赖以安,深受百姓喜爱。因尽瘁国事,积劳至疾,体弱神疲,退休隐两年,即嘉靖三十年(1551)病逝于京城寓所,享年五十一岁。明隆庆二年(1568),追赠工部尚书。以“皇恩特宠”匾额赐予纪念。该匾额目前还保存在高士村“詹荣纪念馆”。</div><div><br /></div><div>再九公 元至元三年(1337)生,江西省浮梁县新安乡人。湖南常德诸县詹氏始祖。至正十七年(1357)在濠州木商,遇朱元璋,毅然弃商从戎,并倾其家产资助。太祖以其木商,取易木之义,赐姓杨名政。戊戌年(1358)从元帅邓愈克浙江于潜、昌化等县,己亥(1359)十一月,克林安新富杨咸林阜等处。辛丑(1361)七月,随胡平章、邓大夫攻城与贼对敌获胜。癸卯(1363)八月,选随邓院判于鄱阳湖与贼大战,焚贼船三十余艘。乙巳(1365)正月,授总旗。明洪武元年(1368),右丞相引见,钦赏银碗一个,升镇抚。七月领军收复福建延平。三年(1370)十二月,调守福建邵武卫。七年(1374)十月,调湖广长沙卫守御。十五年(1382),连克陆凉州瓦子鲁大儿寨、龙海寨、江川邵旬县付参政益子寨、大理河尾关。十六年(1383)正月,克刹答多心楼寨,三月征北胜州并海龙山寨,开通盘江道路当克马从关益资孔站,攻取沧浪佐纳蛮寨、克龙苗寨、润木溪马乃那者、也那多庵敕且、西堡阿地谷垄山寨、阿婆阿僧庵者阿黑白岩关螺蛳鹿角等处,征战有功,加升三级。十七年(1384)十二月二十六日,兵部引见于文华殿,钦赏银花一对,敕命一道,牒黄一张,包子四个,授指挥官。十八年(1385)正月初八,调拨湖广常德卫左所管军。二十二年(1389)调同指挥张岩前往大庸征剿贼党夏得忠等,被贼剑伤左手,回营调治。二十八年(1395)五月,同本卫指挥刘表征会同县一十四里为恶峒贼杨义孙等,十月复征会同县峒贼余党,因年老征伤旧疾复发而卒。墓葬湖南会同(今靖州)太阳坪。被封为“广威将军”(正四品)。夫人潘氏,封恭人,其墓位于湖南常德栗山口。赐子孙遍布湖南常德、汉寿、桃源、益阳、桃江、安化、宁乡、靖州及四川城口、开县、万县等地。</div><div><br /></div><div>统智公 字百禄,号汝忠。元末明初人。安徽太湖县兰家山始祖。天资仁敏,胸襟旷达,博学多闻而卓有祖风(其祖父詹克宽赐进士出身,授河南开封府知府,诰封朝议大夫。父亲詹荣,精通四书五经,以一乡绅士而誉名),尤精翰墨,好游览山水,乐善好施,捐资兴学。元末为避战乱葬父于崇居,尽散家资而远徒,肩担大山、小山二子越鄂定居安徽省太湖县兰家山。曾在距兰家山约五十华里的太、宿两邑之界区建“罗汉寺”,占地约十余顷,建筑宏伟,殿宇庄严,田地山场,养寺庙有余,此为兰家山詹氏之香火庙堂,至今香火犹盛。又在佛头岭之驿道建施茶凉亭,济往来行旅之渴(尚有碑记可稽)。一生力于捐资办学,培德育人。著有《静心集》、《警示篇》、《存诚堂规》等,以育人才,淳风俗,振纲常。以“忠孝、诚信、谦恭、勤俭”为立身之根本,祖祠堂号曰“存诚堂”。</div><div><br /></div><div>仕贤公 福建莆田籍人。曾任镇南关(今广西凭祥西南友谊关)将军。清顺治三年(1646)率兵入海南,遂落籍于琼,后开基文昌昌郎。</div> <h3>詹氏经济文化交流协会</h3><h3><br /></h3><h3> 是由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组成的为詹氏宗亲服务的自发性民间社团组织。协会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接受所在地政府部门的领导,团结联络海内外各界詹氏人士,整合詹氏宗亲的资源和力量,加强詹氏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促进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增进海内外詹氏宗亲爱祖敬宗、爱宗亲、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积极地努力和应有的贡献。</h3><div><br /></div><div> 协会2003年1月1日在深圳成立,2004年3月在香港成功注册。</div><div><br /></div><div> 协会会徽是中间为城垣环抱着的纂体“詹”字,底下配以中文拼音“ZHAN”,外面是环绕城垣的圆圈(地球,全世界)。整个会徽象征詹氏在地球上的繁衍与文化源远流长。</div><div>协会的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五年召开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下设秘书处具体负责联系、宣传和组织活动工作,负责管理协会媒体詹氏网,编辑出版协会刊物《河间天地》。</div><div> </div><div> 协会下设中华詹氏统宗谱编纂委员会和中华詹姓企业家联谊会两个专业委员会。统宗谱编委会是发掘和整理詹氏历史文化的主体,履行解疑释惑、科学考证族谱内容的职责,负责统筹指导、协调联络各省市、各地方编修宗谱的工作,陆续整理编纂出版《中华詹氏统宗谱》。企业家联谊会起桥梁、纽带作用,交流沟通,整合资源,促进各方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为詹氏经济文化交流协会提供不竭的资金来源。</div><div><br /></div> <h3>詹氏重要人物资料</h3><div><br /></div><div>文公:姬文,讳至弘(至宏),又名吉,字文景,周宣王支子,生于公元前827年至公元前782年之间,封安西侯,任职少帅,采食于詹国,肇封詹侯,史称詹文侯、詹侯,系詹氏远祖。文王遗像赞曰:懿维吾祖,受命于周,詹城屹屹,得姓之由。(周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励王—宣王—文侯)。</div><div><br /></div><div>礼公:字尚节,袭封詹侯。指詹为姓,是詹姓承姬为詹始祖。礼公遗像赞曰:詹城嗣守,土姓攸同,荣君之命,播祖之功,昭兹来许,缅想高风。(文王(妻田氏)—譁公(妻尹氏)—显公(妻赵氏)—英公(妻申氏)—礼公)。</div><div><br /></div><div>子豪公:文公48世、礼公44世孙,字世勇,授南阳侯,封镇南大将军,系建峰(即武夷山)始祖,子豪公后裔当代约十余万人,散居于闽东北、浙西南、赣东北等地。 </div><div>黄隐公:文公51世、礼公47世孙(生于公元558年),又称大公,系江南新安始祖,讳初,字元载,因慕黄石公,故号黄隐,公于公元583年,仕陈朝大夫任东阳赞治,公元606年因避乱由歙之黄墩迁婺北庐源石井村(今庙上村)定居,其后裔在有族谱可查的约占当代詹氏人口70%左右,散居于粤闽台、赣、皖、浙、苏、鄂、湘、陕、豫、桂、鲁、云、贵、川、琼及海外等地。</div><div>(黄隐公:詹初,字元载,号黄隐公。生于南北朝时陈永定戊寅(公元五五八年)。至德癸卯(公元五八三年)为东阳(今浙江金华)赞治大夫。有治绩。《婺源县志》载:东阳民歌曰:“前有沈,后有詹,东阳获二天。”陈后期天下大乱,公见世衰微,遂弃官不仕,归隐歙之篂墩,慕黄石公高义之风,故号黄隐,有拨乱持危之志,公元六0六年避乱由歙县黄墩迁婺源县浙源乡庐源。赞曰:“官于东阳,仕以赞治,隐居庐源,义慕黄石,派衍百州,其丽万亿”。又于唐昭宗,光化元年(公元八九八年)赐玺赞曰:“肃肃其仪,浩浩其气,金玉其材,瑚琏其器,黼黻皇猷,表彰黎庶,老 幼苍生,赖尔是寄”。夫人汪氏,生子:詹飞。公卒葬婺源县浙源乡庐坑村石井坑桂花树下宝剑出匣形坤向,妣卒葬前山仓边将军山大坐形巳向。其后子孙蕃衍三源一湖(庐源、庆源、浙源、秋湖)八川,尔后遍及大江南北,而且漂洋过海,支分蔓引,散处天下,无处不有,难以尽述。《江南省志》、《婺源县志》皆称其为“江南詹氏之祖”,凡黄隐公后裔尊之为一世祖。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即黄隐公下第四十代后裔。)</div><div><br /></div><div>敦仁公:文公62世、礼公58世孙,敦仁公(公元913~公元979年),字君泽,号清隐,被南唐封为靖惠侯,为福建安溪县开先县令,系安溪詹氏始祖,其后裔当代约10余万人,散居于闽西南、台湾、浙西南、赣东北等地。</div><div><br /></div><div>学传公:文公68世、礼公64世、黄隐公18世孙,学传公(公元1101~1189)字成宗,号正峰,官至中书侍郎加太子太保,原籍江西建昌府南丰州广昌县,靖康年间,金兵 犯阙,絜家暂寓福建宁化县石壁村,继迁广东潮州府海阳县恋州都长窖村(今大埔县茶阳镇长兴村)创基,为粤东、闽西詹氏一世始祖,子孙蕃盛,播衍南方诸省及海外,人口约50万。</div><div><br /></div><div>天赐公:文公71世、礼公67世、黄隐公20世孙,为广东东莞县令,系粤中粤西广西詹氏始祖,后裔约10余万人,散居于粤、桂、琼、及香港、南洋等地。</div><div><br /></div><div>同文公:文公72世、礼公68世、黄隐公21世孙,讳同,又名书,明吏部尚书,系湖北詹氏始祖,其后裔当代约10余万人,散居于鄂、皖、陕、湘等地。</div><div>(以上资料一方面抄录于婺源詹氏大宗祠,另一方面根据相关文献汇编,资料还有待完善)</div> <h3>詹姓第一次迁徙是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所谓林、黄、陈、郑、詹、邱、何、胡是也”。大兴元年(公元318年)九月十九日,三十七世詹静川与子康邦、成邦、敬邦渡江南下,散居各州。康邦后裔居睦、歙婺、泉、建等州,敬邦公后裔居江州、湖州,成邦公后裔居桂、广、容、邕等州。康邦四世孙诜公为侯官县令,生二子,长宣、次节。詹宣生子宏,宏生十一子,(P567)长子瓘公,居睦州黄河村;次子参公,居饶州余杭;三子臻公,居广信玉山县;四子和公,居杭州;五子伦公,居江陵;六子敬公,居新安庐源;七子瑞公居南阳;八子尚公迁南阳;九子兰公居浙江省遂安县;十子滮公避难于高州;十一子爱公居韶州。(后裔派衍浙江各地及赣闽两省)(P567宣公后裔分布在江西、浙江、河南南阳、湖北等地)。节公授潭州刺史录事参军,生子峤公,授建州光禄大夫,仍居建州(今南平市),生有三子,即子豪、子杰、子俊。</h3> <h3>詹氏始祖及各地开基祖 </h3><h3>至弘公 讳文,字文禄。周宣王(前827—前782)支子。任少师职,掌管内庭事务。性仁孝俭朴,颇和礼度。《资治通鉴》中云:“幽厉失德,周道日衰,纲纪败坏,文公忠国守。”周幽王朝国势危亡前,文公西京筑城,攘内御外,终能保住周王朝由西周延续至东周。东周平王(幽王之子)即位时为感恩叔父文公所筑之城曰“詹城”,并亲自御题:“有朝必有詹,无詹不成朝。”因其筑城有功,被赐封詹侯。有像赞曰:懿唯吾祖,受命于周。詹城屹屹,得姓之由。生四子。长子详,周平王时期(前770—前720)封镇国大将军;次子譁,袭封詹侯;三子谆,周平王时为中大夫;四子训,周平王时为金吾将军。 </h3><h3>礼 公 字尚节。英公次子。处春秋初期,袭封爵侯。有像赞曰:金枝玉叶,服远厚别,指爵为姓,以遗后裔,蛰蛰螽斯,绵绵瓜瓞。生子:国典(士大夫)、国芳(中大夫)、国茂(中大夫)。</h3><h3>康邦公 西晋怀帝永嘉时(307—312)授东郡(今河南东北部和山东西部部分地区、治所在河南濮阳)太守。东晋元帝时(317—322)为杨武将军,功封怀远将军。后迁居福建建阳,为入闽始祖,其后裔开基睦、歙、婺、泉、建诸州。生子:良义。</h3><h3>大 公 讳初,字元载,号黄隐。生于陈永定戊寅(558)年,江西庐源(今庐杭,以下同)詹氏始祖。陈至德元年癸卯(583)为东阳郡(今浙江金华)赞治大夫,有治绩。时有民谣曰:前有沈,后有詹,东阳获二天。陈亡(589)不仕,隐居于歙之葟墩,旋于隋大业二年丙寅(606)迁婺北之庐源(今属江西省婺源县)。有像赞曰:“官于东阳,认以赞治。隐居庐源,义慕黄石。泒衍百川,其丽万亿。</h3><h3><br /></h3><h3>子豪公 字世勇。其先河南南阳人。隋文帝开皇九年(589)授封镇南大将军、封南阳候。隋末天兴(617—620)间,从驾南渡,以仕入闽,起家甲第,后居武夷之建宁建峰村,为建峰詹氏开基祖,殁葬本村。唐贞观元年(627)追封魏公。自北宋太平兴国(976—983)间,奕叶相承,阀阅甲于崇安。南宋淳佑(1241—1252)间詹元辅为之表申道。 </h3><h3><br /></h3><h3>敦仁公 字君泽。清溪(今福建安溪)开先县令。生于五代后梁乾化四年(914),逝于宋太平兴国四年(979),祖籍河南光州固始。祖父詹缵随王审知入闽,授金紫光禄大夫,行营兵马使。父詹世隆,兵曹录事参军。詹敦仁曾隐居于植德山下,上闽王昶书,劝其人贡。昶命决参军事,强以袍笏,不受,并以诗谢之,有“周粟纵荣宁以食,葛庐频顾谩劳思”之句。后居泉山,杜门不出。节度留从效复辟之,力辞。乃求监小溪场,请置县,遂为清溪令。不久,举王直道代。爱佛耳山,卜筑其上,号所居曰“清隐”,自为记。留从效校称曰“清隐先生”。邑人为之立祠。宋咸淳(1265—1274)中,敕封靖恵侯,赐庙额曰“灵惠”。</h3><h3><br /></h3><h3> 慥 公 字应之。福建省崇安县黄村里人。南宋建炎三年(1129)己酉科举人。甘贫力学,砥节砺行。弱冠首荐乡书试,南宫不第,遂为乡校师,执经者履满牖下,学者多所造就。晚为赣之信丰尉。会金人渝盟,往见张浚论计,浚辟居幕下,赞画甚多。著有《文集》二十卷。 </h3><h3><br /></h3><h3>钧 公 字西峰。河南光州固始詹氏始祖。由边郡才技良家子选补军职,曾任北宋时期的大将军,因抗击金兵有功,受朝廷赏赐。詹钧便将赏赐的大部分在固始扩建了水面达100多亩的水塘,用于蓄洪和灌溉。据《固始县志》载,该塘称“詹大塘”。南宋宝佑(1253—1258)间,蜀岁岁被兵,詹钧率军往来峡渠,闻达州擀御,以少击众,深入蛮徼,筑建城堡,化服群僚,抚以恩信。开庆己未(1259)之夏,重庆告急,守大将在援,詹钧率部独进。进至叙州南平隆化县界,遇游骑接站,无大胜负。日中以精骑数千至,詹钧之众不满千人,皆敢死士。驰突冲击力战,不少慑。遣卒诣大将求援,方引众趋山顾望,竟不赴。詹钧弃所乘马立射,发无不毙,帅兵屡却。然以步敌骑,众寡悬殊,詹钧之兵,死伤者十之七八。矢贯詹钧臂,裂帛裹创复战,连中数十创,创甚,伤重,莫能军,詹钧被执。帅壮其勇,期生之,詹均大骂,求速死,亦不加害。翌日,帅亲视其创,馈之食与药,詹钧弗受,终置马上,载以行。八日不食,至播州土门,逼令招城中,不行遇害。</h3><h3><br /></h3><h3>同 公 字同文,初名书,号天衢子、又号华盖山人。湖广黄州(今湖北黄冈)詹氏始祖。元大德七年(1303)生,江西省婺源县庐源人,元末任湖南郴州路学正。移居黄州后,在陈友谅红巾军中任翰林学士承旨兼御史。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朱元璋于鄱阳湖击败陈友谅,次年攻下武昌,詹同归附,被朱元璋赐名“同”,并授国子监博士。不久升任考功郎,继任起居注,进而改任侍读学士等。明洪武四年(1371)升为吏部尚书,并赐于翰林学士承旨。请编《大明日历》,朱元璋同意他的请求,命同公与侍讲学士宋濂担任总裁官,礼部员外郎吴伯宗等为篡修官。洪武七年(1374),《大明日历》篡修告竣,共一百卷。后又仿唐《贞观政要》的形式,分为四十类,编成五卷,定名为《皇明宝训》。以后凡有圣政要事,史家逐日实录,随时按类编入。一生著述颇丰,有《天衢吟啸集》二卷、《天衢子》二十四卷、《海涓集》十二卷等刊世。洪武七年(1374)秋八月,上表乞归田里获准归乡。十一年(1378)九月,以微疾甍于家,享年七十有五。明建文时(1399—1402),詹同被追谥“文宪”。</h3><h3><br /></h3><h3>妙明公 入川詹氏始祖。原籍浙江严州建德。元至正元年(1341)元朝拨进士,任文武官职。元末任云贵川之马湖太守,明洪武初(1368)任马湖府(今四川省雷波县马湖乡、王琅镇境内)知州,遂籍筠山秀美,留长子齐寿、次子齐禄侍奉母易恭人居之,复携少子齐福移籍资阳赴任。齐福入籍资阳后,子孙繁衍,发达昌盛,形成资阳詹氏宗族,清雍正(1723—1735)年间,詹氏筠连宗支之绍文与资阳宗支尔庚二进士以筠资两邑詹氏合谱,清雍正十一年癸丑(1733),钦命四川全省提督学正翰林院宋在诗、周人骥分别撰有《筠资詹氏合谱序》、《筠资詹氏合谱叙》。</h3><h3><br /></h3><h3>齐寿公 妙明公长子,四川筠连詹氏始祖。明初(1368)随母入籍筠连,子孙发达,枝繁叶茂,人才吉昌。明皇赠敕奉政大夫,配张氏封宜人,墓葬邑南杉树坳乙山辛向,1995年元月吉日墓迁大梁子白果坪禹门公墓地,立有新碑位于“詹氏墓园”正中。其子琼,明皇赐赠文林郎,配黄氏,赐赠孺人。</h3><h3><br /></h3><h3>天赐公 字逸安。广东东莞詹氏始祖。原籍江西省鄱阳县。明洪武(1368—1398)初考中进士,钦派广东省广州府东莞县正堂。履任后,平息沿海匪盗有功,政绩良好,深得民心。于任满后,喜莞邑地土肥美,恋此方民风蠢良,择东莞篁村而居。德才之士,代不乏人。嫡子詹勖、嫡孙复阳,皆金榜题名,高中进士。 </h3><h3><br /></h3><h3> 荣 公 字仁甫,号角山。明弘治十三年(1500)生,福建省尤溪县四十九都高士村石龟厝(今新阳镇高士村)创基,尤溪詹氏始祖。明嘉靖四年(1525)中顺天(北京)乡榜举人,次年丙戌(1526)登龚用卿榜进士,甫进仕途,任户部主事,后升员外郎,在任期间,奉命总理在山西大同之储粮,时遇兵叛,总兵官李谨被捕杀害,总督刘源清率部围攻叛兵百余天,叛兵力强,无能取胜。荣公设计策动叛卒反正,包围敌部,智擒主犯,一场暴力叛乱被平息。因功勋奇著,官升光禄少卿,继任尚书转南太常,受令山东巡抚,任职半载后又改任大同巡抚。嘉靖二十五年(1546)擢升兵部左侍郎。嘉靖二十七年(1548)冬,擢升为兵部尚书。为官时清廉刚正,赈饥平邪,民赖以安,深受百姓喜爱。因尽瘁国事,积劳至疾,体弱神疲,退休隐两年,即嘉靖三十年(1551)病逝于京城寓所,享年五十一岁。明隆庆二年(1568),追赠工部尚书。以“皇恩特宠”匾额赐予纪念。该匾额目前还保存在高士村“詹荣纪念馆”。</h3><h3><br /></h3><h3>再九公 元至元三年(1337)生,江西省浮梁县新安乡人。湖南常德诸县詹氏始祖。至正十七年(1357)在濠州木商,遇朱元璋,毅然弃商从戎,并倾其家产资助。太祖以其木商,取易木之义,赐姓杨名政。戊戌年(1358)从元帅邓愈克浙江于潜、昌化等县,己亥(1359)十一月,克林安新富杨咸林阜等处。辛丑(1361)七月,随胡平章、邓大夫攻城与贼对敌获胜。癸卯(1363)八月,选随邓院判于鄱阳湖与贼大战,焚贼船三十余艘。乙巳(1365)正月,授总旗。明洪武元年(1368),右丞相引见,钦赏银碗一个,升镇抚。七月领军收复福建延平。三年(1370)十二月,调守福建邵武卫。七年(1374)十月,调湖广长沙卫守御。十五年(1382),连克陆凉州瓦子鲁大儿寨、龙海寨、江川邵旬县付参政益子寨、大理河尾关。十六年(1383)正月,克刹答多心楼寨,三月征北胜州并海龙山寨,开通盘江道路当克马从关益资孔站,攻取沧浪佐纳蛮寨、克龙苗寨、润木溪马乃那者、也那多庵敕且、西堡阿地谷垄山寨、阿婆阿僧庵者阿黑白岩关螺蛳鹿角等处,征战有功,加升三级。十七年(1384)十二月二十六日,兵部引见于文华殿,钦赏银花一对,敕命一道,牒黄一张,包子四个,授指挥官。十八年(1385)正月初八,调拨湖广常德卫左所管军。二十二年(1389)调同指挥张岩前往大庸征剿贼党夏得忠等,被贼剑伤左手,回营调治。二十八年(1395)五月,同本卫指挥刘表征会同县一十四里为恶峒贼杨义孙等,十月复征会同县峒贼余党,因年老征伤旧疾复发而卒。墓葬湖南会同(今靖州)太阳坪。被封为“广威将军”(正四品)。夫人潘氏,封恭人,其墓位于湖南常德栗山口。赐子孙遍布湖南常德、汉寿、桃源、益阳、桃江、安化、宁乡、靖州及四川城口、开县、万县等地。</h3><h3><br /></h3><h3>统智公 字百禄,号汝忠。元末明初人。安徽太湖县兰家山始祖。天资仁敏,胸襟旷达,博学多闻而卓有祖风(其祖父詹克宽赐进士出身,授河南开封府知府,诰封朝议大夫。父亲詹荣,精通四书五经,以一乡绅士而誉名),尤精翰墨,好游览山水,乐善好施,捐资兴学。元末为避战乱葬父于崇居,尽散家资而远徒,肩担大山、小山二子越鄂定居安徽省太湖县兰家山。曾在距兰家山约五十华里的太、宿两邑之界区建“罗汉寺”,占地约十余顷,建筑宏伟,殿宇庄严,田地山场,养寺庙有余,此为兰家山詹氏之香火庙堂,至今香火犹盛。又在佛头岭之驿道建施茶凉亭,济往来行旅之渴(尚有碑记可稽)。一生力于捐资办学,培德育人。著有《静心集》、《警示篇》、《存诚堂规》等,以育人才,淳风俗,振纲常。以“忠孝、诚信、谦恭、勤俭”为立身之根本,祖祠堂号曰“存诚堂”。</h3><h3><br /></h3><h3>仕贤公 福建莆田籍人。曾任镇南关(今广西凭祥西南友谊关)将军。清顺治三年(1646)率兵入海南,遂落籍于琼,后开基文昌昌郎。</h3> <p class="ql-block">詹氏古代著名人物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詹 嘉 字宗美。周顷王时(前618—前613)为晋大夫,护国大将军。《左传文公十三年》(前614)载:“十三年春晋候使詹嘉处瑕(今河南陕县西南)以守桃林之塞。” 詹 何 楚人,隐者也。以独茧丝为纶,针芒为钩,荆条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 汩流之下,纶不绝,钩不伸,竿不挠。楚王闻而异之,召问其故。詹何曰:臣闻先大夫之言,薄苴子之弋也,弱弓纤缴,乘风振之,连双鸧于青云之际,用心专,动手均也。臣因其事,放而学钓五年,始尽其道,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虑,唯鱼之念,投纶沉钩,手无轻重,物莫能乱,鱼见臣之钩饵犹沉埃聚沐,吞之不疑。所以能以弱制强,以轻制重也。大王治国诚能若此,则天下可运于一握,将以奚事哉?楚王曰:“善。”王问詹何曰:“治国奈何?”何曰:“臣明于治身,不明于治国也。”楚王曰:“寡人得奉宗庙社稷,愿学所以守之。”詹何对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也,又未闻身乱而国治也,故本托身不敢对以末。”楚王曰:“善。”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詹静川 西晋惠帝元康(291—299)间授西安尉。东晋元帝大兴元年(318)九月携子康邦、成邦、敬邦避永嘉刘聪之乱。由河南邓州渡江而南,居婺州(今浙江金华)武义县杨梓里。公妣合葬婺州东阳县南十里。詹敬从 福建崇安人。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登武翊黄榜进士,官广东高州洵水都尉上国柱。曾编修詹氏本支宗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詹必胜 字公进。唐武宗会昌四年(844)生,江西省婺源县庐源人。熟娴韬略,善谋敢为。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官闽中,以父詹迈为刺史,著政绩,荐为先锋兵马使。收福州时,料东北实,西南虚,乃多设疑兵于东北,而自以敢死士夜袭西南,冒矢石先登。二日,城复,死于城壕。上闻,诏厚殡,赐庙额“奉忠”。其事迹载入闽省通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詹 缵 生卒年不详,河南光州固始人。唐时官任行营兵马使,授金紫光禄大夫,唐僖宗启二年(886)入闽。子世隆,唐时任兵曹录事参军。孙敦仁,安溪开先县令。孙敦仁为安溪詹氏始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詹 琲 詹敦仁之子,号凤山山人,人称年德居士。约生于五代后汉乾祐三年(950),福建省安溪县崇信里多卿乡(今祥华乡美西村)人。有文学修养,尤长于诗,著有《诗集》。后人论其诗:“观其感慨激愤之作,可谓形于象,至旷达豪纵,又见其洒然岀尘之姿。”《全唐诗》、《安溪县志》、《泉州府志》等均收录有其诗文,南宋咸淳八年(1272),度宗皇帝追封詹琲为靖贞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詹 骙 北宋雍熙丁亥(987)年生,浙江省缙云县人。登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戊申科进士,殿赐状元及第,时年二十二岁。仕大中大夫,翰林学士。宋真宗特御书“荣桂”二字,故于村中曾建有“荣桂堂”。 卒于北宋治平二年乙巳(1065)岁,寿七十九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詹 迥 字明远。约生于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浙江省缙云县人。北宋庆历丙戌(1046)登贾黯榜进士,时年为二十一岁。仕朝散大夫、国子司业、谏议大夫、礼部尚书。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兼权知政事。赐少保齐国公。其父象先尝谓之曰:“吾之邑人特不喜为儒,吾使若等事学而不事利,若其自力不废,以图业之成,以大吾门,使吾得见之,虽死且不憾。”后迥与弟适果相继得科名,遂父之志,致使邑人教诲其子弟莫不以二子为法。卒于北宋崇宁五年(1106),寿八十一岁。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詹 乂 字持国。詹迥幼子,浙江省缙云县人。北宋绍圣四年丁丑(1097)登何昌炎榜进士。少喜读班固书,文藻温润,词赋简洁,以直亮文学著。分教越、洪二州,通判右郧,礼奉常进承秘局,迁都官。以举贤失当,谪知崇安县,复知金州,后升户部员外郎,光禄少卿,国子司业同修国史,升徽猷阁待制。徽宗常呼“先生”而不呼其名。后从高宗南渡,备尝艰险,再直北门,三入左省,复摄龙馆,劝讲金华。累官给事中,至兵部尚书。历仕四朝,清正忠鲠,为时所忌,力丐休退。南宋建炎三年(1129)秋,以詹乂龙图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以疾乞辞。高宗嘉其恬退,诏升徽猷阁学士提举杭州洞宵宫,以宠其归。后高宗对秦桧言及旧臣曰:“詹乂文章,泰山北斗。”欲大用之,御书“泰山北斗”匾送至缙云,三召坚不起。卒谥“惠安公”。</p> <h3>  詹 邈 北宋至和元年(1054)生于湖北省恩施都亭里即建始县铜锣坝镇(一说监利人)。自幼父母双亡,与祖父母相依为命。节衣省食,送其读书。邈胸怀大志,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机敏过人。北宋元祐戊辰(1088),经地方官员举荐,邈赴朝应试。廷试中用精妙绝伦的语言向哲宗赵煦回答了故里位置,山川秀色和家境状况,并对治国方略旁征博引。哲宗大喜,钦定邈为博学宏词第一名。邈高登状元的喜讯传来,;里人修“登龙桥”以待邈荣返故里。次年获钦准返里,不料在途中遭奸人所害,赍志而殁,年方三十五岁。 </h3><div><br /></div><div>詹良臣 字元功、一作元公,号辅堂。江西省分水(今都昌县)人,徒居浙江遂安。敦厚有节操。年七十二以持奏名为处州(今浙江丽水)缙云尉。方腊乱起,其党再犯处州,守贰俱弃城遁,又有地盗霍成富者,用腊年号剽掠缙云。良臣曰:捕盗,尉职也,纵不胜,敢受死乎!率弓御之。为所执,成富诱使降。良臣曰:汝辈不知求生,顾欲降我耶?昔李顺反于蜀,王伦反于淮,南王则反于见州,身首横分,妻子皆诛。旦暮官兵至,汝肉饲狗鼠矣。贼怒,脔其肉,使自啖之,良臣吐血骂,至死骂不绝声。贼平,徽宗闻而愍之,赠通直郎。官其子孙,长子大方累官工部尚书。 </div><div><br /></div><div>詹 珍 字大方。北宋熙宁四年(1071)生,良臣长子。政和五年(1115)进士。累官工部尚书,岀知绍兴府,人权参知政事。南宋绍兴二年(1132)《参知政事进签书枢密院尚书詹珍制》云:朕嗣位以来,数载之间,教化未行,蒸藜未康,戴天之仇未复,授书之耻未雪,而又因之以甲兵,继之以灾变,固虑有所未至,鉴有所未能惕,然若涉渊冰,思所以匡我治理,助我官人,宣其泽而海宇以宁,仗其策而鲸虏卒服,反正去逆,执礼由义,允任慰怀。唯珍进掌枢务,参决大政,兵民赖以全,工储赖以式,况能尽忠于国,险难无易,宜其宠赐,以答殊勋,加以光禄,余皆是从。宋靖康岁丁未(1127),詹珍撰有《详明谱牒说略》,对然 字于谱牒的研精覃思,于当时可称独步。绍兴十八年(1148)卒。 </div><div><br /></div><div>詹卓然 字明诚。福建崇安人。北宋政和五年(1115)登何睿榜进士,授文林郎,知郴州(隶属湖南)都县事。南宋绍兴二年(1132)任江苏兴化知县。曾于北宋宣和三年(1121)为武夷山《詹氏谱系图》作序。</div><div><br /></div><div>詹 度 字世安。浙江省缙云县人。北宋宣和(1119—1125)中与郭药师均以检校太保同知燕山府。郭药师,辽之降将,归宋,封节度使,欲居詹度之上。詹度声称御笔所书,名次有序。朝庭虑其交恶,命度与河间蔡靖两易。度上疏,言“药师瞻视不常,趋向怀异,今闻与金人交结,背负朝廷,兴祸不远,愿早为之虑。”诏遣官究实,而金兵已南下,药师遂叛。度师中山,战守忠勤。钦宗御书褒奖,称其“秉节不移,婴城固守,能出奇策,屡挫贼锋。昔张许之守睢阳、二颜之守朔郡,不足为卿道。”调任制置使,后官至户部尚书,资政殿大学士。封信国公。</div><div><br /></div><div>詹体仁 字元善。生于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福建崇安(一说浦城)詹慥之子。隆兴元年(1163)登木待问榜进士。博通经史,尤精于星象术数。调江西浮梁尉,以获盗有功,郡上状当赏礼,仁曰:以是受赏,非其愿也。谢不就。调泉州晋江丞。后因宰相梁克家荐,入太学录,历直龙图阁,知靖江府,移鄂州,除司农卿。开禧二年(1206)卒,年六十四。体仁少从朱熹学,以存诚慎独为本。周必大当国,体仁荐三十余人,皆当地知名士。</div><div><br /></div><div>詹惠明 字季清,小名念一。南宋绍兴(1131—1162)初江西省婺源县庐源人。父文直公杀邻妇阿姚当死。惠明诣县求代不许,复至郡请,啮指血书,词甚哀,五诉不允。方盛夏,伏府门外自灼其顶,太守曾统祷雨,远见而怜之,便以状来。明日至庭下,曾方阅状,忽自割其耳及股,曾大惊,竟为奏报。宋高宗绍兴八年戊午(1138)五月,诏减父罪而释惠明,咸服其诚。复为奏请存恤,诏赐钱帛,谥孝节,旌所居嘉福里为“孝悌里”。 </div><div><br /></div><div>詹 骙 字晋卿。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生,浙江遂安人(一为会稽人)。少从朱熹学。宋淳熙二年(1175)高中状元,詹骙大魁天下,主要是因其策对开首便道:“天下未尝有难成之事,人主不可无坚忍之心”,深得孝宗皇帝赞赏。并赐诗曰:“振鹭飞翔集凤庭,诏开闻喜宴群英。已看射艺资能事,更觉人才在作成。冀野乍空千里隽,桂林争占一枝荣。他年共庆功名遂,莫名夔龙致主声”。官至中书舍人,龙图阁学士、知宁国府事。 </div><div><br /></div><div>詹仪之 字体仁,号虚舟。浙江遂安人。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登赵逵榜进士。淳煕二年(1175)知信州(今江西上饶)时,朱熹、吕祖谦和陆氏兄弟(陆九龄、陆九渊,)等人在信州鹅湖聚会辩论,仪之往复问辩无虚日。淳煕四年(1177)任两广经略史,不久,上书论广盐官鬻之弊,深受孝宗(赵睿)赞许,诏曰:“广西经略史詹仪之,运判胡庭直,开具到见行盐钞,已为详细,可恪意奉行。”仪之也随之升为侍郎,知靖江府(今桂林市),至今尚存其在靖江留下的十多处石刻。淳熙十六年(1189)二月,詹仪之退归故里,同年四月授文林郎,七月卒于家。</div><div><br /></div><div>詹士龙 字云卿。其父詹钧,为宋勇胜军都统,捐躯殉国。士龙三岁时,随母北迁。元朝名将董文炳以见世祖(忽必烈),世祖叹说:“此忠臣子,汝善养之”。士龙长大后,知己非董出,即昼夜痛哭,恳复原姓。文炳戏曰:“试为投石水中,浮则尔从。”士龙以石投水,沉而复浮者四次,文炳许士龙复姓。元至元十三年(1276),任兴化知县。任上,他招流亡,崇教育,复修捍海堰三百余里,数郡利之。还曾任两淮盐运司判官,淮安路(至今江苏淮安)总管府推官,江南行台御史,后退隐兴化,葺草堂于德胜湖畔,再起用为江西行省佥事。居二年,移疾归。卒后葬兴化南皋庄。明嘉靖(1522—1566)间河南《固始县志》载有朱善所撰的《詹士龙传》,曰:“士龙大节可纪者五:孝诚所感,石为之浮,一也;不忘董(文炳,卒后谥献忠)恩,齐哀以服,二也;筑堤捍海,民获其利,有古循吏风,三也;弹劾权奸,无所顾及,四也;晚节优悠,知止自足,五也。”</div><div><br /></div><div>詹 徽 字资善,号简斋。明吏部尚书詹同长子。明洪武四年(1371)十月,以父之勋劳,授以郎官,十四年(1831)出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十七年(1384)正月,跃升为都察院左都御史,正二品。洪武二十三年(1390)三月,诏授资政大夫史部尚书兼都御史。二十五年(1392)二月,进阶太子少保加授资德大夫、正治上卿兼吏部尚书,从一品。《明史·列传》称他“有才智,刚决不可犯,勤于政事,为帝所奖任。”正因此,也遭受到一些朝臣的非义甚至诽谤,对有的个案处理,连朱元璋也反对甚至切责。洪武二十六年(1939),“蓝玉党案”发生后,詹徽奉旨,审讯蓝玉大案。蓝玉不但不肯认罪,竟还大呼:“詹徽就是我的同党。”就是这么一声乱喊,詹徽顷刻间由执法官变成阶下囚,不久被杀,“建文监刑,趣戮之。”明建文二年(1400),朝廷文武官员都为詹徽蒙冤鸣不平,众大臣联名奏本新皇,要求重审詹徽案件。经查证,詹徽无罪,予以平反。明洪熙元年(1425),仁宗还“复赐第祠祀。” </div><div><br /></div><div>詹希原 初名希元,字孟举,号逸庵、又号万山中山。吴丙午以族叔同公(詹同)荐书“大学衍义”于殿之两庑,明太祖大悦,赐之牙笏,授翰林侍读、中书舍人。御改名希原,旋升翰林院侍读学士。书法自成一家,当时名公卿谓其愈大愈佳,京城门楼皆其所书,杨文贞公推为第一,谓兼欧虞颜柳之法,而有冠冕佩玉之风。序述同公、徽公历官记,名《明良世翰》,又著有《凌云阁文集》、《览秀楼诗稿》。盖“凌云阁”,为其读书处,“览秀楼”亦其所建。</div><div><br /></div><div> 詹仰庇 字汝钦、尔钦,号咫亭、又号巢云居士。明嘉靖十三年(1534)生,福建省安溪县崇信里多卿乡(今祥华乡)美西村人。嘉靖四十三年(1564)中举,翌年(1565)登范应期榜进士,授广东南海县令。任内曾简化税制,即后来的“一条鞭法”。明隆庆元年(1567),穆宗下诏褒扬,并以卓异征入朝,授文林郎。隆庆二年(1568),升任云南道监察御史。同年又被征入朝,擢为左台御史。期间曾先后多次上疏,直指朝廷腐败。引起宦官们的切齿痛恨,抓住一疏中 “再照人主”之语,说他胆敢对皇帝用“照”字,实属大不敬。穆宗震怒,遂廷杖百,除名,并罢官。明万历元年(1573),神宗继位,起用先朝直臣,除广东参议。到任仅一个月,他就“乞疾归”,隐居泉州清源山巢云岩。万历十三年(1585),复起江西参议,旋转山东按察副使,南京太仆少卿,晋左佥都御史。致仕归后,晚年定居在泉州承天寺北桂坛铺,地称詹衙埕,还在新门外笋江建“笋江水榭”。明万历(1573—1619)年间,主持修葺了安溪开先县令詹公祠。万历三十三年(1605)九月去世,年七十一。“赐祭葬,赠刑部尚书”,并准建特祠于泉州学宫。 </div><div><br /></div><div>詹六奇 字韬臣。福建海澄人。清康熙二年(1663)由将材议叙克复厦门、金门、铜山,以功授副将衔,加之总兵官督佥事衔。五年(1666)奉旨赴浙江,以副将补用。十三年(1674)耿精忠叛闽中,蔓及浙境。浙江总督李之芳调六奇随征,恢复义乌、东阳等县。十五年(1676)克复江山县,攻克仙霞岭,连克三关。十六年(1677)海寇屯浙岛,六奇奉檄趋定关,出洋战舟山,擒伪将朱国祥。十七年(1678)复调入闽,授江东桥副将,兼统水陆官兵,所辖二十八都。十八年(1679)为伪总督刘国轩率众犯果堂寨等处,六奇会满汉官兵,奋勇先登。马伤,易马再进,杀贼千计。十一月檄赴广东,统惠湖碣石舟师,协剿海岛。十九年(1680)由铜山攻太武左卫,贼势大挫;复由江东进兵,连破十九寨,会师七路,同时俱进,攻海澄,拔之,复厦门、金门、铜山各岛。以功加左都督给一喇布勒哈番。二十二年(1683)六月,从福建水师提督师琅,克虎井、桶盘诸屿,歼贼一万二千有奇,刘国轩大败,遁。遂取西屿头、风柜尾等三十六岛。八月师入台湾,捷闻得旨,血战破敌功在首,先授二等阿达哈哈番。据清光绪《台湾通志》载,詹六奇可能是詹氏首位踏上台澎土地的先勇。二十五年(1686)擢湖广襄阳镇总兵官,改江西南赣吉总兵官,三十一年(1692)卒于任。</div> <h3>  詹汪氏 系出莘源汪姓为明尚书讳应蛟太傅公之裔。年十七为江西省婺源县庐源詹万星妻。时家徒壁立,继糟家不造,甫十年而府君弃世。摩笄一恸,几不欲生。又念詹氏祚簿丁单不绝如缕,长,世铃,仅四龄,次,世锟,仅襁褓,恸此藐孤,何以存活,不得已茹荼食蓼,母而兼师课育。十余年后,二子服贾江右、石门、街莘,俱卓卓成立。抑知其之识大体,尤有为人所难者。某岁莘源洪水暴涨,詹汪氏父棺被漂,号泣奔救弗及,旋奉母棺择高阜迁葬,不为堪舆家所惑。祖祠“昭大堂”被毁,春秋祭奠于颓垣败瓦间,她泣向首事而言曰:祖祠未建,何以家为。捐百金为之倡,兽环鱼吻,焕然一新。又某岁大饥,乡人乏食,詹汪氏输金平粜,存活者甚,众粜毕,焚其簿,不使人知。她二十六岁守志,享年九十有二,计历苦节六十七年,眼见孙曾五代,蜚声庠序间。前邑主孙赠“五世同堂,九旬衍庆”。咸丰辛亥年(1851)奉旨建坊,旌表节孝。 </h3><div><br /></div><div> 詹五九 原名詹世钗。清道光二十年(1840)出生于江西省婺源县虹关村。据《婺源县志》载:清道光年间,婺源虹关有一“长人之家”。父詹真重,身高八尺,二子世钟,身高也达八尺,四子世钗,身高竟有十尺三寸,在当时被誉为世界第一高人。詹五九在上海“玉映堂”墨厂做工时,被一名来华的美国人发现,于是他充当詹五九的经纪人,教他多国语言,之后便领他到世界各地表演。清同治四年(1865),詹五九访问英格兰,由于举止得体,诙谐幽默,被当地人称为“绅士世人”,并专门为他制作了蜡像。詹五九性情温和,乐善好施,虽挣下了不菲的财产,自己却所剩无几。在正式退出舞台后,便在英国开了一间出售茶叶和中国珍奇物品的店铺,开始了隐居生活。</div><div><br /></div><div>詹调元 (1870——1949)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白沙镇官洋村人。满清秀才。清宣统末年,林森来龙岩介绍他参加同盟会(后改组为国民党)。民国元年(1912)在漳州竞选,当选为首届国会议员。民国4年(1915)南下参加护法反袁斗争。民国6年随同拥护孙中山的国会议员南下广州参加国会非常会议,组织军政府,推选孙中山为大元帅。民国12年(1923)国会选举总统时,他拒不受贿,投了孙中山的票后,当夜经天津南下返闽。曾任孙中山的秘书。他在国会或其他政治活动中,一贯站在孙中山的革命立场。民国14年(1925)孙中山在北京病逝后,回到故里。次年北伐军入闽,任闽省政务委员兼任民治科长,受理民政、司法和外交。北伐胜利后,任闽省党部主任委员。民国22年(1933)冬十九路军在福州发动了抗日反蒋事变后,改任为监察委员。民国32年(1943)回到龙岩地区任党务督导专员。两年后辞职回乡安度晚年。他十分关注培养人才。早在民国12年(1923)就在家乡创办“藿川小学”,并亲自担任名誉校长。后来又将与其兄弟共有的一栋房屋,全部捐给学校。民国27年(1938)罗凤歧在雁石创办私立雁东中学,他被推任为该校董事长,名誉校长。1949年11月在老家病逝,其族侄詹碧瑶写的挽联:曾为排清而争,曾为护法而战,先生精神真不死;不被官位所迷,不被金钱所惑,我公道德足长辉。被勒石其墓地,乡里宗亲甚为赞赏。 </div><div><br /></div><div>詹日升 又名晨曦。民国28年(1939)生,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龙头镇屋背埇村詹如璋之子。湛江建筑工程实业公司工程师。为岭南诗社社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国际专家学者联谊会理事、《九州诗联荟萃》副主编。曾获“中国当代老年艺术家”、“中华当代楹联精英”、“世界汉诗优秀诗人”、“当代最佳诗词艺术家”等称号。其诗词作品散见于《诗刊》、《文化月刊·诗词版》等。出版有《足迹留韵》、《半世心声》、《史曲轻弹》等诗词专集,短篇小说《河岸之花》发表于《长江文艺》。有评论认为其诗词善于捕捉题材,构思巧妙,想象丰富,刻画细致认真,行文简洁犀利,勇于开拓创新。作品讲究章法,层次分明,出句惊风雨,泣鬼神。无论谋篇布局,遣词造句,都显示其娴熟的艺术功力。个人概况辑录于《中华传世通鉴》、《世界名人录·杰出华人卷》等辞书,并被世界名人联谊会、世界华人文献研究交流中心评为2006年度“世界名人·百名杰出华人”之一。 </div><div><br /></div><div>詹大悲 (1896—1927)名培瀚,字质存。湖北省蕲春县人。1907年入黄州府中学堂。次年到汉口,任《商务报》主笔。1910年任《大江白语报》主笔。次年1月创办《大江报》。参与创建文学社,被选为文书部长。7月,因《大江报》发表《大乱者中国之妙药也》,号召进行激烈之改革,被捕入狱。武昌起义后出狱,任汉口军政分府主任兼管军事。不久去职到上海。1913年春回汉口任国民党汉口交通部长,省议会议员。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赴日本。1914年7月,在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次年回国,准备策动湖北起义,在上海被捕,袁世凯死后获释。1917年7月,南下广州参加护法运动。1921年12月,任北阀大本营宣传员。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孙中山避难永丰舰50余天,他是追随者之一。1924年1月,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任广州国民政府刑事审判委员、参事。孙中山在北京病逝后,与董必武、毛泽东、林伯渠等同志共同努力,于1926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会上当选为国民党第二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10月任武汉政治分会委员、湖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兼建设科长,汉口特别市党部执行委员兼组织部长等职。湖北省政府成立后,任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厅长。1927年11月,桂系“西征军”杀进武汉,他与李汉俊以省政府名义,将在汉被捕的共产党嫌疑分子二三百人全部释放,同时还利用各种不同方式掌握敌情,坚持与之作“殊死战”。12月17日(农历11月24日)上午,得到反动派侦悉董必武潜伏地点的情报,立即设法告知董迅速转移。下午5时许,武汉卫戌司令胡宗铎将他和李汉俊逮捕,当日八时四十分,与李汉俊同时慷慨就义。赴刑场时,他对李汉俊口述自挽联云:“两眼望青天,生同时,死同日;一心���赤化,先杀人,后杀身。”此联经在场记诵流传至今。1928年,董必武同志所撰《詹大悲先生事略》中,对他给予高度的评价。詹大权 (1900—1943)名闰生,字汝恭、一字握存。詹大悲第七弟,湖北省蕲春县人。1913至1923年,先后考入武汉墨轮书院、上海复旦中学、上海同济大学医科学习。1924年冬,经恽代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为上海“五卅”运动组织者之一。北伐军攻克武汉后,1927年春,奉命回汉,在国民党汉口特别市党部担任组织工作。当其七兄大星遇难后,随从中共中央委员项英带省警卫团百余人回蕲春任县委书记。“7.15”汪精卫相继叛变,形势日趋险恶,乃暂走避日本。1928年春,回上海经中共中央派往沈阳组织工运。旋任中共顺直省委秘书长(驻天津)。6月,任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长时,与市委书记傅茂公(彭真)、组织部长金城(靳于涛)等先后被捕,投入第三监狱。在狱中,他们通过“放风”等机会,秘密串连,成立了秘密党支部,领导政治犯进行绝食斗争。1930年底,经党的营救获释。次年2月任中满洲省委秘书长。1933年被派往江苏省委担任组织工作。不久被国民党上海卫戌部队逮捕投狱。经潘怡如等多方设法营救后,在上海吴淞从事德文翻译掩护革命活动。1937年“8.13”后,赴武汉在董必武主持的八路军办事处工作。旋奉命到大别山战区发展党的组织,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先后任罗田县抗日民众动员委员会(简称动委会)指导员,安徽省动委会民运科长、干部训练处副主任及训练班主任。1939年,他与中共鄂豫边区党委民运部长张劲夫及何伟(霍恒德)、麦世法、史迁(益吾)等同志抓住国共合作机会,利用蒋桂矛盾,插入五战区心脏立煌(今安徽金寨)坚持反顽斗争,团结各界抗日。1940年,奉命转入安徽省农民银行负责农贷工作,以便于有关方面取得联系。民国32年(1943)8月,五战区司令长李品仙召开紧急会议,成立���剿共临时指挥部”,议定剿共计划。麦世法以安徽省民政科长身份参加了会议,并由他做记录。会后,麦派交通员将记录稿密送新四军驻地,不料被哨兵截获。两天后,麦世法、史迁被捕,詹大权当时正在岳西、潜山等地视察农贷工作,途中亦被逮捕,解送立煌,与麦等同被囚于第21集团军政治部驻地古碑村张家垸。11月14日(农历10月17日,詹大权等14人被活埋于金寨响山寺侧(该地现在水库中)。詹大权生平著有《哥德与席勒通信集》及《意志自由论》等早期译著,经商务印书馆刊行。</div> <h3>詹(Zhān)姓源出有五: </h3><h3><br /></h3><div>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据《姓苑》所载,周宣王封庶子于詹,称詹侯,建立詹国,其子孙以国为氏。 </div><div><br /></div><div>  2、据《路史》所载,相传古帝虞舜封黄帝之后得詹(同瞻,备受尊敬)者,子孙因以为氏。 </div><div><br /></div><div>  3、出自以官名为氏。据《百家姓溯源》所载,古代负责詹(占)卜的官职叫詹尹官,其后人有以官职命姓者,称詹姓。 </div><div> </div><div>  4、据《姓氏考略》所载,春秋时晋有詹嘉、郑有詹伯,均以邑为氏。 </div><div><br /></div><div>  5、出自小数民族有詹姓。今蒙古、土家、台湾土著、水等民族均有此姓。 </div><div><br /></div><div>  得姓始祖:詹文侯。詹姓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周宣王时,封其支子于詹(今地不详),建立詹国,为侯爵,史称詹文侯,其后世袭为周大夫。文侯在幽王时任少师,见幽王宠爱褒姒,玩物丧志,遂辞职返回自己的封地。后来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亡国之祸,自己也命丧黄泉。而詹文侯虽然是幽王的庶兄,却明哲保身,毫发无损,其子孙也得以成功逃过一劫。因詹文侯首封于詹,故后世子孙尊其为詹姓得姓始祖。</div><div><br /></div> <h3>詹氏黄隐公世系:</h3><div>一世祖:礼公:字世周,以爵为氏,是为詹姓之始。妣高平白氏,子:芳。</div><div>二世祖:芳公:字伯宣,妣颜氏,生三子,长:宇;二、三失考。</div><div>三世祖:宇公:字嘉世,妣杨氏,子:绥</div><div>四世祖:绥公:博学多才,为襄王所褒许。妣房氏,子嘉宅。</div><div>五世祖:嘉公:处瑕,故名瑕嘉。仕晋守桃林之塞。妣田氏,子何。</div><div>六世祖:何公:隐于钓。楚庄王闻而异之。子:季</div><div>七世祖:季公:字宜季,妣齐氏,子二:家、阜</div><div>八世祖:阜公:字志匡,妣张氏,子三:衍、韶、隗</div><div>九世祖:隗公:字至瑰,迁邓州南阳县高义里。妣施氏,子二:顒、会</div><div>十世祖:会公:妣郑氏,子二:资、生</div><div>十一世:生公:字守成,端洁不仕。妣廖氏,子三:闲、俊、果</div><div>十二世:闲公:字桓伯。景王时,妣范氏,子:豹</div><div>十三世:豹公:字林轩,妣陆氏,子三:志、愚、忠</div><div>十四世:志公:字行宽,妣杜氏,子三:惠、孝、敬</div><div>十五世:孝公:字至纯,为赧王上卿,城成周。妣氏失考,子二:端、瑞</div><div>十六世:瑞公:字子祥,官至大司农,夫人赵氏,子二:康、宁</div><div>十七世:康公:字长寿,仕秦为大夫,妣赵氏,子三:安、荣、富</div><div>十八世:荣公:妣温氏,子:贞</div><div>十九世:贞公:字以宁,妣诸葛氏,子:祺</div><div>二十世:祺公:郡县交徵不仕,妣张氏,子二:胜、义</div><div>廿一世:胜公:字文珑,妣胡氏,子三:遵、导、遐</div><div>廿二世:遵公:字守正,为河阳尉,擢江山县令,妣韩氏,子:智、信</div><div>廿三世:智公:字诚真,妣蒋氏,子禧</div><div>廿四世:禧公:字景廉,妣陈氏,子:和、睦</div><div>廿五世:睦公:字元文,汉宣帝时拜龙骧将军,入为大司农。妣汤氏,子四:淋、深、淦、汶</div><div>廿六世:淋公:汉元帝时授魏郡太守,累功封新都侯,夫人吴氏,子兴、进</div><div>廿七世:兴公:字载兴,汉平帝诏举贤良方正,授南阳县令,起兵遥应翟义讨王莽,又同光武帝倡议于白水村。妣柳氏,子:权</div><div>廿八世:权公:字友职,妣吴氏,子令</div><div>廿九世:令公:字文中,长于诗,妣朱氏,子霸</div><div>三十世:霸公:字仲强,妣赵氏,子庆</div><div>三一世:庆公:字积善,事亲以孝闻,妣田氏,子彬</div><div>三二世:彬公,字仲贤,行义著于乡里,妣彭氏,子逸</div><div>三三世:逸公,字志勤,桓帝朝举孝廉,为谏议大夫,妣杜氏,子觉</div><div>三四世:觉公,字希尹,妣贾氏,子成</div><div>三五世:成公,字孔成,妣范氏,子埴、坦、培</div><div>三六世:坦公,晋武帝时举孝廉擢太子洗马,惠帝元康元年升常侍,妣曾氏,子静川</div><div>三七世:静川公,妣杜氏,子康邦、成邦、敬邦</div><div>三八世:康邦公,为东晋太守,以功封怀远将军,因避乱渡江而南,妣韩氏,子良义,迁睦、歙、衢、泉等处</div><div>三九世:良义公,为晋侍御将军,妣鲍氏,子兑</div><div>四十世:兑公,字宗泽,仕晋为谢安府幕参军,妣张氏,子诜</div><div>四一公:诜公,晋太和间为侯官令,因家建安,妣龙氏,子宣、节</div><div>四二世:宣公,妣柳氏,子二:宏、豪(子豪公)</div><div>四三世:宏公,宋文帝元嘉中累官至侍郎。夫人朱氏,子十一人:瓘、参、臻、和、俭、敬、瑞、尚、兰、彪、爱</div><div>四四世:敬公,仕晋任新安二守,遂家焉。妣沈氏,子文敉、文粹</div><div>四五世:文敉公,梁时为宣城令,妣毕氏,子逸民</div><div>四六世:逸民公,隐居不仕,妣窦氏,子初、二</div><div>四七世:初公,字元载,号黄隐,陈永定戊寅十月十八日生,至德癸卯为东阳郡赞治大夫,陈亡不仕,卜迁婺北庐源。</div> <h3>詹敦仁公事迹简介</h3><h3><br /></h3><div> 詹敦仁(914—979),字君泽,号清隐,安溪开先县令,靖惠侯。祖居河南光州固始,祖父詹缵随王审知入闽,授金紫光禄大夫行营兵马使,父詹世隆,兵曹录事参军。父辈多蓄诗礼经书,并课以敦仁。敦仁幼聪敏,受业于徐寅,饱读诗书,尤工于诗,时与郑缄之文,林滋之赋号为闽中“三绝”,一生著述颇丰,有《清隐堂集》、《清禅集》等行世。其事迹,略述如下:</div><div><br /></div><div>一、开疆置县</div><div><br /></div><div>开运二年(945年),留从效授南唐节度使,据有漳、泉二郡。留从效视敦仁才识非凡,辟之为属,敦仁力辞不获,乃求监南安县小溪场。后周显德元年(954年),敦仁到任视事,嘉山川雄壮,喜人物伙繁,思筑而县之,乃具文请于郡曰“本场土沃人稠,舟航可通,若益以邻界,因今之地,可以置县”。后周显德二年(955年),获准置县“清溪”(1121年易名 “安溪”),遂为首令。敦仁高瞻远瞩,改 场为县,奠民攸居,利及一方,功垂千秋。</div><div><br /></div><div>二、劝谕教化</div><div><br /></div><div>置县初时,安溪“地华人夷,业儒者寡”,敦仁以兴学育才为兴县之要,为政之首。乃“召民诲谕”,曰“敦仁不能远引古者之说以为喻,请以乡邦之事昌言之可乎?尔闽之初,人未知学,自常公视察以来,有欧阳四门者出。……齐变至鲁,鲁变至道。盛事鼎来,以答山川之灵,雄名日起,以续龙虎之号,曰教之。令固不敢不勉,而从令之教,尔邑之人,当交相劝勉,以副令之愿望。”建县伊始,百业待举,敦仁洞悉根本,乃倡学教化,大树学风,冀欧阳辈出,故虽学富五车,尚身体力行,手不释卷,韦编三绝。辞禄就耕后,犹“书横牛角,锄且带经”,“息耒柳阴下,读书稻田隅”,堪称典范。</div><div><br /></div><div>三、发展经济</div><div><br /></div><div>五季之衰,土宇瓜分,生灵涂炭,不可胜 纪。然敦仁雄才大略,治县有方。敦仁立足农林,率黎民百姓披荆斩棘,垦地造田、兴修水利、栽桑种茶。清溪百姓“荷畚执筐,各安职业”。其时“土有茶谷麻桑之出,地多麟麈禽鱼之产,民喜耕织,冶有银铁,税有竹木之征。”其《行山吟》赞曰“一片青山值万钱,牧童笑指有牛眠,我来多种松杉木,绿荫苍苍不计年”,足见其盛。又安溪地处“由陆而至者,必出其途;自水而运者,会流而下”之要冲,敦仁因地制宜,“立门楼,廊廨庑,开邸肆”,建街道,以贸通有无,清溪形胜,一时甲于泉南。</div><div><br /></div><div>四、致力统一</div><div><br /></div><div>五季之乱,国土分裂,战乱频仍,几无宁日。敦仁为民生计,奉行“大同世界”思想,一生“报国丹心赤”,处处诗吟民生,时时心怀社稷,以国家统一和平为已任。少时,上书闽王昶,劝之入贡。昶赏其才,命参决军机大事,强以袍笏,不受而谢之以诗曰:“争霸图王事总非,中原失统可伤悲,往来宾主如邮传,胜负干戈似局棋,周粟纵荣宁忍食,葛庐频顾谩 劳思!江山有待归须早,好向鹪林择一枝”,时后唐清泰二年(935年)。壮时,敦仁与南唐节度使留从效交往甚密,常与纵述古今。后周显德元年(954年),“乘间述古者逆顺祸福之理”,“恒劝归顺”,并代撰表入贡京师。后因“周世宗江南有画江之约,未之见纳”,未果。老时,敦仁仍致力统一,矢志不移。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陈洪进霸守漳泉,拒不归宋,敦仁乃遣其子詹琲力劝洪进。詹琲旷世奇才,议论慷慨,略曰:“昔在中唐,权移方镇,弘正莫安于全魏,茂昭难保于中山,终须向阙之诚,入展执圭之礼,……朝恩叠被,宜思国势,永图归我封疆,上其符印将使万世之,下用作忠臣,遂令二郡之封,皆为顺国。”洪进闻之,见大势所趋,始嘉纳之,即献漳泉二州并请詹琲代撰《献地表》,表中云“愿以所管漳泉两郡献于有司,使区区负海之邦,得为内地,蚩蚩生齿之众,复见太平。”宋太宗览表后赞曰“漳、泉二州之民少瘳矣!”敦仁之策奏效,俾漳泉二郡之民得脱锋镝屠戮之祸,国家统一大业遂成。敦仁父子亦欢喜之至,于当年中秋赏月之际,父子举酒联吟:“夜静月华明 (敦仁),秋深露气清(琲)……笑眼看毛凤(敦仁),长怀念鹡鸰(琲),干戈时已定(敦仁),款款话平生(琲)。”</div><div><br /></div><div>敦仁父子,致力国家统一大业。功勋不朽,青史垂名。宋咸淳三年(1267年)乡绅林济川等列其事迹,请颁赐庙号,四年,朝廷敕赐 “灵惠” 庙,八年(1272年)敕封詹敦仁为“靖惠侯”,敕封其子詹琲为“靖贞侯”(史称“父子封侯”)。</div><div><br /></div><div>五、廉洁爱民</div><div><br /></div><div>敦仁才华横溢,一身正气。曾鄙视闽王昶杀父夺位,又不入贡朝廷而三辞高官厚禄,复避从弟监察御史敬凝迎仕,隐于泉山,杜门不出,再辞留从效之辟而遁迹小溪场。敦仁为救黎民于倒悬,求国家之统一,倾尽心力。至于世俗冠冕,不屑一顾。其铁骨铮铮,顶天立地,正气浩然,亮节可钦。</div><div><br /></div><div>敦仁改小溪场为安溪县,抚恤黎民,民仰 之如父母。敦仁“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新建县城,仅“以农隙召便近户与番休戍卒、立门楼、廊廨宇、开邸肆……不逾年,毕工”,而“民不告劳,兵不惮用”。城池成就,敦仁既而谢事,隐于佛耳山,据《安溪县志》载: “詹去,邑人思之,为立生祠”,“吏民伟公(敦仁)之功,立生祠于厅事之东”,“公之待民以清,民之事公以敬”,“公倾世,吏民如丧所亲,道路号泣,立像作佛事者七日……”,“及卒,邑人思之,立祠以祀者三:一在县治之东……,一在侯洋,一在清禅院”。敦仁清则自清,世俗冠冕皆无意;隐而未隐,国计民生总萦怀。其忧国忧民,清廉有节,堪为典范,名垂《宦绩》。</div><div><br /></div> <h3><font color="#010101">詹學傳(1101年-1189年) 字成宗,號正峰,北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九月出生於江西南豐州廣昌縣陂頭鎮。他一出世,父親詹尚文即為其命名『成宗』,取承祖接代、榮宗耀祖之意。   成宗七歲那年,其父尚文即聘名師來府教兒讀書、寫字、習詩、作文。一天,名師對尚文說:『成宗天資聰穎,日後必有高就。』想了一下又接著說:『成宗這個名字很好,他也一定能承宗耀祖,然而,成宗的「宗」字與當朝帝皇稱號「宗」字相同,恐怕有觸皇上。』尚文答日:『名師說的極是』。為怕挾帝諱之嫌,改名學傳。   學傳於二十一歲鄉試考中舉人,二十二歲(1123年)會試中進士。出任山東遼城縣令。他為官清正廉明,秉公執法,不畏權勢。後又提調入宮,累官至閣直學士、中書侍郎加太子太保,位居一品。夫人劉氏亦誥封一品夫人。   南宋紹興十一年(1141年)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為首的投降派,害怕主戰派嶽飛等取得勝利對他們不利,解除了岳飛、韓世忠的兵權,並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把嶽飛逮捕入獄,次年殺害了嶽飛。南宋又向金割地求和,鎮壓抗金派。 詹學傳在這樣的情勢下,又攜妻帶子,繼續遷移到閩粵邊深山區的廣東省海陽縣長窖村(即今大埔縣長治鄉長興村)定居。 他到長窖後第二天上午便帶兩個兒子去拜訪當地大戶藍冠燐,受到熱情接待和安置。在客廳喝茶期間,學傳的兩個兒子一穿黑衣(長子詹泰),一穿白衣(次子詹秦)抱柱戲耍,藍見狀,想起前晚夢見黑龍、白龍繞柱情境,認為夢是喜兆,便親口將千金小姐許配給學傳的長子為妻,兄弟二人遂以黑龍、白龍為號。 &nbsp; 學傳到長窖後幾十年,仍繼續設館講學,直至年邁,他培養出的學子甚多。   南宋淳熙十一年(1189年)七月詹學傳便在長窖村病逝。享年89歲。次年夫人劉氏亦逝世,兩殯合葬在長窖村後山,地名“金龜背印”,又名“蜘蛛結網”。</font></h3> <h3>吾辈河间脉缔连,</h3><div>开宗宁海敬先贤。</div><div>追源溯远寻黄帝,</div><div>散叶开枝在学传。</div><div>避乱年,恨离别!牵携二子留长窖。</div><div>隐田园,思故土!只遗墓志拜金銮。</div><div>家声远,四海同心瞻本祖。</div><div>国运昌,再无仇寇把浪翻。</div> <h3>詹学传 (1101年-1189年)<br></h3><div><br></div><div> 詹学传是较有名的爱国忠臣。因宋帝屈辱求和、投降金国,詹学传被迫隐居在今广东省</div><div>大埔 县长治乡长兴(长窖)村,以教学为生,给世人留下美好的声名。</div><div> 詹学传,字成宗,号正峰,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他一出世,父亲詹尚文即为其命名『成宗』,取承祖接代、荣宗耀祖之意。</div><div> 詹学传生有2个儿子:长子詹黑龙,次子詹白龙。南宋末年,詹白龙的后裔詹东潞(号维明),从广东大埔迁移至广东海阳县陈塘堡。詹东潞经过三次迁徙,最后选定上饶堡之西瓜园(今饶平县饶洋镇)为居住地,劈山建宅,垦荒造田,繁衍上饶詹氏一族。据《饶平县志》载:詹东潞“倡明经学,教授生徒,为五经博士,其门下多明经之士,时潮士赖之。”其后裔遍及饶平新丰、建饶、九村、饶洋、上饶、上善等客属山区镇及广东的澄海、潮安、揭阳、潮阳、普宁、惠来、丰顺和台湾等地区。</div><div>学传七岁那年,其父尚文即聘名师来府教儿读书、写字、习诗、作文。一天,名师对尚文说:『成宗天资聪颖,日後必有高就。』想了一下又接著说:『成宗这个名字很好,他也一定能承宗耀祖,然而,成宗的「宗」字与当朝帝皇称号「宗」字相同,恐怕有蚀皇上。』尚文答日:『名师说的极是』。为怕挟帝讳之嫌,改名学传。</div><div> 学传于二十一岁乡试考中举人,二十二岁(1123年)会试中进士。出任山东辽城县令。他为官清正廉明,秉公执法,不畏权势。任内当地曾发生一起犟奸杀人案。有个恶棍犟奸杀人,又移尸嫁祸他人。学传受理此案,不顾个人得失,依法将其处以极刑,为民除了大害,当地百姓,莫不交口称贊。学传深得朝廷宠信,旋任经略安抚使。後又提调入宫,累官至阁直学士、中书侍郎加太子太保,位居一品。夫人刘氏亦诰封一品夫人。</div><div> 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冬,金灭辽後,乘北宋防备空虚,就大举进攻北宋。宋徽宗惊惶失措,连忙把帝位传给儿子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春天,金军渡过黄河,逼进东京(开封)。那时候,北宋政府内部分裂成两派。投降派主张割地求和,主战派要坚守东京。学传是主战派,他和军民要求宋帝抗战守京。钦宗帝被迫任命主战派李纲、詹学传等率领军民,多次击退金军的进攻,北宋的抗金形势大有好转。但是宋钦宗却派人向金军求和,为了讨好金,还罢免了李纲、詹学传的官职。这件事激怒了东京人民。太学士陈东等上书要求恢復李纲、詹学传等人的职务,几十万人响应。宋钦宗被迫又起用李纲和詹学传等人。这时又得义军配合抗金,东京的防守重获巩固,金军只得北退。金军退後,北宋的投降派重又得势。宋钦宗听信投降派遣散了义军,把李纲、詹学传眨出朝廷。几个月以後,东京沦陷。靖康二年(1127年),金军掳走了宋徽宗和钦宗,结束了北宋。这时,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应天称帝,年号建炎,为宋高宗,定都临安(杭州),建立南宋朝廷,然仍向金割地求和。这样詹学传只得南逃到福建省宁化县石璧村暂居,等待朝廷復起。</div><div> 学传报国无门,到石璧村後即在当地设馆讲学,并时时不忘宣传抗金的主张。那时侨寓福建省建阳县的朱熹就是,在这里向学传拜师求学的。由此,朱熹从小也就树立了抗金的思想。</div><div>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害怕主战派岳飞等取得胜利对他们不利,解除了岳飞、韩世忠的兵权,并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把岳飞逮捕入狱,次年杀害了岳飞。南宋又向金割地求和,镇压抗金派。詹学传在这样的情势下,又携妻带子,继续迁移到闽粤边深山区的广东省海阳县长窖村(即今大埔县长治乡长兴村)定居。他到长窖後第二天上午便带黑龙、白龙两个儿子去拜访当地大户蓝冠燐,受到热情接待和安置。学传到长窖後几十年,仍继续设馆讲学,直至年迈,他培养出的学子甚多。</div><div> 南宋淳熙十一年(1189年)七月詹学传便在长窖村病逝。享年89岁。次年,朱熹到福建省漳州任知府後,闻此噩耗,即不远长途,爬山涉水,徒步奔赴长窖村祭师,撰写【祭詹侍郎文】,以表深切悼念。</div><div>詹学传家训:</div><div>为教育后人,詹氏先辈用五言诗写成祖训,以祖训来排字辈,来规范自己行为。</div><div>宗孔文大一,志道衍永春;</div><div>时来名其显,昭德益前勋;</div><div>皇朝滋雨露,贤路裕经纶;</div><div>奕祀遵庭训,天申福自均;</div><div>兴周崇祖辈,振展炳乾坤;</div><div>博士书香绍,才猷喜冠群;</div><div>章成期世笃,品立迪维勤;</div><div>运际昌明会,纲常万载循。</div><div><br></div><div><br></div><div>吾辈河间脉缔连,</div><div>开宗宁海敬先贤。</div><div>追源溯远寻黄帝,</div><div>散叶开枝在学传。</div><div>避乱年,恨离别!牵携二子留长窖。</div><div>隐田园,思故土!只遗墓志拜金銮。</div><div>家声远,四海同心瞻本祖。</div><div>国运昌,再无仇寇把浪翻。</div><div><br></div> <h3>肇熙公</h3><h3><br /></h3><h3> 明清期间,饶平始祖肇熙公后裔衍传繁昌,文风鼎盛,诗礼世家,蔚成风气,子孙遍布饶平北部饶洋、上饶、新丰、建饶各镇大部分村落。清雍正至道光的一百余年中,饶洋陈坑八角楼一共中了九名进士和二十名举人。“八角九进士”,“饶平半县詹”在粤东一带传为佳话。</h3><h3><br /></h3><h3> 八角楼也因高中的捷报不断而改名为“听捷楼”。清时饶平成为詹氏主要散迁地之一,播迁潮州、澄海、普宁、揭阳、惠来、广宁、丰顺、大埔各县。</h3><h3><br /></h3><h3> 明清时是徽商鼎盛时期,有些詹姓到上海、北京、长沙等大城市经商落户,詹天佑的曾祖父詹万榜于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携眷从婺源县到广州府经商,于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获准入籍广州府南海县。到了明朝中叶以后,</h3><h3><br /></h3><h3> 闽粤等沿海各地的詹姓族人渡海赴台谋生,清朝詹姓渡台祖,以安溪始祖敦仁公派、闽粤川始祖学传公派、饶平始祖肇熙公派裔孙为最,还有一支固始祖钧公派裔孙。</h3> <h3>肇熙公一脉源远流长,枝繁叶茂,人丁蕃盛,代有闻人,裔孙分布于今粤东饶平、潮州枫溪、潮安、汕头、澄海、潮阳、潮南、南澳、揭阳、普宁、惠来、揭东、梅州五华、丰顺、大埔、梅县、汕尾、海陆丰,粤西、肇庆、广宁、云浮、云安、罗定,江西定南、余庆、进贤、万载,安徽、广德,广西荔浦、博白,福建东山等县和台湾、四川、贵州及海外各地,人口逾三十万,是中华詹氏人口最多,分布范围最广,浸润于丰厚的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和台海文化的重要支系。</h3> <h3>肇熙公祖訓:忠孝達仁。夫社稷安則民寧,皮之不存,毛安焉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百行以孝為先,若忤嫉長者,不啻狗彘矣!仁者義也,親友待之以誼乃人間溫馨。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待人以誠,暢抒情懷,綱常正五倫,樂子孫昌盛耶。</h3><div><br /></div><div>肇熙公祖训:忠孝达仁。 夫社稷安则民宁,皮之不存,毛安焉附?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百行以孝为先,若忤嫉长者,不啻狗彘矣! 仁者义也,亲友待之以谊乃人间温馨。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待人以诚,畅抒情怀,纲常正五伦,乐子孙昌盛耶。</div> <h3> 各堂的代表姓氏</h3><h3> 堂号”也叫“郡号”,郡是行政区域的建置,也是一个姓氏发祥的本源,后世深以源远流长,惧有所失,因此立“堂号”而为信。“堂号”究竟有多少,已难确知,依据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邀请专家研究整理,查考得到的共有八十堂,二百六十七姓,各堂的代表姓氏及其居住地点如下:</h3><h3><br></h3><h3>01、济阳堂:丁、卞、江、柯、却、陶、庾、蔡。后汉设济阴国,晋改济阳郡,在山东定陶县地。</h3><h3><br></h3><h3>02、西河堂:卜、林、卓、宰、靳。汉时的郡名,今绥远鄂尔多斯地方,即山西离石县。</h3><h3><br></h3><h3>03、河南堂:于、山、方、毛、元、平、向、利、邱、俞、陆、褚、廉、种。今河南阳县。</h3><h3><br></h3><h3>04、东鲁堂:孔。孔子生于鲁,地因人而名,故叫东鲁。</h3><h3><br></h3><h3>05、雁门堂:文、田、童、农。战国时为赵地,汉为郡,地当山西旧代州,宁武以北及朔平、大同一带。</h3><h3><br></h3><h3>06、陇西堂:牛、辛、李、时、彭、董。秦郡名,地当甘肃旧兰州、巩昌、秦州诸府。</h3><div><br></div><h3>07、天水堂:尹、皮、艾、狄、桂、秦、庄、赵、严、上官。汉时郡名,在甘肃渭县境,即今伏羌地。</h3><h3><br></h3><h3>08、平阳堂:仇、汪、巫、来、常、凤、管、卫、欧、饶。三国魏郡名,在山西临汾县境。</h3><h3><br></h3><h3>09、吴兴堂:水、尤、沈、明、姚、施。三国吴郡名,今浙江省吴兴地。</h3><div><br></div><h3>10、太原堂:王、羊、祁、易、武、祝、宫、温、霍、阎、尉迟。太原、汾州二府及保德、平定、忻州各地。</h3><h3><br></h3><h3>11、高平堂:巴、范。汉时国名,今安徽省盱贻县境。</h3><h3><br></h3><h3>12、南阳堂:白、束、呼、姬、许、隆、叶、翟、韩、乐、邓。秦时郡名,泛指河南省南阳及湖北襄阳一带。</h3><h3><br></h3><h3>13、京兆堂:申、史、宋、别、冷、杜、车、宗、段、计、韦、晁、郜、浦、象、康、舒、雍、寿、酆、黎、皇、甫。汉三辅之一,地辖长安以东至华县一带。</h3><h3><br></h3><h3>14、渤海堂:詹、甘、封、高、欧阳。汉郡名,地领河北省河间、沧县、安次各地,南至山东吴棣境。</h3><h3><br></h3><h3>15、汝南堂:左、言、汝、周、南、殷、商、梅、廖、袁、蓝。汉郡名,地辖河南旧汝宁、陈州二府及安徽颖州府。</h3><h3><br></h3><h3>16、武陵堂:冉、华、龙、龚、顾。汉时郡名,今湖南省常德县地。</h3><h3><br></h3><h3>17、上党堂:樊、包、尚、连、鲍。秦时郡名,在山西东南部,今长子县境。</h3><h3><br></h3><h3>18、陈留堂:伊、阮、虞、谢。汉时郡名,晋为国,今河南陈留县,后移至开封。</h3><h3><br></h3><h3>19、上谷堂:成、侯、冠、荣。秦郡名,地辖保定、易州、宣化、顺天诸府,均在河北省。</h3><h3><br></h3><h3>20、沛国堂:朱。汉时设郡,后汉改国,在安徽宿县境。</h3><h3><br></h3><h3>21、晋阳堂:匡、唐、景。秦汉时县名,今山西太原地。</h3><h3><br></h3><h3>22、新安堂:古。三国吴郡名,在浙江省淳安县。</h3><h3><br></h3><h3>23、武威堂:石、安、贾。汉武帝时郡名,即甘肃省武威县地。</h3><h3><br></h3><h3>24、乐安堂:任。南朝宋郡名,隋癈,在山东广饶县。</h3><h3><br></h3><h3>25、冯翊堂:吉、雷。汉时郡名,为左冯翊辖地,即陜西大荔县地。</h3><h3><br></h3><h3>26、中山堂:仲、汤、蔺。春秋时国名,属北狄鲜虞国地,今河北省正定县境。</h3><h3><br></h3><h3>27、西平堂:池。东汉郡,今甘肃西宁县。</h3><h3><br></h3><h3>28、安定堂:伍、胡、席、梁、程。汉时郡名,在甘肃旧平凉、固原、泾州境。</h3><h3><br></h3><h3>29、东海堂:有、茅、徐。汉时置郡,地当山东兖州东南,江苏邳县以东。</h3><h3><br></h3><h3>30、河东堂:旅、薛、裴、储、聂。秦时郡名,即山西西夏县地。</h3><h3><br></h3><h3>31、下邳堂:阙。后汉时国名,即江苏邳县地。</h3><h3><br></h3><h3>32、延陵堂:吴。春秋时吴邑,季札受封延陵,今将苏武进县地。</h3><h3><br></h3><h3>33、庐江堂:河。汉时郡名,在安徽庐江县境。</h3><h3><br></h3><h3>34、北海堂:邢、郎。汉郡名,东汉改国,地领山东益都以东至掖县一带。</h3><h3><br></h3><h3>35、平陵堂:孟。春秋时齐邑,今山东历城县境。</h3><h3><br></h3><h3>36、彭城堂:金、刘、钱。汉郡名,今江苏铜山县地。</h3><h3><br></h3><h3>37、清河堂:房、傅、张。汉时郡名,地当河北清河、故城、枣强、南宫诸县及山东清平、恩县、冠县、高唐、临清、武城一带。</h3><h3><br></h3><h3>38、东平堂:花。汉国名,即山东省东平县。</h3><h3><br></h3><h3>39、博陵堂:邵。晋国名,后改郡,今河北省安平县境。</h3><h3><br></h3><h3>40、山阳堂:岳。汉郡名,故城在河南修武县,曹丕篡汉,废献帝为山阳公。</h3><h3><br></h3><h3>41、荥阳堂:昌、潘、郑。战国时韩地,今河南省荥阳、成皋一带。</h3><h3><br></h3><h3>42、临海堂:屈。三国吴,分会稽东部置临海,在浙江省,旧称台州。</h3><h3><br></h3><h3>43、范阳堂:邹、简、燕。古郡名,即今河北省涿县地。</h3><h3><br></h3><h3>44、齐郡堂:查、晏、覃、富、谭。汉时郡名,后改为国,今山东临淄地。</h3><h3><br></h3><h3>45、高阳堂:纪、耿。汉时县名,今河北省高阳县地。</h3><h3><br></h3><h3>46、敦煌堂:洪。汉时郡名,今甘肃西部敦煌县。</h3><h3><br></h3><h3>47、魏郡堂:柏。春秋时国名,在山西芮城县境。</h3><h3><br></h3><h3>48、扶风堂:马、班、禄、万、鲁。隋时置郡名,今陜西省扶风、凤翔一带。</h3><h3><br></h3><h3>49、千乘堂:倪。汉时郡名,在山东地城、益都一带。</h3><h3><br></h3><h3>50、会稽堂:夏。秦郡名,地当江苏东部、浙江西部,即今绍兴。</h3><h3><br></h3><h3>51、河内堂:荀、司马。汉郡名,地当河南省黄河与太行山之间,今武陵、沁阳一带。</h3><h3><br></h3><h3>52、广陵堂:贡、盛。汉国名,后改郡,今江苏都县地。</h3><h3><br></h3><h3>53、薛郡堂:海。秦时郡名,地辖山东西南部、江苏东北部。</h3><h3><br></h3><h3>54、河间堂:詹、凌、章。汉国名,后魏改郡,在河北献县及河间一带。</h3><h3><br></h3><h3>55、南昌堂:涂。汉县名,在江西南昌地,洪州涂氏为豫章望族。</h3><h3><br></h3><h3>56、豫章堂:罗。汉郡名,在江西南昌县地。</h3><h3><br></h3><h3>57、颖川堂:陈、邬、赖、锺。秦郡名,地辖河南旧许州、陈州、汝宝、汝州诸府,盖指颖水流域。</h3><h3><br></h3><h3>58、护国堂:逢、边、戴、稽。春秋时陈焦邑,今安徽省亳县地。</h3><h3><br></h3><h3>59、余杭堂:隗。隋郡名,唐复为杭州,今浙江杭县。</h3><h3><br></h3><h3>60、汾阳堂:郭。汉地名,唐并入阳曲,在山西省,唐将郭子仪受封于此,因而名传。</h3><h3><br></h3><h3>61、琅瑜堂:符、云、诸葛。秦郡名,地辖旧山东兖、音、沂、莱四府,后汉为国,在临沂县境。</h3><h3><br></h3><h3>62、广平堂:游、贺、谈。汉郡名,后改为国,今河北鸡泽县地。</h3><h3><br></h3><h3>63、江夏堂:费、黄。汉郡名,在湖北云梦境。</h3><h3><br></h3><h3>64、辽西堂:项。秦郡名,地辖永平、承德、朝阳、锦州、新民一带,在辽宁与河北间。</h3><h3><br></h3><h3>65、平原堂:东方。汉郡名,在山东旧武定、济南二府之西,及乐陵、长清一带,即平原县地。</h3><h3><br></h3><h3>66、顿邱堂:葛、司空。春秋卫邑,在河南省浚县。</h3><h3><br></h3><h3>67、弘农堂:杨。汉时郡名,在济南省灵宝县境。</h3><h3><br></h3><h3>68、百济堂:福。春秋时国名,在今朝鲜半岛。</h3><h3><br></h3><h3>69、内黄堂:骆。汉时县名,今河南省内黄县地。</h3><h3><br></h3><h3>70、江陵堂:熊。春秋时楚郢都,汉置县,宋改都,今湖北江陵地。</h3><h3><br></h3><h3>71、巨鹿堂:魏。秦郡名,晋为国,今河北巨鹿、宁晋一带。</h3><h3><br></h3><h3>72、兰陵堂:兰。晋时郡名,在山东峄县,南朝宋移昌卢,在滕县境。</h3><h3><br></h3><h3>73、解梁堂:关。春秋时晋邑,地领山西解县、临晋、虞乡诸地,后汉关羽,即解人也。</h3><h3><br></h3><h3>74、燕山堂:窦。辽时燕京,宋改燕山府,地领河北省北部及东北部。</h3><h3><br></h3><h3>75、武功堂:苏。汉郡名,在陜西郿县境,今设武功县。</h3><h3><br></h3><h3>76、始平堂:翁、冯、庞。晋郡名,三国魏改始平,在咸阳附近。</h3><h3><br></h3><h3>77、梁国堂:墨、桥。汉时梁国,后魏改郡,唐改宋州,在河南商丘县境。</h3><h3><br></h3><h3>78、济南堂:伏、宁。汉初置郡名,即今山东历城县境。</h3><h3><br></h3><h3>79、平昌堂:红、孟、管、离。三国魏置郡名,治安丘,在今山东安丘县地。</h3><h3><br></h3><h3>80、濮阳堂:爰。汉县名,后魏改郡,即古帝丘,在河北濮阳县及山东濮县一带。</h3> <h3>【詹氏家训】源远流长</h3><div><br></div><div> </div><div> 家训是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家规是家庭的“基本法”,家风是家族子孙代代恪守家训、家规而长期形成的具有鲜明家族特征的家庭文化,是一个家族最宝贵的财产,是每个家族成员自豪感的源泉,是每个家庭成员“三观”的基石。家风是民风社风的根基,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春节团拜会及此前历次有关讲话中都强调“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性,希望国人重视家庭建设、弘扬传统家庭美德,形成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今摘录《詹氏家训十则》,供大家学习自勉。</div><div><br></div><div> </div><div>詹氏家训十则</div><div><br></div><div>一、继承祖德 </div><div>河间詹氏,广居丁旺,宣王赐爵,源远流长 。缅怀先辈,精忠善良,圣贤辈出,功高德望。劝我族人,继承发扬,效郡报国,雍泽民良。孝敬父母,弟恭兄让,族和邻睦,遵纲守常。礼信仁义,嫉仇豪强,慎婚传嗣,家教有方。读书习文,勤为农桑,禁戒非为,习武自强。  </div><div><br></div><div> 二、忠效国家  </div><div>国家与民,关系互相。民忠国盛,国富民康。国泽黎民,民增国光。天经地义,效国理当。劝我族人,以此为尚。奉事国家,蹈火赴汤。为国稳安,戎马扛枪,为国振兴,农工学商。清政廉洁,不图恩偿。和衷共济,不怨下上。执行政令,遵纪守纲。踊跃参军,卫国守疆。  </div><div><br></div><div> 三、勤为职业 </div><div>现代职业,百千万行,择业从事,各有理想。脑力体力,士农工商。贵在勤勉,富在自强。劝我族人,切莫闲浪。必从谋业,或专或广。荻耿果实,老奉幼养,欲成大业,地于少壮。从头做起,不惰不旷。勤操苦干,必有报偿,精专计谋,物丰财旺。永不息止,家富业旺。  </div><div><br></div><div>四、孝敬父母 </div><div>身为人子,必有爹娘。生子不易,养更非常。竭尽全力,操碎心肠。恩重如山,情深似洋。劝我族人,必为报偿。父母在世,孝顺敬让。不可凌辱,不可欺诓。遇有要事,应与商量。父母老耄,服待奉养。问寒问暧,关心痛痒。父母归仙,节礼安葬。 </div><div><br></div><div>五、雍和兄弟 </div><div>兄弟之情,非同寻常。只因缘份,方逢世上。如身手足,根脉一纲。荣辱联结,祸福关相。劝我族人,兄弟莫忘。珍视情义,互尊互谅。雍爱和睦,兄恭弟让。莫记恩怨,免为参搡。福禄共享,苦难同当。遇事多商,亲朋礼往。妻室各教,父母共养。团结一致,共拒豪强。</div><div><br></div><div> 六、友睦族邻  </div><div>人之祖先,原本同纲。繁衍生计,迁徒各方。近者是邻,远者为乡。百姓如是,况且族党。劝我族人,友睦乡党。以和为贵,仁厚谦让。缓急通义,庆吊礼往。艺业相扶,困难相帮。邻里之间,互为守望。哀矜孤寡,顾照幼长。不弄是非,多忍多让。莫欺贫弱,勿恃豪强。和谐社会,文明至上。  </div><div><br></div><div> 七、慎结婚姻  </div><div>男婚女嫁,大事一桩。立家之言,门楣之光。夫妻恩爱,欢乐无疆。美满婚姻,地久天长。劝我族人,慎结俪伉。择女选郞,切莫轻肓。德才为先,不偏长相。慕爱淑贤,求取忠良。勤俭能干,品行端庄。性温体健,善有儿郞。情深意笃,莫重财妆。依照法律,鸾凤成双。</div><div><br></div><div>八、训教子女 </div><div>生育子女,重在教养。启其愚顽,提高智商。德才体能,全面向上。立志成才,以仕栋梁。劝我族人,教子莫忘。从幼抓起,不可疏旷。打骂冻饿,仍然不当,溺爱放任,非属良方。家教要严,更需师长。锻炼意志,教导思想,习礼知义,循规遵章。胆识才略,诗书文章。  </div><div><br></div><div>九、崇尚节俭  </div><div>持家之道,勤俭二方。勤则生财,俭为备荒。懒惰之人,好景不长。劝我族人,节俭为尚。居不贪高,房坚宅亮。食不求珍,腹饱口粮。衣不华贵,齐整大方。器质而洁,不图排场。红白好事,不宜铺张。现时富足,当思久长。量入为出,有储有藏。   </div><div><br></div><div>十、禁戒非为</div><div>为人处世,需求名芳。忌人说短,怕指脊梁。品端行正,受人敬仰。胡作非为,定遭祸殃。劝我族人,正大明光。非理之事,不为不想。不义之财,莫贪莫枉。酗酒吸烟,宜戒不倡。偷抢讹诈,赌博嫖娼。聚众欧斗,诬告诽谤。此事作为,触犯律章。禁之止之,免讼公堂。   </div> <h3>关于选择詹天佑诞辰日3月17日为全球詹氏纪念日的倡议书</h3><div>                             </div><div> 我们詹氏自周宣王支子至泓公肇封詹侯和礼公指詹为氏以来已有二千八百余年的悠久历史,为了增强詹氏宗族凝聚力,增强詹氏宗亲的荣誉感,在当今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建立全球统一的詹氏纪念日十分有必要。</div><div><br /></div><div> 而至于选择哪一天为我们詹氏纪念日,我们认为尚需斟酌,年轻一代的詹氏宗亲网友一致认为选择詹天佑诞辰日公历3月17日为我们詹氏的纪念日,其理由如下:</div><div><br /></div><div>一、 詹天佑为近百年来知全球名度最高的詹氏族人,其不畏列强为国争光的精神和卓越的贡献为全世界所公认,选择詹天佑诞辰日为詹氏纪念日有其积极的意义,且易为全社会所接受。选择其诞辰日为詹氏统一的纪念日而不选择其忌日为纪念日,亦代表了詹天佑之精神在我们詹氏族人心中永生。</div><div><br /></div><div>二、 詹侯、礼公等始祖的生殁日由于资料缺失很难确定,他们虽然对于我们詹氏起源有重要意义,但对于全社会来说,除了研究姓氏历史的专家外知道的人并不多,不易被全社会接受。其他各支派的始祖生殁日只适合其支派内部的宗亲,对于其他支派的宗亲没有说服力。詹天佑为列祖列宗庇佑下的杰出后裔,列祖列宗也一定以有詹天佑这样杰出的后裔为荣。</div><div><br /></div><div>三、 詹天佑为国争光,为民族争光,为詹氏宗族争光,让我们以詹天佑的诞辰日为詹氏纪念日,以激励詹氏后裔拼搏向上,让詹天佑精神永生,在詹氏后裔心中永不磨灭。</div><div><br /></div><div>请各位宗亲牢记3月17日,期待詹氏后裔中诞生更多的詹天佑似的詹氏骄傲!</div><div><br /></div> <h3>中华詹氏总会副会长、广州詹氏联谊会副会长詹利群更正:</h3><h3><br></h3><h3>根据詹天佑宗谱,詹天佑生日是公历3月17有误!</h3><h3>正确的是:农历3月17,公历4月26日。</h3><h3><br></h3><h3><br></h3> <h3>詹天佑</h3><h3><br></h3><h3>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英文名:Jeme Tien Yow),汉族,字眷诚,号达朝。</h3><h3><br></h3><h3> 祖籍徽州婺源,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现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号),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他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br><h3> 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br><h3> 著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br><h3>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世系&nbsp;<br><h3>詹德兴整理&nbsp;<br><h3>一世:黄隐公&nbsp;<br><h3>二世:鹏远公&nbsp;<br>三世:伯高公&nbsp;<br>四世:云岳公&nbsp;<br>五世:诚遇公&nbsp;<br>六世:谨畴公&nbsp;<br>七世:令忠公&nbsp;<br>八世:必胜公&nbsp;<br>九世:之泳公&nbsp;<br>十世:仁敏公&nbsp;<br>十一世:文捻公:行六,字廷用,号庐峰。&nbsp;<br>十二世:融公,行十,字本和,号春轩&nbsp;<br>十三世:祐公,行十七,字公助,号敬斋,郡博士。&nbsp;<br>十四世:洪公,行十八,字巨源,号龙川,集勇士拒方腊,死于青山峡,敕建忠勇祠。&nbsp;<br>十五世:材公,行十八,字噐之,号眉寿。&nbsp;<br>十六世:辅仁公,行念二,字子文&nbsp;<br>十七世:学諭公,讳廷俊,字朝英&nbsp;<br>十八世:浩然公,行百二,字养元&nbsp;<br>十九世:拱公,行千三,字叔恭,宋荣阳府赵氏郡马&nbsp;<br>二十世:士华公,行万念六,字友实,号实轩,&nbsp;<br>二十一世:仲念四,讳玠,字珍甫,号野塘,博学好吟不乐仕进,造日新书堂&nbsp;<br>二十二世:远四公,讳儒宝,字均举,号澹庵&nbsp;<br>二十三世:键六公,讳涅,字仲炯,富于文学&nbsp;<br>二十四世:迪十八公,讳瑚同,字彦贞&nbsp;<br>二十五世:尚左公,行传十八,讳辅,&nbsp;<br>二十六世:汝迪公,字公大,&nbsp;<br>二十七世:显佑公,字宗义&nbsp;<br>二十八世:金公,字世宝&nbsp;<br>二十九世:汉公,号古塘。&nbsp;<br>三十世:子机公,字审之,号发吾。&nbsp;<br>三十一世:大遇公,字际时。&nbsp;<br>三十三世:一元公,字乾大,善医不望报。&nbsp;<br>三十四世:懋日公,字汉麟,不为良相,愿为良医。&nbsp;<br>三十五世:震瑚公,字华一,行医乐善。&nbsp;<br>三十六世:起添公,字锦千,载邑乘义行传。&nbsp;<br>三十七世:万榜公,字文贤,国学生,例赠儒林郎。载邑志孝友传。&nbsp;<br>三十八世:世鸾公,字鸣和,官名鸣珂,号佩庵,候选布政司经历。公孝义存心,善继善述,见义勇为,不惜重资,光绪丁丑奉旨载入安徽通志义行传。生子十三人。&nbsp;<br>三十九世:兴藩,字作屏,行十二。道光癸未生。娶:杨氏,道光辛卯生。子:佑、佐、俊。居广东。&nbsp;<br>四十世:天佑,咸丰辛酉生,考取第九名官生,头批出外洋肄业,业成回奏,赏官阶,听候派用。&nbs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天佐,字辅廷,同治甲子生。&nbsp;</h3></h3></h3></h3></h3></h3></h3><h3>三十二世:应晟公,字伯阳,善岐黄。&nbsp;</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天俊,原名瑞,同治丁卯生,同治辛未殁。</h3><h3><br></h3><h3><br></h3><h3>子大应一懋,震起万世兴,天文同國有,家修原正業,道達裕明良。</h3><h3>上述的是天佑公支系行第诗。</h3><h3> ——詹沛兴2019-11-04</h3> <h3>詹氏书画艺术名家</h3><div><br /></div><div>詹 石 1917年生,山西省万荣县人。1936年12月参加革命,原任石油工业部机械制造局局长。1984年离休后,入北京师范老年大学,毕业后开始练习正楷字,90年代初学习篆体。参赛作品曾获海南省“椰风杯”国际书画艺术赛优秀奖,全国“明星杯”中国书画大赛优秀奖,湖南省南岭书画院一、二届“唐诗宋词颂”书画展银奖和二等奖,并在1999年国际老年人中国书画大赛、海峡两岸书画交流大展赛、爱我中华山和水书画展赛等赛事中获金奖、金杯奖、一等奖。其书法作品曾入编数十部书画典籍,并被多家艺术机构和个人收藏。有业内行家认为其作品“用笔规范,结构严谨,章法自然,顾盼俊美。” </div><div><br /></div><div>詹明禄 笔名明录、平碌。1922年8月生,重庆市人。1941年至1945年在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读书,1949年在解放军二野西南服务团工作,尔后分配到云南省政府工作。1981年代表云南省文联,带队到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书法家代表大会,并加入中国书协。1982年代表昆明市政府,携带昆明地区书法作品赴日本藤泽等市巡回展出,进行国际性文化交流。1986年离休后,为云南省书法教学研究会顾问,昆明市书协名誉主席,昆明市高等专科学院客座教授。其书法作品曾两次在中国书法艺术节(天律)名家书法邀请赛展出并获奖,“安溪开先县令詹敦仁纪念馆”大厅文柱上“报国丹心赤,传家黄卷新”联对的书法就是他的手笔。其山水图“云岭风光”被呼和浩特市书画院收藏。其艺术成就收入《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和《中国美术家年鉴》等。</div><div><br /></div><div>詹宪慈 字菊隐。广东番禺人。当年曾受总督之命,留学日本。回国后于1909年至1915年任番禺师范学校首任校长,广东官办报纸《粤东公报》主笔,交通部秘书等。晚年回广东,历任广东高等师范与省立女子师范等校教习。抗战期间,避居粤北,卒于乐昌坪石。著名音韵学大师。著有《广州语本字》,全书42卷,1405条。该书于上世纪20年代完稿,但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95年才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div><div><br /></div><div>詹瀛生 1925年生,江西省婺源县人,现居浙江杭州。几十年中医生涯,研究医理之余,还练就了一手诗画联的“绝技”。早年是康有为第子田宿宇先生的得意门生,后又在著名书法大师陆维钊教授门下深造。梅兰竹菊是老先生最爱也是最擅长绘画之物,1994年所创作的《墨兰》获全国书画艺术大赛二等奖。特别是楹联堪称是他的上乘之作,这与他早年在《周易》、《内经》和诗词上下过苦功是分不开的。他为郁达夫故居撰联曰:千古一奇人,文章有情诗有味;三江二亩3,青山为屋水为邻。现为中国楹联学会、浙江省佛教协会理事、浙江省书法加协会、浙江省医学会会员。</div><div><br /></div><div>詹宏俊 1950年出生于杭州,詹瀛生之子。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毕业,长期从事中国工笔画创作。擅长花鸟兼人物,偶作山水,作品《荷塘月色》、《梦人潇湘》获“喜迎澳门回归全国书画大赛“金奖;2001年作品参加“海峡两岸名人书画展”;《富贵长春》、《松鹤同春》参展台北“中国工笔画创作精英奖作品展”等大型展览,作品入选《当代中国工笔画》、《杭州美术五十年》、《中国画名家集珍》、《浙江国画百家》等。著有《詹宏俊画集》及邮政明信片专辑。。现为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中国花鸟画家协会会员、现代工笔画学会副主席,黄宾虹学术研究会副秘书长,杭州兰亭画院副院长。</div><div><br /></div><div>詹建俊 1931年1月生,辽宁省盖县人。满族。1953年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本科毕业,1955年中央美术学院彩墨系研究生毕业,1957年俄罗斯专家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毕业,同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后任该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顾问,及中国油画学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欧洲人文艺术科学院客座院士。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九届全国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第五届副主席,1986年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85年起被推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并与1995年中国油画家学会成立时起担任中国油画学会主席至今。二十多年来詹建俊一直担任全国油画艺术的学术领导工作,领导主持了全国多项油画艺术的展览、交流与研究活动,并担任重大美术展览油画作品的评选、评奖负责人,曾任每五年一届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的第六、七、八、九、十届评审委员会委员、油画评审组组长、总评奖委员会委员等。其作品曾获全国美展金质奖,北京市美展一等奖、荣誉奖,《起家》获“世界青年国际美术竞赛”铜质奖。出版有《詹建俊画集》等。</div><div><br /></div><div>詹硕夫 1930年12月生,安徽省太湖县河口乡人。原安徽省宣城地区文化局副局长、代局长,国家一级编剧。1956年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后在安大附中任教,1970年调芜湖县文化馆从事专业创作,1978年调芜湖地区文化局,1982年任芜湖地区创作研究室副主任,1983年任宣城地区文化局副局长。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省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宣城地区戏剧家协会主席。在安大附中任教期间,被安徽省教育厅聘为特约研究员。发表论文多篇。并与另二人共同主编《高中语文复习提纲》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省厅列为高考复习教材。在文化部门工作期间,主要从事戏剧创作。1983年起与人合作主攻连台本戏,先后创作出连续剧《姐妹皇后》、《济公新传》和大型戏曲《江魂》、《羯鼓惊天》等。其中《羯鼓惊天》获文化部和中国戏剧协会颁发的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剧本创作金奖,又获华东田汉戏剧奖和安徽省第二届艺术节编剧一等奖。连台本戏《姐妹皇后》荣获省首届艺术节创作奖,在全国有19个省市33个剧院,300多个剧团上演,广东的粤剧团和福建的福清闽剧团还将它带到新加坡、香港演出。《姐妹皇后》还被四家电视台拍成戏曲电视片。除剧本外,他还在几十种报刊上发表《中农四号》、《万事通》、《宝眷》等小说散文百余篇。其妻胡晓媛,毕业于安徽师范学院中文专科,芜湖造船厂学校高级教师。1988年被评为安徽省劳动模范,还多次被芜湖政府授予“优秀园丁”、“模范教师”、“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其传略入编《中国劳模大典》。</div><div><br /></div><div>释觉锐 俗姓詹,字光禹。1934年生,贵州省黔西县谷里镇果雍人。贵州省平坝县高峰山万华禅院法师。其家早年乃黔西翰墨门第。詹自幼修儒业。后入小学,品行庄重,聪颖好学。五年后缀学,因家道败落不得已离乡背井,到省城贵阳建筑工地谋生。虽务工劳累,但工余仍手不释卷,读书自娱。1986年,投上慧下海老和尚座下披剃,后到云居山受具足戒。贵州佛教文化发源地——高峰山万华禅院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奇峰竦峙,钟灵毓秀而谓“得天独厚”。因历史原因,数次被毁。1992年,觉锐法师奉师命上高峰山恢复祖庭。因其好学善施,出家后又修习而得辩才,善能劝化四方,感得缁素尽力,多有善信出资购土木相赠。在高峰山初仅治茅棚遮风挡雨,其建筑工程自修路始,而后修复灵塔,再而建筑殿堂。建成院墙、接引殿、大雄殿、法堂、藏经楼、闭关室、前后二院两厢僧舍,新修17米高地藏塔,又在左右两山的巨崖峭壁上凿刻6米高的石佛像。如今往来参学挂单的沙门及念佛修行的居士络绎不绝。觉锐法师住持的高峰山万华禅院正在成为兴盛的佛教道场。法师编著的《高峰山诗词楹联集》于2006年6月出版。</div><div><br /></div><div>詹汉猷 1937年生,广东省湛江市官渡镇人。高中毕业后考人大学就读一年,因患慢性支气管炎休学,任中学教师。1962年从师转学中医、并从医至今。曾任湛江市坡头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委员、湛江市坡头区卫协会监察委员、湛江市硬笔书法研究会会员、湛江诗社社员、《九州诗联》创研会理事。主要著作有《对联大观园》及《辉猷诗文集》等。</div><div><br /></div><div>詹月娟 女。1937年生,广西武鸣人,壮族。1957年毕业于北京舞蹈学校。广西群众艺术馆音乐舞蹈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广西舞蹈家协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学会委员,广西社会舞蹈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作品有壮族舞蹈《春插》获1964年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优秀节目奖。小舞剧《红箭》(合作)1979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双人舞《春糍粑》(合作)获1984年全国乌兰牧骑文艺会演优秀节目奖。瑶族舞蹈《簸秋》获1986年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二等奖;独舞《滴》获1987年全军文艺会演优秀节目奖。撰写有《试析壮族舞蹈风格与民族意识的关系》等论文。80年代后,培养了大批文艺骨干,在历次全区文艺会演中,主要铺导的作品有双人舞《踢伞》获1986年全区文艺公演一等奖、全国铺导三等奖,《长空利剑》《合作》获1989年广空文艺节目录像比赛第一名。1990年担任广西花山民族民间艺术团赴第11届亚运会艺术节艺委会主任、艺术总监,该台节日在亚运期间演出,受到首都观众欢迎。</div><div><br /></div><div>詹庚西 1941年生,河南省开封市人。195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从师叶浅予、李可染、李苦禅、田世光、郭味蕖诸家。1979年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研究生班,成为李苦禅、田世光的研究生。他的花鸟画不仅对宋元名宗揣摩甚深、而且对当代诸家博采甚广。学古而不泥古,师造化而不为自然所囿,力主形神兼备,用笔灵变,色墨瑰丽,格调清新,有自己独特风格。曾多次为中南海、人民大会堂以及外国国家元首创作大型陈设画及国家礼品画。出版有《当代芥子园·詹庚西画菊花》等。</div><div><br /></div><div>詹 同 原名詹同渲。(1932——1995)广东南海人,詹天佑嫡孙。195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分配在文化部电影局、后又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工作。历任上海美术电影厂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一级美术师兼导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协理事,中国美协漫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动画学会副会长,上海漫画学会会长,ASIFA国际动画协会会员,九三学社社员,第八届上海政协常委。创作完成美术电影片40部,有的在国内外获奖。漫画《摆平》获1992年《讽刺与幽默》优秀作品奖,儿童读物《猪八戒吃西瓜》获全国少儿读物美术作品一等奖等。1994年7月,被授予“中国漫画金猴奖”荣誉奖。出版有《詹同漫画选》、《詹同儿童漫画选》和文集《我画漫画五十年》等。</div> <h3>詹氏体育冠军</h3><div><br /></div><div>詹旭刚 1974年生,浙江开化人。著名举重运动员。1995年获世界举重锦标赛70公斤级总成绩冠军,1996年第26届奥运上男子举重70公斤级总成绩冠军,并打破抓举、挺举、总成绩3项世界纪录,2000年第27届奥运会上再次获得男子举重70公斤级冠军。</div><div><br /></div><div>詹瑩瑩 1944年生,福建龙岩人。1959年在福建选拔赛,获100米、200米蝶泳第一。在全国比赛中共获6金1银,5次打破女子400米混合泳和1次打破女子100米蝶泳全国纪录。1972年退休后,任漳州市游泳教练。</div><div><br /></div><div>詹 建 湖北籍乒乓球运动员,正胶国手。曾获1998年世界青年锦标赛团体冠军、双打冠军,1999年中国城运会男单冠军。</div><div><br /></div><div>詹明树 台湾中华武术代表队队员,1998年12月在泰国曼谷亚运会获太极拳冠军。</div><div><br /></div><div>詹咏然 1989年出生于台湾台中县东势镇。1999年9、12大地震,举家迁居台北市。2004年2月和8月,分别获取澳洲网球公开赛少年组双打冠军和斯里卡止巡迴赛女子单打冠军。2010年在广州亚运会网球赛,一日之内连获两面金牌:一面是与庄佳容搭配获女双冠军;另一面是与楊光华搭配获混双冠军。</div><div><br /></div><div>詹 勇 4岁获得青岛市无组别幼儿霹雳舞大赛冠军,显示了其天生的舞蹈天赋。10岁开始学习拉丁舞。2006年毕业于北京舞蹈学校。2002年至2006年连续5次夺得全国拉丁舞B组冠军,连续夺得第19届、20届全国国际标准舞锦标赛职业拉丁舞第6名、亚洲职业新星拉丁舞冠军。</div><div><br /></div><div>詹俊才 以2.4米得惊人高度,跃升为世界“第一高人”,为中国改写了健力士世界纪录。2005年在北京为其举行了健力士世界纪录颁奖礼。</div> <h3>詹氏科技精英</h3><div>詹天佑 字眷诚。(1861——1919),广东南海人,原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近代工程学家,有中国“铁路之父”的称誉。清同治十二年(1873)考取留美幼童班赴美留学,光绪七年(1881)毕业于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铁路专业,同年回国。光绪十五年(1889)主持建成滦河大桥,光绪二十年(1894)被选为英国工程师学会会员。清宣统二年(1910年),被清廷以钦命授给工科进士第一名,即工科状元。后又被香港大学授予法学博士学位。光绪三十一年至宣统元年(1905—1909),主持建成我国自行勘测、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即京张路。铁路全长两百多公里,工程极为艰巨。为减少线路的坡度和山洞长度,在青龙桥东沟采取“人”字形爬坡路线,并用两台大马力机车前引后推的方法,成功地解决了坡度大机车牵引力不足的问题,缩短了工期,节约了费用。京张铁路的建成,在世界上享誉甚高。其遗著有《京张铁路工程纪略》并附图一册、《新编华英工学词汇》等。 </div><div><br /></div><div>詹道江 1917年生,湖北红安人。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水利工程系,河海大学水资源环境学院教授,从事工程水文科研教学50多年。主持或参加长江三峡、黄河三花间(三门峡至花园口间)、五强溪水电站等工程的可能最大降水与洪水计算。特别是运用“古洪水”的方法,促成了三峡坝高之争的解决,成为“古洪水研究”方向的开山鼻祖。其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水电部、能源部、江苏省等部省科技进步奖、水利系统老有所为奉献奖,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有《工程水文学》、《古洪水研究》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div><div><br /></div><div>詹继悟 (1921、10——2004、7)江西省南昌市人。1947年毕业于前国立中正大学农艺系,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原湖南省粮食学校)副教授。湖南省昆虫学会副理事长,粮食经济与科技学会常务理事、顾问,省粮油储藏学会名誉理事长、顾问,中国粮食储藏学会理事,《粮食科技与经济》编委、主编。主译或主审有《粮油储藏》、《粮油储检知识》、《储粮生物化学》、《粮食微生物学》、《储粮昆虫学》、《储粮商品知识》、《谷物的气调储藏》、《储粮的湿热防治及损耗问题》、《怎样防治储粮害虫》等书籍。其科研成果“微生物降氧储粮新技术”、“谷蠹综合防治研究”、“农村储粮综合治理”、“湖南省储粮昆虫种类及分布的调查研究”分别获省、部级三等奖,“储粮昆虫天敌——黄色花蝽的研究”、“溴氰菊酯防治储粮害虫的研究”分别获省粮食局一、二等奖。1984年参加在汉堡市召开的第17届国际昆虫学大会,用英语宣读论文《中国防治蚕豆象和豌豆象方法的研究》并答问。1994年被中国昆虫学会授予“从事昆虫工作40年以上的昆虫学家”称号。</div><div><br /></div><div>詹茂盛 1954年6月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任职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2004年至2005年兼任日本东京都立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复合材料学会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分会主任,日本高分子学会正会员,北京塑料工业协会理事等。2006年前负责并完成了国家自然、国防、航天、航空等各类基金项目。目前正在主持十一五“863”和航天创新、航天支撑等项目研究。曾获部级二等和三等奖共4项,5项研究成果实现了产业化。共有12项发明获得国家专利,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翻译出版有《短纤维增强塑料手册》、《塑料设备工艺及设备》、《塑料加工中的成本管理》,与人合作著有21世纪新材料丛书《生态环境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手册·下卷》等。</div><div><br /></div><div>詹文龙 1955年10月生,福建省厦门市人。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1982年至2007年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其中1986年至1988年在法国国家实验室、1991年至1993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布鲁海门和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做访问学者。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副主任。现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十七届中共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div><div><br /></div><div>詹纯新 1955年4月生。微观经济专业博士、研究员。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CEO)、党委书记。1992年创立中联建设机械产业公司,2008年中联重科跻身“全球工程机械50强”第19位。200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曾任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研究室副主任、副院长、党委副书记,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院长兼党委书记,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第一、二届董事长。先后被评为建设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建设部优秀领导干部;全国最受关注十大企业家;首届全国机械工业优秀企业家;中国企业十大新闻人物。全国优秀创作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广东中联南方建设机械有限公司、中联保路捷股份有限公司(英国)、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科北斗航电科技有限公司、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旺实验有限公司、湖南中昊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湖南特力液压有限公司、长沙中宸建筑钢品工程有限公司、长沙中联消防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div><div><br /></div><div>詹 汉 1933年生,云南昆明人。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20世纪50年代曾先后在云南医院及昆明医学院系统学习进修西医6年,同时期在学院中医教研组指导下学习中医暨参与临证实践,并对耳针诊治疾病进行了经络测定的研究工作。70年代后为进一步深研中医,考入卫生部委办的云南省中医学院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系统学习研究中医2年,1987年晋升为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在市一院任职。在医院开设过中西医结合杂病门诊,任中西医结合研究会云南分会理事多年。在30多年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中,对肾炎、结石病、肝胆病、紫癜、红斑肾炎、狼疮、慢性胃肠病、哮喘病、心肌炎、崩漏、子宫肌瘤、小儿杂病等均取的良好疗效。60年代初即开始对外科急腹症(阑尾炎、胆囊炎、胰腺炎、肠梗阻)的中西结合非手术治疗,为不少病人免除手术之苦。对儿科重症中毒性菌痢,用大剂量清热解毒凉血开窍急风的安宫牛黄丸鼻饲,8小时内即使持续高热昏迷抽搐的急危象解除而转危为安。在担任学会理事期间,结合临床撰写的《中医脾胃学说在内儿科的临床应用》、《中医气血学说的临床应用》、《补肾活学法治疑难病体会》、《中药临床应用研究》等文稿参与了多次省内外中西结合学术交流。传略辑入《云南医林人物》一书。</div><div><br /></div><div>詹文涛 1937年生,云南牟定人。1953年考入昆明医士学校士班,1956年以优材生毕业,即到成都中医学院医疗系本科6年制学习,1962年成为中国历史上首届中医学院优秀生毕业。先后任昆明铁路局中心医院副院长兼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云南中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全国中医内科学会委员、全国中医急症协作组负责人等职务。1986年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后,奉调北京先后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政策法规司司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言人职务。1993年返滇工作,任云南省卫生厅副厅长,中国卫生事业管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管理学会副理事长,云南省中医、中西结合及针炙3个学会会长,云南省妇幼卫生协会理事长等职。是国内中医诊治心脑血管疾病和自身免疾病等急危重症和难治病。早在1970年就开创了心脑血管疾病中医专科门诊及病房,系统研究总结了一系列疾病的中医诊治规律及创制了许多有效的系列处方。其早年提出的“脏腑内虚,邪实内患,互为因果,形成恶性病理循环”的冠心病发病规律及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多环“肾虚”而起的学说,在国内颇有影响。20世纪80年代初参加了全国中医急诊中风协作组,与协作组成员通力合作,对中风病的中医治疗规律、有效方药及技术规划做出了贡献。1984年被长江流域9省市中医药界推举主编《长江医活》,另有主编的专著有《中医医疗事故纠纷的防范与处理》、《乡村中医必读》以及《中医继续医学教育系列教材》等。</div><div><br /></div><div>詹养正 1935年9月生。物理专家,教授。曾任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1993年2月至1996年1月,兼任浙江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院长,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与人合著有《普通物理学》等。</div> <h3>秀严公简介</h3><div>詹氏谦光公祖源流新考</div><div><br /></div><div>谦光公,讳克进,号秀严(岩)。生于唐元和丙戌年(806年),卒于唐乾符丙申年(877年),唐咸通二年(861年)入闽。其后裔主要分布于福安、周宁、宁德、寿宁等地,是闽东詹氏主要派系的始祖。谦光公后裔对追寻始祖源流十分重视,早在宋建隆二年(公元 961年),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宋嘉定癸未年(公元1223年)明洪武十年(公元1378年)四次大规模地进行了修谱活动。此后各地每隔三、五十年都坚持续修,为后世寻根问祖、传承祖德打下了良好基础。</div><div>但是,由于历史、地理、经济、文化、和交通、信息等条件的限制,对秀严公以上的远祖世系,长期无法搞清楚。</div><div>宋建隆二年的得文谱序称:秀严公“先世家居河南江北,因朝纲瞆乱随避入闽,始迁于三山闽清大篛”,“其子孙分居桂林、詹封、巨沙、深溪”。对秀严公当什么官、什么时间迁入没有记述。</div><div>宋绍兴三十年詹羽序,虽对詹姓源流进行 了追溯,但自宏(弘)公至秀严公的1633年间,只列了十九代先祖名单(称其为十九公)。他首先提出秀严系洗公后裔,肇公之孙,沆公之子。同时也认为是自光州固始弃官入闽的,入闽之后寓居福州侯官不适(当时闽清大篛可能属侯官管辖),又徙政和梧峰不合其意,最后定居豪阳。至于当什么官,什么时间入迁的问题也没解决。</div><div>宋嘉定癸未年秀严公第十世孙移中公,在谱中第一次指出:秀严公随许长官渡江至政和梧峰后定居豪阳,生十子九派分居的地点。</div><div>明洪武十年,秀严公第十七世孙福禄公,在修谱中对秀严公十子九派迁徙的时间、定居地点进行确认的同时,也对秀严公的官职、迁徙时间和祖藉进行考察。他肯定詹羽的观点,并指出:詹肇为御史中丞,詹沆为侍御史”“秀严公于唐宣宗朝官授光州节度使判官,咸通二年同许长官弃官入闽”,认为“洗公生五子:一居严陵、一居信城、一居太原婺女之间、留武夷者二子”。“我祖实信城后裔”。此后,各地基本沿袭此说,没有新的补充。</div><div>由于祖源世系不连,始祖祖藉不清,在很 大程度上阻碍闽东宗亲与外地宗亲之间的交往,削弱了秀严公派系在詹氏大家族中的历史地位。台湾新近出版的、由詹招琳编撰的《中华詹氏族史资料概述》一书,是部极具史料价值的著作,然而,书中竟然没有秀严公支系。这使我们内心深感不安和重负。</div><div>在这悠悠二千八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要把祖源世系之桥搭建起来确非易事,不但需要热心宗亲的帮助、更要机遇和运气。然而,祖宗有灵,子孙有福,好运真的降临了!</div><div>公元二00五年五月,中华詹氏统宗谱编委会福建分会成立之后,我们先后从中华统宗谱编纂委员会得到了《詹氏建州武夷建峰始祖统宗长生表》,江西《庐源詹氏宗谱》复印件:又从互联网上找到现藏北京图书馆,于明洪武庚戍年(公元1370年),由明朝国师翰林大学士,新安朱弁允升撰的《龙川詹氏族谱忠孝序、新安庐源詹氏合修宗谱序》文本。经过核对发现;詹羽、福禄公认定的结论,除了把“诜”公误写为“洗”公。“沅”公误写成“沆”公、把“子豪公生五子”误写为“洗公生五子”外,其它方面内容均一致吻合。《龙川詹氏族谱忠孝序、新安 庐源詹氏合修宗谱序》和《庐源詹氏宗谱》中均记载;康邦生良义、良义生兑、兑生候官令诜 、诜 公生二子:长曰宣、次曰节,节生子豪,豪生五子:一居严陵、一居信城、一居婺泉之间,留武夷者二,至唐有曰沅,为侍卫史,有曰肇为御史中丞,在宋有曰庠,为工部侍郞……。《詹氏建州武夷建峰始祖统宗长生表》是崇安始祖子豪派系的正谱,明确记载:子豪生六子。长子长信、次子长遂留居武夷;三子长贤生子二,嘉、悦兄弟迁岩陵;四子长琮生一子伯达居信城;五子长胤生一子伯在居婺州;六子长嗣……,分为六派。从上述谱牒互相应证证明,秀严公不但是子豪、肇公、沅公后裔,而且就是子豪后裔迁居信城的其中一支。如果去信城找到肇公、沅公后裔,就可能把秀严公派系之桥搭起来。看到希望的曙光,全体编委会成员决心寻根问祖到信城走一趟。</div><div>江西上饶古代因盛产信石而称信州,信城即为信州城区。2005年仲秋时节,我们一行四人,驱车直奔上饶市。然而,今天的上饶远非昔日信城可比,根本找不到詹姓宗亲。在上饶市政府副秘书长詹永东和景德镇詹沛兴宗亲 的协助下,我们虽在信州区、广丰、玉山县走访一些詹氏村庄,但让我们失望的是,他们全都是黄隐公后裔,由于时间有限,首次寻宗无功而返。</div><div>公元二00六年六月十一日,这是中华詹氏经济文化交流协会第二届代表大会在深圳隆重举行的日子,会议议程虽是选举产生新一届詹氏经济文化交流协会领导班子,然而,我们却得到意外收获。会议期间,新当选的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詹刚,给中华统宗谱编委会副秘书长詹和木献上了一份江西修水县杭口镇桃坪村《詹氏宗谱》。这是一本保存完好、一九九四年打印的正谱。和木宗亲如获至宝,经过认真考证,认定正是连接子豪至秀严公世系的不可多得的资料依据。他大喜过望,随即电告成顺大哥,并将其原件和研究结果电传给我们。</div><div>《桃坪村詹氏宗谱》之所以能连接秀严公之上的远祖世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迁徙地点相符;桃坪村始祖肇公,原藉系浙江婺州金华县紫微岩西村,与武夷建峰始祖子豪公的第五子长胤之子伯在迁婺州吻合。肇公历传七世衎公迁居信城为家,与福禄公认定 “我祖实信城后裔”的结论一致.(2)人物相符;詹羽、福禄公认定秀严公系肇公、沅公之后,桃坪村詹氏宗谱不仅进一步证实肇公、沅公的存在,而且详细记载了肇公、沅公的生卒、中举时间和官衔。明确了肇公系唐显庆元年(公元656年)丙辰科赐进士,入翰林任理卫事 后升授左丞相;沅公系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丙午科进士,官任工部侍郞。纠正了有关宗谱认为肇公为“御史中丞”、沅公为“侍御史”官职的错误记载。(3)时间和代距相符;肇公生于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衎公约生于公元785年,中间相隔162年。桃坪村詹氏宗谱明确记载:肇生良、良生沅、沅生庠、庠生盟越、盟越生洸、洸生豪、豪生衎,计七代,每代平均23.14岁,符合人类繁衍的代距规律;秀严公生于唐元和丙戌年(公元806年)与衎公相隔21年也是符合规律的。尽管伯在与肇公,衎公与秀严公的父子关系尚待新的资料进一步证实,但在历经一千多年的今天,能找到如此自然吻合的连接实属难得,其客观性、真实性,无疑将成为改写、连接秀严公远祖世系的重要物证。</div><div>综上所述,秀严公确系子豪后裔,其祖上自武夷建峰一迁浙江金华紫微岩西村,二迁江西杭口镇桃坪村,三迁江西信城为家,秀严公又于信城入福建闽清大篛、政和梧峰,最后定居周宁豪阳。</div><div>古人云:人之祖宗犹水之渊源也,人之子孙犹水之流派也。人也水也,其势不同,而理则一也。水之源既清则其流必长,人之本既正则其裔必昌。今逢盛世全国詹氏修谱之际,我等将所获所得,叙述于兹。旨在为正本清源尽一份微薄之力。如能获得宗亲认同,心愿足矣!</div> <h3><br /></h3><div>詹氏学传公衍派源流及分布概况</div><div>詹氏源于黄帝,出自姬姓,千支万派,同源一脉,华夏詹姓全族既成共识。然而,始祖之争至今仍未停息,有的搬出历代外姓人编写的姓氏著作和辞书为凭,有的以各地詹氏族谱的历代谱序为据,对其中的“指詹为姓”、“以祖爵为姓”、“子孙因以姓詹”等词语作出截然相反的解释。窃以为族谱才是家族历史的载体,姓氏著作的资料来源于各姓氏的族谱,在古今姓氏书中,还有多少未入编的姓(包括詹姓),难道它们就不存在了吗?族谱中除了谱序及各种文献资料外,其主体是世系,通观詹氏族谱(当然有可能挂一漏万),凡源流世系完整的,如子豪公系、黄隐公系的绝大多数以礼公为一世大始祖。世序、世次以礼公为一世起算。我们编修统宗谱,传承詹氏的传统文化,没有理由怀疑祖宗的智慧而改变世代传承下来的历史。至于至弘公,其地位、功德一如既往的受到尊崇与肯定,正如其像赞曰:“赫赫宗周,姬氏者流,宣王支子,食采封候,于彼詹城,得姓之由。”没有至弘公受封詹候,食采于詹,礼公就不可能指爵为姓,指詹为姓,这不是詹姓“得姓之由”来吗?功至伟矣!至弘公包括上溯周宣王、周武王、后稷乃至黄帝都是詹氏的血缘祖先。詹氏源远流长,根深叶茂,正在乎此。</div><div>周宣王支子至弘公,讳文,号文禄,因建城护国功高,受封詹城而为詹候。生四子:华、显、英、礼(据《詹大卿体仁家谱》及学传公支派族谱,礼公为至弘公第四子。多支詹氏族谱载礼公为至弘公五世孙,华、显、英为礼公直系曾、祖、父名)。</div><div>一世始祖礼公,字尚节,袭封候爵,指詹为姓,始姓詹。时为春秋初期。生子:国典、国芳、国茂。国芳公生二子:宇、宙。宇公生子:绍、绶。绶公生子:嘉、宅。</div><div>五世嘉公,处瑕(今河南省灵宝市以西,陕西潼关县南面一带),仕晋守桃园之塞。在春秋时期詹姓“有田土绿邑在周东都(今洛阳附近)畿甸之内”,并在这一带繁衍生息。詹城应在今洛阳一带的河南境内。詹氏发源地在西周镐京或东都洛阳一带。</div><div>十世家公,生二子:笃信、笃行。笃行生四子:长衍,仕周为司徒,居河间(今河北省献县东南一带);次韶,居河东(今山西西南);三桓,居河间;四隗,迁河南邓州嵩义里。战国时期,詹氏十世之后始迁衍河间,至汉高祖六年置河间郡,汉时发展成为望族。河间郡成为詹氏的郡望,是詹姓早期的发祥地。</div><div>十八世康公,仕秦为大夫,生子:荣、华。廿六世临公,汉元帝时官居大守。生子:典、與、兴。兴公汉平帝时(公元1~5年)举贤良方正授南阳县令起兵遥应翟义讨王莽。生子:权。</div><div>三十五世隗公,居南阳。子:坦公,晋武帝举孝廉,擢为太子洗马,后以功升常侍。生子:静川。</div><div>三十七世静川公,西晋惠帝时授西安尉。生三子:康邦、成邦、敬邦为避刘聪石勒之乱,东晋大兴元年(公元318年)携三子衣锦南渡,散处江南,各立桑梓(从族谱看,至今未发现成邦、敬邦后裔)。</div><div>三十八世康邦公,仕晋东都大守,子:良义,为东晋侍者御将军。良义公生二子:兑、允。兑公仕晋御将军,生三子:誌、詵、誼。詵公为东晋废帝时候官令,生二子:宣、节。节公之后四十四世子豪公为福建武夷山詹氏始祖。</div><div>四十一世宣公,生子:宏。宏公为南北朝宋孝文帝时侍郎,生十一子:瓘、参、臻、和、俭、敬、瑞、尚、兰、彪、爱。分迁江南各地蕃衍。敬公仕南齐,任新安(安徽歙县)二守,生二子:文敉、文粹。</div><div>四十五世文敉公,南北朝仕梁为宣城令,子:逸民。逸民公生二子:大公、三公。</div><div>四十七世大公,讳初,字无载,号黄隐,生于陈永定戊寅(558)年,官为东阳郡(今浙江金华)赞治,陈亡不仁归隐;隋大业二年(606)由歙之黄墩迁婺北庐源(今江西婺源县),为江南詹氏始祖。有像赞曰:官居东阳,任以赞治,隐居婺源,义慕黄石,派衍百川,其丽万亿。</div><div>黄隐公生子:飞,字鹏远,唐高宗时任江西万载县令,生二子:小一、小二。小一公,讳百高,富甲一邑,生三子:云岳、云烟、云气。云岳公唐中宗时为江西成年邑令,生子:诚遇。</div><div>五十一世诚遇公,号不推,生于唐开元庚辰(740)年授歙州参军,生二子:谨畴、信畴。信畴迁江西浮梁。谨畴公生三子:迈、进、迅。迈公字令忠,生二子:必胜、必明。</div><div>五十四世必胜公,字公进,谥奉忠,唐光启三年(887)官王审知牧福州府署先锋兵马使。殒于王事,上赐庙额“奉忠”。生二子:之咏、之諌(迁察关)。之咏公唐景福(892~893)年间任行军总管,克承先志。生子:仁敏、仁美、仁谔、仁昌、仁瑞。分衍各地。仁昌公生二子:文增、文竦。文增公生二子:敦仁(福建安溪始祖)、敦信(福建仙游始祖)。另有一说:文增公生子贺;贺生子侔;侔生子大二,至十四世钧公,为河南固始县开基祖。</div><div>五十七世文竦公,生二子:二十讳凝、念六讳言道。凝公生二子:昴、觉。三六公觉生三子:颜达、颜通、产武。颜通公字明德,生三子:大任、大猷、大侃。大任公生二子:禋、祀,同迁江西。祀公生子:勉。勉公生二子:五十即学传公、六十公迁茶阳。</div><div>学传公(1101~1189)礼公64世,原籍江西建昌府南丰州广昌县,官至中书侍郎加太子太保。靖康年间,金兵犯阙,絜家暂寓福建宁化县石壁村,继迁广东潮州府海阳县恋州都长窖村(今大埔县茶阳镇长兴村)创基,为粤东、闽西詹氏一世始祖,子孙蕃盛,播衍南方诸省及海外,人口约50万。公生二子:黑龙、白龙。(以下世次为学传公世序)</div><div>二世黑龙公,讳泰,生二子:长子十二郎景公,衍居福建漳浦县;次子十五郎宣义。</div><div>三世宣义公,生二子:十八郎徽;十九郎尧。</div><div>四世徽公,生子:念三,念三公生直学,直学公迁福建上杭,传至十世广元,字子微,元至正癸未(1343)科进士,掌治连邑。生五子:长子景观,衍居上杭;四子桂九,迁衍福建连城莒溪镇暮桐坑;五子五九,为连城莒溪镇厦庄詹屋开基祖,衍派厦庄詹屋、朋口南窠、长汀县茜坑、高峰、上廖、明溪县胡坊及浙江省遂昌县郭坞等。</div><div>四世尧公,生二子:安星、真郎。安星公字时选,号学正,原居长窖村,移漳溪大埔上,后居大富村北新街。生三子:成佑、成德、成立。成德别字千三郎,生二子:万三郎、万六郎。成立别字千四郎,居大埔德广。</div><div>六世成佑公,生三子:德禄、德翼、德逊。德逊别字万四郎,迁小清运湖口。</div><div>七世德禄公,居大埔车田(今北新街)。生三子:维实、文兴、天麟。</div><div>维实公衍派</div><div>八世维实公,生二子:祥甫、祯甫。祯甫生三子:念一、念二、念三。念三公迁安源龙颈,生三子:百一、百二、百三。百一公生五子:千一、千二、千三、千四、千五。</div><div>十二世千一公,原居程乡(今梅县)石围寨,迁广东连平麻陂榕树下创基,衍派连平、新丰、河源等地。</div><div>十二世千五公,居曾坑,衍派五华、湖广(今湖南、湖北)、四川,其中十九世伯盛产公,生二子:乃文、乃章。俱迁湖南浏阳小河躁冲开基蕃衍。</div><div>文兴公衍派</div><div>八世文兴公,生二子:兰甫、仲甫。兰甫公生三子:千一、千二、千三。千三公生六子:念一、念二、念三、念四、念五、念六。十一世念二公,迁居上杭,生二子:孙崎、孙德。明万历年间孙崎公后裔十八世天官公、孙德公后裔十六世春明公分别由福建上杭县稔田镇官田村和蓝溪镇冯石村徙居广西陸川。天官为风淳扫卡窝开基祖。春明公为风淳山下开基祖。派衍广西陸川、贵港、北流、兴业等县。</div><div>天麟公衍派</div><div>八世天麟公,生二子:安甫、元广。安甫公生德政。德正公生三子:应贤、应良、应宗。应宗公生五子:彦宾、彦资、彦质、彦贽、彦贵。彦质公生三子:清、盛、春。</div><div>十三世清公,原居大埔长窖村,子:大一郎,初迁陆丰县书坑,又迁长乐(今五华)琴江都琴口堡晋坑里马山下,继而定居中兴堡龙村。清公为一世始祖。大一郎生子天生,天生公生七子:一、二、四、五无考,三子孟浩、六子孟渊、七子孟清。</div><div>十六世孟浩公生五子:法明、法聪、法开、法奠、法贵。法聪公生子洞泉,衍派互不侵犯条约周江镇龙洞村、九龙村及香港、台湾、英国等。法开公迁永安(今紫金)炮子里。法奠公迁陆丰书村。法贵公迁衍紫金县好义镇桐资坑、广州花都等。</div><div>十六世孟渊公,生子:法鲤;鲤生儒泉,儒泉公衍派周江镇儒洞九龙村等。</div><div>七世德翼公,生子文兴;文兴生伯一,伯一公由大埔迁福建永定郭坑,为永定始祖。伯一公生三子:千一、千二、千三。千二公生六子:念一、念二、念三、念四、念五、念六。</div><div>十一世念一公为永定贝坑始祖,衍居内詹屋廷屋岗等村。念三公生子:前溪,又名泉溪,字子华。前溪妣张氏、顾氏;生三子:千一欧公、千二饮公、千三颐公。先居湖雷,后偕顾氏携颐公迁龙窟,为湖雷、大溪、龙窟始祖。</div><div>欧公衍派</div><div>十三世欧公,生四子:友龙、友智、友信、念三郎。友龙公衍派永定湖雷,二十世天颜公为明大中丞巡抚、四川都督院右佥都御史。</div><div>念三郎生子:百四十郎。百四十郎公生四子:千一、千二、千三、千郎。十六世千三郎公从湖雷迁南靖县永丰里双坑(今梅林乡双溪村),为该村开基祖,至十九世振东公及廿二世元震公、元鲁公部分裔孙于清初徙居湖南石门县蕃衍。</div><div>饮公衍派</div><div>十三世饮公,迁衍大溪,生二子:三十八郎、三十九郎。三十九郎生三十允郎;三十允郎生五子:尧成、尧聪、尧明、尧智、尧惠。</div><div>尧成公生二子:定盛、定庆。十七世定盛公迁莒溪为开基祖。</div><div>尧聪公生子:封荫。十七世封荫公迁平和县芦溪蕃衍,为芦溪开基祖。</div><div>尧明公迁广东阳春县。</div><div>尧惠公迁福建平和县内街子。</div><div>颐公衍派</div><div>十三世颐公,居衍龙窟,生四子:友荣、友再、友成、友安。友荣迁南磜。友成裔廿六世奇德公经潮州府城迁广东海丰南门,衍派汕尾市。</div><div>上述支派源流脉络清晰,尚有部分支派源流、世系需进一步探索。</div><div>海南始祖十一世祥公支派。二世黑龙公生子骙。骙公生三子:榜字德泉、檀、棫。四世德泉公,讳榜,少游广西桂林府,入灵川县学,定居于灵川,生二子:叔善、叔良。叔善生绍先;绍先生同;同生三子:炜、烨、焕。炜生徽;徽生瑀;瑀生三子:祥、福、禧。十一世祥公,明弘治已酉(1489)年知文昌留居于云山,入籍文昌,为海南詹氏始祖。</div><div>江西定南上洲十八世子茂公支派。二世黑龙公,生子:春、贵、卫。贵迁漳浦南门。卫生景;景生雅言;雅言生正邦;正邦生清永;清永生奇珍;奇珍生千四郎。十世千四郎,移居兴宁县麻田里,生子明,至十八世子茂公,原住广东兴宁,清康熙已未(1679)年移居定南上洲,为上洲始祖。</div><div>广东梅县松口蓬辣始祖大一郎公,从广东大埔迁入。</div><div>江西全南县大吉山镇(原乌柏坝乡)小溪村镇子围开基祖发达公,口传由江西龙南县迁入,源流待考。</div><div>另有福建南靖龙山乡南蔗村,漳州地区各县,广东普宁、乐昌、陕西镇安县黄家湾乡有黑龙公派裔。待查考。</div><div>二世白龙公,讳秦,生子:启仁;启仁生德延;德延生二十郎;二十郎公生东潞。六世肇熙公,讳上弦,行三五,字东潞,号维明,先暂住海阳钱塘(今饶平钱东钱塘村),迁汤溪白水塘,最后卜宅弘歌都上饶堡西瓜园(今属饶洋镇),宋明经授五经博士,为饶平詹氏始祖。</div> <h3>学传公派下辈序及其含义</h3><div><br /></div><div>学传公派下辈序:</div><div><br /></div><div>宗孔文大一,志道衍永春;</div><div>时来名其显,昭德益前勋。</div><div><br /></div><div>皇朝滋雨露,贤路裕经纶;</div><div>奕祀遵庭训,天申福自均。</div><div><br /></div><div>兴周崇祖业,振展炳乾坤;</div><div>博士书香绍;才猷喜冠群。</div><div><br /></div><div>章成期世笃,品立迪维勤;</div><div>运际昌明会;纲常万载循。</div><div><br /></div><div>学传公派下辈序含义 :</div><div>孔子文王的思想,乃广大纯一至道。若能同心尊仰,有如永沐春风。</div><div>时运来临,使可显达扬名,德行无亏,最能昭著勋望。</div><div>施行善政,足以惠泽百姓,广开贤路,促使国富民强。</div><div>诚心奉祀祖先,世代遵守庭训,秉持良心处世,自可均沾福泽。</div><div>鼻祖周代封邑於詹城祖业根基当尊崇。后世裔孙须振作,才能光耀祖德天地间。</div><div>绍传累世书香,须具深厚学问;喜获群众拥戴,应有卓越才能。</div><div>颁此祖训,希望累代笃行;树立品德,深盼子孙勤谨。</div><div>身处太平盛世中,三纲五常仍须永远遵循。</div> <h3>1. 思五公派行第相生总括歌:</h3><div>既添显金(元廷),&nbsp;文茂有兴兆;</div><div>光明德昆树,煊培锦润林;</div><div>灿坚鑾浓桂,煌城钦沐樽;</div><div>燮基釮滋叶,荣达锡衍芬。</div><div><br></div><div><br></div><div>2.湖南黔阳桃竹园詹氏宗谱 辈序:</div><div>万世金应守,尚德绍尧天;</div><div>光朝承先训,文明启后贤; </div><div>永受廷恩锡,长希大聖言;</div><div>孝义深千古,忠贞笃亿年;</div><div>名杨亲自显,道隆福斯全;</div><div>维其昌盛久,及第早登元。</div><div><br></div><div><br></div><div>3.瑞安凤翔岙詹氏字辈:</div><div>大惠庆家光,有天锡士昌;</div><div>纪正经守定,风情兆日兴;</div><div>宇宙康宁熙,智仁敏恭宽;</div><div>理义先孝悌,诗书开文明。</div><div><br></div><div>4.重庆詹氏寻根问祖—— </div><div>1)重庆巫溪新店詹氏字辈:</div><div>智应囤朝单,四维廷光宗;世学绍祖德,文运永兴隆;仁贤明高立,福清登大元;本志连昌万,一心齐正先。</div><div>寻找同支宗亲,联系人:詹德轩</div><div>2)重庆铜梁詹氏字辈</div><div>耳子良文仕永远发达万代兴</div><div>寻找同支宗亲,联系人:詹小平</div><div>3)重庆巫溪上凰詹氏字辈</div><div>永远发达,万古传明,佳应圣世光,英民大德昌,正兴承祖业,行士立朝邦</div><div>寻找同支宗亲,联系人:詹利军</div><div>4)重庆垫江詹氏字辈</div><div>入川字辈: 四宽爵廷学.遇世仕大文.德正天明启.光华富贵春。</div><div>寻找同支宗亲,联系人:詹奇</div><div>5)重庆巫溪小安詹氏字辈,</div><div>大崇德进,四学知道,秀发时芳,其家知国,万事永昌</div><div>寻找同支宗亲,联系人:詹发东</div><div>6)重庆奉节巫山詹氏字辈入川后字辈</div><div>文仕超萬世,武代治乾坤(冠琼英),先崇光明印,宗传忠良荣,遗泽正其真(珍),德裕后再兴</div><div>寻找同支宗亲,联系人:詹华平</div><div>7)重庆黔江区詹姓字辈</div><div>士凤维永世,国应宏汝星,其文登首选,光显宋明廷。</div><div>寻找同支宗亲,联系人:詹其贵</div><div>8)重庆铜梁区詹姓字辈</div><div>君之文龙时,仕学应远大,儒宗启秀方,绍程兴再德,世代永铭光</div><div>寻找同支宗亲,联系人:詹立</div><div>9)重庆渝北詹姓字辈</div><div>奉,详,昌,大,承,天,眷(俊),仁,才,永,秀,林,</div><div>寻找同支宗亲,联系人:詹彬</div><div> </div><div>5.余庆关兴;(江西入黔时10个字)</div><div>明、恩、芝、珩、洪,文、太、世、永、先。【明】;</div><div>。 (迁人关兴增20个字)</div><div>大、德、光、宗、祖,盛、代、昌、治、平。</div><div>守、泽、本、久、远,贤、书、继、后、承。 </div><div>6.绥阳旺草; {江西入黔时10个字}</div><div>明、恩、芝、珩、洪 ,文、太、世、永、先。(朝)</div><div>(民国29年增10个字)</div><div>朝、廷、中、正、国, 富、贵、荣、华、春;</div><div>7.绥阳县茅垭镇;遵义县虾子镇:</div><div> 明、德、启、芝、单,琦,维,贵,金,宏。(十个字) </div><div>[后与旺草五把车合族合字派,启用旺草字派。]</div><div>四;旺草,关兴合商新增加20个字。</div><div><br></div><div>8.四川成都,新都龙桥字辈:宏、国、德、良、臣、光、宗、友、道</div><div><br></div><div><br></div><div>9.闽浦城詹氏,字辈排例是,道,学,先,贤,式,程,秉,新,恒,素,居,敬,佳,诚,如,松,之,盛</div><div><br></div><div><br></div><div> 10.湖北省荆州区松滋市及枝江市,詹氏辈分是。道,德,光,忠,祖,吉,庆,兴,家,帮。</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11.群内有字辈与下相同的或知道这些字辈的,请与我联系,谢谢!——詹承记</div><div><br></div><div>洪下锦地詹家字辈:</div><div>宏开世德,远中正祥,诗题才富。锦绣文章。</div><div><br></div><div>洪上詹正良字辈:启文承行德,宗恭已道明。友曰升高祖,才相自天成。</div><div><br></div><div>赤壁余家桥字辈:宗功礼道明,才学自立成。</div><div><br></div><div>重庆奉节詹华平(湖北迁出):文仕超万世,武代治乾坤</div><div><br></div><div>12.詹氏字辈谱(枝江旧治枝城)</div><div>文富世国玉,绍必开学之;道德光宗祖,吉庆起楚池。</div><div>昭明大正序,清心太和居;克成先化志,永固一本思。</div><div>乃全建良柱,同秉述作为;天月如辉映,加泽定有时。</div><div>焕然振华萃,株守善言直;远扬尧舜品,广发庭训威。</div><h3>万邦连昆仲,比邻效桑梓;河间堂真传,百代周肇基。</h3><h3><br></h3><h3>13.奉节草堂茶盘清朝詹文喧祖碑:</h3><h3>文仕洪万世,伍代志乾坤;</h3><h3>贻笔关真祥,守正承先业;</h3><h3>光仁裕后昆,忠孝为国本;</h3><h3>诗书振家声。</h3><div><br></div><div><br></div><div> 寻漳州朴素肇志公先祖。 各位宗亲大家好,我是广东普宁县典詹村人,我村明末清初从漳州(或莆田)迁来已有四百余年,在漳州(或莆田)先祖为朴素肇志公(忌辰八月十五中秋),我村始祖为刚直公(墓在我村山上),刚直公有四子:锦溪、锦江、锦河、锦汉,村老辈口传四兄弟从漳州(或莆田)井尾村迁来我村,后其他三兄弟有一迁丰顺汤坑,有二人迁粤西,恭请各位宗亲帮忙寻找我村祖源及族人,清明将至,望各位宗亲祭祖时多加留意,万分感谢,联系人:詹赛周13902982049。</div><h3><br></h3> <h3>进詹出詹的传说</h3><h3><br></h3><div> 从前有个皇帝,他的御厨就是詹厨子。一日,山珍海味吃厌了的皇帝问詹厨子:“你做了那么多的菜,你告诉朕,哪样菜最有味?”</div><div>詹厨子不假思索,一口回答说:“回皇上,盐最有味!”</div><div> </div><div> 那皇帝一听,大怒:“盐最有味儿?你蒙朕啊!”于是下令重大20大板,将詹厨子关进大牢。</div><div><br></div><div> 詹厨子厨艺精湛,德高望重,深得御厨们敬仰。大家见皇上把他下了大狱,就想法救他。第二天,御厨们给皇上做菜,就有意不放盐。皇上用膳时,感到索然无味,传御厨责问。御厨答曰:“詹厨子回皇上说盐最有味,皇上说欺君,故奴才不敢放盐。”皇上一想,确实是盐最有味,就把詹厨子放了出来。</div><div><br></div><div> 那皇帝有个嗜好——喜欢吃“鸡淖”。那“鸡淖”就是把鸡脑花做成像蒸蛋花一样的东西。你想想,做一碗“鸡淖”那要多少鸡的脑花啊!快到八月中秋节了,那皇帝决定在八月十三这一天大宴群臣,点名要有“鸡淖”这道菜。詹厨子一想,这要杀多少鸡啊!于是,他想了个办法,用鸡蛋清和上碎萝卜,做成和鸡淖一样的菜。到了八月十三午宴时,菜上上来了。吃惯了鸡淖的皇帝一尝,顿感不对味,立即传詹厨子责问。他得知鸡淖的做法,勃然大怒,立即传令将詹厨子斩首。</div><div><br></div><div> 善良的詹厨子被推出午门斩首,晴空万里立即乌云密布,大雨滂沱。那雨一直下个不停,那天也一直阴沉沉的。这样一直持续了十二天了,皇帝不解,忙问司天监大夫。那大夫战战兢兢地说:“启禀皇上,詹厨子有冤啦!”“冤从何来?”“皇上不知,你平日里吃一碗鸡淖,得杀上百只鸡。那天詹厨子是不忍过多杀生,才那样做的呀!”那皇帝一听,知道自己错杀了詹厨子,深感自己罪孽深重,于是下令第二天厚葬詹厨子。说来也怪,厚葬詹厨子后,天立即放晴。</div><div><br></div><div> 于是皇帝又传诏天下,每年自八月十三起到二十六止,让位十三天于詹厨子在天之灵。在这十三天里,皇帝不吃其他菜,只吃那萝卜蛋清做的鸡淖。上天也感詹厨子不杀生,悼其冤屈,每年在这十三天里,总是阴雨绵绵不放晴。</div><div><br></div><h3> 这故事一代一代传下来,于是民间就有了“八月十三进詹,二十六出詹”一说,也有了“进詹落雨出詹晴,出詹落雨一冬淋”的农谚。</h3><h3><br></h3> <h3>詹氏工商巨子</h3><div><br /></div><div>詹锡富 1920年4月生。往台始祖詹来公派下,祖籍福建安溪多卿杨美,世居台湾台北市。1939年开设吉富文具行,1949年开设吉富五金行,1960年创立兴隆贸易股份有限公司,继而创立大永日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均自任董事长。由于经营有方,生意日渐红火,终成商界鳌头。他修身齐家,乐善好施。1975年担任财团法人詹氏社会福利奖助学基金会董事长,1986年又创立星支社会福利事业基金会。其奖助学活动覆盖台湾、河南、福建、广东、江西等詹氏聚居地,其间他总是率团奔忙于各地,亲自为詹氏学子颁奖、鼓劲,其精神感人至深。为了联络宗亲,1986年又创办《同源一脉》联合会刊,并以此为平台,为重修或重建安溪灵惠庙、花心穴(开基祖宇)、上陵厝(二世祖宇)、龙门堂、桥亭宫等詹氏祖宇、庙宇,呼吁宗亲,筹集经费。1998年,安溪开先县令詹敦仁纪念馆择地兴建,他与子詹巨豪乐捐36万元,力成其事。尤为可贵的是,他亲任财团法人詹氏大宗祠董事长,从1986年始,历时10年,在台湾阳明山上建成规模空前的詹氏世界大宗祠。</div><div><br /></div><div>詹耀良 祖籍浙江省临海市界铃乡,1946年出生于上海,1950年随父母迁居香港。跟随父亲从事生产、经营手套事业,号称香港手套大王。现任香港詹氏企业有限公司、香港华峰企业有限公司、金邦香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1981年后回到家乡先后创办了独资、合资企业台州耀达商场、浙江耀达房地厂开发有限公司、台州耀达置业开发有限公司、台州耀达国际酒店(五星级)、黄岩耀达国际酒店、温岭耀达国际酒店及临海精美手套制造有限公司等16家大型企业和17家商业连锁店。企业总投资折合人民币15.8亿元,职工4000多人。2006年分别被评为2005年度“全国优秀侨资企业”和“全国侨资百强企业”、“中国商业名牌企业”、“全国诚信服务消费维权先进单位”、“台州市现代商业十强企业”等至2007年6月,他在浙江全省各地累计捐资折合人民币1300万元,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爱乡模范”称号。比如为帮助家乡发展教育事业,他总计捐资600多万元,先后创设了“台州市优秀教师基金”和“台州中学詹氏教育基金”,多次捐资台州中学、界岭小学以及仙居、天台、玉环县龙溪乡等地的教育事业,又以其母亲戴金秀女士名义捐款数十万元用于装修浙江大学金秀厅和用作奖教金。同时捐资60万元,支持建设台州市台州书画院等等。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教育慈善家”。 先后任浙江省政协委员、台州市政协委员、临海市政协港澳委员、香港台州同乡会会长、香港浙江同乡会副会长、台州市海外交流协会名誉会长。曾任浙江省詹氏经济文化交流协会会长,现任中华詹氏经济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并捐助了大量资金发展詹氏家族事业。</div><div><br /></div><div>詹国海 1968年5月生,大专文化。现任河北省沧州市南大港管理区鑫宇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骅市鑫隆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2006年当选为沧州市政协委员。2009年3月当选为中华詹氏经济文化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2000年,他投资2000多万元在家乡的盐城摊上建起年吞量达20多万吨的鑫宇化工厂,仅几年时间,公司销售收入超亿元,累计向国家缴纳税金3000多万元。2006年,他又抓住市场机遇和他人投资几亿元兴建100万吨延迟焦化、60万吨重油催化、30万吨加氢等化工设备,每年为国家上缴利税4000多万元。他致富不忘家乡群众,为马营村修柏油路、安装路灯、打深机井。逢年过节,都要拿出上万元为村里老人送年货和食品,并慷慨解囊资助患病大学生,出资进行寻根问祖。几年来,他为村集体谋福利和社会资助工100多万元,深得社会赞誉。詹培忠 祖籍广东省潮州枫溪詹厝村,1946年出生于潮州市。旅港知名人土,现任香港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香港汕头商会名誉会长、曾任中华詹氏经济文化交流协会创会会长,现任中华詹氏经济文化交流协会“永久名誉会长”。</div><div><br /></div><div>詹培忠10多岁到香港,20岁开始投入股票行业,素有“股票医生”及“金牌庄家”之美誉。1970年开始在香港远东证卷交易所任出市代表,其后成为会员,再而获选为董事。亦曾拥有金银证券交易所及金银业贸易场会籍。1982年担任一家上市公司的总经理,并先后以主要股东身份投资于超过25间上市公司。1991年,他首次以金融服务界代表加入香港立法局,至1998年间先后担当香港立法局议员(香港未回归前旧称),回归前的临时立法会议员及回归后的第一届立法会议员。2004年再循立法会金融服务界功能组别参选,赢得过半数的选票,重入立法会议事堂参政议政。上世纪70年代,他曾带领胡国雄等足球名将驰骋香港球坛,几乎囊括所有赛事金牌,有“金牌领队”之称。他非常关注家乡的体育事业,近年来汕头市每年都举办“培忠杯”篮球比赛。在家乡的公益事业方面,早在1990年就捐资港币数百万元兴建枫溪益盛中学,1997年又捐资人民币500万元兴建詹厝益盛小学,2002年捐资100万元人民币设立两所学校的奖教奖学金,2003年又捐资50万元资助枫溪益盛中学新建一座教学大楼。至2009年底,为中华詹氏经济文化交流协会资助港币、人民币200多万元。</div><div><br /></div><div>詹昭榜 祖籍广东省饶平县元歌都新丰乡,渡台祖詹从源开基桃园县中坜后裔,开饶始祖肇熙公第20代孙,1946年出生于台湾。他热心参与社会团体与公益事业,曾任十多年中坜市青埔国小家长会与兴南国中家长会会长。为改善学校设施和环境作出了很多贡献。曾任中坜狮子会财务长。桃园县詹姓宗亲会第三、四届会长。台湾詹姓宗亲总会创会会长。现任中华詹氏经济文化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华詹氏统宗谱编纂委员会主任,中华两岸不动产企业协会常务理事等职。他创办台湾富邦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和莒城建设股份公司并任董事长。中国改革开放后,他排除各种阻力,毅然到夏门创业。先后设立厦门富全钢铁有限公司、厦门富钢制管有限公司、厦门富利佳贸易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他事业有成,情系桑梓,不忘祖宗事业。1994年他亲临祖籍地广东饶平,首创并捐资40多万元对肇熙公墓进行重修,该纪念园内楼台亭阁蔚为壮观,花木葱茏。从2000年至2004年连续三次组团到江西婺源祭拜黄隐公。并捐资重建了黄隐公墓前的凉亭和牌楼。同时还捐资6万元支持安溪詹敦仁纪念馆的建设。2002年4月,倡导成立了中华詹氏统宗谱编纂委员会,捐资组织編纂修詹氏统宗谱。</div><div><br /></div><div>詹玉湘 1964年11月生,广东省饶平县新丰丰联人。研究生学历。现任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广东省总商会副会长,广东省海外联谊会副会长,深圳市国际商会副会长、广东省友和集团董事长、深圳市恒昌盛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被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2000年1月,他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友和集团公司。其属下共有独资、控股企业7个,即深圳市友和医药有限公司,深圳市恒昌盛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海联聚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雅商会馆,广东省友和集团公司,广东海联大厦有限公司等,共有员工2000多人。其企业曾获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分局颁发的“结汇信的过企业”证书,深圳市友和医药有限公司获得了“百万市民信得过企业称号”。 他积极支持光彩事业及其活动,已先后捐助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的累计金额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所捐资的工程和项目也是遍地开花,覆盖全国。2008年5月,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他即捐资100万元人民币。同时也为詹氏宗亲事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金钱。2009年3月连任中华詹氏经济文化交流协会第3届常务副会长。</div> <h3>再次呼吁“占”姓改回詹姓 &nbsp; </h3><h3><br></h3><h3> 姓名是人类个体特定的名称符号,是通过语言文字信息区别人群个体差异的标志。它是人们以血脉传承为根基的社会人文标识,正确、规范地登记和使用姓名有利于人在社会人文交流中信息的表达、交流、传播,有益于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 &nbsp;</h3><h3>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因为国家推行简化字,就有人把“詹”字简写成“占”,在日常生活中包括政府工作人员在开证明书等公文时都非常普遍地把“詹”写成“占”。当时,从民间到政府部门都是认可“占”就是“詹”,造成詹姓人口中很多人户口簿、身份证写成“占”。结果一个家庭里,有的姓詹,有的姓“占”。后来,计算机管理的广泛应用输入电脑文字差一个笔画都不行,更不用说完全不同的詹和占了,逐渐的“占”不再被认为就是“詹”。</h3><h3><br></h3><h3> 查看《汉字简化方案》,包括1986年被废止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简繁字对照表,占并不是詹的简写。从历史姓氏学上看,詹和占是两个同音但不同源的姓。历史上的“百家姓”中就根本没有占姓。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后,却弄出了许多实际上是詹姓的“占”姓族人。 &nbsp;姓氏的混乱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历史上姓、氏概念的分而又合已经带给我们对姓氏始祖认识的混乱,把“始祖”即“一世祖”的概念割裂开,造成同一个起源的姓氏有一个始祖还有一个“一世祖”的错误认识。这个错误已经困扰我们詹氏族人几百年了,争论不休。如今,乱用简化字的行为又造成了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成为两个不同姓氏的人,甚至同一个人有两个不同的姓。如果这个现状不改变,那么,几百年后“詹”是“占”的祖宗,还是“占”是“詹”的祖宗,又得困扰我们的子孙后代。 &nbsp;现在,随着户籍制度的不断完善,“詹”与“占”混用给詹(占)姓公民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麻烦,给人文交流、社会管理都带来了弊端。</h3><h3><br></h3><h3> 一个人的学籍档案是詹某某,而身份证是占某某就可能使大学梦破灭。诸如此类,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危害。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存在。所以,一个人不管从姓氏历史发展角度讲,还是从姓名的现实社会功能讲,把“占”姓改回詹姓都是当务之急的大事。在此,再次呼吁“占”姓宗亲为了自己、为了子孙后代改回詹姓!</h3><h3><br></h3><h3>附:只作参考!</h3><h3>“詹”姓与“占”姓始祖区别</h3><div>作者:汤光新 来源:松阳县史志办</div><div>  “詹”和“占”同音,均读作“zhān”。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两字各司其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1986年公布的《简化字总表》和1988年公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也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汉字,更不存在简繁关系。</div><div>  “詹”字:《康熙字典·酉集·言部》载:《广韵》职廉切。《集韵》、《韵会》、《正韵》之廉切。《说文》多言也。4、通“瞻”;往前或往上看。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谦部》詹,叚借为瞻。5、通“蟾”;蟾蜍。《古诗十九首·十七》:三五明月满,四五詹兔缺。6、姓氏。宋·郑樵《通志·氏族略三》……望出渤海,河间。(二)dàn,为足够义。《字彙补·言部》徒站切,詹,足也。《吕氏春秋·适昔》夫音……太小则志嫌,以嫌听小则耳不充,不充则不詹,不詹则窕。高诱注,詹,足也。詹,读如澹然无为之澹。《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仅有姓氏一个义项。</div><div>  詹姓:唐·林宝《元和姓纂·二十四盐》:“詹姓始於周宣王支子,赐姓曰詹,封为詹侯。……”宋·郑樵《通志·二七·三·以邑为氏》:“詹氏,楚詹尹之后有詹何,善钓。周有詹父,又有詹嘉。……望出渤海、河间。”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二十四盐》:“……云出自周宣王支子詹侯。……”宋·罗泌《路史》:“虞封黄帝之后,得詹者为詹氏。”明·陈士元《姓觽·二十九盐》:引用“《姓源》·黄帝之后封于詹·因氏。南朝宋·何承天《姓苑》周宣王支子,赐姓詹,封詹侯,因氏,望出河间、渤海。明·吴沉、刘仲质《千家姓》河间族。”</div><div>  詹姓是周宣王(前827~前782)支子詹侯之后,出自姬姓,以河间,渤海为郡望,传到至今也有近90代之多。在宋版《百家姓》中列254位,在全国的人口排序中列154位,可在我国南方却是大姓望族。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西、湖北、福建四省,这四省詹姓人口就占全国詹姓总人口的53.1%,其次是安徽、浙江、四川、河南、湖南、贵州六省,这六省詹姓人口占全国詹姓总人口的30.5%。综合史籍的记载和各地詹氏宗谱阐述,可见,詹姓是源远流长,传承有序。他们都是十分优秀的族群,在历史上都有辉煌的业绩和许多杰出的人才。</div><div>  “占”字:《康熙字典·子集·卜部》载:《唐韵》职廉切。《集韵》、《韵会》、《正韵》之廉切。《说文》视兆、问也,从卜,从口。徐曰,会意。《易系辞》以筮者,尚期占。极数知来,谓之占。《尔雅·释言》隐占也。《疏》占者,视兆,以知吉凶也,必先隐度、故曰隐占也。《韵会》隐度其辞,口以授人,曰口占。《汉语大字典·卷一92》:占,有三个读音,12个义项。(一)zhān,1,占卜。古代问卜时察看甲骨上圻裂的兆象,以揣度吉凶的行为。2、窥察。《方言·卷十》占、视也。《广雅·释言》占、瞻也。凡相窃视,南楚谓之占。3、推测。《法言·五百》史以天占人,圣人以人占天。4、验问、验证。《广雅·释诂四》占,验也。5、估计、揣度。《尔雅·释言》隐,占也。邢昺疏,占者视兆以知吉凶,必先隐度,故曰隐,占也。6、凡口述文辞,称占。《汉书·陈遵传》冯几,口占。颜师古注,占,隐度也,口隐其辞以授吏也。7、照顾,问候。《后汉书·楚王英传》英至丹阳,自杀……以诸侯礼葬於泾,遣中黄门占护其妻子。李贤注,占护,犹守护也。犹候问也。8、运数。《史记·五帝本纪》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张守节正义,占,数也。9、姓。宋·陈彭年《广韵·盐韵》占,姓,陈大夫子占之后。(二)tiē,同贴。戏曲中“贴旦”,简作“占”。(三)zhàn,1、据有,也作“佔”。如占领,强占,占便宜。《集韵》占,固有也。2、有,具有。唐·韩愈《进学解》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为四个义项。1、占卜,2、姓氏,3、占据,据有,4、处在某一种地位或属于某一种情形,如占优势,占上风,或占多数。也说明“占”的异体字为“佔”字。</div><div>  占姓:周·左丘明《世本》:“陈垣子生书,字子占,书生子良坚,以王父字为氏。”唐·林宝《元和姓纂·二十四盐》:“占,陈子占之后,以父字为氏。” 宋·陈彭年《广韵·盐》:“占,姓,陈大夫子占之后。”明·陈士元《姓觽·二十九盐》引用明·吴沉《千家姓》:“占,陈留族”。占姓出自妫姓,周朝时期陈国(前1122~前479),公子妫完的裔孙,陈国第12代国君陈桓公之孙,妫书,字子占,其后以字为氏。占姓郡望为“陈留郡”。宋时有达州人占统,官太子中舍。明时河南桐柏人占恩,嘉靖中任陕西庄浪县丞。</div><div>  从上述看出,“詹”字和“占”字,虽然同音,但从字义和简繁关系来说,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汉字。詹姓和占姓,他们都是我国古老的姓氏,但从渊源上追溯,从郡望上考证,他们的血缘关系和世系传承都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姓氏。由于近代推行“汉字简化字”的影响,许多詹姓族人或各级机构贪图简便,在登记造册,书写使用上误用詹姓为占姓,误认他人为祖宗。这有愧于我们的祖先,有愧于我们泱泱大国的传统文化。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祖先和姓名,多少还有一些神圣感,他是一种文化,是社会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对象。姓氏是一个人的血缘标记,是祖辈留给我们的传承符号。一个人的姓名很可能就是伴随你的一生,对姓氏的了解和正确使用,是对祖先的崇敬,也是对己,对人的尊重。</div><div>  附:詹姓,河间郡(今河北献县)</div><div>  西汉高帝置,文帝二年(—178)改为国,治所乐成县(今河北献县东南)。平帝辖境相当今河北献县、交河、东光、阜城、武强各一部分地。东汉初并入信都郡。永元(89—104)初复置国,辖境扩大至相当今河北雄县及大清河以南,南运河以西,高阳、肃宁以东,交河、阜城以北地。三国魏复为郡。西晋又改为国。北魏初又改为郡。隋开皇初废,改称瀛州。唐天宝、至德间(742—757)又改瀛州为河间郡,治所在河间县(今河北河间县)。辖境相当于今献县、交河、阜城、武强各一部分。</div><div>  占姓,陈留郡(今河南开封)西汉元狩元年(—122)置,治所在陈留县(今河南开封市东南陈留城)。下辖陈留、小黄、成安、宁陵、雍丘、酸枣、车昏、襄邑、外黄、封丘、长罗、尉氏、亻焉县、长垣、平丘、济阳、浚仪等17县,辖境相当于今河南东部和东北部的开封、兰考、尉氏、宁陵、杞县、睢县、通许、长垣、封丘、延津以及山东定陶、东明西南部一带。西晋改为陈留国,移治小黄县(今开封市东)。南朝宋复为郡,治所仓垣(今开封市西北)。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废,孝昌初(525—527)复置,移治浚仪县(今开封市西北)。唐天宝、至德年间(742—757)曾改汴州为陈留郡。)</div><div><br></div><h3><br></h3> <h3>祖宗十八代的称呼大全!收藏起来,不要叫错了!</h3><div>所谓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div><div>上按次序称谓:</div><div>生己者为父母,</div><div>父之父为祖,</div><div>祖父之父为曾祖,</div><div>曾祖之父为高祖,</div><div>高祖之父为天祖,</div><div>天祖之父为烈祖,</div><div>烈祖之父为太祖,</div><div>太祖之父为远祖,</div><div>远祖之父为鼻祖。</div><div>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div><div>书中说:因人怀胎,鼻先受形,故鼻祖为始祖。</div><div>下按次序称谓:</div><div>父之子为子,</div><div>子之子为孙,</div><div>孙之子为曾孙,</div><div>曾孙之子为玄孙,</div><div>玄孙之子为来孙,</div><div>来孙之子为晜(读kūn)孙,</div><div>晜孙之子为仍孙,</div><div>仍孙之子为云孙,</div><div>云孙之子为耳孙。</div><div>即:子、孙、曾、玄、来、晜、仍、云、耳。</div><div>书中说:耳孙者,谓祖甚远,仅耳目闻之也。</div><div>直系 </div><div>父系</div><div>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div><div>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div><div>母系</div><div>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div><div>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div><div>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div><div>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div><div>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div><div>有时孙子是一种不分性别的称呼。</div><div>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div><div>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div><div>旁系 </div><div>父系</div><div>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div><div>大妈:大爷的妻子</div><div>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div><div>婶:叔叔的妻子</div><div>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div><div>姑夫:姑姑的丈夫</div><div>母系</div><div>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div><div>舅妈:舅舅的妻子</div><div>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div><div>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div><div>姨夫:姨的丈夫</div><div>姻亲</div><div>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div><div>媳妇: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div><div>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div><div>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div><div>丈人、岳父: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div><div>丈母娘、岳母: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div><div>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div><div>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div><div>嫂子:对兄长妻子的称呼</div><div>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div><div>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div><div>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div><div>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div><div>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div><div>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div><div>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div><div>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div><div>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div><div><br /></div> <h3>近代詹氏名人</h3><h3>一. 政界:</h3><div>詹静涛:中国财政部国库司司长;</div><div>詹世亮:中国外交部驻埃及.土耳其大使;詹懋海:国防部外事办主任.少将;</div><div>詹毅:福建省工商局局长;</div><div>詹沧洲:厦门市副市长;</div><div>詹夏来:安徽省省委常委,秘书长;</div><div>詹顺舟:甘肃省玉门市委书记;</div><div>詹吉友:甘肃省酒泉市市委副书记,常务付市长;</div><div>詹鸣:湖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仼;</div><div>詹高越:天津市台联常务会长,全国人大台湾代表团代表</div><div>詹荫鸿:江苏省宿迁市政协主席;</div><div> 二.金融界:</div><div>詹向阳: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家;</div><div>詹国栋:瑞典最大工业集团[沃尔金融]亚洲区总裁;</div><div>詹小丽:中国人民银行总会计师,国家助学贷款专家;</div><div>詹粤萍:工银端信基金公司研究部总监;詹凌蔚:博时基金管理公司经理;</div><div>詹亮宇:海通证券投行北京总部总经理,博士;</div><div>詹正言:中国万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div><div>詹从才:江苏亚金诚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董事长;</div><div>詹文辉:海通证券研究所电力设备行业分析师;</div><div> 三.学术理论界:</div><div>詹小洪:中国科学经济所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div><div>詹正茂:现仼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div><div> 四.]科技界,教育界:</div><div>詹文龙: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div><div>詹福端:国家图书馆馆长;</div><div>詹石窗:厦门大学哲学系主任,著名道教,易经研究专家;</div><div>詹瑛:著名唐诗研究和古代文学理论专家;</div><div>詹明生: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所长;</div><div>詹文涛:云南著名中医学家;</div><div> 五.新闻界:</div><div>詹国枢:经济日报社副总编;</div><div>詹俊:新浪网著名体育节目主持人;</div><div>詹未:中央电视台[绝对挑战]节目制片人;詹泽:著名青年配音,朗诵艺术家;</div><div> 六.文化界:</div><div>詹建俊: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油画家;</div><div>詹同:著名漫画家;</div><div>詹永明:中华全总文工团一级演奏家;</div><div>詹小楠:著名女影星;</div><div>詹晓南: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艺术总监,著名舞美导演;</div><div>詹华:太合麦田副总裁兼企划部总监,中国唱片界知名的唱片企划人;</div><div> 七.军界:</div><div>詹才芳:红军猛将,共和国开国中将;</div><div>詹大南:共和国首批开国少将;</div><div>詹化雨:共和国首批开国少将;</div><div>詹少联:共和国第二批解放军少将;</div><div>詹德权:解放军总装备部通保部政治部主仼,少将;</div><div>詹家峰:中国国防大学博士生导师!</div><div><br /></div><div><br /></div><div>詹氏近现代政界名人</div><div><br /></div><div>詹夏来 1955年生,安徽怀宁人。198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历任省委办公厅秘书、科级秘书、省委办公厅秘书室副处级巡视员、秘书室副主任、综合处副处长、处长。1992年8月任芜湖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副市长,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1999年10月任芜湖市委书记、市长。2000年11月 任芜湖市委书记。2003年1月任芜湖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1997年1月至2004年2月兼任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2005年5月任安徽省委常委、芜湖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中共十七大代表。</div><div><br /></div><div>詹长智 1956年生,安徽省太湖县人。安徽师范大学六安分校毕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人口学)博士,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后。曾在美国、韩国、泰国、挪威的学术机构进修和开展合作社联主席、海南大学图书馆馆长。主要社会职务包括海南省政协委员、海南省人口学会副会长、海南省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主任、国际图联(IFLA)大学图书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曾参与或主持过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规划、教育发展规划、海口市行政区划调整和商贸中心建设、人口控制与社会发展、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青少年工作和志愿者服务制度建设等课题的专门研究。其妻石秀慧,1955年12月出生于安徽寿县,现任海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成员兼省教育工委委员。</div><div><br /></div><div>詹德旺 曾任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区长、区委书记。现为陕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老干局局长,中华詹氏经济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陕西省詹氏经济文化交流协会荣誉会长。詹云超 安徽人。2003年1月起任芜湖市(地级市)副市长。分管教育、体育、地方志等方面工作。2012年6月3日《羊城晩报》载:6月1日,詹云超骑自行车送女上学的照片在网上“疯传”, 很多网民深受感动,称赞他是好父亲,好市长。这张照片是他在等红灯时被网友何先生无意拍照发到了QQ群中,随后被人传到网上,没想到瞬间就“火” 了。</div> <h3>中国人民解放军詹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h3><h3><br></h3><div> 詹才芳中将</div><div> 詹才芳(1907-1992),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转入中国共产党。</div><div>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湖北黄陂县游击大队大队长,红一军第一师排长、连长、连政治指导员、营长,第30团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第四军12师政治委员,红九军政治委员,红31军政治委员,川西第五纵队司令员。参加了长征。</div><div>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大队长,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冀热辽军区副司令员。</div><div>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东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46军军长。</div><div>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军长,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顾问。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共第十 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div><div> 1955年被授予中将国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2年12月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5岁。</div><div><br></div><div> 詹大南少将</div><div> 詹大南(1914-——),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5月在立夏节起义影响下参加革命。1931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div><div>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5军团保卫局战士、班长、特派员,红15军团保卫局科员,红28军3团特派员。参加了长征。长征到达陕北后,在直罗镇战役中奉军团长徐海东之命,率少共营猛追逃敌,击毙敌少将师长、生俘敌师参谋长。</div><div>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政治处组织干事,第4纵队独立营政治 教导员,冀热察挺进军第12支队36大队政治委员,营特派员(现在的第1师1团1营)、大特派员兼总支书记,第9团营长,挺进军教导大队大队长,挺进军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第8团团长,晋察冀军区第12军分区参谋长、司令员。率部与日伪军英勇作战,为开辟和巩固晋西北、冀热察、平西、平北等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div><div>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冀察纵队第9旅旅长,第8旅旅长,冀热辽军区独立第2师师长,冀热察军区代司令员,察哈尔省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兼张家口警备区司令员、军管会副主任,华北军区第209师师长。参加了解放察哈尔全省、华北镇张家口、平津战役等战斗。</div><div>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军32师师长,第27军副军长,参加了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7军副军长,在第二次战役中,亲率4个步兵团全歼美7师第31加强团(北极熊团),击毁和缴获汽车、坦克363辆、火炮139门,创造了志愿军以劣势装备全歼现代化装备美军1个 加强团的模范战例。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8军军长,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甘肃省军区司令和甘肃省委书记,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是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全国代表大会上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div><div>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枚。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div><div><br></div><div> 詹少联少将</div><div> 詹少联(1917-2003),湖北红安县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div><div> 土地革命时期,任红25军75师224团看护长,红78师32团卫生队队长,红15军团78师卫生部部长。参加了参加了鄂豫皖历次反围剿和红25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参加了劳山、直罗镇、东征、西征、山城堡等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卫生部医生、医生训练队队长、医务科科长,模范医院院长,白求恩医院院长,太行军区第3军分区卫生处处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反扫荡斗争。</div><div>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6纵队卫生部部长兼政治委员,第3野战军第3兵团卫生部副部长兼12军卫生部部长。参加了襄樊、淮海、渡江等战役。</div><div>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委卫生部干部处处长,总后勤部卫生部医疗局局长、兽医局局长兼党委书记,海军后勤部卫生部部长,海军后勤部顾问。</div><div>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3年10月1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div><div><br></div><div> 詹化雨少将</div><div> 詹化雨(1911-1984),安徽省金寨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参加中国工 农红军。</div><div>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8军手枪团分队长、团长。坚持了鄂豫皖边区三年游击战争。</div><div> 抗日战争初期,任新四军第4支队手枪团团长,教导大队队长,第9团团长,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2师第4旅参谋长,第5旅副旅长,第2师兼淮南军区副参谋长。参加庐江、襄安、高塘铺、周家岗、古城集、程道口等战役战斗。</div><div> 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副司令员,第3野战军25军副军长、政治委员。</div><div>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总参谋部作战部军务局局长,总参谋部测绘局政治委员。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任西藏军区副政治委员,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div><div>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4年12月3日在福州逝世,终年73岁。</div><div><br></div> <h3>詹忠言 别名淡林。1901年生,海南文昌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教官。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五期、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一期毕业。历任广东海军陆战队一营连长,黄埔军校第一期中尉区队长、军校教导第二团一营上尉连长、党军第一旅二团一营少校营长。1926年起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二师三团中校参谋主任,第四补充团上校团长。1927年任新编第二师少将副师长、代理师长,第九军第三师代师长,第九十师副师长。1928年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少将侍从副官。1932年8月,任第二十五师参谋长。1933年任第一师第二旅旅长。1936年10月授陆军少将。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一师参谋长,第九十师副师长,第二十五军四十师师长。1940年任第十军副军长、代军长。1941年任第一百军副军长。1943年任军事委员会昆明高级军官教育副教育长。1945年冬任军事委员会中将高参。1947年2月授陆军中将,任南京警备厅副厅长。1949年任第二十一兵团副司令官。1950年到台湾。1992年为台湾出版社的《海南近代人物志》作序。</h3><div><br /></div><div>詹宝光 1903年生,广东连县人。。黄埔军校第二期辎重科毕业。历任第十九路军第六十师排长、连长,福建绥靖公署副官处科长,第一集团军总部上校参谋。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四战区曲江防空指挥部少将指挥官兼情报所长。1942年任中央训练团少将中队副。1944年任广东省干部训练团少将大队长。1945年1月兼任乐昌县长,同年9月授陆军中将。1947年12月任连山县长,1948年9月免职,次年春返乡居住。1953年在镇反中被处决。上世纪80年代被确认系属错杀,予以平反。</div><div><br /></div><div>詹行旭 别字杨东。1908年生,海南文昌人。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历任国民 教导一师少校副官,南京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中校教官。抗日战争爆发后,任豫北师管区司令部参谋长,揭阳团管区司令。1942年任第七战区司令部高参,1945年任预备第二师少将副师长,1946年任第22师副师长,1947年后任粤东、闽南师管区副司令,1949年春任粤中师管区副司令。同年秋到台湾,曾任台湾警备司令部生产教育实验所所长。1969年退役后任台北市海南同乡会顾问等,1985年春因心肌梗塞逝世。</div><div><br /></div><div>詹尊泮 海南琼海县昌文园村人,学传公三十世。毕业于国立中山大学理科,革命实践研究院十期、党政军联合作战研究班十期、战地政务研究会二十期结业。曾任国防部政二局上校教育专员、陸军第四编练司令部少将政治处长、粤省保安部少将参议、六十四军政治处长、台省党部训练委员基隆市党部书记长、基隆市府秘书等职。退休后从亊文化工作,著有《研究与实践》及《海角丛谈》二书问世。</div><div><br /></div><div>詹克勋 1934年11月生,湖南省桃江县人。1952年起,先后任中南军区第一防疫队防疫员、卫生部计划室统计员、第10步兵预备学校、广西军区青年助理员。1963年,调北京中央军委办公厅张云逸大将处任秘书。1970年任贵州省革委会农林系统军代表。1974年任广西军区政治部组织处副处长、处长。参加了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和1981年的法卡山战斗。1983年任广西军区政治部主任。1988年入国防大学进修系学习。1989年,继任广西军区政治部主任,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任广州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著有《加强民兵中的青年工作》一书。</div><div><br /></div><div>詹忠富 1941年年10月生,重庆市人。历任甘肃军区政治主任、兰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少将军衔。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div><div><br /></div><div>詹德权 1945年生,湖南省石门县人。1967年毕业于湖南大学机械系专业,1970年到东北埠新市装甲部队任机械协理员。1978年调解放军装甲兵部,任贺普年司令的秘书,1992年任装甲兵部工厂管理局局长,2001年晋升为少将,任总装备部信息部政治部主任。在职期间,为石门电厂、皂市水库这两个国家重点工程相继在石门落户付出了艰辛的努力。</div><div><br /></div><div>詹海英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3年8月至1975年8月曾任后勤部副部长、中央军委委员。</div><div><br /></div><div>詹 彪 (1917—1990)河南新县人。13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撒离鄂豫皖苏区,转战于川峡地区。1935年随部南下渡过嘉陵江至中坝、康定地区,接着又翻越大雪山抵达懋功与中央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由于张国焘拒绝执行党中央北上方针,部队被迫南下返回过草地,抵达天全、芦山,向西康东北部转移。1936年7月在四川甘孜地区与红二方面军会合后北上,第三次过草地,突破腊子口后翻过六盘山抵达甘肃会宁与红一、二方面军会师,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八路军总部医院所长,新四军第三师八旅卫生部副部长、医政科长,三师卫生部医政科长、院长等职。随部转战冀鲁豫和苏北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六纵队十六师卫生部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师卫生部副部长、部长。随部转战大江南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南军区第三医管处处长,长沙一六三医院院长,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院长,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顾问等职。1983年正军职离休。曾荣获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各一枚。1990年11月15日因病逝世,骨灰安葬于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div><div><br /></div><div>詹翰英 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台湾“国防部”部长办公室主任,1990年缷位。</div><div><br /></div><div>詹齐清 1925年生,河南省光山县晏河乡詹家村人。1948年高中即将毕业时,因战乱而去台湾。不久,进入台湾陆军军官学校,结业后先后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其间完成了指挥参谋大学及国管理专业教育。1966年奉调“国防部长办公室”(时蒋经国任部长)负责理各方函件。因严于职守,备受赏识,1984年提升为少将处长。直到1988年退休。1989年后多次回大陆故里访亲问故,深为未能为前妻及所生二子尽责而愧疚。</div><div><br /></div><div>詹永珠 女。后改名楚青。1923年3月出生于江苏扬州。1938年11月参加革命,历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苏北指挥部、新四军第一师、黄花塘新四军军部、中共中央华中局、华中军区、华东野战军、中共济南市委等单位任机要秘书、参谋、干事、专职党支部书记、调研员等连、营、团级干部。1941年11月26日,与粟裕将军结婚。1952年转业,先后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国家商业部任计划处 副处长、处长、副局长及政策研究室主任。1970年任军事科学院计划指挥部正师职秘书。1983年7月以中央军委办公厅副军职离休。</div><div><br /></div><div>詹道容 又名张道容、张道庸、陶勇。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和领导成员名录》载,上世纪30年代长征初期曾任红军第4方面第28团团长,教导师师长,新四军苏皖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第3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40年代任新四军第三旅旅长兼副司令员、司令员、海防团团长、第3纵队、第8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华中野战军第一师副师长(粟裕兼任师长)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司令员,第3野战军23军军长。解放后曾任第3野战军暨华东军区第9兵团副司令员。</div><div><br /></div><div>詹光明 1962年生,海南省万宁市万城镇春园村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大校军衔。1979年12月入伍,1983年毕业于南京炮兵学院。历任排长、团司令部作训股参谋、连长、师司令部作训参谋、海南军区司令部作训处参谋、三亚警备区司令部作训科长、海南军区司令部作训处副处长、75553部队部队长。2007年4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亚警备区参谋长。先后被广州军区评为“优秀旅团主官”、“基层优秀指挥干部”、“管理教育先进个人”、海南省“双拥模范先进个人”、连续6年被海南省军区评为“军事训练优秀团级指挥员”。 入伍以来先后荣立三等功7次。</div> <h3>学传公派下字辈来历:</h3><div>学传公派下之前没有辈序,因人口日增、岁岁其昌、宗支莫辨、上下难分。</div><div><br /></div><div>伯珪公遂选写:</div><div><br /></div><div>宗孔文大一,志道衍永春;</div><div>时来名其显,昭德益前勋。</div><div><br /></div><div>(这二十字作为开始的辈序,因此,祖叔侄孙有序,长晚辈尊卑自明。为开饶始祖派下的裔孙沿用之,后经学传公派下旅众裔孙赞同认可、依文用之。)</div><div><br /></div><div>后肯构公(陈坑八角楼廿世裔孙、乾隆年间翰林)续写二十世辈序:</div><div><br /></div><div>皇朝滋雨露,贤路裕经纶;</div><div>奕祀遵庭训,天申福自均。</div><div><br /></div><div>民国十六年(1927年),茂芝廿六世裔孙,清科举文庠,福建诏安知县培勋(字麓埜)增撰四十世辈序:</div><div><br /></div><div>兴周崇祖业,振展炳乾坤;</div><div>博士书香绍;才猷喜冠群;</div><div>章成期世笃,品立迪维勤;</div><div>运际昌明会;纲常万载循。</div><div><br /></div><div>后形成完整的学传公派下字辈: </div><div>  </div><div>宗孔文大一,志道衍永春;</div><div>时来名其显,昭德益前勋。</div><div>皇朝滋雨露,贤路裕经纶;</div><div>奕祀遵庭训,天申福自均。</div><div>兴周崇祖业,振展炳乾坤;</div><div>博士书香绍;才猷喜冠群;</div><div>章成期世笃,品立迪维勤;</div><div>运际昌明会;纲常万载循。</div> <h3>学传公辈序肇熙公派下对照表(括号内的也有地方用,相对来说比较少):</h3><div><br /></div><div>宗孔文大一(乙、懿)、志道衍永春 </div><div>时来名其显、昭德益前勋 (勳、欣、兴) </div><div>皇朝滋雨露、贤路裕经纶 </div><div>奕冀遵庭训、天申福自均 </div><div>兴周崇祖业、振展炳乾坤 </div><div>博士书香绍、才猷喜冠群 </div><div>章成期世笃、品立迪维勤 </div><div>运际昌明会、纲常万载循 </div><div><br /></div> <h3>学传公派下广东五华中兴龙村清公世序对照表</h3> <h3> </h3><div> </div><div> 学传公派下肇熙公之百二郎公支派</div><div> 河源东源县锡场林禾村仰庭公</div><div><br></div><div>辈序:</div><div>仰紫维上宗,志业思永春;</div><div>时来名啟显,昭德益乾坤;</div><div>皇朝滋雨露,贤路欲经纶;</div><div>奕祈遵庭训,天申福自均。</div><div><br></div><div>肇熙公——百二朗公——友来公——季外公——阿七公——阿使公——仰庭公(仲庭公)。</div><div><br></div><div>祖屋门牌(紫阁明经)申山寅向正睡人形(女)上有人头凸,下有裤头龙,对面大驼垠,对向着形穴相似。 </div><div><br></div><div>感谢詹石阳宗亲提供资料!</div> <h3>学传公派下辈序及其含义</h3><div><br /></div><div>学传公派下辈序:</div><div><br /></div><div>宗孔文大一,志道衍永春;</div><div>时来名其显,昭德益前勋。</div><div><br /></div><div>皇朝滋雨露,贤路裕经纶;</div><div>奕祀遵庭训,天申福自均。</div><div><br /></div><div>兴周崇祖业,振展炳乾坤;</div><div>博士书香绍;才猷喜冠群。</div><div><br /></div><div>章成期世笃,品立迪维勤;</div><div>运际昌明会;纲常万载循。</div><div><br /></div><div>学传公派下辈序含义 :</div><div>孔子文王的思想,乃广大纯一至道。若能同心尊仰,有如永沐春风。</div><div>时运来临,使可显达扬名,德行无亏,最能昭著勋望。</div><div>施行善政,足以惠泽百姓,广开贤路,促使国富民强。</div><div>诚心奉祀祖先,世代遵守庭训,秉持良心处世,自可均沾福泽。</div><div>鼻祖周代封邑於詹城祖业根基当尊崇。后世裔孙须振作,才能光耀祖德天地间。</div><div>绍传累世书香,须具深厚学问;喜获群众拥戴,应有卓越才能。</div><div>颁此祖训,希望累代笃行;树立品德,深盼子孙勤谨。</div><div>身处太平盛世中,三纲五常仍须永远遵循。</div> <h3>学传公辈序对照表:</h3><h3><br /></h3><div>宗孔文大一、志道衍永春 </div><div>时来名其显、昭德益前勋 </div><div>皇朝滋雨露、贤路裕经纶 </div><div>奕冀遵庭训、天申福自均 </div><div>兴周崇祖业、振展炳乾坤 </div><div>博士书香绍、才猷喜冠群 </div><div>章成期世笃、品立迪维勤 </div><div>运际昌明会、纲常万载循 </div><div><br /></div> <h3> (注:增加内容为龙岩市连城县詹家金宗长所书,表格是按原来詹家相宗长修谱内容而定,两者不一样,请相关专家看看。) </h3><h3> 福建省连城县詹屋始祖</h3><div> 五九公列祖列宗百代图</div><div> </div><div> 河 间 堂</div><div> 遠祖:至弘</div><div> 天祖:譁公</div><div> 太祖:显公</div><div> 高祖:英公</div><div> 始祖:礼公</div><div> 2.芳公</div><div> 3.宇公</div><div> 4.绥公</div><div> 5.嘉公</div><div> 6.何公</div><div> 7.季公</div><div> 8.阜公</div><div> 9.隗公</div><div> 10.会公</div><div> 11.生公</div><div> 12.闲公</div><div> 13.豹公</div><div> 14.志公</div><div> 15.孝公</div><div> 16.瑞公</div><div> 17.康公</div><div> 18.荣公</div><div> 19.貞公</div><div> 20.祺公</div><div> 21.胜公</div><div> 22.遵公</div><div> 23.智公</div><div> 24.禧公</div><div> 25.睦公</div><div> 26.淋公</div><div> 27.兴公</div><div> 28.权公</div><div> 29.令公</div><div> 30.霸公</div><div> 31.庆公</div><div> 32.彬公</div><div> 33.逸公</div><div> 34.觉公</div><div> 35.成公</div><div> 36.坦公</div><div> 37.静川公</div><div> 38.康邦公</div><div> 39.良义公</div><div> 40.兑公</div><div> 41.诜公</div><div> 42.宣公</div><div> 43.宏公</div><div> 44.敬公</div><div> 45.文粹公</div><div> 46.逸民公</div><div> 47.初公字黄隐</div><div> 48.飞公</div><div> 49.小一公</div><div> 50.云岳公</div><div> 51.诚遇公</div><div> 52.谨畴公</div><div> 53.迈公</div><div> 54.必胜公</div><div> 55.之咏公</div><div> 56.仁昌公</div><div> 57.文竦公</div><div> 58.凝公</div><div> 59.觉公</div><div> 学 60.颜通公</div><div> 传 61.大任公</div><div> 公 62.祀公</div><div> ↓↓ 63.勉公</div><div> 1. 64.学传公生:黑龙</div><div> 葬大埔 白龙</div><div> 2. 65.黑龙公葬大埔</div><div>五 3. 66.十五公葬永定</div><div>九 4. 67.十八公葬上杭</div><div>公 5. 68.念三公葬上杭</div><div>詹 6. 69.四五公葬上杭</div><div>屋 7. 70.千二公:生二子</div><div>始 (四九公,五九公)</div><div>祖 8. 71.五九公詹屋始祖</div><div>↓ 婆太及二子,三</div><div>1, 子在捷步发祥</div><div>2, 9.宗72.宗礼公(生3子)</div><div>3, 10孔73.张富公(生4子)</div><div>4, 11文74,四哥公(生2子)</div><div>5, 12大75.宗员公(生2子)</div><div>6, 13一76.长清公(生3子)</div><div>7, 14志77.祖益公(生1子)</div><div>8, 15道78.应宿公(生4子)</div><div>9 .文16衍79.文奇公(生4子)</div><div>10匡17永80.匡隆公(生6子)</div><div>11才18春81.才洁公(生4子)</div><div>12美19时82.美芳公(生5子)</div><div>13裕20来83.起裕公(生2子)</div><div>14占21名84.占斌公(生4子)</div><div>15试22其85.承试公(生4子)</div><div>16廷23显86.廷彩公(生3子)</div><div>17百24昭87.百新公(生4子)</div><div>18振25德88.振字辈</div><div>19家26益89.家字辈</div><div>20声27前90.声字辈</div><div>21亮28勋91. 亮</div><div>22 29皇92.星</div><div>23 30朝93.增</div><div>24 31滋94.耀</div><div>25 32雨95.景</div><div>26 33露96.茂</div><div>27 34贤97.德</div><div>28 35路98.佑</div><div>29 36裕99.宏</div><div>30 37经100春</div><div> 纶</div><div>学传公詹屋健在24~31</div><div>五九公目前健在17~24</div><div><br></div><div> 学传公世序字辈</div><div>宗孔文大一志道衍永春</div><div>时来名其显昭德益前勋</div><div>皇朝滋雨露贤路裕经纶</div><div>奕冀遵庭训天申福自均</div><div>兴周崇祖业振展炳乾坤</div><div>博士书香绍才猷喜冠群</div><div>章成期世笃品立迪维勤</div><div>运际昌明会纲常万载循</div><div> 五九公字辈</div><div> 亮星增耀景茂德佑宏春</div><div>钧慧美隆盛荣贵旺廷发</div><div><br></div><div>五九公子孙有66位先祖外迁发祥开基,现仍46位先祖外迁不详失联系,现有20处有联系外迁先祖子孙回归认祖。</div><div>朋口南窠.曲溪洋尾.长汀上廖.长汀南山.江西崇安.长汀茜坑.朋口文地.浙江郭坞.三明明溪.长坪.江西杨梅排.长汀古城.三明建宁.宁化治平.河南大同.长汀中复,连城宣和河北石家庄.姑田小洋地.湖北化县苦河口。</div><div><br></div><div>寻找五九公失联系46位先祖子孙,希望各地宗亲留意联系。有4支共十几兄弟迁闽北蒲城开基,曾在清朝嘉庆年间后裔有回祖地詹屋,后失去联系。</div><div> 八代人坚辛迁徙</div><div> 学传公~~五九公迁徙路线</div><div><br></div><div> 学传公(1101)年生于江西广昌县陂头镇,官至中书侍郎太子太保,因北宋世乱南迁福建宁化石壁村暂住,生二子黑龙,白龙。后迁广东省大埔长窖村,89岁逝葬于大埔。</div><div> 黑龙公生二子(长子:十二郎景公迁居漳州漳浦,次子十五郎宣义)葬于大埔</div><div> 十五宣义迁居永定生二子(十八郎徽公,十 九郎尧公)葬于永定全丰郭坑礤头</div><div> 十八郎公生二子(念三公,十二郎公)葬上杭七峰山</div><div> 念三公永定迁上杭开基生五子(念郎,念六,卅郎,四五,千二)葬上杭安乡连坊坑</div><div> 四五公生一子(千二公)葬上杭东郊瓦子脚</div><div> 千二公妣王氏生二子(四九公,五九公)葬于上杭瓦子脚</div><div> 长子:四九公上杭守祖生(万三公),万三生子徽公,子徽公生五子(景慈迁赣县,景观上杭守祖,景阳无嗣,景宗殇止幼亡,景程殇止幼亡)</div><div> 次子:五九公秀才教谕到连城蓆铺营,因元末世乱再迁詹坑被后来张欺赶到高地詹宅数载迁居詹屋,后去龙岩西浦营几载,慕桐坑宗戚来函告知邻村谋用速归,经全家商议:婆太及二郎,三郎留守龙岩西浦营繁衍发祥,五九公及大郎,四郎回詹屋开基发祥。</div><div><br></div><div><br></div><div> 礼公89代学传公26代</div><div> 五九公19代孙:</div><div> 詹家金15959226337</div><div><br></div><div><br></div><h3><br></h3> <h3>湖北詹姓分布在鄂省东西两翼,主要是武汉、鄂州、黄冈、黄石,人口较多,支系繁杂,有荣二公支系、迁四公支系和同公支系,以及分布于恩施、襄樊、谷城、长阳、安陆、随州、应城、云梦、孝感等地的詹姓子孙。</h3><div>  荣二公后人分布在江夏、黄石、大冶、鄂城等地。</div><div>  迁四公后人分布在湖北蕲春、浠水、广济、武穴以及安徽宿松、安庆。</div><div>  同文公支系,是指同文公之子徽公和鲁公二个支系。徽公支下分布在红安县、团风县(受一公)、黄陂区、新洲区(受五公)、黄冈市的黄州区(受四公)、仙桃市(受三公)、荆门市(受二公)。同文公支下在外省有安徽金寨县、歙县怀金乡。鲁公之下有四个支系,分布在河南之光山县,罗山县,商城县,兴县等地。</div> <h3>詹再九</h3><h3><br></h3><div> 当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军在鄱陽对壘惨败,独自骑马逃亡,路经小河,河中一少年郎詹再九正为木商沿河放流木材(排)運送,再九离遠已见一將军被敌追杀,但尚有一段距離,有心救他一命,于是呼叫朱潛在木排下,终得追兵遠去。</div><div><br></div><div> 朱见詹一表人才,劝詹从军及留在身旁,及后朱能登极,大封各开国功臣,就赐詹姓"楊"以示易木(做木材贸易),詹不敢抗皇命,自始姓楊,章回小说大明英烈传中有扬再九这角式,正是詹再九,但说書人不知其实詹姓。</div><div><br></div><div> 大明虽开国,惟元朝尚有大量兵员分布云贵以至中亞什麼斯坦一帶,九公受命领兵到湘贵边线(现湖南桃江)屯兵,所謂屯兵就是官、兵都帶家属同去驻地,同时要九公继续在山区扫荡元兵,九公不负君恩,累有戰功,封为广威將军,惜一次戰役被敌伏兵毒箭所伤,急退回桃江,可是途中陨命于懷化,未能回乡安葬。</div><div><br></div><h3> (楊姓)家兵留在怀化守墓,至今守墓一支已繁衍(绍顺家族),及清入关称帝,康熙年间,再九裔孙考得进士,得有机会见到皇帝,向其申請回复詹氏本姓,康熙以''孝"为重,批准,自始一族才能归宗姓詹。</h3> <h3>  湖南益阳再九公支派世序对照表之一:</h3><h3><br></h3><div>伯月廷文学,佳祥雅有能,</div><div>荣昌天道显,万世庆敦仁,</div><div>忠厚开基远,光明立德成,</div><div>先朝传正范,南国美家声,</div><div>族睦兴邦易,修齐利治平,</div><div>团心图奋发,华夏定飞腾。</div><div><br></div><div>湖南益阳再九公支派世序对照表之二:</div><div>伯月廷文学,佳祥雅有能。</div><div>荣昌天道显,万世庆同仁。</div><div>忠厚开基远,晖光立德声。</div><div>先贤昭正范,南国美家声。</div><div>族睦兴邦易,修齐利治平。</div><h3>团心图奋发,华夏定飞腾。</h3> <h3> 同文公派下辈序:</h3><h3><br></h3><div>时之大士 世启闻人 文以道重 才必学成</div><div>心传中正 德裕元纯 慎修思永 作圣有恒</div><div>敦崇礼义 选用贤能 安定邦国 建树勋名</div><h3>家延善庆 运兆清平 光荣显达 宏绪克绳</h3> <p class="ql-block">安徽太湖万二公辈序对照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万世尊宗祖,中和本元纪。</p><p class="ql-block">之大祥瑞储,鳞凤显达启。</p><p class="ql-block">高贤福寿长,家声从新振。</p><p class="ql-block">吉第自景昌,盈庭全俊彦。</p><p class="ql-block">保国业辉煌</p> <p class="ql-block">迁四公派下统智公支派世序对照表</p><p class="ql-block">(安徽安庆太湖县兰家山)</p><p class="ql-block">统山成鼎 道伯兴延</p><p class="ql-block">尚大万盛 国必多贤</p><p class="ql-block">礼乐承先绪 诗书兆吉祥</p><p class="ql-block">壮怀凌宇汉 伟业炳丹阳</p><p class="ql-block">和睦联棠棣 升平续典章</p><p class="ql-block">清廉群拥爱 谦让品传香</p> <h3>詹公敦仁诗《勉儿》:</h3><h3><br></h3><h3>盛时方出仕,儒术可谋身。</h3><h3>报国丹心赤,传家黄卷新。</h3><h3>窗檠宜自勉,蔬饭莫嫌贫。</h3><h3>吾老子应少,禄荣须及亲。</h3> <h3>敦仁公辈序对照表:</h3><h3><br /></h3><div>敦睦启良谟,和谦希忍性。</div><div>台衡範禮光,鼎甲賡詩詠。</div><div>一貫繼先承,千秋錫永盛。</div><div>時方出仕明,儒術可謀身。</div><div>禧嘉呈靄瑞,德守貴懷珍。</div><div>報國丹心赤,傳家黃卷新。</div><div>惌檠宜自勉,蔬飯莫嫌貧。</div><div>吾老子應少,祿榮須及親</div> <h3>武夷山子豪公字派辈序:</h3><div><br></div><div>世德作求,廷振王章,</div><div>国朝彦仕,永保其昌,</div><div>乃维迈迹,克复前光,</div><div>功崇业广,亲显名扬, </div><div><br></div><h3>注:这个文字字辈为武夷山子豪公派下辈序,图片由詹建法宗亲提供,其中"克"与"恢"有点区别,这可能口传造成的。</h3> <h3>震起万世兴</h3><h3>天文同国有</h3><h3>家修崇敬义</h3><h3>道達裕明有</h3><h3><br></h3><h3>注:詹天佑,黄隐公四十世,天字辈</h3> <h3>有待完善!</h3> <h3>“八角九进士”说的是,在饶平县北部山区饶洋镇,昔陈坑乡八角楼村,从清代雍正至道光的一百余年中,一共出了九名进士和二十名举人(不包括考上进士),这九名进士依次是:</h3><div>  </div><div>詹志远:字静夫,号重山,雍正甲辰(1724年)科,官山西陵川县令;</div><div>  </div><div>詹良弼:字敬甫,号宣亭,雍正甲辰(1724年)科,官刑部主司,直隶怀来县令、广州教授,为志远亲弟;</div><div>  </div><div>詹广誉:字昌孟,号涵川,雍正丁未(1727年)科,官江西余干县令,后升山东滨州、东平二州知州;</div><div>  </div><div>詹豹略:乾隆元年丙辰(1736年)科,官辽东开原县令,系广誉之弟;</div><div>  </div><div>詹春光:字华东,号木堂,乾隆己未(1739年)科,官山西徐沟县令,系广誉、豹略之弟;</div><div>  </div><div>詹肯构:字华斌,号继堂,乾隆己未(1739年)科;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官福建道监察御史;</div><div>  </div><div>詹德莹:字学凯,号进亭,乾隆壬戌(1742年)科,未仕。</div><div>  </div><div>詹斌:字鼎揆,号钧堂,乾隆癸未(1763)科,官云南大理太和、湖南绥宁、福建永安等县令;</div><div>  </div><div>詹王敖:字云林,号孟云,道光癸巳(1833年)科,官浙江桐乡县令,充己亥(1839年)乡试考官。</div><div>  </div><div>因进士、举人考中的捷报连续未断,是以八角楼定名为听捷楼,并刻碑以记叙该楼的科举人文盛事。</div><div>  </div><div>很难想象,在数百年前的一个山区偏僻小村,竟出了这么多的进士和举人,这在潮州境内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究其原因,还需从饶平詹氏的家学渊源说起。</div><div>  </div><div>詹氏入饶始祖詹东潞,原居潮之海阳,倡明经学,教授生徒,为明清两朝以后圣贤者后裔世袭官五经博士,故其下多明经之士。东潞于明代迁居饶平元歌都上饶堡,除教授生徒之外,也进一步传于自己的子孙,且绵延不息。例如,以八角楼村来说,就有:</div><div>  </div><div>詹仕羽中:修文嗜学,广购遗书,详加注释,有子六人,各治一经(五经与六艺),因家学之渊博,遂有孙成进士者四人,即志远、良弼、肯构、德莹;膺乡荐(举人)者四人,贡监生三十一人。</div><div>  </div><div>詹云翼:康熙甲辰(1664年)科举人,不仕,但于乡里好义乐施,尤治家则以优教优学为先,故有三人,广誉、豹略、春光皆登进士,而广誉教授奉直大夫,在乡中筑圣旨亭时,建楼名敕书楼,用来广藏经书,典籍,专给后人为课读之所,以为家学之绵延。</div><div>  </div><div>“八角九进士”以其科甲之盛而名著,而其出仕者皆清廉以及孝义之续,也足以传扬,仅举例:</div><div>  </div><div>詹王敖:据《饶平县志·人物》载:登进士先署浙江新昌县事,后任桐乡知县,“廉明公正,不徇于私,士民惮之……其正大光明,类多如此。”</div><div>  </div><h3>詹志远:于康熙癸巳(1700年)即考上举人,直至辛丑(1721年)计偕北上考进士,可是途次南昌,值同年钱衡病剧,毅然舍弃考进士的机会,返棹护送钱衡归里。三年后,重新上京赴考,如愿以偿,其义可鉴。</h3><div><br></div><div>科举略知:</div><div><br></div><div>一、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之前,经过第一次童子试后都叫童生或儒音;</div><div><br></div><div>二、院试(童生参加)通过者叫秀才,分廪生(按月发粮食,有名额限制)、增生(有名额限制)、附生</div><div><br></div><div>三、乡试(秀才参加)通过者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第二名叫亚元,第三至第五名叫经魁,第六名叫亚魁</div><div><br></div><div>四、会试(举人参加)通过者叫贡生(会元)</div><div><br></div><div>五、殿试(贡士参加)通过者叫进士,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为探花</div><div><br></div><div>附太学生、国学生</div><div>1、太学生</div><div>是指在太学读书的生员,亦是最高级的生员。明朝、清朝时太学即国子监的俗称。国子监是古代最高学府与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内设绳?、博士、典簿、典籍等厅,以分理各项具体事务;设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六堂,以供生徒听课、自修及习所。设祭酒、司业各一人为正副长官,其属有监丞、五经博士、六堂助教、学正、学录、典簿、典籍等学官掌教务。 学生多由省、府、州、县学生员中选拔,亦有由捐纳而得者,入监就学者有贡生、监生之分,然通谓之国子监生。 监生肄业后经见习可得补官,后科目盛行,出路日塞。捐例一行,挂名监生日多,赴京就学者日少,作用反不及府、州、县学。 国子监清初隶礼部,后由本监自行办理。雍正五年(1727年)始特简大臣总理监事。算学、八旗官学亦隶国子监。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裁。 </div><div>2.国学生:</div><h3>国学生又称国子生,亦是指在国子监肄业的学生,但一般为官员子弟。所以说国学生亦即是太学生,但多指官员子弟的太学生</h3> <h3>饶平饶洋陈村八角楼(听捷楼)</h3> <h3> 饶平新丰润丰楼</h3><div><br></div><div> 润丰楼(俗称楼仔)位于饶平县新丰镇丰联村(丰柏线新丰路段),黄岗河上游大溪西侧。润丰楼坐北向南,面积1846平方米,直径48.5米,周长152.5米。为土木结构二层半,2进1天井,一共有28间(不包括楼门间)。楼内有公用水井一眼,楼坪中间辟有八挂形地埕,地埕之上全用石块铺成;楼门前是一个半月形池塘。润丰楼大门前墙上有两块碑文:其一表明润丰楼于2002年7月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该碑文为饶平县人民政府于2002年8月所立;另一碑文则写着“润丰楼始建于清道光年间,以二进二环围为建筑布局,呈圆形,结构紧凑,小巧玲珑,楼外还建有司马第、儒林第、调琴斋、广业轩,是我县众多客家土楼较为有影响的一座,该楼历经沧桑,现保护较为完好,有较高的历史、艺术、考研价值”。大门横匾有“润丰楼”三个红字,并有竖书注明“庚辰二零零零年重修”。</div><div><br></div><div> 门的两边是对联一幅,右联是“润泽粤东水绿山青万事基”、左联是“丰阜饶北民勤德劭千秋继”。</div><div><br></div><div> 润丰楼是近、现代最富于书香气息的饶北客家土楼,它深深渗透着饶北詹氏客家人为改变命运而努力读书的传统。历代人才辈出,清代出了两位秀才。</div><div><br></div><div> 现代更是人才荟萃,有知名教授詹安泰、詹伯慧父子,有医学博士詹世芳、詹中正父子,有曾任中央经委办公室主任的詹伟烈和曾任饶平县县长、上饶中学(今饶平四中)创办人的詹竞烈兄弟,还有曾任饶平四中校长的詹天泰和旅泰华侨学者詹力泰兄弟等。</div> <p class="ql-block">一代词宗詹安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詹安泰(1902~1967),祝南,号无庵,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新丰镇楼仔人,广东高等师范和广东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p><p class="ql-block"> 1926年毕业后,任教韩山师范、金山中学达12载。</p><p class="ql-block"> 1938年起,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28年,担任中文系主任、古典文学研究室主任。编写有《中国文学史》(先秦西汉部分)作为大学教材。</p><p class="ql-block"> 1911年开始作诗。</p><p class="ql-block"> 1924年开始学填词。</p><p class="ql-block"> 1925开始在《新民周报》发表小说。</p><p class="ql-block"> 1926年大学毕业后在韩山师范学院和金山中学执教十二年。</p><p class="ql-block"> 1938年受聘任中山大学教授,中文系兼研究院文科研究所、中国语言文字部指导教授,讲授古代诗词。</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期间(1942—1943)回家乡上饶中学任国文课老教师,后再返中山大学任教授,历任中文系主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等。六十年代初培养宋词研究生,主要讲授文学史,古代诗词选等课。在此期间,参加高教部主持的中国文学史教材编写工作,由他编写的《中国文学史·先秦两汉部分》被选为大学教材。</p><p class="ql-block"> 1967年4月病逝广州,享年65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詹安泰,自幼酷爱古典诗词。10岁学写诗,13岁学填词。中学毕业后,于1921年至1926年就读于广东高等师范学堂和广东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后在潮州任教于省立第二师范学校(韩山师专的前身),并兼任金山中学教师。在师范学校任教的12年间,着力研究古典诗词,创作了大量作品。还经常和夏承焘、陈蒙庵等国内名家酬唱论词,并在《词学季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民国25年(1936)9月发表在《词学季刊》三卷三号上的《论寄托》一文,以充分的论据,阐明我 国词坛向来重视“寄托”艺术手法,为当年词学界所瞩目。1937了第一本词集《无庵词》。1938钟凡推荐,被聘为中山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此后,又历任系主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等。在中山大学中文系任教30年。</p><p class="ql-block"> 詹安泰到中山大学任教期间,日军侵占广州,中山大学几迁校址。在硝烟弥漫、兵荒马乱的环境中,他除了悉心教学外,还陆续撰写《花外集笺释》、《碧山词笺释》、《姜词笺释》、《宋人词题选录》等专稿。并在1939诗作《滇南桂瓢集》,传诵一时,成为士林争读的佳作。40初,他给研究生讲授词学,同时着手整理多年研究词学的成果,撰写了《词学研究》。内容包括:论声韵、论音律、论调谱、论音句、论意格、论修辞、论境界、论寄托、论起源、论派别、论批评、论编纂等12全面阐述词学问题。1945年《文史杂志》五卷一、二期合刊上发表了词学研究论文《论填词可不必严守声韵》,至今仍有影响。广州解放前夕,国民党当局在中山大学逮捕了一批进步教授和学生,对此他极为气愤,朝夕奔走,营救被捕师生。</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詹安泰积极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为了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用以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他努力研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和新文艺理论。</p><p class="ql-block"> 1953《人民文学》上发表了《诗经里所表现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一文,这是一篇试图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方法研究《诗经》,并取得可喜成绩的学术论文,也是詹安泰学术思想发展的里程碑。此后,在关于词的起源问题的探讨中,詹安泰用充分的材料,说明词属人民首创,它在民间流行后才逐渐转到文人之手,从而纠正了封建传统的看法。他还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古典作家的阶级地位、世界观和创作方法上错综复杂的矛盾,写出了可据以研究其他古典作家作品的著作《屈原》詹安泰是中国著名的古典诗词研究家、文学史家和书法艺术家,尤精于诗词的创作和研究。他的诗词作品及词学论著在海内外有相当的影响,有“南詹北夏,一代词宗”、“岭南一大家”之誉。他任教数十载,桃李满天下,不少当年入室弟子,而今已是诗词坛的名流宿将。他还是一位书法家,他的书法别具风格,其作品流传于港澳及东南亚一带,莫不被视为珍贵墨宝。詹安泰学问渊博,对中国古典文学进行过多方面的研究,《诗经》、《楚辞》、诗学、词学,都有突出的贡献。尤精词学,理论上独具创见,创作上独辟蹊径。他对词人和词作,经常以比较的方法,研究词的形象,从而确切地阐明词人的艺术风格。在剖析词的形象时,他又往往旁征博引,反复启发读者的鉴赏力。因而,他的课深受学生欢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詹安泰一生辛勤著述,成果丰硕,一生着力研究古典诗词,主要著作有《花外集笺注》、《碧山词笺注》、《姜词笺解》、《宋人题词集录》、《古典文学论集》、《温词管窥》、《词学研究十二论》、《无庵词》、《鹪鹩巢诗》、《滇南挂瓢集》、《宋词散论》、《离骚笺疏》、《詹安泰词学论稿》等。尤其对宋词研究,博大精深,撰写了《词学研究》十二论。先后刊行和出版了:诗词集《无庵词》、《滇南桂瓢集》、《鹪鹩巢诗、无庵词合集》、 《花外集笺注》、《碧山词笺注》、《姜词笺解》、《温词管窥》 、 《宋人题词集录》、《温词管窥》、《滇南挂瓢集》、《离骚笺疏》 ,专著包括主编《中国文学史》(先秦、两汉部分)、《词学研究十二论》 、《屈原》、《李瞡李煜词》、《宋词散论》、《古典文学论集》、《离骚笺疏》、《詹安泰词学论稿》、《詹安泰词学论集》、《詹安泰古典文学论集》等。《宋词散论》获1983年广东省社科优秀成果荣誉奖。</p> <h3>中華詹氏协会创始人~詹培忠</h3><div> </div><div><br></div><div>简介:</div><div> 詹培忠。祖籍广东省潮州枫溪詹厝村,1946年出生于潮州市。</div><div> 1957年,11岁的詹培忠从广东潮安移居香港。高中时辍学,跟随父亲到柬埔寨做布匹、日用品及土产生意。从一开始,他就表现出极高的商业天赋,到20出头时,已能独当一面。1968年,鉴于柬埔寨不安形势,他偕妻返港,凭借着身上数千元开始独立创业,做贸易生意。</div><div> 旅港知名人士,曾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议员,香港汕头商会名誉会长、曾任中华詹氏经济文化交流协会创会会长。开始在香港远东证券交易所任出市代表,其后成为会员,再而获选为董事。拥有金银证券交易所及金银业贸易场会籍。</div><div> 1982年担任一家上市公司的总经理,并先后以主要股东身份投资于超过25间上市公司。</div><div> 1991年,他首次以金融服务届代表加入香港立法局,至1998年间先后担任香港立法局议员(香港未回归前旧称),回归前的临时立法会议员的第一届立法会议员。</div><div> 2004年再循立法会金融服务届功能组别参选,赢得过半数的选票,重入立法会议事参政议政。上世纪70年代,他曾带领胡国雄等足球名将驰骋香港球坛,几乎包揽所有赛事金牌。</div><div> </div><div><br></div><div>对家乡的公益事业方面:</div><div> 1990年,捐资港币数百万兴建枫溪益盛中学。</div><div> 1997年,捐资人民币500万元兴建詹厝益盛小学。</div><div> 2002年,捐资100万元人民币设立两所学校的奖教学奖学金。</div><div> 2003年,捐资50万元资助枫溪益盛中学新建一座教学大楼。</div><div> 2014年,为粤东詹氏经济文化交流协会编修《詹氏族谱》捐资人民币160万元。</div><div> 2015年,捐资市政府公益事业人民币5000万元,益盛中学人民币400万元,村小学30万元,村委会30万元。</div><div><br></div><div>他的慈善美德是詹氏宗族的典范。</div> <h3>饶平饶洋石康楼</h3> <h3>寻亲—詹德泰、詹南炎、詹德成</h3><div><br></div><div>寻找詹德泰、詹南炎及詹德成三位宗亲。詹德泰、詹南炎及詹德成的老家均为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老城镇下池村油田坳詹屋人,他们在国内战争年代外出当兵,据说后来可能到了台湾,现家乡亲人寻找他们三位宗亲及其后人,他们在家乡的亲属关系如下。</div><div>詹德泰,其父为詹荣华,詹德泰字国恩,生于民国三年正月十一日亥时,其堂兄弟有锦辉、德芳、万芳、桂芳、联芳、德胜、德祥,其中万芳与德祥还健在,桂芳生了八个儿子水泉、洪泉、益周、益元、益明、益洪、荣新、荣清,德胜生了三个儿子建华、建森、建平,德祥生了三个儿子建新、铭新、日铭。詹德泰曾在家乡娶黄氏为夫人。听说约在一九七八年詹德泰曾派人来寻找家乡人,但没联系上。家乡宗亲希望能联系上詹德泰或其后人。</div><div>詹南炎与詹德成为兄弟(他们的父亲为詹明辉),共兄弟五人,分别是詹南炎、詹德州(过继到丁坊村詹屋后改名为詹添盛)、詹德成、詹德才、詹德祥。詹南炎生于宣统三年九 月二十日亥时,在大陆曾娶钟氏为妻,生子詹锦荣,经询问詹锦荣,在詹锦荣三岁时詹南炎外出当兵,当时他们家居住在乐德村,后搬到下池村油田坳。詹德成生于民国八年十月十四日辰时。锦荣生了六个儿子前俊、前胜、前信、前运、水林、建忠,德才生了三个儿子井清、井平、火庭。家乡宗亲希望能联系上詹南炎、詹德成或其后人。</div><div><br></div><div>联系人:</div><div>詹勋良</div><div>电话:13798406924,</div><div>邮箱:1263553212@qq.com。</div><div><br></div><div>其他联系人:</div><div>詹益明,电话13879765685。</div><div>詹火庭,电话13979785908。</div><div><br></div><div>寻揭阳揭东詹厝外迁广州詹氏亲人</div><div><br></div><div> 寻原籍广东揭阳揭东詹厝村的詹时华、詹时璋的后裔,族谱记载,时华公、时璋公迁至广州小北门外,迁出时间有待考究,既说,他们迁出时说过:“不发达不回村认祖”,当然我们如今认为这是一种心态而已。</div><div><br></div><div> 揭东詹厝村的詹氏开基祖是子韬公,为肇熙公第十六世孙,时华公、时璋公的父亲是廷锦公(春字辈),时华公、时璋公兄弟六人,分别是时华公、时璋公、时瑶公、时光公、时英公及时美公。族谱记载是迁往广州小北门外,据族务工作者介绍,也有可能迁到番禺、南海一带。</div><div><br></div><div>认祖归宗是后裔之愿望,寻亲认戚是祖居地宗亲之责任,渴望时华公、时璋公后裔宗亲看到信息联系詹彥波,或者有相关信息的知情热心人士亦可联系詹彥波。</div><div><br></div><div>联系人:詹彥波</div><div>联系电话:13929470004</div><div><br></div><div><br></div><div>揭阳揭东詹厝村宗亲詹彥波</div><div> 2016-11-15</div><div><br></div><div><br></div><div>广东河源市"连平榕树下"支系寻找入川宗亲</div><div><br></div><div>润南秘书长近日率粤港宗亲探访从化、连平、博罗宗亲时,促使榕树下支系从化宗亲在离乡二百多年之后重返故里认祖归宗。据连平振华宗长介绍,尚有一支榕树下子孙进入四川,他们真诚地希望能找到亲人,使"连平榕树下"支系脉源完整,亲人团聚。</div><div>连平詹振华宗长提供以下字辈资料,有线索请与润南、镇涛联系:</div><div>居仁守义绍书香,</div><div>心志滋培煕有常,</div><div>远道修明恒集庆,</div><div>家庭昌盛永胜芳。 </div><div>这是我们连平榕树下字辈,连平始祖是干公一郎,原居潮州石国寨,后迁连平县麻坡榕树下落居。</div><div><br></div><div>云南楚雄詹官屯村辈序(初步整理):</div><div>1国璋公</div><div>2天秀公,天佑公</div><div>3万公,發公</div><div>4以</div><div>5其</div><div>6生</div><div>7大</div><div>8世</div><div>9锡</div><div>10文</div><div>11联</div><div>12德</div><div>13先</div><div>14国</div><div>15荣</div><div>16家</div><div>17啟</div><div>18正</div><h3>(注:资料提供者詹云宗亲,2017-11-26,有对应谱辈的联系詹云13987887239,据说他们是从江西省吉安迁来。)</h3> <p class="ql-block">抚州乐安詹氏村落寻找祖源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辈序表(詹氏族纲)</p><p class="ql-block">其奇长廷福,发达永年兴。</p><p class="ql-block">根深枝叶茂,仁寿富春新。</p><p class="ql-block">忠勇兼智士,勤操振家声。</p><p class="ql-block">螽斯衍后盛,吾族万户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与其对应的辈序的地方,</p><p class="ql-block">请联系:詹义兴</p><p class="ql-block">联系电话:139 0693 7863</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8-5-1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