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昨天,打开塑料袋的那一瞬间,我惊呆了,不,应该是震惊了。 <br> 那蔓茎的顶端上竟然长满了翠绿翠绿的嫩叶,那一丛绿,竟然约两寸高。这是腊八那天,从山上要回来几个蔓茎,剩下的一个,到今日立春,差不多半个月时间,它竟然闷在塑料袋里,在没空气,没阳光,没水分,没土壤的情况下发芽长出了叶,而且那么密,那么长,尽管叶子有点瘦弱,有点微卷,颜色有点淡,绿中带黄。但望着那丛绿,那丛倔强的生命,确实让我感到生命不可遏制的力量。<br> 一眼瞥向客厅落地窗前的那两小盘蔓茎“盆景”,那白玉盘上已有一抹绿,比今天这袋里的绿的正,叶也比这茁壮,但没这密,没这长,反倒只有一寸左右。所以我刚才为什么震惊了。“越是逆境越要生长!”“生于忧患”!那是腊八那天回来,我专门从那些蔓茎中挑出了两个圆得周正的,长势好的,放在两个盘子里,浇上一点水放在客厅散满阳光的落地窗前,不时地浇浇水,盼望着它快发芽长叶,慢慢地,那白玉盘上长出的那一抹绿,确实让人怜爱。一看见这可爱的蔓茎,不禁想刚毕业的岁月……<br> 毕业那年,我和辉、兰、芬同分在牛街乡,但在不同的三个学校,那时没电视,没手机,交通极不方便。周末很少回家,几人常聚在一起,做饭,聊天,看书。把单调的生活也过得有声有色。有一天,我和兰到街上买菜,我正在这头选菜,突然,兰从那头急匆匆地跑来拉我,神秘地说:“沙,快去看,那边有一种圆萝卜!”“什么圆萝卜?!”我狐疑地被她拉过去一看,差点笑瘫下:“那是蔓茎!哪来什么圆萝卜?”蔓茎长在山上,难怪从小在洱海边长大的兰从没见过,见它像萝卜一样白白的,但又是圆圆的,就自己认定了它是“圆萝卜”,所以大惊小怪地赶我去“欣赏”,难怪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那样兴奋呢?那一天,我们买回了几个所谓的“圆萝卜”,一看着它就笑个不停,那天的菜吃的特别有滋味,因为有“笑料”在其中啊!从此,便和它“结缘”了,一到它出的季节,便买回几个,做菜吃的做菜吃,做盆景的做盆景欣赏。<br> 但一切我都习以为常,认为它应该发芽,应该长叶。仿佛这是它的使命似的,不容置疑。可今天看到袋里的这一丛绿,它仿佛要把袋顶破,从里面“冲撞”出来,我震惊了。被它顽强的生命力所折服。这也许就是生命吧?对“生”的一种不屈服,这就是生命的宣言:“不管多么艰难,我都要生,这才是对生命的敬重!”对,敬重生命,生命是值得敬畏的。<br> 记得,几年前,教过一篇课文《敬畏生命》。那是讲作者看到柳絮不停地飘洒它的种子,漫天漫天,白茫茫一片,那柳絮落在近处,飘扬到远处,飘在高处,落到低处,有的甚至飘到湖面,飘荡到对岸……就这样不停地飘洒飘洒着,成百成千上万,不计其数,也许成活不过一株,甚至全无,但柳树就这样不记成本的“播种”着,只为生命,只为对生命的敬畏。当时讲的时候就被“生命”所震撼了,所折服了。每次上《石缝间的生命》,都被那一线石缝间“倔强”的野草、山花、松柏感动得潸然泪下,心灵被震慑着。今天,我又被这丛绿震慑了。生命是伟大的,生命是无畏的。应该得到敬重。<br> 不禁想到了司马迁,不禁想到了孙膑,不禁想到了保尔:“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 ”不禁想到了《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可以失败,不能放弃!”不禁想到了鲁滨逊,不禁想到了霍金,不禁想到了高仕其,不禁想到了门捷列夫 ,不禁想到了海伦.凯勒,不禁想到地震时压在废墟下还坚持的人们……同时也想到当年十七八岁的我们这群恰同学少年,怀揣着梦想而被现实无情地被分在偏僻校点,甚至一师一校的我们,不管现实多么残酷,都在追梦的我们。而如今,特别是年轻人,若遇到一点挫折,如情感受挫,事业受挫,……就轻言生命。或听说某某学校的某学生因失恋而坠楼了,或听说某某学校的研究生因受导师的责难而坠楼, 或听说某公司员工因与老板有矛盾而坠楼 ……我最喜欢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但我很痛心海子,为什么忍心让白发人送黑发人?为什么让老母望着山头的坟堆哭瞎了双眼?<br> 其实,我们谁也无权放弃生命,而应敬重生命,敬畏一切生命。也许,只为那一丛绿…</h1> <h3> 本文写于2016年2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