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呆过的山沟沟(七)

阳光

<h1>本集美篇开头,我们先观看一段来自33年前的视频,该视频源自《卫海之光》中的山里情景介绍,当年邀请上海来山里拍摄的摄像师,还专程去了黄山,拍摄了黄山的一些景,用于《卫海之光》的前序片介绍,当时片子的解说也是由制作单位完成的。</h1><div><br></div><h1>本段视频的内容当中,有当年卫海厂出资建造的"卫海大桥"和卫海桥亭,大桥周围的"郎家溪火车站",行驶中的"七一牌卡车",一排排卫海厂家属新村房子,厂区内山和道以及建筑等厂容厂貌。那些真实镜头里的现状,才是留存在我们记忆中的印像。</h1> <h1>这段约5分钟的视频,主要介绍当时卫海厂军转民用产品后,开发生产的一系列包装机械产品。片中的所有镜头都来自于33年前的卫海厂,这些珍贵的视频资料,连片中的不少出镜人都未曾见过,那些年他们都还很年轻哦。(视频由暖冬提供)</h1><h1>看完二段视频后,继续讲述小三线工厂即将调整撤回上海的前后故事……</h1> <h1>上海小三线开始于1965 年,终止于1988年,历时24年。整个小三线有81个企事业单位,分布在皖南7个县(其中还包括座落在浙江的上海小三线单位)有一个后方基地管理局设在屯溪,具体管这81个单位。</h1><p class="ql-block"><br></p><h1>小三线企业之间距离很远,一个单位到另外一个单位,靠开车也得化上好长时间,全在山沟里。企业经营状况都不好,企业效益很低,每年上海市财政要出资两千余万帮助它,因为它的产品都是亏本的。</h1><p class="ql-block"><br></p><h1>再说了几十年不打仗,生产的常规武器成本太高。20世纪80年代三线建设有的都撤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小三线当然扛不住,也要撤。于是上海的小三线于1984年8月开始传达有关小三线调整精神。听到这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整个小三线干部职工这高兴劲啊,无法用语言来表达。</h1><p class="ql-block"><br></p><h1>卫海厂由1978年军转民生产后,主要从事生产包装机械产品,到1984年,这些产品基本上在市场有了很好的拓展。再说包装行业在80年代初正好起步发展阶段,市场非常热门。</h1><p class="ql-block"><br></p><h1>于是我厂和后方个别的企业在上海重新独立建厂。在这个时候,厂里先后成立筹建工作组,派人前往上海郊区选址踩点,刚开始是在嘉定县南翔,并且已经在那边有蹲点了,后来不知咋的又不行了,于是又去浦东的陆家嘴这一带看过,要是那个时候选址在陆家嘴,哈哈~那后来开发陆家嘴都可以动迁了。</h1><p class="ql-block"><br></p><h1>听说后来又去闵行的杜行镇,也许是靠近那边的火葬场附近,不理想又放弃。这样的反反复复,最终选址在老闵行地区,这已经是后话了。</h1><p class="ql-block"><br></p><h1>厂里一方面派人在上海厂房选址踩点,另一方面山里在紧锣密鼓的展开厂和家属户的搬迁工作,因为当时小三线真正撤回的时候,全部的厂房、设备和资产上海都留给了安徽,一样资产都不带,带的就是家属、行李,还留了流动资金给安徽。如果安徽方面要继续自己搞的话,上海还可以从技术上、资金上帮助他们。</h1><p class="ql-block"><br></p><h1>这样安徽方面就觉得损失不大,就没有什么反对了。于是绩溪县在1985年差不多时候,就派调研组进驻卫海厂。因为我们在上海重新要建厂的,所以少不了要把一些生产需要的配套等物质运到上海去,于是只能悄悄地利用一段调研组还没有进驻的空白阶段进行搬迁转运。</h1><p class="ql-block"><br></p><h1>或者利用家属搬家的时候夹带出去。而调研组也是虎视眈眈监视着上海人搬迁的一举一动。据资料记载,小三线撤回上海职工和家属人口达7万多人,人员的撤回,其实也牵扯到一个人事政策问题,当时还没有一个完善的人事方面的政策,其中小三线有部分职工的配偶是本地或是外省市的,如果按照上海户口回上海的话,这会对这些家庭仍至整个调整带来后顾之忧。</h1><p class="ql-block"><br></p><h1>1985年4月的一天,上海市政府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主任,兼市经委副主任李晓航视察卫海厂小三线调整工作进度情况。在厂领导汇报工作的时候,率先向李晓航同志反映了厂里的一些实际情况,其中提出了厂目前现有的配偶一方,是本地或外省市的,(也包括整个后方单位都普遍存在有这样的情况),希望在小三线调整制定人事政策上引起关注予以解决。</h1><p class="ql-block"><br></p><h1>听了卫海厂领导的反映后,李晓航同志说,近来他去了后方的不少单位,了解调研各小三线单位调整进展情况,但没有一家单位就人事安置问题上反映过这些问题,今天我对卫海厂提出的问题很感兴趣。从卫海厂返回屯溪后方局后,在一次就餐桌上,李晓航同志与在坐的后方局有关领导说起了这件事,他说卫海厂反映的问题我们有关部门要引起重视,把人员安置好,对整个小三线调整工作的稳定尤为重要。</h1><p class="ql-block"><br></p><h1>并指示要求上海后方管理局以报告形式上报:事后,后方管理局将已拟成的报告文,下发并分别抄报市委办公厅、宣传部、市府办公厅、市工业党委、经委、市国防科工办、市小三线协调办、兵器工业部办公厅。没隔多久,在1986年初,关于小三线调整的人事政策正式下发。</h1><p class="ql-block"><br></p><h1>其中人事政策条文款项的第二条第三项:凡夫妻双方,一方注销本市户口的,愿意回上海的,由上海方面安置。愿意留地方的,由地方方面安置。这样一条的人事政策,解决了整个后方小三线类似这样的情况,将近4000多人的撤回问题。大概1987年,举行上海市、安徽省,皖南小三线交接工作总结会议,会上授予卫海厂立功先进单位(其中就反映的这一项得到了表彰)。李晓航1986年起,任上海市公安局局长。</h1><p class="ql-block"><br></p><h1>我们厂的家属和厂的搬迁工作,据我印象,卫海厂物资的搬迁工作从1985年10月后就已经启动了。家属的搬迁工作,好像是1986年春节放假3月6日从上海回山里后,差不多6月份全面开始的。</h1><p class="ql-block"><br></p><h1>而此时在上海闵行颛桥厂临时过渡地,3月6日正式开工,有一部分需要留在过渡点上班的职工已经不回山里了。那时候家属都把家具卖给当地老乡,只留下家中一些可以打成行李和纸箱的物件搬回上海去,因为到了上海,大部分职工暂时没有房子,也是租房子或者投亲靠友。</h1><p class="ql-block"><br></p><h1>搬家的进度非常之快,卫海厂和所有小三线厂一样,家属搬场卡车一车车来回搬,宗旨赶快往回撤,就怕夜长梦多,万一出事就更加不得了了,影响很大。只有赶紧撤,结果没多少时间就全部撤回来了。</h1><p class="ql-block"><br></p><h1>卫海厂在1986年底,基本上都搬走了,我还是在1987年1月5日和另外两家合并一辆黄河牌卡车搬回上海的。接下来就是厂里搞移交工作的领导和同志留在那儿了。</h1><p class="ql-block"><br></p><h1>卫海厂正式交接给绩溪县的时间大概在1987年11月间,地点在绩溪县招待所,上海方面前来参加卫海厂交接签字仪式的有:上海轻机公司等有关领导,当时在上海的伟海临时过渡厂,还专门组织了一支赴绩溪代表团,配合留在山里搞交接的同志一起参加“上海卫海机械厂移交皖南卫海机械厂,交接协议签字仪式”,而我只能作一个大概描述。</h1><p class="ql-block"><br></p><h1>下面看看卫海厂的搬迁、以及交接的一些画面介绍…</h1> <h1>川流不息的溪流,挡不住回家的路。有一种心情,叫归心似箭;有一种思念,叫望穿秋水;有一种顾盼,是亲人隔山隔水的呼唤;有一种深情,那就是对故乡的眷恋。走遍千山万水,回家的风景最美。(1985年拍摄于六区水泵溪流)</h1> <h1>那一年的冬天,厂区那一座座石峰被白雪装点,但此刻山里人却无暇踏雪赏景,因为故乡在召唤归乡的游子…(1985年拍摄于厂区石峰)</h1> <h1>这种回家的感觉难以言喻,比大雪封山时,回家过年的心情还要迫切。</h1> <h1>这一座座石峰曾经敞开胸怀欢迎来自大上海的小三线建设者,如今也目睹我们的离去…(1985年拍摄于厂区石峰)</h1> <h1>1985年~1986年的冬天,整个厂区飘着雪花,图片中呈现的搬迁画面虽然被雪遮着不大清楚,但留下的印象却是清晰的。</h1> <h1>在整个工厂搬迁过程中,大量的工作正日夜兼程地进行,这是办公室相关人员在紧张地做着报表。(拍摄于1985~1986年之间)</h1> <h1>兵马未动,粮草先行。1986年3月6日在上海颛桥临时过渡厂要开工,食堂急需大米储备,以保证职工的食堂就餐,于是卡车同时也将大量大米运往上海。因为那年代上海也是凭粮票供应的,尤其是大米还是定量的。镜头中就是在厂篮球场前的卫海厂主干道上装车情景。(拍摄于1986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拍摄于1986年)</h1> <h1>我们从照片上可以看到,当时这辆七一牌卡车是在篮球场装车。图左侧一打围身布的是绍兴师傅老付,图片中穿件绿军装的是阿董,如今这两位当年的搬场者都已经离开了我们。(拍摄于1985~1986年)</h1> <h1>这是绍兴师傅老俞,一个人在将装满东西的篓筐搬上车,而此刻在旁边打篮球的是几个刚招工进厂的绩溪籍小青年。当时在卫海厂要撤回的档口,由绩溪方招工了一批青年男女工人,意在对他们进行培训,以便厂交接后能用上。(拍摄于1986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拍摄于1986年)</h1> <h1>这些打着草包的行李估计都是单身宿舍的。瞧~这辆七一牌车门上的白漆字3—绩—106【译为小三线(3)—绩溪县—106信箱(卫海厂)】小三线每一家的车子都刷有自己单位的代号。(拍摄于1986年)</h1><p class="ql-block"><br></p> <h1>这是小碗和阿董将一只箱子从招待所上面拿下来。(拍摄于1986年)</h1> <h1>提到搬家,不得不说一件家家户户卖家具的事,那时候家属区里可热闹了,先是附近村里的老乡前来看家具买家具,当时虽然山里做家具的木头有的是,但是上海佬(当地对上海人的昵称)的家具做的精致漂亮(因为上海家具面子都是三夹板的)所以油漆一刷是整块的,而用木板做的没隔多久全显缝了。</h1><p class="ql-block"><br></p><h1>老乡们对上海家具的喜爱程度可以说是发自内心的,在三十年前,一套用过的五大件(大衣柜、五抖橱、床(含棕棚)、床头柜、方台子(配两把或四把)靠背椅)等,居然能卖到500~600元左右。自己做的沙发,单人沙发卖100~120元,三人沙发卖130元左右。</h1><p class="ql-block"><br></p><h1>哈哈~那时候什么东西都可以卖,包括自行车、缝纫机、落地电风扇、收音机等等。后来这个消息传出去,就有当地的家具贩子来做这个生意了,他们先从我们这里买来家具,然后再倒卖给其他人,甚至有人从歙县赶过来做这个买卖。</h1><p class="ql-block"><br></p><h1>记得在1986年8月间,厂里一职工的一套家具被歙县人(贩子)买走了,要求我们将家具送到乡下去,我出于好奇,另一方面也想去那边寻觅一下古钱币。下午将近四点不到开车的,到了歙县一个很偏僻的古村落,而且一路上道路很难走,等到开到村里已经是晚上了。</h1><p class="ql-block"><br></p><h1>趁他们在缷家具的时候,我走进了一家老乡的家,问他们家里有没有铜钱,真巧这个老乡家里有铜钱,她拿出来一块从前挂的门帘,我一看那门帘长有一米不到,宽有60公分左右,门帘的四周须上都扎着一个个铜钱,在昏暗的灯光下,我一看都是清朝的普通铜钱。</h1><p class="ql-block"><br></p><h1>忽然我眼前一亮,发现一枚与众不同的铜钱深藏其中,篆书“永历通宝”,于是我化了一元钱将它买了下来。回家一查该钱币为永历通宝篆书,乃明末南明(公元1644—1683年)桂王政权之铸币。属于钱币中可以收藏的一种。如今每当拿起这枚钱币看时,就会让我想起那些年的这段往事。</h1> <h1>这辆车已经装好了,这几位绍兴师傅正在帮着捆扎绳子,图左侧那位骑自行车回头看者,为绩溪县派我厂的调研组成员。(拍摄于1986年)</h1> <h1>看样子要把这辆二吨车的车架子也带到上海去。(拍摄于1986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拍摄于1986年)</h1> <h1>把这辆二吨车装在超长车上。(拍摄于1986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拍摄于1986年)</h1> <h1>厂区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段时间里人们忙忙碌碌地做着事,可所有人的心却早已不在这里了,溪坑里的溪水还是日复一日地流淌着…就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样——</h1><div></div><h1>星星还是那颗星星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h1><h1>(摄于1985年卫海厂六区一带)</h1> <h1>经过二年多的调整,卫海厂终于在1987年11月间(确实时间不详)进行交接了,交接的主会场设在绩溪县招待所。图片中的这条路是当年绩溪县招待所门前现被拓宽的路(现为绩溪宾馆)2016年4月,阳光再次踏上绩溪县,拍下了这个场景。</h1> <h1>现在的绩溪宾馆为三星级,29年前,上海卫海机械厂和皖南卫海机械厂交接协议签字仪式在这里进行。(拍摄于2016年4月)</h1> <h1>上海卫海机械厂和皖南卫海机械厂交接协议签字仪式主会场(拍摄于1987年11月左右)</h1> <h1>来自于各个有关部门的领导出席这次交接协议签字仪式,这是会场现场情况(拍摄于1987年11月左右)</h1> <h1>当年任上海伟海包装机械厂厂长,老王也出席本次交接协议签字仪式。</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在山里负责交接工作的老季同志在会上发言</h1> <h1>上海轻机公司的领导也出席本次交接协议签字仪式</h1> <h1>当年36岁的小李同志也是参与交接工作的成员之一,这是他在交接会上发言的情景。(在1998年~2012年,李曾担任上海伟海包装机械厂总经理)</h1> <h1>坐在图中间是是后方机电公司的老付同志,图右二是后方轻工公司交接办陈越高主任,他们当年也都前来参加出席交接协议签字仪式的。图左一、二两位可能是绩溪县政府方面的参会者(左一是绩溪县公安局同志)</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季同志在会上发言</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皖南卫海厂代表发言(调研组)</h1> <h1>坐在中间的这位,是当年进驻卫海厂的调研组负责人陈鸽平。</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绩溪县方面的签字代表</h1> <h1>正式签字开始,左一的工作人员为启明星(昵称),穿了一件蛮新的涤卡中山装呢。</h1> <h1>那一年32岁的小包同志作为工作人员在签字现场</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整个会场的气氛还是充满友好的</h1> <h1>上海卫海机械厂和皖南卫海机械厂交接协议签字仪式圆满完成。</h1> <h1>当年的绩溪县招待所(绩溪宾馆)拍摄于2016年4月。</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迎送会》</font></h1><h1><font color="#ed2308">上海卫海机械厂完成交接工作后,在绩溪期间,还专门对按照政策留下来的一些绩溪籍的干部职工,举行了一次迎送会,并对这些留皖南同志表示慰问和感谢。这些同志曾经都是和我们一起工作过的同事和战友,也为小三线的建设作出过很大贡献的。如今昔日的战友就要分别,大家都依依不舍,心情难以用语言表达……</font></h1><h1><font color="#ed2308">下面这组照片是当年迎送会现场的报道——</font></h1><h1><font color="#ed2308"><span style="line-height: 1.8;">迎</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送会在原厂图书馆对面的活动室举行。</span></font><br></h1> <h1>参加迎送会的由交接双方的领导主持召开</h1> <h1>原卫海厂的留皖南的干部和职工,参加了这次迎送会。</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原卫海厂办公室主任老方同志</h1> <h1>画面中右边的是,原卫海厂检验科长观根同志。</h1> <h1>原卫海厂职工,左一为松有,左二正嘉(原厂里烧锅炉的,已于2013年底患脑溢血去世)、左三是观照。</h1> <h1>参加这次迎送会的还有一些新招工进来的青工</h1> <h1>原卫海厂职工,右边一是柴竹、原木匠间的一位长病假职工(名字叫不出了)、有根、正助等。</h1> <h1>原厂财务科脉雄同志在会上发言(该同志因车祸成植物人,于前几年已去世)。</h1> <h1>这几位都是当年由上海伟海包装机械厂派出的代表团人员,看看当年的他们多么年轻啊,哈~如今都已经拿养老金了。</h1> <h1>这些留皖同志都曾来自于卫海厂不同部门的干部和职工.</h1> <h1>图左一是王家村张吾益、热处理小赵、石门里汪天助、还有苏腊枸等。</h1> <h1>迎送会上,上海卫海厂领导向在坐的同志赠送礼品。</h1> <h1>迎送会上,皖南卫海厂领导发表讲话,整个迎送会在理解和谐任重道远的气氛中结束,也给卫海厂的小三线调整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h1> <h1>1987年,举行上海市、安徽省,皖南小三线交接工作总结会议。(图源自资料)</h1> <h1><i><b>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b></i></h1><h1><i><b>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b></i></h1><p class="ql-block"><br></p><h1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font color="#333333">请继续关注阳光的《那些年我们呆过的山沟沟》(八)</font></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行走在徽杭古道上的阳光。</font></h3> <h1><i style=""><font color="#ed2308">温馨提示:本系列美篇(第1篇至第9篇)所有图片仅供欣赏交流分享,谢绝复制粘贴抄用。</font></i></h1><p class="ql-block"><br></p> <h1><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