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不喜欢看书?

Vicky

<h3>很多妈妈问我,我孩子怎么不爱看书?我首先想了解的是:</h3><h3>你的阅读观正确吗?</h3><h3>这个相当重要!</h3><h3>很多人以为自己有高学历,给孩子读书还不会吗?大不然!我们观察了许多父母 (各种学历层次)和学前阶段幼儿进行乐亲子阅读的过程,对这些家长阅读过程的分析表明,家长们普遍不懂得如何进行亲子阅读。主要表现以以下几个方面:</h3><h3>(家长们可以对号入座了)</h3><h3> &nbsp;</h3><h3>1:以为读书就是识字。</h3><h3>大多数家长的孩子读书的过程完全是照本宣科,几乎没有语气,语调,表情在读书,过程中停下来问:这个字我教过你的记得吗?怎么念?孩子们不怎么能回答这类问题,家长就不高兴了,说他几句再接着读!有位母亲不肯给孩子念书,强调说这些字你已经都认识了,你应该自己能念了,可是孩子不愿意念,母子僵持很久,一本好书在面前就这么错过了阅读的机会!</h3><h3>其实识字与读懂由字组成的句子之间还有十分遥远的距离,比如孩子很小的时候从小河的水很深中认识"深"字,但是他要等到以后才能读懂"深厚的感情"和"深刻的道理"的"深",因为"深"有多个义项,多个义项的含义都是不一样的,小孩对不同难度意向的掌握有个过程,认识了不等于读懂了。</h3><h3><br /></h3><h3>2、每读一个故事都要说出个道理。</h3><h3> 绝大多数家长都有语文教育的后遗症看到一个故事就想挖掘内涵,这个故事讲了什么道理?以后你也不能撒谎知道吗?你要爱劳动知道吗?事实上,在幼儿园小学阶段儿童还没有抽象思维能力,对道理没有感受力,也没有能力自己总结出道理,阅读可以帮助他们拓展生活阅历,欣赏故事中角色的行为,模仿故事人物或者正面的人生体验,到了青少年期他们才会在大量阅读和社会交往的基础上慢慢悟出一些"人生道理"。在此之前都是观察式,体验式学习,不能直接学习"道理"。</h3> <h3>比如孩子可以通过阅读《好奇的乔治参观图书馆》这个故事了解图书馆里有故事志愿者,借书要办借书卡,一次只能借3本等等。这是我们成人想让他懂得的道理,但是这是隐性的目标,不能变成显性的教学目标,一个小孩是总结不出来的,所以我们也不能逼他说出来,但有这样的一个阅读体验就可以了!再如通过阅读《一只有教养的狼》它里面所说的狼是通过别的动物对他的态度得知自己的行为效果的,之后为了获得伙伴的友好态度,他不知不觉的就采取了有教养的行为模式了,而不是由妈妈直接告诉他什么叫有教养后才变得有教养的!</h3><h3> 如果一定要强调读书的教育意义,故事里的句子就是亲子之间的共同语言,亲子读书多的家庭一定有这个体会:拿书中的人物说事,和孩子沟通要顺畅很多!比方说有个男孩子奇奇,熟读《肚子里有个火车站》,他不肯喝水时,爸爸说一句:小精灵要从天而降的雨!他立马喝了。如果他只肯喝一口,爸爸说:小精灵那么多,雨不够分他就会再喝几口。</h3> <h3>3、家长不懂得读图的重要性!</h3><h3> 由于儿童对视觉形象更敏感,更喜爱,他们对图画书的画面十分感兴趣,他们眼睛盯着画面,这儿有个兔子,这里有个老虎,很少有妈妈认可孩子这样的观察力,而是&quot;啪&quot;打一下孩子的手,&quot;别动,好好听妈妈讲故事&quot;,如此几次孩子就兴趣索然,表情呆滞,环顾四周,妈妈又急了,&quot;别开小差听故事&quot;!</h3><h3> 读图,是儿童发展观察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儿童审美情绪发展的必经过程!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不是对视觉艺术作品的欣赏与教育,很多成人对美术作品的评价只有一个标准:&quot;像&quot;或是&quot;不像&quot;,以后我会多列举一些优秀的绘本引导大家来欣赏!</h3> <h3>4、不懂得如何与孩子互动。</h3><h3> 也有部分家长意识到在读书过程中应该和孩子互动,但是很多人经常问一些封闭式的问题:"对不对呀""小兔子脚上的套鞋我门家也有的对不对呀"?孩子能做的回答就只有点头了。其实这样的问题几乎没有给孩子自己动脑自己练习说话的机会,假如我们和朋友聚会有一个人总是霸占着话语权别人没有插嘴的机会时间长了大家就不愿意跟他聚会了只有大家都有说话的机会才能让我们体会到聚会聊天的乐趣。</h3> <h3>很少有家长关注孩子读到了什么?孩子对书中什么元素感兴趣,家长们不愿意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有的时候是没有智慧回答),他们不接纳孩子离开&quot;主题&quot;的联想和想象,&quot;你想到哪去了&quot;&quot;你别扯那么远&quot;&quot;你给我说一遍听听&quot;!家长们缺少跟孩子们一起天马行空进入想象世界的能力,大多数家长都应该向《最最喜欢的野餐》中提姆和莎兰的父母学习,跟随孩子进入他们的童话世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