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年

∞虎哥

<h3>一向被中華民族重視的年,在太行山一帶的鄉親們意識中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情。尤其在文化底蘊厚重的千年古縣---------井陘的一些村落,更是把春節當成一個至高無上的節日。</h3><h3>井陘天長鎮的核桃園村便是其中的一個。</h3><h3>核桃園村位於太行復地河北和山西省的交界處。現有2000多人口,分九個生產隊。這樣的規模在生活,生存條件不怎麼優越的太行山區來說,真的算得上是大村落了。但使核桃園這個名字走出大山,走進華北平原的却是因為這裡的鄉親們的純樸,熱情,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h3><h3>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同其他村落一樣惠及到這裡,鄉親們的生活得到了初步改善。</h3><h3>吃穿不愁的莊稼人的第一需求當然就是精神文化需求了。再加上鄉親們對年的重視,又正至農閒季節,紅紅火火鬧鬧新春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h3><h3><br></h3> <h3>正月十七的踩街活動把故鄉的年推向了高潮。</h3> <h3>傳鑼錚錚,</h3> <h3>根據十二生肖屬相,年便有了活動主題</h3> <h3>曾經走出大山,走進祖國首都北京做匯報演出的拉花,不僅是井陘人的驕傲,更成了井陘千年古縣的名片,被列為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h3><h3>如今,這一古老的藝術被鄉親們賦予了時代感。同時,也是故鄉人過年文化活動不可缺少的大盤菜。</h3> <h3>古老的習俗深深的影響着年輕人,並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瞧,年輕人的秧歌跳的多奪人眼球啊!</h3><h3>聽鄉親們說,跳古裝秧歌的四位美女還是在校大學生,而且,只有一位是核桃園飛起來的金鳳凰,其他三位均是來奔同學度假的四川姑娘,被太行山濃郁的民俗,淳樸民風所感染,情不自禁的參加到活動隊伍中。可見故鄉年魅力之無窮。</h3> <h3>來上幾張特寫,讓秧歌者自己和故鄉年的參與者美上一陣子。</h3> <h3>這種羊都毛巾頭上蒙的著裝方式是太行山鄉親的唯一,再配上藍色大襟上衣的裝扮,一下子把故鄉年的參與者拉回了太行山中。</h3> <h3>老財主皎潔的目光,啃人的算盤,帳本,无一不告訴故鄉年的參與者活動豐富的內涵。也體現着節目導演的苦衷。</h3> <h3>這個節目叫什麼?應該叫跑驢吧!剛剛步入人生的小美女為參加踩街活動,還耽誤了一場藝術考試呢!</h3><h3>故鄉人對年得重視程度,從這裡可見一斑嘍!</h3> <h3>多才多藝的她去年鬧新春還扮演了個老頭儿,演的活靈活現。</h3> <h3>打樹花可不是太行山村落都能做的活動。它既要具備對金屬--------鐵的物理知識,又要有傳承人的點撥,組織。</h3><h3>核桃園村便有着這古老的傳統。</h3><h3>傳承人-------步入古稀之年的吳考珍,對人說,核桃園的過年大樹花傳統,從什麼時間開始,是明清時期?還是更早?誰說不清楚,但老人從記事儿就有,到十几歲後的參與,這可是真的。最起碼也有几十年的歷史了吧!</h3> <h3>對,就是他們,每年過年給核桃園和周圍村落的鄉親們帶來歡樂的打鐵花者。</h3><h3>其中,右三就是省級非遺傳承人吳考珍老人。</h3> <h3>就是他打樹花非物傳承人------令人尊敬的吳考珍老人</h3> <h3>春風楊柳</h3> <h3>梨花報春</h3> <h3>平時省吃儉用的鄉親們到了正月便變得大方起來。為招待來參加,參觀活動的外鄉人,選擇有較大空間的養老院壘起了大鍋灶,擅長烹飪的男人登台為客人們做起了被列市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拖刀面。用太行山人的熱情,好客招待四面八方朋友。</h3><h3>這在當今商品經濟社會里,恐怕也成了不多見的唯一。</h3> <h3>手幹不過來,便用機器壓。</h3> <h3>看,客人吃的那個香勁儿。</h3> <h3>新年一到,家家戶戶掛起了紅燈籠,夜幕降臨,火紅的燈籠照亮了整個山村,核桃園變成了一座不夜城。</h3><h3>紅紅火火的山村,紅紅火火節日,紅紅火火的光景。紅紅火火諭示着核桃園的鄉親們來年核桃滿山,果菜滿園。去採摘,收穫一個又一個豐收年。</h3> <h3>美篇製作虎哥、于占洋、李哈妮</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