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油建一校是我小时候上学的地方。当年我们家住在油建一村,油建中心村与油建一村的孩子们都在油建中心村的油建一校上学。</p><p><br></p><p>我在这里上完小学和初中,后来这里的高中资格取消,我和几个发小是第一批转到九分厂钻井五七中学上高中的,后来转到这里来上了有几届那我就不清楚了。</p> <p>从我上高中以后,我们家就搬走了,开始搬到丰收村,后来我的父亲从油田设计院调到滨南采油厂,我们家又搬到滨州滨南大院。</p> <p>油建一校,它是坐落在油建中心村的西南角。我们两个村的孩子都在这里上学。</p><p><br></p><p>我的家住在油建一村,它在中心村南面,两村相聚大约1.5公里样子。 </p> <p>这是70年代当年的胜利油田基地。</p> <p>这是70年代油田钻井前线指挥部组织生产施工。</p> <p>这是油田70年代80年代单位获得表彰的集体合影照片。</p> <p>这是当年著名的女子采油队照片。</p> <p>这是当年的胜利会场也是电影院,你是否还能记起。</p><p><br></p><p>这个电影院是油田设计院设计的,我的父亲参与其中的电的方面的设计。</p><p><br></p><p> 我记得为检验电影院二层设计是否达到设计的安全标准,第一场电影是设计院的工程师们去看的,他们全部坐在电影院的二楼上看电影。</p><p><br></p><p>这样的安全检验办法不知现在是否还在通用。</p> <p>我希望,以后建设的大型项目,特别是与公共安全密切相关的工程,应该由设计者和建设者共同进行第一次试用。</p> <p>这是现在的油建公司办公楼,我的很多同学,现在依然继续在油建公司工作。</p> <p>这是油建公司用于野外施工自我宣传的画面。</p> <p>在我依稀的记忆里,我们家住在油建一村东北边,在幼儿园的南边,在靠近东边的公路一侧。</p> <p>油建一村和油建中心村是胜利油田油建公司的农业点。这里距离油建公司约20公里左右。</p> <p>我们的父辈无论是春夏秋冬,都是坐着敞篷或者半敞篷的卡车上下班,由于人多,一车人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车里站着。</p><p><br></p><p>农业点是解决我们的父母家庭居住的地方,它是哪年建的,它建设有多长时间,这个我都不记得了。 </p> <p>油建中心村与油建一村之间建了两个大水库,两个水库之间由二十米左右宽的大沟联通。</p><p><br></p><p>这两个水库主要是我们这两个村盐碱地改造和种植稻田灌溉之用。</p> <p>我们这里的家庭大部分是农业户口,记得好像我们这些家庭,国家和山东省给的食品供应是很少很少的。</p><p><br></p><p>我们家是农业户口,一个月凭票供应每个人一两油,十斤粮食,一家每月供应一两香油,一家每月供应半斤猪肉........</p><p><br></p><p> 很多家庭不舍得吃肉,特意要肥肉,回家把肥肉榨出油,这个榨出的油用于炒菜只之用,这样保证全家能够吃上用油炒的菜。</p> <p>对于农业户口的家庭,单凭这样的食品供应,大部分家庭大人和孩子,根本吃不饱饭,家里男孩多的更是难上加难。</p><p><br></p><p>所以,我们必须靠自己种地,来自己养活自己。</p> <p>我们的母亲来到油田后,大部分是专职带孩子,养育自己的子女,主要是从事种稻田工作。</p><p><br></p><p>我们从小也是边上学,边参加种田劳动,比如参加盐碱地的改造,参加平地,插秧,收割等等过程。</p> <p>我们住的房子都是称为干打垒的房子,这样干打垒的房子在油田所有农业点都是一样的建设的。</p><p><br></p><p>每个家庭住的都是这样的房子。</p> <p>那时根本没有风扇,空调的概念,不要说见过,听说过都没有。</p><p><br></p><p>干打垒房子的墙体是用土参和上稻草搅拌砌筑而成,厚度大约40公分的样子,保证房间冬暖夏凉。</p><p><br></p><p>这样的房子是油建八大队职工建设的。那时更没有农民工的概念,一切都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p> <p>我们村西边是八分厂医院,相聚大约是两公里左右,现在是叫胜利医院。</p><p><br></p><p>我们两个村旧址,大家现在是看不到了,现在的东营园建设博园,就是我们之前居住的地方。</p> <p>有一次,我心血来潮想去看看中心村和一村的老房子,当时场地正在平整,我找不到去一村的路了,从胜利医院向东望去也看不到一村的影子。</p><p><br></p><p>我下车问了附近的居民,才知道一村和中心村自此不再存在。</p><p> </p><p>我们这两个村的人一部分搬到胜利医院靠北的地方,一部分搬到了锦华小区。</p><p><br></p><p>前后快有五十多年了,时间和空间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p> <p>我现在回忆小时候这里的样子,回忆在学校上学时各种事情。</p><p><br></p><p>回忆一起与小伙伴玩耍的时候的情景,有些事情感觉还有些印象,有些记忆模糊,有些事情是一点印象没有。</p> <p>我想,也许是因为还是太小,我们初中毕业才16岁,我们都还是在长身体的孩子,身高和样子会有很大变化。</p><p><br></p><p>也许可能是分别的太久;有些同学,初中一毕业就没有再联系。</p><p><br></p><p>个别的同学,初中一毕业,就是好像再也没有见过一面。没有再谋一面的同学,最长的时间,可能有37年了!</p><p><br></p><p>不知在时间上,我算的对不对。</p> <p>就像今天这样,看到这样些同学聚会的照片。</p><p><br></p><p>很多的同学面孔是没有印象的,都是靠同学们的提示后再去慢慢的回忆,再慢慢的去想。</p><p><br></p><p>我一遍一遍的去寻找,就好像看电影回放一样,一遍一遍的反复看回放,寻找那段时光可能留下的点点记忆。</p> <p>现在回忆起来,当年我们这些孩子与老师都是一起成长的。</p><p><br></p><p>这是因为在六十年代我们国家无论在经济和政治上遇到很大的困难,造成整个国家和社会人才断档,我们的老师也很少是正规学校毕业的,我依稀记得我父亲好像也在油建一校教过学生。</p><p><br></p><p>我记得上初中时,我们的语文朱老师好像自己就是说过,他是与我们一起上学的,现在想想也是,我们是第一届初中读三年的年级,现在我们的孩子都是初中读四年。</p> <p>小学的学习情况,我是不记得了。好像有一个语文老师从教课到管理很厉害。</p><p><br></p><p>我记得好像教音乐的老师是专业出身。</p> <p>到了初中这一块,我记得我分在二班。</p><p><br></p><p>我还记得,我们这一届是第一个初中上三年的一届。</p><p><br></p><p>我还记得从我们这一届从初三开始分快慢班。</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我还记得我们这一届是油田第一届设立重点高中的----那是油田一中。</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 class="ql-cursor"></span>当时,好像各学校可以推荐一定名额的学生不用考试直接上重点高中。</span></p> <p>我们学校由于老师推荐人选不一致,最后决定不再进行推荐,让我们这些同学们自己努力考油田一中。</p><p><br></p><p>最终只是夏波和张东清考上重点高中 。如果老师推荐达成一致的话,我们可能会有更多的同学上重点高中。</p><p><br></p><p>夏波现在在北京是知名的编剧。</p><p><br></p><p>门颖 丁庆明 杨奎军 马建忠 谢文年 岳翠广 张国利 何殿东等等同学都可能是推荐的人选。</p> <p>在我们初中毕业,每个同学进行下一个目标选择的时候,除了个别同学有机会可以接父亲班上班之外,是城市户口的同学是直接招工的。</p><p><br></p><p>我们大部分同学都有两个选择:</p><p><br></p><p>一是报考技校和中专,二是报考技校和高中。</p> <p>我们都知道,哪个年代考上中专太难了,考上中专是飘渺的,是在天空中飘着的事情。</p><p><br></p><p>当年初中生想考上中专,比现在考博士都难。小伙伴大部分是奔着技校而去的。而且大部分是奔着油建技校而去的。</p><p><br></p><p>因为,那是那里是我们父辈工作的地方,好像去了那里我们的父母和自己就都放心了。</p> <p>小时候,在我们成长的路上,我们遇到最大的风险就是没有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p><p><br></p><p>我们的家长很少告诉我们如何进行安全防护。一个家里都是三四个孩子,父母每天都是为生活而奔波,平时根本没有精力照看孩子。</p> <p>像我们这样每个家庭大部分是有三个以上的孩子,父亲在油建公司野外上班,母亲去种地,能吃上饭就很好,根本顾不上孩子的管理。那时,孩子们的管理都是散养。</p><p><br></p><p>一个孩子为了玩,不知道什么是危险。不是道什么是害怕。有时玩起来是全然不顾。家长教育我们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打。再不听,就往死里打。</p><p><br></p><p>这样也无法阻止悲剧的发生,我记得每年都有意外发生。好像是游泳死亡人数最多。</p> <p>我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我们体育活动,孩子们要求去游泳,体育老师满足孩子们的要求,带孩子们去游泳。</p><p><br></p><p>结果,有一个双胞胎的一个淹死了。当时,很多很多人去捞孩子的遗体,孩子的家长在现场嚎啕大哭。</p> <p>我记得从那以后,我们的这个体育老师,就很少很少说话了。</p><p><br></p><p>当时,我很小,吓得我好几个晚上睡不着觉。 </p> <p>这张照片里面的同学是部分到九分厂钻井五七中学读高中的小伙伴们。</p><p><br></p><p>这张照片有汤仲文 岳翠广 赵文凤 门颖 王月萍 张开芹 周燕 张丽南 王金勇 何殿东 谢文年 范齐军 马建忠 张国利 田晨春 丁庆明 南秉江等同学。</p><p><br></p><p>我们不知道考试管理者是怎么想的,当时报志愿是技校和高中,结果,当年录取分数线是高中分数比技校高,录取志愿从高向低排,没有办法,只能上了高中,两年之后又上了技校。</p><p><br></p><p>而有的是农村户口的同学,在读了高中之后没有考上技校,不能安排工作。命运是否在作弄人。</p> <p>这是那个当时年代,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做游戏。</p><p><br></p><p>图中照片的孩子们应该比我们小,我好像记得我们没有上过幼儿园。</p> <p>回忆那段时光,有些人会问,那个时代很穷,没有什么玩的,你们快乐吗?</p> <p>我想,那时候除了家里没有钱,不能添置新东西,除了吃不饱,有时饿肚子。</p><p><br></p><p>除了没有新衣服穿,只有从老大穿后传给下一个等等情况以外。除了物质世界极度匮乏以外,我们的精神世界是很丰富多彩的,挺快乐的。</p><p><br></p><p>我想,这可能与我们这些小伙伴都能玩在一起有关。我想,也可能与年龄有关,正是为赋新诗强说愁的年纪。</p> <p> 在自己玩耍的小天地上还是很快乐的。那个时候,那个年代农村和城里孩子们玩的游戏,好像我们都会玩。</p><p><br></p><p>冬天玩各种冰上活动。夏天就是去水库游泳。我们玩的非常开心,经常是父母叫回家吃饭时,还是要再玩一会。</p> <p>我们玩的游戏还有推铁环、弹弹珠、沙包:扔、挑、踢、陀螺、挤尿床、纸折:飞机、四角、面包、东南西北。</p><p> </p><p>我们玩的游戏还有香烟纸折的三角、拍画片、摔泥巴、砸瓶盖、木头人、老鹰捉小鸡、捉迷藏、丢手绢、 跳绳、跳皮筋等等。</p> <p>这是我们玩耍过的游戏:</p><p><br></p><p>弹玻璃球游戏。</p><p><br></p> <p>吹肥皂泡游戏。</p><p><br></p> <p>打水漂游戏。</p><p><br></p> <p>李杰同学的愿望:</p><p><br></p><p>希望能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幸福快乐!</p> <p>李杰同学喜欢户外活动。</p><p><br></p><p>她希望更多的同学走出家门,积极参加各种户外活动,锻炼身体。</p> <p>李杰坐上这个三轮小推车,高兴的她,仿佛又回到了70年代的农村老家。</p> <p>李杰同学在户外运动,她还不忘思考人生。嗯,她是很有责任感的人。</p> <p>李杰同学在竹泉村旅游度假区游玩。</p> <p>这是李杰与她的小伙伴在户外活动足迹与记录。</p><p><br></p> <p>李杰同学是在这里慢慢捞鱼吗?</p> <p>你看她这个认真劲头,可比她在上学时,做作业的时候认真多多了。</p> <p>到了我们现在这个年纪,就应该学会放松自我。</p> <p>李杰同学的这些小伙伴都是舞蹈方面的高手,有机会去看看她们的表演。</p> <p>杨军同学的愿望是:</p><p><br></p><p>愿我们同学情,天长地久一直到老! </p> <p>杨军同学的对象是摄影师。</p> <p>我知道的杨军同学有两大爱好:</p><p><br></p><p>摄影和唱歌。</p> <p>杨军同学的性格像男孩子:大大咧咧,敢想敢干。</p> <p>这张是她在2016年东营马拉松比赛中,参与现场拍摄。</p> <p>我的女同学很多已经退休了,而杨军同学在平安保险公司一直在努力。</p> <p>尹朝荣同学的愿望是:</p><p><br></p><p>愿同学们珍惜彼此的情缘---到天荒,到地老!</p> <p>这是尹朝荣同学制作的手工艺品----龙。</p><p><br></p><p>她准备送给同学们,特别是属相是大龙的同学。</p> <p>尹朝容同学积极参加社区各项活动,这是与小区与居民一起包元宵,参加社火活动。</p> <p>尹朝容同学童心未泯,她喜欢与孩子们在一起。</p><p><br></p> <p>殷建芳同学的愿望是:</p><p><br></p><p>愿同学们相互常常联系,哪怕是相互之间打个电话,发个短信。愿同学们之间的思念到永远!</p> <p>殷建芳同学性格外向,为人直爽,朋友们很愿意与她一起出行。</p> <p>殷建芳同学也是户外运动的爱好者,这些是她与小伙伴们在一起。</p> <p>这是殷建芳同学和蔡月娥同学在云台山。</p><p><br></p> <p>这是黄河入海口自然保护区,这是一组同学们一起游览的照片。</p><p><br></p><p>孙改芳 翟丽萍和孙圣兰同学在一起。</p> <p>这是黄河入海口自然保护区。</p><p><br></p><p>孙改芳翟丽萍和孙圣兰同学在一起,女同学的心态比男同学的心态年轻的可不止一点。</p> <p>这是魏冒功 孙圣兰与谢修军同学。</p> <p>这是孙改芳 翟丽萍与孙圣兰同学。</p> <p>这是孙改芳 殷建芳 孙圣兰 谢修军 翟丽萍 毛运昌和魏冒功同学。</p> <p>毛运昌 谢修军 魏冒功与孙圣兰同学。</p><p><br></p> <p>几个同学蓬莱一行。</p><p><br></p><p>孙圣兰 蔡月娥 王继红 孙改芳和殷建芳同学一起同行。</p> <p>这是同学们在海上的船上。</p><p><br></p> <p>同学聚会好处很多很多,回忆过去,畅谈未来。</p><p><br></p><p>同学聚会不用开场白,见面就开聊。同学聚会不觉生硬,见面什么都可以说。</p><p><br></p><p>同学聚会不用客套,见面叫小名,还外号,还更加亲切.......</p> <p>洪伟和尹朝容同学在秦镇米皮小店中。</p> <p>在我看来,同学聚会,特别是很久没有与同学们见面的聚会就是一个神经病的治疗过程。 </p><p><br></p><p> 同学的名字叫不上的,有同学们帮你喊。</p><p><br></p><p>你与其他同学一起做过的事想不起来的,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有同学主动帮你想,与你一起回忆。</p> <p>同学们还帮你一起回忆你到谁家蹭过饭,你抄过谁的作业,与谁一起玩过什么游戏,跟谁一起打过架。</p><p><br></p><p>别看你那个时候小,但是,你对哪个异性同学有过好感的经历情况,旁边的同学比你记忆的清楚多了......</p> <p>从专业培训角度上看,按照培训师讲课专业的术语说,上述过程是<b>碎片化记忆</b>的一个过程。</p><p><br></p><p>在慢慢的回忆过程中拼出一张完整的画面。至于拼成的画面完整到什么程度,主要取决于这位同学"<b>病重的程度</b>"和后期"<b>治疗的方法和治疗效果</b>"。</p> <p>我们同学们在相互帮助"神经病"同学"治疗"的过程中,友情在你我之间徐徐的流动。</p> <p>亲情在你我之间慢慢的流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