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span style="color:rgb(0, 0, 0);"> 位于广州老城区中轴线的越秀山,就在家门前。谁说身边无风景?待我带你一一看过来,在这座山上,除了岭南秀色,还装着广州近代史:</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0, 0, 0);"> 南麓山脚,屹立着恢宏庄严的中山纪念堂,纪念堂身后,是中山纪念碑……</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0, 0, 0);"> 中山纪念堂,我在里面看过多少场精彩演出,至今已无法记清,因为大多看演出,都是晚上去,眼里尽是文艺晚会,纪念堂的白日风采,极少领略。</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0, 0, 0);"> 今天路经纪念堂,正值连日雷雨初放晴,曙色微露,天地一新,浓荫掩映的纪念堂,煞是养眼,不由走近它,看看白天的纪念堂——</span></h1><h1><br></h1><h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资料:</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广州市中山纪念堂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集资兴建的。1929年1月动工,1931年11月建成。1956年,重铸的高5米的孙中山先生铜像屹立在纪念堂前。1963年对纪念堂进行了大规模翻修,屋顶全部采用蓝色琉璃瓦。在6万多平方米的公园四周增建了铁栅栏,在园内栽种了很多树木、花卉。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八角形建筑,外形庄严宏伟,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设计师巧妙运用了建筑力学的结构原理,采用钢架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跨度达71米的建筑空间内不设一柱。</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设计师:吕彦直</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公开招标征集中山纪念堂设计方案,同时要求纪念堂须"庄严固丽、暗合孙总理生平伟大建设之意味"、"堂内以容纳5000人为最低限"、"声浪传达、视线适合以臻善美"。</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最终,青年建筑师吕彦直的方案脱颖而出。他以钢筋混凝土和花岗岩材料替代砖木,让整座建筑显得"庄严固丽",堂内大量使用吸音棉解决"声浪传达"问题。此外,他通过建筑语言暗喻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巧妙地满足了"堂内容纳5000人"以及"视线适合以臻善美"的要求。 </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吕彦直的一生可谓短暂,1929年他病故的时候只有35岁,不过在吕彦直有生之年,设计的四件大型建筑作品,有三件可说是名垂青史,也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建筑界的地位,这就是南京中山陵、广州中山纪念堂和纪念碑。 </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3>主体建筑,俯仰之间、左右逢源,每个角度,都那么巍峨且美观。<br></h3> <h3>天下为公,在如洗碧空下格外醒目。
堂堂正正,一如先生遗风!<br></h3>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但凡说"身边无风景"的,皆因熟视无睹,家门前,其实有许多看不完的风景人文。</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看过南麓山脚的孙中山纪念堂,以及纪念堂所依靠的孙中山纪念碑,继续往北,翻过山凹,有广州城标志性雕塑:五羊石像,雕像记载了五羊衔谷的民间传说,《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269引《广州通志》云:"广州府五仙观。初有五仙人,皆持谷穗,一茎六出,乘五羊而至。仙人衣服,与羊同色,五羊俱五色,如五方。既遗穗与广人,仙忽飞升而去。羊留,化为石,广人因即其地祠之。一般认为五羊传说表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开拓岭南的历史。广州的简称:羊城、穗城因此得名。<br> 2007年,五羊传说入选广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br><br></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镇海楼外观<br><br> 镇海楼,岭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年代最早的一座楼阁式建筑。座落在城北的城墙之上,高五层,俗称五层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其后成化、嘉靖、清康熙年间多次重修。1928年大修时将木柱楼板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镇海层楼"是清代羊城八景之一,登楼远眺,羊城景物如在眼前,清人所撰名联至今仍悬楼上。<br> 越秀山作为当时城墙的北部,五层楼便成了城墙所连接的最高处,站在五层楼上,不仅可俯瞰全城,还可见珠江,镇海楼前,古炮列阵,大有镇守边关之气势。<br> 镇海楼上说沧桑,说尽羊城往事,回首越千年,留待后人瞻仰、铭怀及感悟。</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镇海楼博物馆陈列品:铜壶滴漏</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镇海楼博物馆陈列品:古钟</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镇海楼博物馆陈列品:广彩整套餐具</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明代铁锚</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镇海楼门前的老狮子,在此守护六百余年</font></h1> <h3>镇海楼上说沧桑,说尽羊城往事,回首越千年,留待后人瞻仰、铭怀及感悟。</h3>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r>清代名联至今仍悬挂在镇海楼上:<br>万千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霄目空今古 <br>五百年故候安在使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font></h1> <h3> 告别镇海楼,望北前行,是韩国园,仿造韩国建筑的亭台楼阁,依山而建,虽是时值深冬,南国花木却不管不顾,只管春色满园。</h3><h3> 秋风,目不能及,可它摇曳树木花草,窸窸窣窣可闻可见。</h3><h3> 阳光,难以直视,它投射的所有物事,让你感知明媚温暖。</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越秀山古城墙</font></h3> <h3>广州起义观音山战斗遗址</h3> <h3>资料:</h3><h3>1922年1月12日,香港中华海员工业联合会在苏兆征、林伟民等领导下,为反抗香港英国资本家的压迫剥削,要求增加工资,举行大罢工。1万多罢工工人毅然返回广州,在西濠口设立罢工总办事处。海员在各界人士支持下,经过56天斗争取得了胜利。</h3><h3><br></h3><h3>罢工期间,海员们在越秀山修筑了一条海员罢工路(即今从镇海楼前起经广州美术馆旁至山脚与吉祥路相接这段路),并计划在路旁山坡上建纪念亭,后因经费不足未成。1931年,广东海员支部委员梁国英、黄玉成、罗贵生、冼禄等发起筹款,1933年海员亭终于建成。</h3><h3><br></h3><h3>1983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