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下曹民俗“拉死鬼”

路虎

<h3>2014年11月26日,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等部门公布了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邢台沙河市白塔镇樊下曹村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h3><h3>它是藏匿在太行山深处的古村落,虽鲜有人知,却幽香自然,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正月十六“拉死鬼”这一传统民俗从远古流传至今,颇有神秘色彩。</h3><h3><br></h3> <h3>正月十六是村里最热闹的日子,甚至比大年初一还要红火,大姑娘小媳妇以及在外工作的人都要赶回来参加活动。从早上开始村里人就开始忙活开了,净街扫院,在老街上搭建用焰火和鞭炮组装的“老干”,又要准备晚上点火用的稻草柴火,街道里会有扭秧歌、打扇鼓、杂耍等传统的娱乐项目。天一黑,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在门前用柴草点燃篝火,放鞭放炮,放烟花。篝火点燃以后,人们就用筷子或干净的铁丝,将麻糖,果子串成一串,让小孩子拿着去烤百家火,就是把麻糖串在每一个篝火上烤一烤,还说烤过的篝火数量越多越好,烤过百家火回来后便将麻糖分给家里人吃,不论大人还是小孩每人都必须吃,据说这烤过百家火的麻糖是祛除百病的功效,这一年里都会健康强壮。俗称“烤杂病”。之后人们陆陆续续向村中间的老街汇聚。老街两侧的房屋据说都是明清时代的建筑,有几家很是壮观!此时的老街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锣鼓队,秧歌队,吹唱班尽兴地表演,人们也欢天喜地的到处观看走动,更有亲戚朋友相聚一起相互拜年问候。稍晚些时候,随着一声炮响,“拉死鬼”活动正式开始,由一群小鬼(代表好鬼,负责抓拿代表恶势力的死鬼)手持烧火棍,将死鬼(身穿白色的孝衣,化恶鬼脸谱,头上带着又高又尖的纸帽子,类似于电视剧里面的黑白无常的那种帽子,上面绘有骷髅头图案,写有“死鬼”的字样,这个帽子是死鬼身份的标志。死鬼原先也是有人来扮演,现在多改为纸糊)羁押游街。当鬼快跑经过谁家的门口时,这家人就会赶紧点燃篝火,添草加柴,让火旺旺的,火着的越大越旺越吉利越好,当鬼跑过来了,就要点燃炮竹,让鬼在震天的鞭炮声中跑过,俗称“炸鬼”,寓意可以赶走灾难疾病、驱除邪气,保佑来年人和牲畜的健康安全。死鬼就这样在村子的大街小巷里被羁押着跑来跑去,一直要转完整个村子。最后在村外的田地里将死鬼的行头一把大火烧尽,代表作祟的恶势力被统统赶尽杀绝,不会再祸害村里,整个仪式才圆满结束。随后,还要在老街上上演精彩的烟火表演,点燃“老干”,燃放鞭炮,“抬黄杠”,热闹非凡,以表达驱除瘟疫后人们的欢愉心情。</h3> <h3>夜幕降临,家家户户门前燃起篝火</h3> <h3>正月十六晚上“烤杂病”也是我们老家这一带民俗。一家人吃罢晚饭,长辈上供完,家家户户用芝麻杆、各种柴草杆在大门口生起大火,一家人围火取暖,大人放鞭炮,孩子点烟花。据说,在火上烤哪个部位,可以消除哪个部位的病。必须至少烤七堆火才行,俗称“七笼火”,而且烤的火堆越多越灵验,一到此时各家门前火堆旁都围满走街串巷烤火的街坊,欢腾的火焰烤走一年的杂病,象征着幸福健康。</h3> <h3>扭秧歌、锣鼓、旱船、武术等各种民间传统节目轮番上演</h3> <h3>这棵有几百年树龄的老槐树是老街的中心,见证了樊下曹村的沧桑变迁。树上绑满了“老干”,也就是各种烟火,拉完死鬼后的烟火燃放就是从这里开始的</h3> <h3>重头戏“拉死鬼”在晚上九点多开始上演,将这一民间狂欢活动推向高潮</h3> <h3>各种死鬼就这样被人们羁押着开始游街,当鬼快跑过谁家的门口时,这家人就会赶紧点燃篝火,添草加柴,让火旺旺的,火着的越大越旺越吉利越好,当鬼跑过来了,就要点燃炮竹,让鬼在震天的鞭炮声中跑过,俗称“炸鬼”,寓意可以赶走灾难疾病、驱除邪气,保佑来年人和牲畜的健康安全。死鬼就这样在村子的大街小巷里被羁押着跑来跑去,一直要转完整个村子。最后在村外的田地里将死鬼的行头一把大火烧尽,代表作祟的恶势力被统统赶尽杀绝,不会再祸害村里,整个仪式才圆满结束</h3> <h3>这种活动在以前叫“封建迷信”,现在摇身一变就叫“传统民俗”,变成一种文化了</h3> <h3>其实在沙河西部,以前像这种正月十六“烤杂病”、“拉死鬼”、放烟火的习俗很多村庄都有,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大部分村庄都没有完整的保存下来</h3> <h3>纠结,面对PM2.5经常爆表的空气严重污染,民俗是去是留?!若采取禁燃禁放,以后,这项民俗会不会渐行渐远,如何保留传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