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我的记忆中,少有收到情书的时刻。我想大家一定都收到过一封,两封甚至更多的情书。小时候,见到过姐姐收到的情书整整一大箱,那时羡慕至极。现在的人,好像已经不写情书了,最多就是打电话或者微信诉衷肠。有时候会看到朋友分享的诗词曲赋,似乎更能表达爱慕之心,也会让情书多了些温婉之妙。</h3> <h3> 提到情书,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在厦门大学的鲁迅故居。2014年的八月,在那里,我第一次看到一往严肃的鲁迅先生写给他的妻子许广平的情信。</h3><h3> 他写到:</h3><h3> 我先前偶一想到爱,总立刻自己惭愧。怕不配,因而也不敢爱某一个人,但看清了他们的言行的内幕,便使我自信我绝不是必须自己贬抑到那样的人了,我可以爱。听讲的学生倒多起来了,大概有许多是别科的。女生共五人。我决定目不斜视,而且将来永远如此,直到离开厦门。</h3> <h3> 我想,自1923年的他俩相识,到两年之后因许广平的求教而有了书信往来,再到后来我们所见到大名鼎鼎的《两地书》。这样日渐深厚,彼此欣赏的爱情,是我所心生向往的。也是我第一次看到在那个物质匮乏、严肃的年代,用毛笔书写的亲笔信,竟还有朱红色的批注,让我驻足良久,直到姐姐等的不耐烦才肯离开。</h3><h3> 是不是真的懂得鲁迅先生这份深情,我不知道,只知我的心被这朴实的文字所吸引,挪不动步子了……</h3> <h3> 记得有人说过,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寥寥几笔,款款深情。让我这个不谙世事的丫头,一下子被打动。</h3> <h3> 情书,究竟是什么呢?是写给爱情的还是写给情人的呢?还是写给有情人的诗书呢? </h3><h3> </h3> <h3> 记得我收的第一封情书是全英文的……想来好笑,居然看不大懂。查了字典查词典,才看懂一些。那几年的书信往来,有情诗,有散文,也有英文歌词。</h3><h3> 年少轻狂的爱恋,终究抵不过岁月,抵不过距离。分手时,竟也是一封英文情信结尾,然后就分道扬镳,各自天涯。</h3> <h3> 今天二月十四,微博讨论话题:情人节你最想收到什么礼物?我答:一封三行情书。</h3><h3> 我不贪心的,三行就好。果真有个朋友写了一封三行情书给我,顿时心生温暖。 </h3><h3><br /></h3><h3> 简单的情信, 简单的几个字,是有魔力的,会让你哭也会让你笑。这种魔力只来自于你深爱的那个人,那颗心,那些书信。</h3><h3> 哪怕只有一个字,也是最美的情书……</h3><h3> 起,落。</h3><h3> 安,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