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胡贾洞——文/刘宏冰

千年雪魂

<h3>出商城县城关南行30余公里,豫皖两省交界处,大别山群山环抱一小村,名曰胡贾洞村。</h3> <h3>传说村后有一山洞,洞深数十里,一头连河南,一头至安徽。明末清初闯王李自成兵进河南时,见人必杀,逢村必屠。胡姓和贾姓两户人家数十人一起躲进深山,隐居于该山洞中三月未出,幸免于难。闯王兵过后,胡、贾二族依山筑屋而居,世外如有风吹草动,则悉数进洞避祸。因山洞躲藏胡贾二族,后人称该洞为胡贾洞,小村也依此名而留存至今。</h3> <h3>然数百年后时逢盛世,战乱早已远去,百姓安居乐业、城乡歌舞升平。世间搜集乡村奇闻趣事、探寻山水秘境险峰之风日盛。</h3> <h3>一日,偶得胡贾洞传闻,一石激起千层浪,久居闹市之心再也无法平静。整日里坐卧不安,脑海里时而刀兵四起、饥民衰号之声震天;时而如仓鼠入洞,耳边山民呼气如兰,猥琐怯懦之状犹在眼前。如此反复交替,数月难平。如不能前往一探究竟,恐平静生活再无宁日矣!</h3> <h3>终于寻得一机会,邀约数位亲朋好友,驱车200余公里,前往大别山金刚台南麓商城县伏山乡燕塆村一探究竟。至崇山峻岭深处,汽车再无法前往。众人分乘友人早已准备好的四台摩托车,开始了蜿蜒曲折、穿村过户之旅。</h3> <h3>摩托车时而如负重老牛缓缓爬行在陡坡之上,时而如下山猛虎向谷底直冲而下,时而如游龙入海穿行于田间草径之中,上山下坡,弯来折去,山间风光尽收眼底。众人惊呼山高路险之余,犹叹沿途山松之虬劲、山花之妖娆、山石之雄奇、山水之清纯、山田之秀美、山村之静谧。</h3> <h3>经过近半小时的艰苦骑行,数棵参天古树掩映之下,几幢久经风雨、飘摇欲倾的老屋出现在众人眼前,十余位纯朴山民正忙着在屋前挖山垫路。没等我们把车停稳,山民们皆都围了上来,热情地招呼我们,有人递来了长凳,有人端来了茶水,问明来意后,村民们一致推选德高望重、年近七十的胡大爷做我们的向导。</h3> <h3>又是一番手忙脚乱的驴行,胡大爷领我们穿过林荫小径,手脚并用爬行数百米才攀上一道山梁,绕过两块如门巨石后,来到了一块绿油油的稻田前。</h3> <h3>胡大爷指着稻田下面的一沟如山巨石告诉我们:胡贾洞就藏在这堆巨石之间,小的时候自己跟着父亲来过这里。因自己年少,父亲让他在巨石边等候,曾亲眼见他手持蜡烛没入巨石之中。</h3> <h3>百无聊赖的他,在巨石上睡了好长一觉,从早上红日初升,直到日落西山,方才见父亲从巨石中钻出。听父亲讲,洞不仅深达数里地,而且宽敞通风,还留有早年避难灾民的简易生活设施。但自那以后,再未见父亲进去过。</h3> <h3>多年后,村里已无一人进过洞中,自己是目前唯一在世又曾亲眼见过有人进到洞中的老人了。但因年少未曾进入洞中,后来虽曾和村民们一起探寻过多次,却始终未曾找到洞口,这成为他今生最大的憾事。老人说,如果能同我们一起找到此洞,他就能放心地去见自己的父亲了。</h3> <h3>在胡大爷的指点下,众友人七手八脚地砍开杂草,砍去老树虬枝后,巨石中间露出一三角形黑黝黝的洞口,近得洞前,顿感凉气扑面。为了安全起见,经过商量,我们决定,留二人在洞外收放安全绳并看护物品,其余带上绳索、棍棒、电筒一同进洞。</h3> <h3>从三角形洞口下探,离洞口不足两米的地方杵着一块巨石,能容四五人团座。下到巨石平台后,洞内“淅淅沥沥、滴滴答答”水流声清新悦耳。从巨石边缘滑下,则进入一由数十块巨石拱成的一个不规则大洞,洞底砂石成底,几处山泉汇成一股清彻小溪流,缓缓流入山下乱石堆中。洞内大概可容二十余人,弯腰低头成人方可在洞内蜷身行走。</h3> <h3>经过仔细搜寻,在洞的东北角,一块巨石之下,我们又发现了一个三角形洞口,洞石石头上居然有白色的霜雾凝结。用强光电筒一照,数只蝙蝠狭小洞口夺路而逃,将众人吓出一身冷汗。但洞口实在太小,仅能容下一成人手臂伸入其中,深不见底。再仔细摸索,顺此洞口下移一米。两块巨石拱错间一堆砂石掩埋着一块不知轻重的卧牛石,露出砂石部分似一牛头插进土里,似在拼命护住什么东西。</h3> <h3>友人用手中工兵锹反复试探,发现掩埋卧牛石的砂石很松,似乎有人为动过的痕迹。再反复挖掘,被掩埋的卧牛石露出大半,被卧牛石堵住的洞口也逐渐显现出来。然而同行七八人使出九龙二虎之力,依然无法将此石挪开。</h3> <h3>“找石匠来!”我们把洞中的情况告诉胡大爷之后,颇有生活经验的胡大爷马上回到村中,找来一膀大腰圆的吴姓石匠,将锤子、凿子、铁杠等物件一件件吊入洞内,经过一通叮叮当当的敲打,吴石匠终于将卧牛石一分为二。众人齐手将露出砂石部分挪开,一个刚好能够钻进瘦小成人的不规则洞口呈现在大家面前。大伙儿一阵欢呼,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应该就是入口了。</h3> <h3>多年节食勤作、素爱登山探险的优势今日再次显现。大家相互环视后,进洞的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我身上。身背加长电筒,手持砍山刀,早已豪情心中来、勇气胆边生,一种追寻先人足迹、探访奇境险洞、让历史大白天下,舍我其谁的历史责任感油然而生。顺洞口看去,确认手电光所到之处,并无危险和异物后,我头朝上、脚朝下,五体投地趴在清凉的洞底砂石之上,得意地向羡慕嫉忌恨的众友人含笑致意,慢慢地倒着滑入洞中。</h3> <h3>瞬间脚已着地,悬着的心还没跟着落了下来,一阵不明物体洞内乱扑腾的声音,又让我陡地把心提到了嗓子眼。直起身来,打开强光电筒,在驱走黑暗的同时,看清了在洞内搞出动静的不过是数十只蝙蝠,在一丈见方的洞内上下翻飞。尽管空间狭窄,却没有一只撞在我身上。洞的四壁皆是黄土,非常干爽,间或有飞累了的蝙蝠停下来挂在洞壁的小树根上,黑溜溜的小眼睛直勾勾地看着我。看清洞内情形后,我又伏下身来,用工兵锹在洞内东敲敲、西戳戳,试图想找到传说中能够一直通往安徽境内的洞穴入口。我一边仔细搜寻,一边将洞内情况大声简要地告诉洞外。十多分钟后,尽管我使出浑身解数,在狭小凉爽的空间内折腾了一身臭汗,就差掘地三尺,也还是没有任何收获。</h3> <h3>筋疲力尽的我被友人们用绳索拉出洞穴,没等我喘上一口气,一个个都争先恐后地询问洞内情况。看到我泄气的模样,已经大致知道情况的友人们慢慢也失去了热情,有人已经收拾起带进洞内的物品,开始撤出大石洞。</h3> <h3>出得洞来,我们又在胡大爷的指点下,在巨石阵上上下下搜寻了好久,再也没有找到比刚才更大的洞穴了。</h3><div>下山时,大伙显然没了来时的兴致。但沿小路慢慢下山,极目远眺,山间美景一览无余,蓝天悠悠,白云淡淡,远山如描黛,梯田翻绿浪,不觉间,早已忘了寻古未至的遗憾,而慢慢沉浸山间美景当中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