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毫无收获,实则是在扎根 ——由古筝学习引发的有关亲子教育的思考

安小主

<h3>上学期因为工作太忙,一学期的古筝课基本没怎么上。上最后一次课时明显感觉到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距。想到网上流行一句话:不怕同桌是学霸,就怕同桌过寒假。于是下定决心好好利用寒假苦练一番。</h3><h3>同学丹给我发来了一段她弹奏的小斑鸠的录音。啊,这首曲子是老师下学期的教学计划,她居然就弹出来了,是那么的流畅动听。这激励着我更要加紧时间练习啊。丹很热心地给我讲解了这首曲子中最难弹的部分——左右手同时配合那一段。丹把自己在弹这段时总结出的方法详细地跟我讲了一遍后,告诉我你慢慢练吧,练着练着你就会找到感觉的。</h3><h3>好吧,于是我就开始运用丹教的方法摸索那段曲子。看似简单,弹起来不易啊。左右手节奏不一样,那左手总是不听使唤啊,左手节奏慢些,拨的弦没有右手多。可是左手总是跟着右手跑,无法控制。这种状况持续了一周,每天练,每天错。于是挫败感油然而生。突然想到了身边有几位朋友是资深古筝学习者。于是想到找她们求方法。然而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没有方法,就是练习。</h3><h3>好吧,硬着头皮练吧。可是仍然没有成效啊。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都想放弃。然而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凭什么人家能学会,你就不行呢。于是继续练习。</h3><h3>到了第三周的时候,似乎灵感突然乍现。能很顺畅地弹出来了。</h3> <h3>这个过程,让我想到了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作为父母的我们,我们总是给孩子设定了很多的标准。希望他在哪个年龄段取得多大一个成绩。当孩子没有达到我们要求的时候,我们怀疑、失望,甚至责备孩子不够努力。然而我们忽视了孩子前面的努力其实是在扎根。就像毛竹的生长那样,前几年每年只能长出三到四厘米,这只是我们看到的部分,看不到的部分是它的根在向地底下四周蔓延。前面四年的生长是在为第五年后每天以足足30厘米生长速度储备了营养。就像我学弹古筝那样,一周过去了没有效果,二周过去了效果仍然不理想,到了第三周收获了豁然开朗了感觉,前面两周也是在扎根。这又让我想起了淼学习围棋的路。在三段升四段时,淼停留了很久,参加了四次升段赛用了一年半时间。表面上看是孩子没有进步,实则是孩子在扎根。有了这段时间的扎根,在升至四段后没有花多长的时间就成功晋升到了五段。</h3><h3>然而,有太多的人想急于求成,想去寻找通往成功路上的捷径。就像我,在古筝学习中只想花最少的时间,用最小的精力去达到我的学习效果。于是我到处外寻方法。可是身外无法,不需外求,努力还得靠自己。身为父母的我们,当我们看到孩子一时的慢生长时,不要着急,孩子不是没有成长,而是在扎根,给孩子充分的时间,他会带给你意外的惊喜。在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唯有坚持再坚持。不是因为有了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有了希望。2017年,加油,我和我的孩子!<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