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皇杠

剑蓝

<h3>抬皇杠又称抬杠,抬花杠。是流传于河北南和河郭一带的传统民俗文化娱乐活动,距今已有2000多年。(此片借用马健老师拍摄的作品)</h3> <h3>抬皇杠原来是和皇宫送贡品的,一杠配一马。相传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黄巾军在南和张路郄村一带和汉军展开激战,河郭一带的村民,用皇杠带着食品给农民军送粮,在贾宋和那里的村民汇合一起支援起义军。</h3> <h3>后来形成习俗年年正月13--20在河郭抬杠,21,22在贾宋抬。现在已形成32杠,32匹马,参加者上千人,围观者数万人,已成河北规模最大的传统民间活动。</h3> <h3>目前已经在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送黄粮与抬黄杠的传说</h3> <h3>南和县城北,自古就有两个友好村,一个河郭,一个贾宋。每年正月二十一日,河郭村的人,总要抬着黄杠,到贾宋村去玩社火;贾宋村的人也像招待亲戚一样热情款待他们,相传,这是东汉末年,黄巾军与官兵打仗时留下的规程。正月十一齐杠十三齐马,十五十六抬杠,二十一、二十二送杠接杠</h3> <h3>社火的名称叫“抬杠”。社火队由杠和马组成,一杠一马间隔排列。</h3> <h3>“杠”就是一个小轿子,内部装的是“金银财宝”。这是一种独杆轿。由两人抬着。在抬杠的过程中,两人要进行精彩而熟练的表演。</h3> <h3>轿夫不准用手,轿杆在轿夫的脖子、两个肩膀、脊背、胸前各处灵活的移动。</h3> <h3>当两人都用前胸顶着轿杆时,就发生顶牛现象。北方人习惯把两人吵架顶嘴称为“抬杠”。就可能来源于此。</h3> <h3>抬黄杠活动主要由河郭西边四个牌,即赵牌、梁牌、樊牌、郄牌(庄)四牌组织的。因此,“抬黄杠”打的大旗上写的是“四牌公”三个大字。“四牌公”大旗一直由抬杠首领即“杠头”打旗并保存,千百年来世袭至今。</h3> <h3>“南和抬黄杠”主要在河郭周围十余个村与村之间进行游艺活动,时间在半个月左右,之后再到传统友谊村贾宋镇十余个村进行游艺活动。</h3> <h3>“黄杠”共三十二杆,由家族世袭保存。一般杠是由杠箱和杠杆两部分组成,杠杆长6米,粗12公分,由弹性木料做成。杠箱在中间,重约30公斤,杠箱两边各有铁环一个,杠杆上绑有两串铜铃,随着杠杆颤动,有节奏拍打,三十二杆杠同时作响,热闹非凡。杠箱顶部用彩绸、彩球、彩带编织在一起,两边插有鸡毛掸子两个,上下摇摆,美不胜收。</h3> <h3>“南和抬黄杠”时,三十二杆黄杠,由六十四个身穿各色彩装的青年后生抬着进行游艺活动,并且每一杆杠后面配备一匹骑战马的勇士,三十二杆杠配三十二匹马。玩累了,就重新换一班小伙子接杠,又是六十四个抬杠的,三十二个骑马的,期间还有妇女参加抬黄杠活动,总之是增加欢乐气氛。</h3> <h3>表演时,“杠头”高举“四牌公”大旗,三十二只杠按顺序排列其后,由“三眼枪”鸣枪开道,在“杠头”指挥下,由“杠头”带领,按照杠谱要求,大家跟着“头杠”踩着杠的震颤鼓点,时而徒手倒肩,时而外八步内八步,杠杆在脊背上任意转动,两个抬杠人前后默契配合,翩翩起舞。</h3> <h3>抬杠活动最后是马术表演。类似马戏团的马术表演。最精彩的一场是“野鸡旋(发音“学”)窝”。年龄小的,跑不了那么远,挤不进去的都欣赏不全面。</h3> <h3>特别是野鸡旋涡和赛马,人、马、杠一起运作,人欢马叫,万马奔腾,使抬杠艺术达到高潮,给人民以力和美的精神享受</h3> <h3>“南和抬黄杠”人文价值是将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活动相结合,人员参与多,涉及范围广,集军事布署、八卦布阵、军马训练、马上艺术表演、舞蹈体育于一体的大型民间游艺活动,是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传播传统友谊,人民强身健体,增进身心健康的群众活动。</h3> <h3>从东汉末年到现在口碑相传数千年,并且还有系统的杠谱资料,是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h3> <h3>“野鸡旋窝”好似一个漩涡,人、马、杠呈螺旋式飞奔,越旋越大,观众看客也跑着吆喝分奔,随着杠马而膨胀和缩小,那阵势好似人在马上、马下翻腾和往复、旋转、奔跑,人唤马叫,龙腾虎跃,煞是壮观。</h3> <h3>这些活动都是在平坦的麦田里进行的。人们都说,经过人马的踩踏,田里的小麦就长得非常旺盛,定会有好收成。这好像和冬季麦田“碾地保墒”的道理是一样的。</h3> <h3>表演队的人员要从河郭玩到贾宋,河郭人员全部到贾宋镇的互不相识的普通居民家中吃饭。各家都争相做最好的饭菜款待客人。</h3> <h3>抬黄杠活动影响数百里,每到抬黄杠时,每天观看人数均达数千人,这项活动均在正月进行,一是有利于小麦踏青,土地保墒;二是有利于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团结各阶层人民,增强传统友谊;三是以有形文化活动,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增强人们爱国主义思想,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