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世美景:云南诺邓古村

李静

<h3>有人曾说:如果你来云南我不会带你去丽江、香格里拉、泸沽湖......我想带你去大理,不去风花雪月的苍山洱海,而是去看那些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隐世美景:比如保存千年原始风貌的小地方——诺邓古镇。</h3> <h3>的确,这里没有游人如织、没有过度开发、处处商业。她美得低调,美得像是在时光的最深处。而这千年时光深处的诺邓古镇就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的深山中,她是滇西北地区年代最久远的村落,唐朝至今,诺邓古镇就一直叫做"诺邓",从来没有更改过名字,因此被称为"千年白族村"。</h3> <h3>诺邓,是一个安静、复古的小镇,它也是谦和的。当你踏进古镇,不用卑躬屈膝,不用唯唯诺诺,不用诚惶诚恐,你只需安静平和的和它在一起,仿佛空气也是温暖、柔和的。站在这个千年不变的小村庄里,仿佛听到一个美妙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清脆悦耳,若隐若现。那个声音又仿佛在梦里,日出日落,云卷云舒。对于一个浪子或者是旅者来说,在这里听听虫鸣风声,也是一件美丽的事情。</h3> <h3>世上真有什么地方能抵御岁月的变迁、时光的侵袭么?让我们放慢脚步,来诺邓感受不一样的古朴与宁静:</h3> <h3>有人说"有故事的人喜欢古镇"。我没有故事,却也喜欢古镇,而且越古老越喜欢,我觉得这是因为古镇本身有故事。就像诺邓,远离尘嚣,厚重的历史使人觉得虚幻,走进去,就像掉进了时光中。</h3> <h3>2016年10月29号,天空中时时飘洒着蒙蒙细雨,我们一行6人,在当地旅游部门工作的甜甜(红衣女士)陪同下,走进了这座千年古镇。</h3> <h3><b>诺邓盐井: "诺邓"在白族语中意为"有老虎的山坡"。诺邓也称"诺邓井","井"就是盐井。这里最迟在唐朝就已经凿井制盐,是一个典型的以盐井为生存依托的村落。</b></h3> <h3>上山之前,在山下的小河边,有一个房子,是新修的,里面是古盐井的旧址,围起来做参观的,可以一看,只是盐井太深,又废弃了,黑洞洞的,不大能看明白,只能想象当初采盐的情况了。尽管只是一个旧址,却是中国古代盐文化变迁的见证。</h3> <h3>此照片为借用。</h3> <h3><b>诺邓火腿:说到诺邓盐,必须提及与之密不可分且是世上最美味没有之一的诺邓火腿。</b></h3> <h3>在山下的小河边旁,我们还见到了一个硕大的《舌尖上的中国》的招牌。原来当初摄制组就是在这里拍摄的。</h3> <h3> 每年的冬至到大寒,诺邓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火腿,因为这个时候是做火腿的最佳时间。处在海拔1800米左右的诺邓,恰好在河谷中江水转弯的地方,这种温润的气候最适合火腿的深度发酵。选择村子里散养的绿色无污染的猪腿,加上诺邓村独有的一道调味料,腌制一个月,挂在房梁上风干后便可以上桌了。如果是腌制了三年多的火腿,那便是诺邓火腿中的上乘美味了。制作这等上乘美味的独特调味料,就是有着上千年历史的诺邓盐。</h3> <h3>既然来到诺邓怎能错过诺邓火腿,甜甜带我们来的农家小院一定会是很有特色的。</h3> <h3>在农家小院儿就餐之前,我和妹妹亲自来到厨房,她切我拍,才有了这些照片。</h3> <h3>彻底风干的火腿,脂肪早已氧化成绝佳的美味,这时,用刀划一小块,不用经过任何的烹饪手法,就可以直接放在嘴里,细细咀嚼,品味一番。</h3><h3><br /></h3> <h3>加工后的火腿以及配有火腿的蔬菜汤,现在想起来依旧回味无穷。</h3> <h3><b>诺邓民居:诺邓村里的房子或建筑都是典型的白族民居建筑。至今还有元、明、清代的建筑院落以及民国后的建筑院落,还有寺庙、祠堂、牌坊等多处。每一处院落都巧妙地利用山势地形布局。一层叠一层往上走,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由于山势较陡,前后人家之间的楼院重接,台梯相连,往往是前家楼上的后门即通后家的大院。</b></h3> <h3>诺邓村依山而建。踏着石板路拾阶而上,步入这个历史厚重的古老村落,仿佛听到马铃声在驿道上回响,而马帮的影子也时而浮现。时光在这里沉淀,恍惚自己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历史的痕迹沉重而悠远。</h3> <h3>随手推开一扇门便可打开一段历史。</h3> <h3>和一般内地的四合院不同,我们造访的诺邓古镇民居大多依山而建,正房与厢房、面房都不在一个平面,因此屋檐上下高低不一,层层递接。</h3> <h3>开放式的客厅可听雨、可看花。</h3> <h3>客厅两侧均有楼梯通往二楼卧室、客房、储藏室等</h3> <h3>客厅的正对面。</h3> <h3>淅淅沥沥的小雨正应了五滴水客栈的来由,因为雨水要经过五层屋檐才可落到地面,所以取名五滴水四合院。其他的还有"四滴水""六滴水"等屋檐现象。 </h3> <h3>驻足在这座深邃的老院,凭栏远眺、细听窗外雨滴,很想静下心来慢慢享受这里的悠闲时光。</h3> <h3>远处,若不是阴雨天,一定会有蓝天、绿树,还有呼之欲来的青山;近处,老屋的青瓦屋檐下的红辣椒,悠悠的微风轻佛进来,这样的美是无声的,不消语言,只端然静立,已成诗篇。</h3> <h3>淳朴、善良,热情、好客的小院儿主人们</h3> <h3>烧柴煮饭的主妇,用一闪一闪的火光,把每一个日子都烧的有滋有味。</h3> <h3>从一旁等待的老伴儿脸上,我看到了他满足且幸福的感觉。</h3> <h3>很想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把刀,问过了,可她既听不懂我的话,我也不明白她在说什么。猜想是切火腿用的吧。</h3> <h3>从老屋出来,继续踏着青石板路,走在崎岖多变的街巷里,撑着伞,背着相机包,虽然有些累,但觉得身边的这一切对我来说是那么新奇和朴实。</h3> <h3><b>诺邓村的中心:大青树</b></h3> <h3>标志着诺邓村中心的,是一棵枝繁叶茂得可以遮天蔽日的粗壮百年老树:大青树。据说它已有300多年的历史。</h3> <h3>站在树下,想象着久远以前的村民们,在树下乘凉、喝茶、下棋……好像千百年来的生活就一直如此,安宁静谧,与世无争。300多年的风风雨雨没有摧毁它,反而滋润了它,偶尔山风吹来,甚至可以听到叶与风的合奏,仿佛在诉说着一种久远,和现世的安然。这是一个来自苍老的生命,为诺邓一代又一代的村民提供纳凉,见证了多少前尘往事、风雨繁华。</h3> <h3>因故没能照到大树全景,此照片是借用的。</h3> <h3><b>题名坊</b></h3> <h3>顺着大青树前行几步路,就是明清时期提举司衙门的门楼。后来改造成登载黄氏家族科举的"题名坊"。</h3> <h3>题名坊上镌刻着黄氏家族历代举人、进士、秀才功名。虽然是一个深山中的村落,却也曾经文教兴盛、文人辈出。</h3> <h3><b>诺邓玉皇阁</b></h3> <h3>玉皇阁是一座道教建筑,建立于明朝,据说是云南最大的木质三层阁楼。</h3> <h3>这里少有人涉足,几乎都还保持着历史原貌,只是比较破旧了。<br /></h3> <h3>最有特色的是阁楼内部的藻井(也称天井),中央绘有二十八星宿重彩画,由三十二块木板按八卦方位拼合而成,上有二十八个动物分别代表相应的星座,除去有几块脱落了,其余颜色仍然鲜艳可辨。这组集宗教、天文学、玄学、绘画为一体的艺术品,也有着非常高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h3> <h3>寂静无人的玉皇阁,好像被时光遗忘了一般,外面的世界日新月异,而它依然如旧。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在诺邓这个远离喧嚣的地方,无声地存在,荒老。它曾有过华丽的外表,而今已然经过时间的洗礼,超然于外,存世的是那份素面朝天的质朴与真实。</h3> <h3><b>诺邓文庙、武庙</b></h3> <h3><br /></h3><h3>诺邓虽然不是州、县驻地却建有孔庙,这在古代礼制中是个特许。诺邓文庙建筑精致庄严、古朴典雅。因时间关系,没有拍到武庙。</h3> <h3><b>游走在村落里,你可以看到:</b></h3> <h3>明清时期的黄泥土坯房。</h3> <h3>散养在村里的土鸡</h3> <h3>青石板小巷</h3> <h3>老旧的门窗</h3> <h3>修缮过的古戏台</h3> <h3>青瓦屋顶上的炊烟和远山脉脉。而这一切似乎都在赤裸裸的向你诉说着她的历史。</h3> <h3><b>下山途中看到了这样的画面:</b><br /></h3> <h3>赶着骡子驮运的村民,一条路,一匹骡,一个人,看着他们渐行渐远的背影,我想这样的画面肯定存在了许久。从前盐业发达,商贾兴盛时,他们的祖辈也这样行走在山村古道中,用勤劳,为家人带来所需的日用品,为整个家庭谋一年的生计。</h3> <h3><b>其实诺邓村里有很多古迹,很多故事,比如万寿宫、黄家宅子,还有家庭博物馆,盐马古道,都可以慢慢去逛,去品味历史。村中寺庙、牌坊、府第、祠堂等都有,可以想见当年茶马古道重镇的繁华。</b><br /></h3> <h3><b>在诺邓仅仅一天的短暂停留,恍如一个远离尘世的梦,梦中有绵绵细雨、空灵的马蹄铃声、深邃的老屋、神秘的庙宇、亮亮的青石板路…………诺邓,她宛如一朵奇葩飘在云端,只是为了告诉你,天空不是真空,当你登临其上时,才知道诺邓不是传说,而是传奇式的历史风云。</b></h3> <h3><b>很想再多停留一会儿,很想抛开浮躁的心,静下来慢慢享受这里的悠闲时光。很希望旅游的大潮,不要淹没这村庄的恬淡与娴静。很庆幸,自己能够在她还保持着古风古貌的时候,来一睹这片被时光遗忘的土地。</b></h3> <h3>特别感谢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长及各界摄影大师们的精心策划、周密安排、一路同行。</h3> <h3><br /></h3><h3><br /></h3><h3>图、文:李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