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小河

北归雁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杨春雨</p> 🚀🚀🚀👆👆👆👆点蓝色北回归线关注更多     我的家乡在江淮之间,苏州中部的里下河地区。那里水网密集,沟、港、河、汊四通八达,在河岸两边不是绿色的芦苇就是青垂的杨柳,一片片、一丛丛,隐映在绿色之中的草房就是我的家。 闻名全国的“溱潼会船”就在我们那里。 小河美丽的景色以及在小河里玩耍嬉戏的情景,时常在我的脑海里回放。     小时候,我不知道小河的源头在哪里,通向何方。那时河水是碧清的,尤其是冬天,可以看到水下游动的鱼。 河上的一座小木桥是我们上学时的必经之路。每逢下雨,几根木条拼接的桥板上沾满了泥水,非常滑又没有护栏。 从六、七岁时起,我就自己从小桥上面走过,实在走不过去时就从桥上爬过去。 上学以后,如果放学时雨大,老师就到桥头送我们过桥。    游泳、跳水和扎猛子是最令我开心的事。 好象有记忆起,我就会游水了。 夏天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在小河里,看谁先游过河,看谁扎的猛子长。 玩得高兴了,就各自在身上涂满泥巴站在桥上往河里跳。大多是直直地跳下去,象一根筷子插入水中;也有会头朝下往下跳的,就象现在的跳水运动员那样的姿势;最怕的是掌握不好动作要领,扑落时肚皮先触水面,那是很疼很疼的。 有时候有船从我们身边经过,我们便游过去,爬到船后的舵板上,随船而行。 更有趣的是农民夏天修木船时,要把船倒扣在水面上,以便清除船底的青苔。我们便跟在大人后边,在扣在水面的船上下,钻来钻去捉迷藏,一些小鱼也来凑热闹,在我们身边游来游去。 有时候,天都黑了,泡在水里不肯上岸回家。害得母亲到处寻找着,焦急地喊着我的乳名。 (杨春雨,你妈喊你回家吃饭!)     钓鱼,鱼钩是自己做的,偷家里缝衣服的针,在煤油灯上烧红变软,然后再折弯成鱼钩形,用缝衣服的线拴上,再找一根芦苇杆,便制成了一根满意的钓具。 放学后或放假了,首先想到的不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是家长交待的烧饭、做家务的事,而是去钓鱼。 带上鱼杆,到河边,将装上蚯蚓的鱼钩静静地放进水中,两眼紧盯着鱼浮: 一看浮子慢慢沉进水里,就知道是虾在动钩;如果是浮子急促快动,就知道一定是小鱼在捣蛋;如果浮子先慢慢地动几下,然后迅速地下沉就一定是大鱼。 虽然每次都有多少不等的收获,但是回家后大多是因为没做作业和家务而受到父母的责备,当然如果有大的收获会好些。   骑在牛背上过河时,牛只露出一个头在水面上,两个圆圆的鼻孔朝上。人悠闲地坐在牛背上,大半个身子都在水里,牛的尾巴偶尔甩几下,抽到身上麻麻的痒痒的。     夏天的夜晚,非常闷热。弄条船,漂到河的中央,用水把船板冲洗得干干净净,人躺在上面睡觉,既没有蚊子又很凉爽。那种感觉真是惬意、舒服、爽快,那是现在的空调房间无法比的。 下河摸鱼、摸虾、摸河蚌更有情趣。 在河坎的水面下,交错长了许多芦苇的须根,虾就藏在下面,用两只手轻轻的一合,感觉有虾在手里蹦,就迅速抓住了,有时没带装的篓子,就把抓到的虾含在嘴里,继续抓,等抓多了再送上岸来。 摸鱼,需要点技术和经验,一般人不知道到哪里抓、怎么抓。蓟鱼,夏天一般没有,只有在秋冬才能抓到,这鱼一般在水草窝里。最容易抓的是一种叫“虎头鲨”的鱼,夏天,在河边码头的石头缝里,两边用手一堵,就能轻松抓到。     打水漂也很好玩,捡一块小瓦片,站在河边,须将瓦片的平面与水面保持平行,使劲一甩,瓦片就象贴水的小燕子,在水面上跳跃着飞向前去。      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不算厚的冰,在冰层厚的时候人可以从上面走,我们便在上玩各种游戏,比如抽“蒋秃头”,这是俗称,也就是后来才知道的叫“橐驼”,用木头削成的圆圆的,用布条抽打就能不停地转,在冰上转得更快、持续的时间更长。还有玩“车箍”“打角子”游戏。 再大些时,我也学会了撑船、划船、摇橹和朗风的活儿。(朗风:即帆船。在船上装上桅杆,扯上蓬布,靠风的动力使船前行。)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我随两个年长的农民去运肥料。船上装很多肥料,船沿快接近水面了。 那一天,真是阳光明媚、蓝天白云、清风徐徐,正好是顺风,我们便扯上蓬,一个年长的拿着旱烟锅把着舵,笑眯眯的,另一个拿着篙,坐在船边悠闲地看着两边水的深浅。 朗风行,不要撑船,我没事了,就手拿一本书看,真是浪漫、惬意极了。 记得我还写了一首小诗,至今还觉得很有意境。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朗风行</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杨春雨(13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绿波白帆两岸青,</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水高船深顺风行。</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汉荷烟把舵掌,</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少年捧书船头吟。&nbsp;&nbsp;</p> 1978 年的冬天,我收到了入伍通知书,那时我在一个邻近的村庄当民办教师。某一天晚上,生产队的挂桨机船把我从河边的那所学校接走,然后又送我到姜堰的陈庄,再乘轮船到高港、到镇江…… 直到那时。我才知道,我家乡的小河,连着通扬运河、连着长江,也通向大海。  从镇江踏上了西去的列车,就此,告别了我家乡的小河。     现在,也常常回老家去,除了看望家乡的亲人,就是看家乡的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