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城市是个复杂的巨大系统,包括用地、建筑、市政设施等多个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具有复杂的空间关系基于空间设计和管理的建筑和城市规划领域。而数字城市是将城市地理、资源、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社情和各种社会服务等复杂系统进行数字化、网络化、虚拟仿真、优化决策支持和可视化。通过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等基础技术,整合城市信息资源,构建基础信息平台,建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信息系统和信息化社区,实现全市国民经济信息化、社会公众服务信息化和强化区域内治安保障的数字化统一。</h3><div>流水坡社区位于海口西北部,滨临南渡江东岸,总面积0.4平方公里,辖16个物业小区、23个机关单位和37老旧居民聚集区域。2009年起至今,经过为时6年旧城改造现有居民3123户,5921人,其中本地居民2032户,3875人。截止2016年12月改造完成19853.23平方米,就地安置16765.11平方米,安置户口数2979户,安置人数3901人,安置率92%,,目前流水坡中区、利安、晋江下三个区域仍在改造中,预计2019年完成。 </div><div> 一、流水坡社区网格化管理特征 </div><div> 1、网格布局,条块总和。社区网格化管理按照一定标准把社区划分为16个网格,通过划分网格,在保有原先递阶结构的管理体系和权力体系的同时,将各个职能部门整合起来,增加每个部门横向的联系。在网格化管理之前的流水坡社区管理体系“有条无块”,“条”上的上级部门沟通较多,工作效率也比较高,但是“块”上的部门沟通较少,缺乏协作机制、服务通道并不顺畅。社区网格化管理联系起了“块”与“块”之间的联系,在处理综合问题上,可以用最少的程序,最有效的办法处理,促使条块结合,共同发挥作用,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div><div> 2、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社区网格管理的目的是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精准的服务,那么必须对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精简。网格化管理将原先各部门处理业务相同的流程,例如业务受理、任务派遣、日常巡查等流程进行整合,在网格化管理的流程中,社区内部实现社区服务各业务环节之间的横向衔接,免去了很多业务受理的中间环节,去除了重复、多余的环节,提高了业务流程的专业化程度,以及保证了业务高效、透明、顺利的执行。 </div><div> 二、白龙街道流水坡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问题 </div><div> 1、社区管理制度规范不完善 </div><div> 至2009年已经废除了沿用55年之久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至今仍没有一个可以依照的法律条文或法规条例。而现在社区工作明显是“无法可依”,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律规定,上级让做什么,居委会就做什么。一个健康成熟的社区必须具备一系列完整的规章制度和运作规范,才能高效有序的管理好社区内各项事务。由于目前涉及社区管理的法规和规章还不健全,使得社区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经常出现无权管理、越权管理、多头管理等现象。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使得正确评价考核社区管理工作开展情况难以实现。 </div><div> 2、基层管理人员紧缺 </div><div> 流水坡社区居委会的社区工作者“两委”班子内仅有5名,包括社区内9名网格员共14人,在工作开展时很多时候班子内部都是分人不分工,往往一人身兼数职,网格员也兼管数格,因此造成了工作责任不明确,管理区域不清晰,人员的管理意识也随之淡薄。再加上网格化管理标准要求高、项目多、程序规范,所以要占用与浪费的人力资源相对变大,工作目标变繁杂,任务落实情况也变得重复。在实际网格化管理当中,出现了一些职能部门人手紧缺的问题,同时一些基层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与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社区干部大多年龄较大。中老年管理人员虽然实践经验相对丰富,但网格化管理认识比较模糊,对网格化管理所涉及的消费维权、居民投诉反映机制等综合型工作业务知识掌握不够,而两委“班子5人中,更有1位即将退休甚至不会基本的电脑操作;而年轻人由于工作时间短,实践经验少,业务知识不足,一时又难以独挡一面。 </div><div> 3、网格化的泛化虚化现象日益严重 </div><div> 流水坡社区在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之初并没有规定网格化管理到底应该管理哪些具体事务,所以直接也就导致“网格化己经被泛化到可以解决任何问题的地步,似乎与党的系统和政府系统相关的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网格化来解决。”网格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区工作当中出现的问题,是提高基层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但是,我们不能利用网格解决任何事情,比工商管理、食药安监、消防巡查等本属各职能部门范畴的工作业务,如果城市管理的各项任务都依赖于网格,那势必会形成对网格的依赖,从而忽视了客观事实,使社会管理过程简单化、无序化的进行下去。因此,当务之急,是明确网格化管理的职权范围。 </div><div> 4、群众的参与程度不高 </div><div> 网格化管理本应起到增强社区凝聚力和认同感的作用,但社区网格化工作开展以来,社区群众并未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当中来。政府没有做足对社区群众进行广泛的、深入的网格化管理的宣传工作。而这一问题在流水坡社区的体现要复杂得多,也集中得多,因为这里当地务工人员临时租房多,有三分之一的住户都是租住的。面对流动量如此大的社区,想要实现高参与度,难度可想而知。 </div><div> 三、.对流水坡社区改进的合理化建议 </div><div> 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让社区管理有法可依 </div><div> 为了确保社区网格化的良性运行,制定并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非常重要。一方面完善的政策法规,可以表明政府在社区网格化建设中所持的态度,对政府各部门、对社区、对民众可以起到一个导向作用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通过政策法规来明确各部门在社区网格化建设中的具体工作职责和业务流程。 </div><div> 而完善的政策法规为政府提供了评判标准,用来衡量在社区网格化管理中社区工作人员是否严格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以及对运行过程中的不当行为进行追责。而且社区网格化管理尚处于探索阶段,机构设置、职责划分等方面并不规范,网格化工作随意性很大,因此需要完善的政策法规对社区网格化管理进行规范,使其规范化、标准化、合理化,这样社区网格化管理理念才能得到准确无误的贯彻。 </div><div> 2、提高群众参与度,加强社区自治功能 </div><div> 社区网格化工作不能偏离服务基层群众的宗旨,要把与群众日常生活切实相关的问题放在社区工作的首位来抓。要通过社区网格化管理,强化街道和各个社区的管理职能、拓宽百姓与政府的沟通渠道,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整合服务资源,强化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方式,在社区事务服务、市民生活服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社区就业、救助、福利、慈善等基本保障和社区卫生、体育、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方面,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 </div><div> 3、提高社会工作者素质,增加岗位编制 </div><div> 第一,社区应该对于全体社区工作者进行统一培训,加强其对网格化管理的认识,普及相关信息技术知识以及业务流程。作为新时代的社会工作者应当意识到,网格化管理不仅是社区工作方式上的改变,更是一种管理模式的变化。社区网格化管理并没有一个固定模式,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结合本社区,本责任格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网格化管理模式。 </div><div> 其二,社区应该引进专业的社工,扩大现在社区的编制,解决这种因人员不够造成的一人身兼数职、兼管数格的尴尬局面。因为社区工作人员有限,工作量超负荷,很难有精力顾及社区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孤寡老人、残疾人士、问题少年等,社工不仅有良好的工作心态,而且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这样既减轻了社区的工作量,又提高了社区服务的质量。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可以大大提高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效率,保证社区服务质量,社区管理做到专业化、精细化、高效化。</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