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7年的正月十五,一整天都没想起要吃汤圆,到了晚上六点钟,外孙子说要吃,我才觉得,对呀,咋没买呢!不是元宵节吗?于是,领着他下楼去超市。 呀!这咋那么多的人?像赶集一样往体育馆走?正纳闷儿呢,突然,天空中绽放出缤纷多彩的礼花,此伏彼起,火树银花,确实很美!原来人们是來体育馆看焰火的。我竟然对此也是一无所知!遇上是赶巧了。</h3> <h3>看焰火,外孙一直都很兴奋,很激动!又蹦又跳,又喊又叫!嘴里还唱着:好想唱情歌,看最美 的焰火…… 空中绽放的礼花是漂亮,可对于我來说,这每年都有的景象,再美也激动不起来了。就像年年元宵节吃汤圆一样,也能因为麻木而忘掉! 本来,正月十五看焰火是个不必记录下来的小事儿 ,可我从早上起来就摆弄,想把孩子看焰火的场景发到朋友圈。我想告诉大家什么呢?重要吗?就在刚才,我又看了一遍视频,看到孩子那专注的眼神,我突然知道我要说的很重要,至少我自己认为是。那就是关于培养孩子的兴趣到底有多重要? 我的朋友圈里的朋友们,大多都有了孙子辈的孩子了。我说不出很多道理,但因为和孩子朝夕相处,眼看着他一天天成长,联想到出现在他身上的神奇变化,我想也许或多或少地对我的朋友们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许我们也能思考和探讨关于教育孩子这个永恒的主题。因为这是个带有普遍性的现实问题。而不是专家们的专利!<br> 用心去发现孩子的兴趣<br> 说到十五看烟花的事,我弟弟说,其实你家的窗户那看就行!我说,是的,能看到。 然而,带孩子下楼去看,茫茫的夜空下,趋之若鹜的人群,手舞足蹈的孩子们,因为看到美丽烟花绽放的尖叫声……所有这些发生在地上的景象都不可能在家里的窗口看到,只能仰头做一个观望者,局外人。 仔细听听视频中孩子的叫声,他边跳边喊:啊!好漂亮啊!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焰火!啊!看!刚才!刚才那个粉红色的,形成了一把剑!看!那个形成了一朵花!当时的我,很想因势利导,告诉他形容这美丽夜空和五彩缤纷,变幻莫测的烟花的词儿,可我江郎才尽,只说出了火树银花!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我这个60多岁的所谓文化人,那一瞬间,语言的表达能力,竟不如6岁的孩子!他的表达是纯自然的,是充满激情的,是瞬间迸发出来的真情实感。 他喊出了自己的感受后,又自顾自地唱起了歌:好想唱情歌,看最美的焰火…… 我惊讶于6岁的孩子,在烟花绽放的一瞬间,能那么准确,快速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从兴奋到专注,从激动到表达,从喊叫到歌唱,那么自然流畅……我知道,他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至少已经超过了小学三年级,这是保守的估计。因为他已经识字至少有两三千了。我无法计算出准确的数字。我只教过他一盒识字卡,约300个字。剩下的就都是他凭兴趣认的了。 三十年前, 我做过小学、中学的语文老师,也教过初中的英语,还教过高中的历史和政治。我的感觉是,最难学的,而又不能速成恶补的就是语文了!这是因为这门课,一辈子也学不完!而作文,又是无法死记硬背的!除了要有大量的阅读垫底,熟记那些诗词歌赋及古文外,还要养成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所有这些,对于一个要各门功课都不落后的中国孩子来说是何等的辛苦! 然而,兴趣可以让孩子不那么辛苦!刚刚结束的中国诗词大会的第二季中夺魁的武亦姝,她只有16岁,但她的淡定从容,说到底还是兴趣所至!她强调,输赢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喜欢!其他的选手,无论是高校学子还是身患绝症的农民,抑或是人民警察,医院护士等等,无论各行各业,无论男女老少,都是心甘情愿地被兴趣这个老师带入中国古诗词的殿堂的!而他们一直都在享受着其中的快乐。没有人觉得辛苦! 眼下,有个很流行的说法,叫,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家长们拼命挣钱,省钱,给孩子交学费,孩子们除了学校里的功课,除了补习班又多出了好几门:钢琴,古筝,小提琴,书法,绘画等等,不一而足! 我家旁边有个租房的住户,有个上初一的男孩,她妈妈是做生意的,能看出是个很能干的人,每天电话不断。无论怎么忙,都会按时送儿子去各种补习班和特长班。据这位妈妈说,她每年付的学费要五六万,还不包括送礼! 可怜的孩子们!可怜的家长们!</h3> <h3>我的体会是,发现孩子的兴趣,呵护孩子的兴趣,可以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冲出去很长一段距离!而且不会感到辛苦,因为他们乐在其中! 在这儿,我只想说说体会,不论理,不讲道。因为论道理,行家里手多了去了!咱既是外行,又不是高手。只能说自己已经做过的,简单的事儿,还有从中悟出的理儿。讲好的是为需要的朋友抛砖引玉嘛!<br> 用心去呵护孩子的兴趣 这是下次说的话题。(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