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107年正月初六,年味正浓,欢乐无限,处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气氛。在家人的陪同下,我们驱车来到了位于三门峡市陕县高阳山附近的陕州地坑院。一起参观了色彩斑斓的陕州灯会,领略了古朴纯正的风土人情,并品尝了独具特色的美味小吃,那点点滴滴都让我回味无穷……下面,就跟随我的镜头,去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吧!</h3><div><br></div> <h3> 由正门而入,“陕州地坑院”几个字赫然醒目,这也是陕州灯会的中心。地坑院又叫地平线下的村落,顾名思义就是建在地下面的院子。由上往下看,一切尽收眼底。</h3><div><br></div> <h3> 在这里,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灯会规模的大。放眼望去,到处都是五光十色的灯模,有十二生肖,有京剧脸谱,还有许多我叫不出名字的艺术类型。我不禁为人类的巧夺天工所折服,忍不住走近它们,与他们合影留念。</h3><div><br></div> <h3> 最让我觉得威武的就是眼前关老爷的雕像,只见他手持大刀,留一撮胡须,两眼炯炯有神,给人以威严。</h3><div><br></div> <h3> 大红灯笼高高挂,新年祝福带回家!灯会自然少不了灯笼的点缀。在火红的大灯笼下,我与妈妈合影留念,祝愿妈妈的事业和和我的学业在2017年里都能够红红火火。</h3><div> </div><div><br></div> <h3> 随着夜幕降临,灯会的参观才算真正开始。如果说白天带给人的是壮观,那么晚上给人的则是另一番景致。在灯光的映衬下,那各式各样的脸谱,那萌萌奇异的形状,那优美斑斓的线条,那红红大大的“福”字,都让我大开眼界……<br></h3><div><br></div> <h3> 在地坑院的一角,最让我喜欢的还是那个神奇的水壶。从远处看,水从壶里一泻而下,既有古代的典雅,又有现代的精美,可谓‘一片冰心在玉壶’,似乎与真的一模一样!</h3><div><br></div> <h3> 在院内,一溜灶台更是引起了我的注意,这种灶台或许也只有在农村才能看得到。听讲解人员说,这叫过山灶,一般有七八个灶眼,是用来办大事儿也就是红白喜事用的。<br></h3><div><br></div> <h3> 夜晚,最具特色的当属周边的民居了。他们的房子错落有致,巷道崎岖,窗户别致,充满着乡土古代气息,在灯笼的点缀下给人以祥和、安逸,这种难得的场景或许也只有在电视电影中能看到了。此时此刻不禁想起了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啊,多么静谧的夜晚啊!</h3><div><br></div> <h3> 来地坑院,这里的美食当然是不容错过了。在地坑院几个小时转下来,肚子早就饿的咕咕叫了。沿着红彤彤的灯笼台阶下去,我们来到了风味美食街。各种香味扑鼻而来,沁人心脾!</h3><div><br></div> <h3> 最撩人的要数陕西的biang biang面啦,看看门口排的长队就知道这得有多好吃了!这种面一碗二两,两根二面,面片跟裤带差不多宽,所以也叫“裤带面”,吃起来那叫一个“爽”字!</h3><div><br></div> <h3> 吃饱喝足啦,我们继续四处转悠。在中华百家姓长廊前,我忍不住驻足观望,急切地去寻找自己的姓氏。</h3><div><br></div> <h3> 然而,我惊奇地发现,在中华百家姓长廊里,杨陈两个字竟然是挨着的,我的爸爸姓杨,我的妈妈姓陈,原来陈杨本来就是一家哦!</h3><div><br></div> <h3> 咚!咚!时间过得可真快,随着夜晚钟声的敲响,参观的游人也陆续离去,我们从大白天也转到了曲终人散的时刻。</h3><div><br></div> <h3> 虽然转悠了一天,但看着眼前的美景,我竟一点儿也不觉得累。带着几分留恋与不舍,我们离开了这里。看着渐行渐远的地坑院,忽然间一首词涌上心头“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是啊,多么迷人的景色,多么美丽的夜晚!</h3><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