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滦平是乾隆皇帝御赐的县名,取"滦河无患,民得平安"之义。这里背靠辽蒙,面向京津,是首都的北大门。这里仅御路就有五条,行宫八处,官驿四所,是大清皇帝流连忘返的地方。</h3><h3><br></h3> <h3>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新建京通铁路(北京至通辽),铁道兵十一师师部驻扎在这里。当年这里"三横三竖一河带"的城区框架,像棋盘一样躺在大青山的怀抱。昔日枯水期的氓牛河,滿是卵石、沙窝、青苔,偶尔有几只白鹭从干涸的河边飞过,便给这里平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h3><h3><br></h3> <h3> 我们曾在这里工作生活,熟悉这里的每一条街道、每一条河流,离别部队的日子里,常常梦回滦平,梦见师部那一排排低矮的老屋,那低矮的老屋里瑟缩在墙角的地炉,寒冷的冬天那地炉里跃动着红红的火焰,带给我们春天般的温暖。</h3> <h3> 于是我们四人(孙朝喜、张启兵、吴继彩、汤锦玉)相约到阔别三十多年的滦平去,去寻找当年的感觉,去回味激情燃烧的岁月,去追忆逝去的美好时光。</h3> <h3> 如今,这里的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氓牛河已成穿越城区的美丽的风光带,河两岸高楼耸立,倒影在碧水中荡漾,河上彩虹桥映衬在蓝天白云下,河面上荷叶田田,荷花簇簇,鱼儿在水中游戏,河边杨柳依依,微风拂动,树影婆娑,翠鸟在绿陰中鸣唱……这里就是一幅美轮美奂的风景画。</h3> <h3> 县法院办公楼</h3> <h3> 氓牛河上的彩虹桥</h3> <h3> 县政府办公楼</h3> <h3> 氓牛河北岸的住宅区</h3> <h3> 氓牛河北岸的住宅区</h3> <h3> 氓牛河畔的住宅楼</h3> <h3> 街头即景</h3> <h3> 原师部西侧街道</h3> <h3> 我们在高楼间穿行,在车水马龙的闹市里寻寻觅觅,完全成了陌路人,不停地向路人打听原铁道兵五七六一部队的驻地,可是没有人能告诉我们,但我们仍踯躅在这陌生的街道,大有不到黄河不死心的执著,烈日炙烤得我们汗流夹背也初心不改。</h3> <h3> 真是功夫不负苦心人。我们终于问到了一位王姓中年人,他大手向右一指,说:"就在那边!"顺着仙人指路的方向走去,恰巧遇到了一位热心的76岁的关大爷,他执意要带我们去 。</h3> <h3> 关大爷将我们带到了六一胡同,我们突然眼晴一亮,心中一惊,当年的一排排石墙瓦房就像风烛残年的老人一样佇立在那里,眼前的情景不禁令人唏嘘!</h3> <h3> 孙朝喜战友当年是师部的机要参谋,在这里度过八年的青春岁月,对这里情有独钟,他手在墙上摸,脸往墙上贴,一排排地看,里里外外的观赏着,站在破旧荒芜的院落里久久不願离去……</h3> <h3> 这些房屋经历几十年的风雨侵蚀,年久失修,墙皮剥落,门窗破损,屋面漏雨,大部分房屋已无人居住。</h3> <h3> 关大爷一路陪同,做我们的义务导游。然后把我们带到他的老邻居窦连臣家去喝茶,他们向我们讲述了这些老屋自部队离开后的变迁史,並告诉我们,这条胡同叫寿春胡同,老人们为怀念五七六一部队,故称"六一胡同"。窦连臣同志热情好客,和我们聊得很久,依依惜别时,我随机拍下一张照片留作纪念。</h3> <h3> 那天下午,孙朝喜又重返老屋,走访住在这里的其他住户。</h3> <h3> 这是与居民聊天时的情景</h3> <h3> 我也在这留个影</h3> <h3> 再见!老屋,再见!滦平。</h3> <h3> 在离别滦平的那天早上,我们一行四人特意到滦平车站合影留念。</h3> <h3> 再见!滦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