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center;"><b>冷面人生</b></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弓</p><p class="ql-block"> 对于冷面,我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偏爱。</p><p class="ql-block"> 在外漂泊这些年,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大餐没少吃,美食没少尝,川菜、鲁菜、湘菜,粤菜,羊肉泡馍、北京烤鸭等,吃得我口寡味淡。</p><p class="ql-block"> 这时候,想的最多的是家乡的冷面。</p><p class="ql-block"> 记得我吃第一碗冷面那会儿,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p> <p class="ql-block"> 1985年,我还在老家公干。同年3月,我有幸公差去了趟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p><p class="ql-block"> 汽车在山路上颠簸了一天之后,在一个名字颇有几分鲜族特色的小站温阳换乘、休息。</p><p class="ql-block"> 当时已是深夜,疲于奔命了一天,我已是人困马乏,只想填饱肚子,早点钻进被窝休息。</p><p class="ql-block"> 我们下榻的旅店是一个满屋朝鲜火炕的平房,温暖宽敞,灯光明亮。</p><p class="ql-block"> 我问主人:有什么可以吃的,越快越好,一天没吃东西了。</p><p class="ql-block"> 主人是个矮个子朝鲜族中年女子,她操着极不流畅的普通话回答:冷面的有,有啊。</p><p class="ql-block"> 说完,她羞涩地笑了,许是为自己蹩脚的普通话。</p><p class="ql-block"> 她的眼神友好而温顺,像我二姨。</p><p class="ql-block"> 大概觉得自己的普通话说得太拗口了,所以,朝鲜族中年女子更加不好意思起来。</p><p class="ql-block"> 冷面酸酸甜甜,味道很正宗,吃起来劲道、开胃。和她的普通话相比,不知好过多少倍。</p><p class="ql-block"> 那是我第一次吃冷面。</p><p class="ql-block"> 冷面酸甜爽口,泡菜咸辣鲜香,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p> <h3><br></h3><h3> 1993年,我辞去了在当时看起来还算体面的工作,来到距延吉不到100公里的珲春市,从此走上了漫长、曲折的漂泊之路。</h3><h3> 家乡的朋友来珲春看望我时,我会请他们吃当地的冷面。</h3><h3> 那时的冷面便宜、实惠,1元钱一小碗,2元钱一大海碗,泡菜随便吃。</h3><h3> 冷面中有鸡蛋、黄瓜丝、西红柿、牛肉片、香油、芝麻等。</h3><h3> 面汤则是用文火慢慢熬制的牛骨汤煨制而成的,一股透鼻的鲜香。</h3><h3> 那时,吃冷面的人很多,排队等待是常有的事,但这丝毫不影响食客吃冷面的决心和意志,排出的队伍常常蜿蜒绵延出很长、很远。</h3> <h3><br></h3><h3> 家乡伊春的冷面也别具风味。<br></h3><h3> 我第一次吃家乡的冷面,是在二粮店附近的老太太冷面馆。</h3><h3> 那天,我和朋友在那家小店里刚坐下,只见服务员端出一个敦敦实实的雕花搪瓷大海碗,碗里盛着的正是我钟爱的冷面。</h3><h3> 刹那间,我的馋虫就被勾引得蠢蠢欲动了。</h3><h3> 只见冷面上覆盖着细细的黄瓜丝,切成薄片的西红柿,红白相间的辣白菜,切得薄薄的牛肉片,汤里还半躺半卧着一只茶叶蛋,碗里碗外透着一股鲜香。</h3><h3> 没等吃上一口,涎水就忍俊不住了。</h3> <h3><br></h3><h3> 到北京工作以后,我对当地夏天炎热的气候十分不适应,尤其长时间闷热的天气,让人心情烦躁,我就更加惦记着吃一碗冷面,喝一碗冷面汤了。</h3><h3> 一次,去新发地农贸市场采访,途径北京西站,我偶然发现了朝鲜冷面的踪影。</h3><h3> 于是,在完成采访任务以后,我没有回报社,而是直接去了北京西站,去品尝那里的朝鲜冷面。</h3><h3> 结果,让我大失所望。</h3> <h3><br></h3><h3> 后来,在一次网聊时,一位家乡的朋友得知我有此爱好,特意给我邮寄来一大包冷面,足有二十多斤。</h3><h3> 送邮件的北京小伙好奇地问我:“包里全是冷面?”</h3><h3> “对,全是冷面。”我微笑着点点头。</h3><h3> “好家伙,开冷面馆呀?这么大一包,得吃到猴年马月去呀?”</h3> <h3><br></h3><h3> 老邓,河北保定人,平日喜好舞文弄墨,偶尔还涂上几笔丹青。</h3><h3> 这位雅士在吃上讲究得很,什么季节吃什么东西,到哪里去吃,都有一定的规矩。比如,烤鸭只吃全聚德的,饺子只吃老边店的,白酒只喝二锅头的。</h3><h3> 得知老邓也喜欢吃冷面,我当即就把家乡朋友寄来的冷面分一些给他,老邓如获至宝般乐颠颠拎回家去了。</h3> <h3><br></h3><h3> 第二天,老邓特意备了一桌酒菜把我请到家里。老邓说,来北京十来年了,这是第一次请人到家里做客。</h3><h3> “你知道为什么把你请到家里吃饭吗?”老邓问。</h3><h3> 接着,老邓自己给出了答案。</h3><h3> “因为你懂得人情事故,值得我交往。”</h3><h3> “人和人之间是需要用心交往的,如果太冷漠了,会让人产生戒备之心。”老邓感慨不已。</h3><h3> 我想,老邓这人做事未免太事故了,还是顺其自然的好。做事若总是有意为之,按照目的来,难免违背人的本性。</h3> <h3><br></h3><h3> 我就这样和自己执拗过。</h3><h3> 我曾经拼了命的想做另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但是在遭受了千般罪、万般苦之后,在我期待能脱胎换骨发生改变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我想要丢弃的东西正是我在苦苦寻找的东西。 </h3><h3> 它就在我身边,已经深入我的骨髓,我的血液,和我的生命紧紧联系在一起。</h3> <h3><br></h3><h3> 我喜欢吃冷面,喜欢慢慢的咀嚼,细细的品味。</h3><h3> 在细细慢慢地咀嚼时,我忽然发现,我爱上这筋筋道道的东西了。</h3><h3> 有段相声说过,生活该像碗鸡蛋汤,冷冷清清,平平淡淡。</h3><h3> 我倒觉得,生活更像冷面。</h3><h3> 不是吗?</h3><h3> 你看它酸中带着甜,甜中透着辣,辣中又裹着香。</h3><h3> 这,不就是人生的况味吗!</h3><div><br></div><h3> 2017年2月26日初稿于北京房山</h3><h3> 2018年7月12日晨修改于秦皇岛山海关建军处</h3> <h3><br></h3><div> 想读到作者更多的原创作品吗?</div><div> 请点击最下方“志忠原创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