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57a7ff"> 讴歌生灵、赞美生命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生命现象中一个蛋蛋的孵化过程对人总是充满想象力,令人惊叹。我的玩石过程就从一个象鸟蛋的小石头开始,20多年过去了,我还清晰的记得当年的场景-那天我独自一人在一个陌生的村庄寻找冰洲石,最后发现只是普通的石英岩而已,正在沮丧之时,一个幼稚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你是在找好看的石头吧,你看这个小石头是否象个鸟蛋,如你喜欢,就赠送给你了。我抬头一看,一位还不到10来岁的小男孩拿着枚小鸟蛋般的石头,正天真地看着我,我非常的感动,那时我一直是在大人们的反对中玩石头,第一位支持我的没想到是一位稚气没脱的孩子,离开那村庄时我的心充满感激,恋恋不舍,虽然现在我完全忘记了那孩子的模样了,但这蛋一直伴随我20多年,一直还在我身边,还是那样充满诱惑,我总在想它是不是真正的鸟蛋化石,里面是否还有小鸟的胚胎,虽然它不一定真正的化石,但这点并不重要。我常常庆幸自己,我不仅玩石玩得早,并且起点很高,一开始就以情感来贯穿整个玩石的过程,以感激之心、感恩之情来享受大自然的恩赐。</font></h3> <h3><font color="#57a7ff"> 孩提时的玩法,我根本不懂古人的四大标准,以及现代人的其他什么标准,说老实话,我现在也不怎么懂,也不想去弄懂,其实我们很难说是红色的石头好还是绿色的石头好,简单的蛋形与板板形到底是不是一种造型,在此石头上的缺点在另一块上面或许是它最大的优点。石头是在最大程度的满足我们感官的审美需求,甚至是情感、触觉上的需求,它所表达的意境重于表象,它所表达的很难再用呆板的什么标准来衡量,闲暇时轻轻地抚摸那光溜的石头的感觉也是非常的好,所以我并不想以一个什么样的框框去框定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石头的美在于它的恰到好处,在于满足我们感官、情感、思想上的需求。石头就象我们的朋友,伴于我们的庭院、案头、床头或手头,我觉得以它伴与我们的方式来分类是最好的,其实他们也并不需要分类。</font></h3> <h3><font color="#57a7ff"> 有人总喜欢根据石头像个什么,有什么画面来评价石头的好与不好,以艺术品的标准来评价石头,当然如能象到极致的石头我当然也非常喜欢,但石头的魅力并不在于此,普通艺术品所表达的美总能在你的想象力之内,石头的魅力在于它所表达的美总能超乎你的想象,这种上帝的艺术总能在你的想象力之外,并且岁月留在它身上的痕迹远非一般艺术品所能企及,是那样的动人心弦,令人唏嘘不已,佩服的五体投地,所以石头是那样的令人痴迷。</font></h3> <h3><font color="#57a7ff"> 西藏石的发现,是我玩石过程的一次巨大的飞跃,我常常一个人打起背包爬到海拔5-6000米的地方,放眼满山的好石头,心理也的确充满过占有欲,虽然最后也没得到多少,但这些访石、寻石的过程是我人生最美妙的经历,回忆起来总有余音绕梁的般的回味。经历多了,每次去寻石,我更喜欢空手而归,石头的魅力在于它的与大自然的浑然一体,那里就是它原本的家,它在它原来的位置是它的最好归宿,也是一种恰到好处,一种与自然的整体协调,真正的自然之美,人为地搬动、破坏、践踏令人心痛。</font></h3> <h3><font color="#57a7ff"> 每当夜阑人静,我徜徉于我的石头间,轻轻地抚摸着它们,感受着它们的冰清玉洁、晶莹剔透、珠光宝气以及岁月遗留在它们上面的印迹,体悟“三寸八千里”的意境,让心灵得以片刻休憩,延伸着一种美好想象,真所谓“芥子可纳须弥”,我会觉得心胸是那样的宽广。石头的默默无闻、随遇而安也深深影响着我,它们不管风吹雨打、艳阳曝晒、还是激浪冲击,它总是以宽容沉默来面对。生命如舟,人生就是从此岸划向生命的彼岸,在这过程中,我更在乎的是过程、情感、友谊,至于期间苦也好乐也好我并不看重,我愿一生中以石为友,象石头一样有种若谷虚怀、与人唯善的人生哲学,以一种宽容的心,平常的心来面对这个世界,我们定能心生喜悦之心与感恩之心。予情于石、以石为友、无为宽容,天人合一我想这就是我们永远向往的最高的赏石艺术境界。</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