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此次春节回老家,81岁的母亲非常开心。“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每次看到母亲,自然是很高兴,但看到她渐渐苍老的面容,内心会涌出一种说不出来的隐隐的忧伤感。</h3><h3>母亲年轻时身体很好,初中时,是管店镇中学女子篮球队队长,身穿10号球衣。曾带领队员们获得滁州地区比赛冠军。据她回忆,比赛场上,当同伴把球送到她的手里后,其三步上蓝无人能阻挡,"十次能有八次进球"。省篮球队来选拔队员,因身高低于标准(硬指标)而落选。</h3><h3>母亲性格开朗,经常会听到她哈哈哈哈的爽朗笑声。</h3><h3>她的爱好也很广泛,平时喜欢在家里拉二胡和弹电子琴(我小时候和弟弟妹妹都跟她学过二胡,但是我练得不是很好,弟弟拉得要好一些)。她最喜欢拉的二胡曲,是苏武牧羊,秧歌调,梅花三弄,桃李迎春,洪湖水浪打浪等老曲和古曲。她年轻时还会弹琵琶,在学校舞台上曾自弹自唱泗州戏唱段。二胡是小时候向外祖父学习的,琵琶则是自学的。</h3><h3>我小的时候,看到过她保留的,二十多岁时的工作笔记本,上面有她1960年在黑龙江双鸭山煤矿工作时,为单位演出节目的自创编剧剧本,她说自己还是"导演"呢。</h3><h3>十多年前,她又以近70岁年龄,报名市老年大学字画专业学习。她最高兴的事是别人"欣赏"她的画,经常自费裱画送人。。。</h3><h3>近几年母亲的记忆力明显衰退了,经常把她认为的一个好消息,多次告诉你。因此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下降,坚持使用老人手机接听电话,更不要说上微信了。以前微信视频,都是妹妹为她操作好,自己不会。想视频时,必须家里有人"帮忙"。</h3><h3>原来微信视频用的平板电脑出了点问题,这次又给她新买了一个。并用2014年为她注册的微信用户名,新添加了十来个微信亲朋好友,老同事等。并与微信通讯录里的每个人都进行了一番视频通话。</h3><h3>在我的多次"岗前培训"和自己"模拟在岗实习"之后,终于似乎学会,独自用平板电脑,接听微信视频电话了。求人不如求己啊。:)</h3><h3>好在我这次还买了一个,可以用手机实时观看的摄像头,放在客厅。还可以随时对话。如果出现问题,可以通过视频对她现场指导。现代通讯技术真是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沟通和生活啊! :)</h3><div><br /></div> <h1>母亲在演奏二胡。</h1> <h1>她现场演奏«秧歌舞曲»视频。</h1> <h1>母亲在演奏电子琴。</h1> <h3>她用电子琴演奏民歌«苏武牧羊»视频。</h3> <h1>母亲画的牡丹花«花开富贵»。字是请别人提的。</h1> <h1>«双喜登梅»</h1> <h1>牡丹花</h1> <h1>牡丹花</h1> <h1>«昭君操琴图»</h1> <h1>年底为鸡年画的«大吉图»。</h1> <h3>母亲平时还经常喜欢用扑克牌"闯七关"。她说这样可以训炼大脑,延缓大脑衰退。这让我想起来了,当年外婆八十岁多岁时也爱玩"闯七关"。:)</h3> <h3>母亲2017年1月获得了«社区好人荣誉证书»之后,妹妹等家人才知道,她近几年,每到过年之前,她都从自己不多的退休金节省的部分中,拿出一些钱来,包上十来个红包,交到社区居委会,请他们转交给社区的孤寡老人或困难家庭,以表自己微薄的心意。</h3><h3>一年前,她还因此事登上了«南京晨报»。这些事情我是前几天,回老家后才知道的。她让妹妹不要告诉别人。她说她这样做不是为了出名,再说,这也算不了什么事。</h3> <h1>«南京晨报»报道。</h1> <h1>母亲自己对事业上最自豪的回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还不到五十岁,提前申请退休,从事了几年的个体商业经营。我当时在高校教学,记得自己工资是每月53元,好像当时教授的年收入大约只有一千多元。她每月的挣得的净利润超过一千多元。年收入"万元户"啊!</h1><h3>:)</h3> <h1>感受母亲的温暖</h1><h3>冬天从南方回到家乡,虽然房间内开了空调,晚上睡觉时总觉得没有南方舒服。第一天晚上,与中学同学聚会后,回到家里已经十点多了。想起了小时候晚上睡觉时,灌一个热水袋,放在被子里,一夜下来,脚底都是温和的。但是母亲一般不到七点就入睡了,自己也不知道热水袋放在哪里,心想今天就算了吧。</h3><h3>当我进入被窝时,脚底突然感到一阵热乎。热水袋?对! 是热水袋!!!</h3><h3>老妈在她睡觉前,已经把热水袋,提前为我灌好热水,放到我的被子里面了。。。。。。</h3><h3>心头和眼里一阵热。这就是来自母亲的温暖吧!</h3><h3>(完)</h3><div><br /></div><h1>祝大家元宵节快乐!</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