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呆过的山沟沟(三)

阳光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人們怀旧不是因為我們喜欢那時,而是因為那時我們年轻。</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那时候在山里厢,在卫海厂的主干道上建起了厂办公大楼,叫做办公核心区,厂党政工团都在那办公。</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一共是有二幢灰白色楼房,每一幢房子是二层楼房,靠近小卖部旁边的是核心办公地,一楼是财务、医务室、劳动工资科等,二楼是会客室、厂长室、办公室、档案室、党委组保科等。</span></h1><h1><br></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这是当年我们去的时候的样子,后来也慢慢地调整了。另外一幢灰白色房子也是二层结构,总机在楼上,原来计量棚和卫海在一起时,楼上还住着他们的家属呢。</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后来计量棚撤到绩溪县城后,家属搬走了,这里就重新调整了一下,工会、供销科、教育科等都在里面办公了,在这两幢房子背后是图书馆和活动室。</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后来又随着基础建设的发展,在食堂一带盖了房子,才逐步加以调整了。总之整个厂区的政治经济活动中心都在这儿集中了。今天这一篇日志,还是说说办公大楼一带的陈年往事……</span></p> <h1>上海卫海机械厂曾经在皖南期间,被上海市后方基地管理局评为“文明单位”称号。</h1> <h1>大约在1984年~1985年期间,上海卫海机械厂进行企业整顿,那年头全厂职工、各个部门、各个环节都积极参与其中。这是当年企业获得的《工业企业五项工作整顿合格证》此证由上海市后方基地管理局、上海市第一机电局颁发。</h1> <h1><font color="#010101">这是一只熟悉的镌刻着工号的搪瓷杯,当年每位职工都发一只,看了会浮想联翩……</font></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卫海画廊是厂里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在那个资讯不发达的年代里,这里是广大职工了解外面世界的一个窗口。图中的显示标题为:实现第七个五年计划而努力奋斗!(拍摄于1984年)</span></h1> <h1>1986年,照片中的这些绍兴籍同志即将退休了,也正逢小三线调整,工厂和人员要撤回上海之际,厂领导和这些同志在卫海画廊前拍照留念。</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画面中的场景是卫海画廊,拍摄于1991年5月。</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是拍摄于2013年4月,红箭头处就是原卫海画廊旧址。</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原卫海画廊是建在这块水泥地位置的,拍摄于2013年4月。</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2016年4月,我重返这里拍摄的卫海画廊旧址。</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是从家属区出来拍摄的一个镜头,除了小卖部这里有了一堵墙外,看上去似乎这一切没有变,照片拍摄于2013年4月。</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张老照片拍摄于30多年前,估计是从幼儿园楼上拍的,能看到对面的小卖部,左下面的一村房子也有显示。</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画面中的景象似乎很熟悉,它是一个收发室,这里是王老头工作和住的地方,有时候下班或者星期天,这里也是聚在一起喝酒的地方,在这里甚至有一次他们还吃过老鼠肉。</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王老头的门口有一个柜子,是摆放各个部门的邮件和报纸的,柜子顶上有时候职工上班出来,顺便把打开水的水壶往这一搁,下班后再去打开水。左边那个红漆门,原来是消防室,后来又做了理发室,再后来理发室搬迁到食堂那边去了。</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如今,一直任劳任怨工作,热心为大家做事的王老头驾鹤西去了,我们怀念这位老同志。愿他一路走好!</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原先的收发室拆掉了,王老头也走了…只留下一块从山上滚下来的巨石在那静静地躺着。</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还有收发室对岸的那口井,依然还是原来的模样摆着。</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里就是办公大楼的地方</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30多年前,一支全副武装的基干民兵队伍打这经过,几十年过去了,这些战士没有倒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下,而却在这几年中,因为病魔而被夺走了其中两位的生命。在此对这两位不幸去世的同事表示深切的怀念。</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那个年代,上海的基干民兵发的标志是:《上海民兵》,而小三线基干民兵发的标志是:《后方基地民兵》这块标志由阳光收藏。</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30多年前,长桂同志在保卫科老周的指导下(图右一)进行56式全自动步枪射击训练。遗憾的是,老周这位老同志2015年因病去世了。这张珍贵的照片将影像永远定格在美好的画面中!</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在这张画面中,手持钢枪英俊青年是陶师兄,看上去犹如守卫在海岛上,其实是立了溪坑旁边额石头上(暖冬摄影师有水平,溪坑拍出海岛味)。</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是一组32年前的珍贵照片,这里反映的是卫海厂基干民兵军训的一个个画面。</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厂部门口停了一辆面包车,车头前站着的司机也好面熟哦,这辆面包车当年也是随着撤回上海的。(画面拍摄于1991年5月)</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原二楼办公室的一个场景,从前面有窗户亮光的地方是楼梯,上来后依次为:会客室、厂长室、办公室、档案室等。曾经在这里办公的同志看了后,会很亲切吧。</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当时的年代,办公的地方都很简陋,瞧~连热水瓶都是竹壳的呢。</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三十多年前,办公室办公一幕。</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我们一批进山是在上海满师后,拿了每个月36元的正式工资,总共拿了3个月就到这里了,当时是第一年拿33元工资(1976年),第二年开始就拿39元工资了。</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是1986年这些同志代表卫海厂参加局的法律知识竞赛,并获得好成绩,看到这个画面也让我想起,那一年我也参加厂里的选拔赛,那时候天天背法律条款,后来在厂里我得了个第三名,奖励了一本厚厚的法律辞典。</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是答题比赛中的场景</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如今这扇办公大楼的门紧闭着,现在这里是“安徽绩溪县天露源纯净水厂”。</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我们眼前看到的那扇门的地方,里面进去是图书馆和活动室。照片拍摄于2013年4月。</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走进画面中,你就会看到曾经熟悉的地方,这里是职工唯一可以坐下来看书,打康乐球的地方,当然这里在1984年~1985年之间,厂里正好在搞企业整顿,青年职工轮流进行政治轮训。图书馆楼上就是上课的教室。</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也是在这里曾经发生过一件特大泥石流事故(画面中左边有窗户的那间活动室)事件发生在1977年大概七月间,因为这个季节是山区下大雨暴雨的时候。</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那天晚上大约8点左右,一支由县建筑单位派到我厂造房子的民工,吃好饭在外面玩了一会后,就坐在靠墙的床铺上闲聊(因为他们是地上搁一块板当床铺的而且房间是靠山的),这时候外面也正下着大雨,突然一阵泥石流冲下来,当场把人给埋了。</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于是厂里连忙广播叫人前来救援,无奈的是,其中有四人当场送医院,虽经送后方瑞金医院抢救,但最终四人全部死亡。当然这个事故属于天灾,不可抗力的原因,但为了表示我们厂的诚意,我厂派人去歙县买了四口棺材给他们县建筑单位,其他的抚恤金事宜,由建筑单位承担。</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我还记得四口棺材是600元。最可惜的是,其中一对是叔侄俩人,那个侄子大概18岁左右,晚上6点钟还在家属区的桥上和人聊天,2个小时后瞬间走了。</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第二天中午,我在现场看到县公安局来了两个人,其中一个拿着一只120相机在拍照,我就问他:你们如果晚上发生案子现场能拍吗?那警察说没有办法了。真的,那像现在这么发达,天眼都照着呢。所以这里顺便插了这一段故事(拍摄于1991年5月)</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那个警察手上拿的就是和这只120相机一模一样(由阳光收藏)</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是图书馆的阅览室</span></h1> <h1><font color="#010101">王老头曾经是图书馆的管理员(照片拍于30多年前)</font></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是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去图书馆读书看报(照片拍于30多年前)。</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每一期的青工政治轮训结业,都要在图书馆楼上,教室门前的平台上合影,看看其中有你吗?</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哈~这张照片是1985年拍的,那天正好去要帮工会干活,于是在暖冬坐的位置上,暖冬给俺按了一张。</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是发射电视信号的差转,用于每一家的电视机接受电视信号,自从有了电视信号,职工都在逐步买电视机了,在那个年代电视机可是个大件哦。图片中的电工在调试。</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些当年的年轻人,潇洒地站在电视信号的差转旁边山顶上,留下了他们的青春瞬间影像。</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四十年前,这些年轻有为的生产线上的主力军聚集在一起,今天我们还能从发黄的相片中,辨认出当年的他、他、他……</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将近四十年前的老照片上,他们青涩的笑容令人难忘,如今的暖冬被岁月折腾的更加成熟(图右一)。</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照片中的这块牌子是30多年前,挂在教育科墙上的“职工文化考试情况一览表,上面记录登摘的是厂里青工文化补习考试合格的情况,凡是名字一栏贴小红旗的,表明是参加上海市统一考试卷合格的。</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一共是四门文化考试成绩,还有一门是技术补课。分别是: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技术补课。如果是四门全部是参加上海市统一的考试卷合格者,将颁发上海市中学毕业证书。</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如果是既有上海市考试卷的单课合格的,又有公司系统考试卷合格的,这样的混合合格成绩,只能拿由公司系统颁发的中学毕业证书。</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块牌子,是在2011年10月,是在原教育科房间的地上拍下来的,为什么能够这么幸运的保存到现在,这完全归功于当时这块牌子是被钉在该房间的窗户上封窗门的。</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我在2007年曾经看到过,谁知这次可能他们要装修该房屋,才把它拆了下来,能让我们今天看到30多年前的这段记忆中的物证,拍下照片后,这块牌子就会永远消失了……</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当时我在现场蹲下来,查看许多熟悉名字当年的成绩报告单,并用DV机拍了下来。</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是通往厂区车间道上的场景。</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有时候吃中午饭的时候,广播军号还没有吹响(在我们这里,上下班是像部队一样吹军号的)。有的职工就提前出来了,有时走到这里真巧遇上厂长老丁,于是都赶紧躲到这间厕所里,如今再看到这间厕所,感觉特别好笑。</span></h1> <h1><font color="#010101">去车间的这条道上,右边的山旁边有一个天然洞穴,洞内很淺的.我们刚进山时,老职工糊我们,说这里在解放战争期间,曾经有解放军一个排从这山洞穿过。刚开始还有点半信半疑,于是好奇心促使我们涉水前往一看,哈哈~骗人滴。</font></h1> <h1>2004年4月,阳光在卫海道旁的洞穴前补拍了这张照片。</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些绍兴籍同志即将退休前,和厂领导在卫海最佳景点——山洞前留影。</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解读照片背后的故事》其实这是6张一组的照片。</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出自于30多年前,看照片上的人穿的衣服判断大概在10月份的季节,这是一组集体合影照,照片上是9位原卫海厂的绍兴籍支农工。</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陪同合影的另三位是原卫海厂领导(党、政、工),1986年小三线调整己经进入关键时刻,厂的战略转移,家属区的搬迁,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而这9位绍兴师付正面临退休,以及抓紧给子女办理顶替事宜,因为按照政策,只有家里是农业户口的孩子可以顶替父母进厂。</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也许就在这个情况下,给这9位退休职工,在厂区的6个不同位置,拍了对他们来讲很有纪念意义的集体照。</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今天看来,这些绍兴籍支农工,为卫海的创业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卫海的历史有这些老同志的功勋。曾经在卫海工作的那么多的绍兴藉老同志,他们大部分人原先都有一份不错的工作。</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有的原先在上海拿的是每月一百几十元的工资,60年代初,国家困难时期,被动员回乡,从一个拿高薪有饭碗的工人被发配为农民,领着全家挣工分,这日子可想而知……</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为什么???因为他们大部分都是党员,听从党的安排是这一代人的命运所在,无怨无悔。70年代初(1970~1971),国家落实政策,将这些下放绍兴藉支农工,以及支农工子女安排到皖南各小三线厂。</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我们原卫海厂也进了约70人左右的绍兴藉支农工,并被安排在厂各个岗位上工作,其中个别还担任中层领导,这些师傅为卫海厂的各项工作做了不少的努力和贡献。</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而他们对自己生活上的节俭,是值得我们今天称道的,他们的实际情况是夫妻长期分居两地,一年只有两次探亲假,一次是家乡农忙回去,帮家里爱人的责任地忙碌着,另一次是过年厂里放假时回家。</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我们曾经把他们乘坐的厂車車厢里的猪头超人头当笑话讲,又曾经把他们往家带些煤饼柴火磅称的事当闲话聊,可又有谁知道他们为什么这样做?</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他们中还有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甚至有立功者,我曾经在30年前,走进过绍兴师傅唐岳炎的单身宿舍,只见在他床铺前的小桌上放着一个搪瓷杯。</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搪瓷杯杯上镌刻着:献给最可爱的人,这是当时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赠送给每一位抗美援朝战士的。他还给我看了他的抗美援朝纪念章等,至今我印象深刻。</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支农工屠春芳想来大家都记得这个名字,他退休前是我厂食堂的一位普通员工,可又有谁知道他其实是一位英雄,一位在抗美援朝战场中立过功的战土,退休后没多少年,老人走了……</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他的女儿顶替父亲进了厂,他父亲去世几年后,我了解到她父亲一些背后故事,我跟他女儿讲,你要把你父亲当年的遗物保管好,留作纪念。</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事后,在一次饭局后,他女儿女婿从家乡带回其父亲的遗物让我看了,我记得其中有两件物件让我印象很深。一件是一本封面褪色的红色笔记本,打开一看上面密密麻麻记录了高砲上课的笔记,以及班排学习的心得体会。</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那一手钢笔字还写得特好,另一样是卷起来的纸卷,打开一看,是三张可以拼起来的大型长卷集体照,我一看很是震撼,这是一张摄至於50年代中期的照片,照片上的文字记录是赴京参加群英会留念。</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前面坐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一批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大军区的首长,而她父亲就在后几排的其中,我当时看了很吃惊和激动,再三关照他们保管好。</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曾经的军旅作家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所著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1951年4月在人民日报上刊登,后又将此篇散文式的报告文学入选中学语文课本,从此解放军广泛被人们亲切称为"最可爱的人"。</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我们原先一直认为英雄离我们太远,遥不可及,,又有谁知道最可爱的人就在你的身旁,这些可亲可爱的同志平时低调做人,不张扬,按现在的话来说,这就是正能量。</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如今这些照片上的绍兴支农工师傅,以及没在照片中出现的绍兴师傅,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已经离我们远去了……</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当我们都退休了,也都已慢慢变老的时候,我们也十分想念身在他乡的绍兴师傅们,因为那年些我们一起工作过。祝愿安度晚年的绍兴师傅们健康平安!</span></h1><h1><br></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最后向您们致以崇高敬礼!2015年4月21日(看了照片后感想)</span></h1> <h1>(1985年~1986年)厂要撤回上海前,技术科全体人员,在卫海山洞景点前的留影。</h1> <h1><font color="#010101">再往前走,就是去车间了,我会在以后的篇幅中予以介绍。</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鹅毛般的雪片,把整个山都下白了,雪中兴游,一踏一个脚印,回首望去,心灵中觉得不可言说的愉快。(这是一条通向车间的路,拍摄于30多年前的冬天)</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这是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背着相机摆着谱的暖冬多帅!(拍摄于1976年3月)</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1976年3月,全体72届新工人野营拉练去东风水库,这是一群上海工具厂青年的合影。</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在1977年的“五四青年节”,厂团委赠送给每一位青年一张《幸福的源泉是共产党》歌曲相片。</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1976年3月,全体72届新工人野营拉练去东风水库,这是一群上海工具厂青年的合影。</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2013年4月,在卫海厂的外道路这边,拍摄的高铁建设中的英姿,给现在的通车留下历史的记载。</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去绩溪,上山挖毛笋,顺便还摘了蕨菜,瞧瞧~多新鲜啊。</font></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此刻山上的映山红开了,漫山遍野,不禁让我想起那些年——卫海厂周边山上开满映山红的情景。</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洪湖村这一片绿莹莹的土地,想当年这里是厂里职工去捉青蛙的地方…</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请继续关注阳光的《那些年我们呆过的山沟沟》(四)</span></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