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记得以前,家里有一个小小的石磨,听妈妈说,那石磨是她外婆给我外婆的陪嫁品,在她外婆之前是不是就已经传了好几代已不得而知,但传到妈妈这一代,前期还是派上了用场,到2002年家里老屋拆迁时,因科技发达已派不上用场的石磨就不知所踪了。</h3> <h3> 小时候,每当过了正月初十,妈妈就开始留存灶炉里燃尽的煤灰,并着手准备磨糯米粉的原材料。她用一个大面盆将糯米淘洗干净,放一些清水把糯米浸泡一个晚上,然后将搁置了一年的石磨搬出来清洗干净。到了第二天上午,我们就开始磨糯米粉了。</h3> <h3> 妈妈负责费力地推动石磨,年幼的我则负责往石磨上方那个小孔里一勺一勺地添加糯米。别看这个放材料,它看似简单,其实是个细致活,放得太急、太缓、太多、太少都不行,而且每一勺水与米的搭配比例一定要适量。</h3> <h3> 细腻的米浆是决定糯米好坏的主要因素。洁白的米浆顺着石磨周边流下来,滴落在石磨下方的大木盆里。等到米浆全部磨完后,母亲在大木盆上方覆盖一块洗净了的白色粗布,然后将留存的煤灰均匀地摆放在棉布上,一个晚上之后,大木盆里的水会被煤灰吸得干干净净,只留下一盆糯米粉。</h3> <h3> 热心善良的妈妈总会把近一半的糯米粉分享给周围没有磨糯米粉的邻居,余下的则成了我们那几天的早餐,一直吃到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每天看着妈妈把糯米粉放在盆里面使劲揉搓,用力拍打,直到把粉子完全"拌熟",这时候,我们姐妹仨人就会轮番抢着站到灶台旁,将"拌熟"的糯米粉搓成一粒粒丸子状大小均匀、软糯洁白的汤圆扔到锅中沸水里煮熟。</h3> <h3> 再配上香醇的自酿甜酒冲蛋,撒上几粒枸杞,这样一碗颜色鲜艳、甜甜蜜蜜的甜酒汤圆,寓意着一大家子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当然,这其中还有父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在这份浓情蜜意里,我们一大家子尽情享受着勤劳的妈妈带给我们的甜蜜与快乐。</h3> <h3> 现在,我也早已为人母,每到元宵节,我却不是带儿子一起磨糯米粉,而是带上他去梅溪湖赏花灯,去欣赏那绚丽灯光的迷人魅力,去感受那流光溢彩的生活气息,去享受他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h3><h3> 但直到现在的每一年元宵节,我仍习惯带上儿子回家吃上一碗妈妈煮的甜酒汤圆蛋,感受那浓情蜜意的元宵节,觉只有这样,才算真正是过完了这个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