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味儿"的传承</h3><h3> 春节浓浓的年味儿中,总少不了传统的美食,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头碗"、"夹沙肉"、"烧白"、"仔姜鸭子"、"糖醋脆皮鱼"、"辣骨兔"、"麻辣牛肉",女儿竖起拇指称赞说:嗯,老爸,还是那个味儿,巴适!是啊,这才是中国人的年味儿!不可想象,年三十儿的年夜饭桌上摆的都是煎牛排、罗宋汤、蔬菜沙拉……。</h3> <h3>只可惜,这些带有中国传统味儿的家常菜慢慢地怕是要消失了。君不见,现在这些80后、90后年轻人有几个会做传统家常菜的,至少我的直系、旁系血亲的下一代中没一个会做的,更不用说会做正宗川味豆瓣、酸菜、泡生姜海椒了!会做个番茄炒鸡蛋、煮个面什么的能填饱肚子就算不错了!</h3> <h3>也许你会说,现在的年轻人生活节奏那么快、工作压力那么大,哪有时间学做菜啊,餐馆里什么传统美食买不到哦!然而,这还真不是会不会做菜,能不能买得到来吃的问题。</h3> <h3>我泱泱之大中华,不仅山川锦绣、地大物博,更值得骄傲还在于那传承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而浩瀚瑰丽的中华文化中,除了四书五经、诗词歌赋、文物建筑等有形文化,还有社会风俗、礼仪节庆、表演艺术等无形文化。无形的文化中,除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也少不了中国人特有的饮食文化。庞大高深的饮食文化中,也不仅仅只有鲁、 川、 粤、 闽、 苏、 浙、湘、 徽等"八大菜系",还应包括广布民间的家常菜。文化的传承于一个国家、民族的进步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这种传承仅靠政府的引导和推动是远远不够的,植根于民间、潜移默化的传承也许更为有效而长久。家常菜乃我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乏蕴藏着文化的真谛,透着浓浓的民俗乡情、家风家训!</h3> <h3>因此,家常菜的"味儿"背后是文化、是精神、是传统,丢了就没了,就真的可惜了!"味儿"都没了,还有什么?但愿我是杞人忧天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