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

秋水寒烟

<h3>文字 / 秋水寒烟 &nbsp;</h3><h3>图片 / 秋水寒烟</h3> <p class="ql-block">小时候,外婆从很远的竹小山来我们家 ,因为路途遥遥,交通不便,一般要待上十天左右。走的时候,母亲一直要把外婆送上拖拉机,站在大队部门口苦楝树下,看着车子“突突突突”消失在两江村口转弯处,久久不愿离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苦楝花纷纷扬扬,紫玉蝴蝶一样,小小的,一只只,落在母亲肩头,而她浑然不知。很久很久,才满脸伤悲往回走,坐在进大队部的小弄堂那堆木条上,埋首呜咽着,啜泣良久。年幼的我不知所措地看着这一幕,自是完全不懂这份别离的沉重。</p><p class="ql-block"><br></p> <h3>初中时,爷爷奶奶在东江湖畔的水垅养蜂,我和姐姐去拜年。一直记得,要坐很久的船,下船还要爬一段长长陡陡的坡,才到达高高的公路,不知道那时的路为什么离湖面那么高,完全像是从山间凿出来的。</h3><h3><br></h3><h3>记得那年姐妹俩分别穿着红蓝色太空服,一群蜜蜂追着我们飞,吓得我俩抱头逃窜,爷爷赶忙阻止,并解释说,我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让蜜蜂们误以为是花。在“纤纤作细步”中,我们逃离了蜂群,但衣服上一大片都是蜜蜂留下的“杰作”。慈祥的奶奶尽量做些可口的饭菜招待她的孙女们,我们一边吃,一边听着爱吹牛的爷爷边喝酒边胡侃。<br></h3><h3><br></h3><h3>爷爷奶奶一生吃了很多苦,从老家娄底到湖北打鱼,再辗转到兴宁,弹棉被,补套鞋,养活一大家人,随后遇上城镇居民下放,举家又奔赴偏远的殿背。最让爷爷骄傲的是,他曾经当过政协委员,还与当时的领导甘书记合过影。<br></h3><h3><br></h3><h3>我们回家时,奶奶送了一程又一程,最后站在高高的崖畔,目送我们走下公路,走到渡口。等我们回望,还能依稀看见崖畔奶奶瘦小的身影,料峭的寒风吹动着她的白发,能看见她不停地用手撩着……如今每每想起,便忍不住鼻子发酸。</h3><h3><br></h3> <h3>我考上大学那年,父母甭提有多高兴了。父亲为我买了一口枣红色的皮箱,打开皮箱,盖子内侧是嫩绿色的一层软布,有夹层,可以放钱、票什么的,箱子里布也是嫩绿色,两端有可以拉伸的带钩子的带子,用于压严实衣物。巧手的母亲为我做了一套漂亮得体的衣裤,深蓝色的纺绸裤子,米黄色带圆领的的确良衬衣,一件针织黑背心。一家人坐公交车到郴州火车站,学校派了一辆大东风卡车在车站和学校往返接新生。到了学校,报完到,交完费(学费525元一年),整理好床铺。一切安排妥当,一起逛了一圈校园后,父母就要回去了。</h3><h3><br></h3><h3>我依依不舍拉着母亲,走下师专新修的长坡,送到校门口。他们要走到苏仙桥去搭回资兴的客车。站在路旁梧桐树下,看着烈日下他们走过苏仙岭前,走过电大,走过教育学院,想着自己以后离开了他们的庇佑,人生地不熟,孤单单无依无靠,担心着他们能否顺利搭上车,能否安然回到家,喉咙开始哽住。等他们的身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消失在前面的转弯处,再也看不见了,我终于忍不住眼泪,躲在树后哽咽了很久。</h3><div><br></div> <h3>涛走云飞,儿子到郴州上高中了。因为学习紧张,一个学期回来的次数少的可怜,所以每次返校我都要送他到车站。穿过一完小旁边的小巷到车站,买好票,经过候车室,坐上201。等车子启动,看着它转个弯到出口等候安检,我赶紧从候车室跑出去,等在车子必经的路口,车子经过,和儿子微笑挥别。等车驶入大路,往中心花园绕圈时,我再飞快穿过斑马线,候在马路的另一边,等着201缓缓驶来,远远都能看见靠窗(而且一定是靠右窗)的儿子,我使劲挥手,他也在里边挥手回应。车子擦身而过,渐行渐远,儿子的身影也渐渐模糊,消失在我的视线里。最初几次,那份浓重的离愁常常让我泪眼朦胧,后来慢慢适应,想想他是在学业的道路上努力拼搏,便也振奋起来。三年来,就是在这样的挥手之间彼此目送。</h3><div><br></div> <h3>等到儿子终于考上大学,送他去长沙,安排好一切后,我也准备当天返家。儿子送我到侧门,等我悄悄回首,发现他的背影早已混入了来来往往的学生中,穿着牛仔裤格子衬衣背着双肩包,脚步跳荡,潇潇洒洒,去参加学长的迎新活动了。</h3><h3><br></h3><h3>我一直热烈地期盼,期盼他回望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目光隔空交会。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只有熙熙攘攘行色匆匆满脸喜悦的家长、学生 ,只有明媚的阳光,蔚蓝的天空,丝丝悠闲的流云。</h3><div><br></div><div>“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地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对这句话,我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div><div><br></div> <h3>这样的目送,文学作品中往往俯拾皆是。古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悱恻,有“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的洒脱,有“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惆怅,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豁达。今有徐志摩《再别康桥》的情意悠悠,有龙应台《目送》的温婉亲情,有李叔同《送别》的长亭古道,有朱自清《背影》的父子情深……<br></h3><div><br></div> <h3>生活中这样的目送场景又何尝少呢?离别的车站,分别的路口,眼神的交流,心灵的对话。有父母子女间的寸草春晖,有爱人情侣间的晓风残月,有新朋旧友间的桃花潭水……</h3><div><br></div><div>这样的目送,这样的离别,就像山与水的缱绻,星与月的眷恋,大海与蓝天的凝视,飞鸟与游鱼的追逐,风筝与丝线的痴恋!</div><div><br></div><div>有的目送,从此阴阳相隔;有的目送,注定海角天涯。而更多的目送,连缀着时空,缠绕着梦想,揉裹着祝福,满载着思念,等待着下一次的再相聚!</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