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重庆游之《 重庆归来话重庆》</h3><div><br></div><div> 到了重庆,市区里真正去过的只有解放碑和洪崖洞,商业运作下的繁华景象与其它大城市没有本质区别。倒是饭后闲逸,在酒店附近小距离散步窥看到一丝山城人文历史变迁。</div><div> 重庆白天晚上,街头随处可见手拿或肩抗木棍的中年男子。 棍子有两手食姆指合围粗细,一人多高,一头栓着一撮绳子。这些人年龄五六十岁左右,个子身材瘦小,脸色黝黑,衣著破旧,面相憨厚。或在街上转晃,或在酒店门前台阶坐着。当然棍子不是用来自卫,更不是行凶的。只要看见携带行李多的游客就赶紧主动凑前“搭讪”。</div><div> 因为赤手行走,没人主动与我搭讪,我也没有了与他们交流的机会,暂且称他们为“挑夫”吧。</div><div> 在天坑三桥,也有相似的这么一群人——轿夫,他们抬的是竹竿轧绑的轿子。游天坑走的是陡峭悬空小道,小道下面是深几百米的山底,一个人走都惊惊颤颤,唯恐闪失。他们却趔屈着身子保证轿子平衡,小心翼翼抬着游客走完三个多小时的路程,回报200元。一趟下来,汗水渗透衣服,从头到脚如雨注一般。</div><div> 与游客谈好价钱的挑夫用肩挑起捆绑好行李的木棍担子,一步不离跟在雇主身后,时快时慢……</div><div> 怔怔地望着挑夫远去的背影,思维脱缰驰骋,天马行空……“光身屈体,肩背缰绳,步态一瘸一拐的纤夫”浮影在我眼前。缺衣少食,一个个显得不很高大、不很强壮,甚至有点清瘦矮小,但长江两岸悬崖陡壁上磨下的石脚印足以见证他们的顽强。</div><div> 旱路畅通,轮船机械,江边码头已繁华不在,“纤夫”身影也消失无踪。只有奔流的江水叙述着那曾经的故事。</div><div> 随着交通科技的发展,电梯索道已开始进山入洞,同样靠肩吃饭的挑夫、轿夫会和纤夫一样消失在历史记忆中吗?</div><div> 现代人生活安逸,注重健康,营养丰富,晨锻晚练,身高体壮。可面对山路河谷, 膝酸腿痛, 身疲力竭,让两个个矮体瘦加起来比自己大一百岁、一天三顿米饭的轿夫抬着,想来有点可笑。</div><div> 高科技让我们远离了自然,让我们长寿也让我们弱不禁风。</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