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h3><div> 江北的扬州还在下雪,早春的江南,却已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从苏州相王弄里,到太湖之滨,如烟似雾的霏霏细雨,是季节抽出的动人情丝,在春风的吹拂下,飞絮一样充满了江南的天空,晨露一样酥柔着江南的土地。</div><div> 虽说桃花未红柳含绿,恰恰最是一年春好处。空蒙、迷离的细雨,矜持与娇羞,轻柔与摩挲,让早春的江南,在一个寒冷而生硬的季节,显得那样的和润灵动,顾盼生姿。</div><div> 江南好,却是朦胧的美,远非故乡,清晰而且亲切。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三,扬州是谓上灯,“元宵节”的前奏,母亲该忙活做汤圆了。</div><div> 出差前,母亲就问我,可否赶回来吃上灯元宵,今天大早,她又打我手机进行确认。知道我回来,她高兴地说,你不回来,那猪油馅的汤圆,会没人吃的。</div><div> 无论是学子还是游子,儿行千里,最记念和牵挂你的人,永远是母亲。</div><div> 到姜堰溱潼上高中,是我第一次离开家。母亲为我准备的行囊,吃的,穿的,用的,大包小包,鼓鼓囊囊。</div><div> 母亲一样一样叮嘱我怎么使用。内衣用肥皂洗,外衣用洗衣粉,怎么穿针引线钉钮扣,有油的碗筷要用热水洗。</div><div> 我说:“妈,你不要过分担心,不会,跟同学学习一下,就会的。”</div><div> 母亲眼圈红红的:“怎么不担心?关键是你在家,什么也没干过。”“内衣袜子,我给你准备了多套,实在不行,你每月集中带回来,我洗!”</div><div> 住得近的同学每周末可以回家,古镇溱潼离家六十公里,我只能每月骑自行车回趟家,取每个月的用度钱粮。</div><div> 每月回家,母亲都要好好打量我。你又瘦了,舍不得吃?头发长了,要剃,胡子拉碴也要刮……</div><div> 她一方面煮鱼烧肉,让我饱餐,一方面给我炒花生,蚕豆等小吃。冬天到了,她竟然为我熬了一搪瓷缸猪油,这让我为怎么吃犯愁。</div><div> 母亲说,她知道我俭省,冬天热饭热汤,往里挑一块脂油搅和一下,又香又抵饿。</div><div> 听母亲的话,有脂油的冬天总是温饱的。</div><div> 1992年,我高三毕业那年,有幸到省城南京参加那年全省高中生作文大赛决赛。这是我第一次到省城,也是18岁内走得最远的地方。</div><div> 母亲为我高兴,也为我犯愁,她不知道省城南京在哪里,有多远。她为我煮了鸡蛋四十个,咸鸭蛋二十个。</div><div> 我说,这也太多了吧!学校和县里有伙食补助的。母亲不然,说路上会饿的,咸淡相补,又方便又有营养。于是,我连续吃了三天的蛋。</div><div> 1995年,我第一次去北京。母亲问我:“北京天安门啊!是不是很远?”我说,是的,很远。她说,那要为你准备些什么?我说,什么都不需要,带钞票就行。她说:“还是想想,带好,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啊!”</div><div> 2013年秋天,我去新疆。她给我准备好了棉衣、羽绒服、羊毛衫。我说夏秋之交,不需要。这次她却非要坚持,她说人家告诉她,那地方冷的早,特别冷。</div><div> 临行前,她千叮咛,万嘱咐。听说那地方人野性,咱不跟人家争较个什么,保命要紧。</div><div> 她每天坚持给我打个电话,我说平安,她就挂了,平安就好,话费一定很贵。</div><div> 母亲是2000年来的扬州,除却泰州是扬州,那是她至今走得最远的地方。</div><div> 这些年来,我也曾萌生过陪她出去走走的想法。可是总被她挡住了,她说,你们出去,是闯荡事业,干的正事。叶放还上学,要人照应。况且,在家多自在啊!</div><div> 可是,我外出归家,母亲总是问这问那,她最喜欢听我跟她讲外面的世界。每当和她讲起,我内心就多了一份愧疚。</div><div> 又是一年元宵节,总是让我想起老家的大锅,舀水煮沸,做好的汤圆入水,只消刻把钟时间,鼓鼓胀胀的汤圆立马浮出水面。</div><div> 母亲也做几个花色的汤圆,有花生糖、芝麻糖、荠菜、青菜馅的,不同馅的汤圆做成不同形状或印记。但是相对物质匮乏的年代,孩子更钟情猪油馅的。年前,年猪杀下来,取一块板油切成丁,用红糖或白糖腌渍好。这种汤圆,咬一口,热热甜甜的荤油,从口流嗓入肚,头顶开始冒汗,浑身舒服满足。</div><div> 汤圆的甜香,永远是妈妈的味道,也是家的味道。无论天涯与海角,家都是一个以父母双亲为圆心的圆,永远是那个同心圆,定心圆。</div><div> 如今,父亲已无法挽留,母亲,您再也不能离开我,有您在,我永远是您担忧的孩子,有您在,我才能永远有个完整意义上的家。</div><div> 儿行千里,有母担忧,那是一种幸福。“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那线忧愁啊!一头连着儿子,另一头永远是您,我的母亲。(2017.02.09)</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