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三十六天井位于浙江常山球川镇,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是浙西边陲一座历史悠久、保留完好、面积最大、雕刻精细、设计古怪、结构深奥的明清古民居。</h1> <h1>大年初四,我们一行驱车前往古镇探访。</h1> <h1>据民间相传,清末光绪年间居住在这里的徐氏兄弟,为了与人斗富、比阔、赛智,自己设计,在3592.2平方米缓坡上,建筑了一座拥有一百多个房间,三十六个天井,互为贯通的砖墙木柱的瓦屋。因屋内有36个天井,故取名"三十六天井"。</h1> <h1>走进正门,如入迷宫,走廊迂回曲折,四通八达,连接大小房门一百多扇,沟通大小天井三十六口。</h1> <h1><span style="font-size: 16px;"></span></h1><h1>大门偏左而设。正门书有气势磅礴的四个大字"淑气腾辉",寓示女子功德。周围刻有精致的图案,振翅欲飞的蝴蝶,有巧妙的花纹,门框、门楣为花岗石制成。门楣上刻有向日葵、夏荷、秋菊、大栗花,雕刻细腻,花瓣层层叠叠,栩栩如生。门沿镶有雕刻精细的表示财富不外流的蝙蝠、铜线、金锁图案组成的"连福锁",永葆家族兴旺。</h1><h1><span style="font-size: 16px;"><b></b></span></h1> <h1>走进二米见方的小天井时,抬头上望又有"坐井观天"之感觉。由前门、前进、中进、后进、偏房组成,从南向北缓坡而上。三十六天井的结构有传统的五架抬梁式,别具一格的穿斗跨架式,正屋与边屋以直通的走廊相连接,两边的厢房对称并列。</h1> <h1>穿过大厅,又是一个小天井,正门虽然紧锁,但通过两侧的四个门可以分别通往两侧的厢房和后院。除了有地面的集水池外,还有两个水槽,估计是用来贮水防火用的。</h1> <h1>正厅后是三合院天井</h1> <h1>厢房窗雕</h1> <h1>天井的结构是别具一格的穿斗跨架式,各室之间均以雕花板壁相隔,以室内走廊相连。其梁、柱、楣、批、壁都雕刻有飞禽走兽和花草,梅 、兰、荷 、菊,八仙过海,狮子滚球,应有尽有。大天井的雕刻是最丰富,功底也是最好的。</h1> <h1>三十六天井的东、西两侧设置了通向护厝的通道,这种做法与徽州民居不同,护厝式做法常见于闽粤民居。两边的厢房对称并列。厢房与正房间是笔直的通道。</h1> <h1>正房的墙体是青砖,厢房是木质的板壁,通道上也有水沟。</h1> <h1>精美雕刻随处可见。</h1> <h1>主体建筑后也有一小院,与两侧的护厝部分相通,院中有井,大概是以前主人的饮用水源,屋子里有文革时期的特色遗留。</h1> <h1>穿过侧门向后行又是一个庭院,而且是带二层阁楼的。这个就是那扇紧锁的门。</h1> <h1>对于三十六天井这样的古民居,与诸多徽派建筑、乔家大院等明清古民居相比,真的说不上珍贵,而且毁损也很多,但毕竟它是真实存在的,至少与现在到处巨资兴建的仿明清建筑相比,是真实的、自然传承的。</h1><h1> 这是历史,好在修缮古宅已经开始了,我们在古宅里随时看到脚手架等,尊重历史,维护历史,保护历史,让历史永远的传承下去。</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