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乡愁”何觅 庐陵吉州窑文脉越千年

艺文志

<h3> 生活是艺术,艺术抑或是生活。古风禅意,吉州窑里的妙神清韵。</h3><h3> 宋代斗茶的道中之器。苏黄曾经在此讲经论道,宋徽宗甚爱吉州窑。</h3><div> </div><div> 往事越千年,江畔风依清。站在中国文化即将迈向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的门槛,东西方文化交汇交融交织的路口,吉州窑,不仅维系着千年古镇的“乡愁”,更连着国人的文化“记忆”,“从哪来”、“到哪去”、“如何认识自已”、“如何安身立命、立心、立世”、如何“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文化“乡愁”。</div><h3><br></h3><h3> 吉安望邑,古镇永和,千年窑火,抟土成器,器行天下,窑家风情,研究探秘,古瓷新韵……</h3><h3> 千年窑火不息,正如中华文脉源远流长。</h3><h3> 江西吉安县千年古镇一一永和镇,一座有着两千年历史的文明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凭借瓷业的兴盛,水脉、文脉、商脉交融,商贾云集,在宋代享有“天下三镇”之一的称谓,堪称庐陵文化和江右文化的代表。</h3><h3> 古镇至今保存着完好的古窑包遗址24座,成为目前世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窑遗址群之一。永和古镇,完整保有明清建筑117栋及历代名人游历、讲习、会友留下的诗词歌赋、遗迹名胜等,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文化艺术价值。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春,66岁的苏东坡自海南北返,曾到永和一游,为这座寺观题写了“清都观”三字,还写了一首诗赠送给寺中道士谢子和。</h3> <h3>吉州窑创烧于隋唐时期,鼎盛于南宋,至元末明初终烧,距今有1200多年的历史。宋时与定、磁、钧、耀、建等窑齐名。吉安古称庐陵、吉州,因吉州而冠窑名。吉州窑物的瓷土来源于赣江对岸的鸡岗岭和窑场周围,或二者兼而用之。生产场地就在赣江边的沙丘地上,无法避免砂粒进入瓷土,因而胎质中含砂量大,使胎质粗松吸水力强,粗看似陶,但敲之具金属声。这是由吉州窑的生产环境所形成的个性特征,因而成为了区别其他窑口的显著特征。<br></h3> <h3>宋元时期的枫树岭作坊遗址模拟复原,再现了古时的制瓷作坊</h3> <h3>吉州窑是一个窑场系列,窑址分布在赣江两岸数十公里范围内,主窑场有彭家窑、永和窑、临江窑、吴家窑等。其中,永和窑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24座窑岭山似岗,密布在永和镇西侧。</h3> <h3>吉州窑,又名永和窑、东昌窑,创烧于晚唐,兴于五代、北宋,极盛于南宋,而衰于元末,距今1200多年历史。据《景德镇陶录》记载:“江西窑器,唐在洪州,宋时出吉州”;“先有吉州,后有饶州(景德镇)”。</h3> <h3>宋时,永和陶瓷业兴旺,“辟坊巷街三市”,“七十二条花街”。锦绣铺有几千户,百尺层楼万余家。</h3> <h3>吉州窑产品种类繁多,风格多样,以黑釉瓷和彩绘瓷最负盛名,其制作工艺精湛,特色鲜明,是吉州窑瓷器的典型代表。黑釉瓷中木叶天目、剪纸贴花、窑变釉纹等产品更是器走天下、誉满世界,日、韩、美、英及东南亚各国多列为国家级文物收藏,比如大英博物馆等。1975年,在东京博物馆举办日本出土的中国陶瓷展览,吉州窑的兔毫斑、鹧鸪斑和玳瑁斑成为传世珍品,日本国珍藏的剪纸贴花盏被誉为国宝。1976年,在新安海域发现一艘开往朝鲜、日本的中国元代沉船,从沉船中打捞出1.5万余件中国的古陶瓷,不少属吉州窑烧制。韩国中央博物馆陈列的42件吉州窑瓷器被视为稀世珍品。英国博物馆所藏的吉州窑产凤首白瓷瓶堪称瓷中尤物,木叶天目盏则被列为国宝。</h3> <h3>木叶天目:吉州窑生产的黑釉瓷在宋元时期极负盛名,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木叶天目。它是将天然的树叶浸泡后,只剩下脉络,然后沾上浅色面釉附在瓷器胎体上,经过高温烧制后,叶形脉络清晰可辨,生动逼真。盛上水,借着光线的折射,会看到树叶漂浮起来,并随着水而上下晃动。金黄的桑叶,纤细毕现。黑釉仿若浩渺茫茫的黑夜,木叶好比闪亮的星星。</h3> <h3>剪纸贴花:将民间十分流行的剪纸艺术与陶瓷装饰结合起来,是吉州窑陶器产品极具特色的装饰工艺。制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把剪好了的图案贴在胎体上,涂上一层黑釉,揭掉剪纸,留下图案,送进窑中高温烧制成功;另外一种复杂点,要先在胎体上施加一层黑釉,然后将剪纸图案贴在底釉上,再在没有图案的部分施加第二次淡色釉,揭掉图案进行烧制。由于两种釉的色调不同,烧成后相互衬托,图案显得丰厚生动。剪纸贴花的题材十分广泛,常见的有梅花、龙凤,另外还有鸳鸯、蝴蝶、兰、竹、菊等,寄托了窑工们祈盼平安、吉祥,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h3> <h3>窑变釉纹:在茶道盛行的宋代,吉州窑的黑釉窑变茶具,深受当时文人学士和达官贵人的喜爱。它是吉州窑的工匠们运用高超的技艺,让釉中的铁质元素在烧制过程中流到釉层表面,结出灿烂的结晶,形成了兔毫纹、玳瑁纹、鹧鸪斑、虎皮斑等各种形状。其中鹧鸪斑是釉中铁质元素形成较大面积的羽毛状斑纹,像是鹧鸪鸟脖子上的羽毛,是吉州窑独创的产品。</h3> <h3>质朴、明快、生活气息浓郁,禅意自溢,彰显生活美学的镇馆之宝之一。</h3><h3><br></h3><h3> (曾金胜 中国世界民族交流促进会理事、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北京史地民俗学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联谊会副会长,文化学者,中央媒体资深传媒人,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参与中宣部等国家级课题多项,作品见《大国赶考》、《论剑》、《官场生态》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