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建水古城之联想

行摄客

<h3>2014年3月去云南元阳看梯田。顺便在建水玩了两天。没想到这个边陲小城确给了我极深刻的印象。回来后、本想写个游记、可是心里却总是不由自主的把它和北京联系起来。索性游记不写了、就写个“联想”罢了。</h3><div>快到古城、老远就看见一座威武装严的古城楼。因其朝向东方、当地人称“朝阳楼”。这就是建水古城的东门:迎晖门。</div> <h3>云南建水古城朝阳楼</h3> <h3>云南建水古城朝阳楼</h3> <h3>云南建水古城朝阳楼</h3> <h3>建水古城建于明洪武二十年、至今600余年。原有四门:东叫迎晖门、南叫阜安门、西为清远门、北为永贞门。后西南北三门毁于战火、现仅存东门。当地人因其酷似天安门而称其为“小天安门”。</h3><div>28年后、明永乐15年、明成祖朱棣、征召全国各地能工巧匠,修建北京紫禁城。城亦有四门:南叫天安门(原叫承天门)、北叫神武门、东叫东华门、西为西华门。</div> <h3>北京天安门</h3> <h3>从照片上看、二者颇有相似之处。而威严庄重、气势宏大、雄伟壮丽,则是它们的共同气质。再从它们的名字看:建水古城正门叫迎晖门、紫禁城的正门叫承天门(后改叫天安门)。二者均为:“上授于天、下治黎民”之意。而它们的后门分别叫清远门和神武门。二者均为:“威镇四方、国家永固”之意。据说:它们的建造者是师徒二人。师父先建的建水朝阳楼、而后其徒弟建了北京的天安门。徒弟为了表示对师父的尊崇、故意把天安门少建了一层。因此二者的明显区别:天安门为二层而朝阳楼为三层。从文化上看、它们虽相隔数千里、却是一脉相承的。</h3><div><br></div><div>走进建水古城、漫步于建水老街、就彷佛行走在一条历史的长廊中。这个在几百年前就已经完全汉化了的边陲小城、还真有一股“北京胡同”的味道。</div> <h3>建水古城街道</h3> <h3>建水古城街道</h3> <h3>建水古城古院落</h3> <h3>建水古城内还有一处你不得不去的地方:建水文庙、也就是孔庙。</h3> <h3>建水古城文庙</h3> <h3>无独有偶、北京城内也有一座孔庙。</h3> <h3>北京孔庙</h3> <h3>建水文庙建于元朝、距今700余年。其现存规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都不次于北京孔庙。而北京孔庙则比建水文庙晚了17年。可已说它是同一时期修建的。中国自汉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历朝历代、“尊孔崇儒”之风盛行。各地先后兴建的孔庙不计其数、但无一能与这两者相媲美。</h3><div><br></div><div>在建水文庙的旁边、有一座国内罕存的科举考试地方考场:云南学政考棚。</div> <h3>建水古云南学政考棚</h3> <h3>在北京、紧临孔庙的则是我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最高学府:国子监。也是国家科举会试的考场。</h3> <h3>北京国子监科举考场</h3> <h3>由建水的学政考棚到北京的国子监、明显的勾画出中国元、明、清时期、从中央到地方科举制度的完整链条。它们共同构成了研究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必不可少的而又缺一不可的实物遗存。</h3><div><br></div><div>建水实在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虽然它地处遥远边陲、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但它却与其它地方不同。这里有着厚重的中原文化积淀。到处都有古代中原文化的印迹、以至于你每到一处都会不由自主的把它和北京联系起来。</div><div><br></div><div><br></div> <h3>建水十七孔桥</h3> <h3>而在北京也有一座十七孔连拱石桥。它就是著名的颐和园十七孔桥。长150米。同樣建于清乾隆年间。</h3> <h3>北京十七孔桥</h3> <h3>据说这是中国仅有的两座十七孔桥。它虽建式不同、樣式迥异,但都体现了精湛的中原建筑技艺和建筑风格。无论就建筑规模、还是艺价值、在国内都屈指可数。均被列入中国造桥史册。</h3><div><br></div><div>建水古城丰厚的历史积淀出乎人们的想象。从雄伟的朝阳楼到到穿城而过的古朴繁荣的建水老街,从规模庞大的孔庙古建筑群到庄严肃穆的学政考棚,从城外众多的形态各异的石拱桥到散落各处的古民居和明清古建筑群,无一不体现着建水古城当年的辉煌。中国元明时期大规模的军屯与民屯政策使建水变成了一个汉族移民城市。也使它成为滇南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中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强势进入、也使它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独树一帜、成为典型的汉族特色的诗书礼仪之帮。游建水而联想到北京那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