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不知怎么的火了起来。要说中国的典故还真是博大精深,恰恰正好有一个典故就严丝合缝地扣上了“友谊的小船”。只不过这船没翻,而是载着两个主人公穿越了几千年。</h3><div> </div> <h3> 东汉有一个高士叫郭太,他特立独行,才华横溢。虽然远离权力,不愿做官,但京城里不少牛人反而想见其人。河南尹李膺也是当时的名士,与郭太一见如故,遂成知己。要知道郭太这人“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高贵冷艳惯了,而唯独看得上李膺,说明李膺确实有不俗之处。一次郭太回乡,送他的粉丝数以千计,但到了黄河边后,郭太唯独与李膺同船共济。那些送别的粉丝们非但不嫉妒,反而款款地目送归舟,觉得船上两人宛如神仙。</h3><h3>大概是两人在船上画面太美,恰似当年泰坦尼克号的Jack和Rose。(咦,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对?)🤔</h3><h3>杜甫《秋兴八首》里“仙侣同舟晚更移”用的就是这个典故。“仙侣同舟”也成了友谊的小船乘风破浪,坚决不翻的典故。<br></h3><h3><br></h3><div> 友谊的小船不仅只载着名士风流,也载着底层催人泪下的生死之情。“羊左全交”就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可惜知道的人越来越少了。春秋时羊角哀、左伯桃二人听说楚王贤德,于是一起投奔。路上遇到了大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带的干粮又不够两人用。于是左伯桃便把自己的衣服和干粮给了羊角哀,把生的希望留给朋友,对羊角哀说:“如果我们都死了,那就没人给我们收拾骸骨了。”于是自己跑到树丛中自杀。羊角哀十分悲痛。他不负友人希望,成了楚国贤相。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左伯桃。后来回到左伯桃饿死的林中,看见左伯桃尸首犹在,其面犹生,于是厚葬友人,然后自杀。这个故事原本见于《昭明文选》李善注,但后人又加了一个“二鬼战荆轲”的尾巴,说左伯桃的魂总是被附近荆轲墓里荆轲鬼魂骚扰,羊角哀知道人不能胜鬼,于是自刎而死,死前焚烧五百童男五百童女的纸人,带着一千兵将和九泉之下的好兄弟一起与荆轲的鬼魂战斗,终于斗败荆轲。</div><div><br></div><div> 朋友是五伦之一,相关的典故数不胜数。大家熟悉的就有“高山流水”、“管鲍之交”、等等,兹不赘述。而“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也不乏其事。<br></div><div> 管宁华歆割席的故事我们从小便耳熟能详,管宁华歆本是同学,一日两人读书,华歆听到了门外的鸣锣开道,便废书围观,管宁见华歆见富贵而生谄容,便割席断交。嵇康与山巨源的绝交也惊世骇俗。山涛代表司马氏政权劝嵇康出仕,嵇康痛心于司马氏的篡逆,于是以生性慵懒,苦于案牍的理由拒绝了山涛,并在拒绝的同时也与山涛绝交。然而嵇康以儿子嵇绍托孤山涛,可见对其未必没有信任,只不过鸟兽不可同群罢了。类似的还有南朝阳斐羊侃的故事。羊侃与阳斐本是好友,后来阳斐仕于梁,羊侃仕于北魏。最终羊侃背叛了北魏,投奔了梁。按理说这成全了羊侃阳斐故友再聚,但阳斐却拒绝与故交相见,因为他不愿意与叛徒为友。梁国皇帝甚至出面撮合二人,但阳斐依然孤行一意,一点面子也不讲。</div><div><br></div><div> 汉代朱穆,写过一篇著名的《绝交论》,便是针对一个势利朋友刘宗伯。刘宗伯年轻时,朱穆做了县令,而刘宗伯啥也不是,于是刘宗伯在为母亲服丧之际脱了孝服,屁颠屁颠地赶来拜见。后来刘宗伯做了太守,一阔脸就变,对朱穆吆三喝四,朱穆便写下了《广绝交论》,还写了一首诗,将刘宗伯比作猫头鹰““飞不正向,寝不定息。饥则木揽,饱则泥伏。饕餮贪污,臭腐是食。”与朱穆萧条异代的南朝刘孝标又写了一篇《广绝交论》,因感于南朝名臣任昉死后人走茶凉,其儿孙无依,任昉故友又不救助,所以愤而成篇。文中狠批了“势交”“贿交”“谈交”、“穷交”、“量交”五种小人之交。世人览之,当以自鉴!</div><div> </div><div> </div><div><br></div><div><br></div> <h3>古往今来,以利益结合的友谊虽然太多,但真正的友谊,基本上不离道义、感情、时代三个条件。而三者之间往往并不统一并不和谐,而人情也常常没有道理可讲,所以友谊的小船翻与不翻,并没有什么教条可言。传统文化中本来就充满了悖论和紧张,因为世界是复杂的,而人性则更为复杂。</h3><h3><br></h3><h3>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十年修得的友谊小船,还是且行且珍惜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