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right;"><div style="text-align: left;"> 2015年10月份回宝鸡探亲访</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友时听公民说他撰写的《书行</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万里》正在校对不日将由武汉大学出版发行,之前也曾拜读过精彩部分,所以,为他高兴的同时很期待能够早日出版发行。很欣喜在未羊之末收到了正式出版发行的《书行万里》一书。这是继作者2014年《我的知青岁月》一书出版后在一年内的又一部作品。</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当打开沉甸甸的包裹,看到</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精美的设计和淡雅装帧,欢喜之情</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油然而生,随着纸张一页页在手指</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轻轻翻过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面而来</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沁入心扉,看着跃然于眼中的美文</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美图,刹那间心里有了一种美的惬</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意,这无疑是同学好友在丙申猴年即将来临之际送上的一份最珍贵的礼物,千金难买,情义无价。 同时我觉得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样的大好喜讯也要与各位朋友们分享,于是来不及阅读便在微信朋友圈和QQ里发表了一个帖子:衷心祝贺朋友的又一新书 《书行天下》出版发行!作者行走于山水之路,耕耘于笔墨之中,收获于方寸之间,其乐无穷。此乃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我辈书生潘公祝贺大赞!以示祝贺和分享喜悦。</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虽然在此之前我通过网络已经</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看到了书样和内容,但此时仍迫不及待的要先草读为快。多年来,养成了一个阅读习惯,每每读一本新书总是草读标题和章节,了解大概内容,然后再做精读,汲取精华部分。通过阅读《书行万里》一书,为作者的精神情怀和辛勤耕耘所感动,同时又一次感悟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真谛,不禁再一次赞叹作者不愧为 “有识之人,有志之士,有恒之君”。</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书行万里》一书是武汉大学出</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版社迄今为止发行的唯一一部纪实</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性散文游记,也是一部集趣味性、可读性、实用性于一体的现实版的旅游教科书。全书仅通篇文章就15篇,洋洋洒洒30余万字,配之300余幅精美的摄影作品就已经引人入胜欲罢不能,真的可称为一部精良大作!再看书的内容,此书是作者集多年驴友生涯积累的经验,用心血和真情写成的一部纪实性散文游记。通篇文字悠扬,图片精美,图文并茂,描写朴实无华又栩栩如生,情节引人入胜,体现了作者夯实的文学功底和艺术修养,展现了他和驴友们在旅途中团结一致,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挑战自然、博取山水精髓、汲取人文历史内涵的历程和故事。可使读者伴随行者的足迹,足不出户在方寸之间《酷行西藏》《走进台湾》,《浪漫巴厘岛》《探秘神农架》,《走进女儿国 》,《金秋漫行额济纳》,《越野甘南川北》《请到天涯海角来》《中国北极村行记》等等,畅游了国内外名川大山、饱览自然风光、人文古迹,了解历史典故以及各民族风土人情、地理物产,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奇幻,探秘人类历史的深邃与厚重,展现作者及其驴友们心中翻腾的感慨与波澜,从而产生不畏人生旅途的艰辛与坎坷,迸发一种走进自然,勇往直前的激情和传递一种热爱和讴歌祖国大好河山的正能量。尤其在当今旅游活动方兴未艾,渐成国人追求时尚形下,对于曾经游历过这些地方的旅行者可以再一次随着笔者的足迹重温和回味曾经走过的历程,甚至有些可以弥补一下旅途中 “ 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来一问啥都不知道”的缺憾,更加清晰地了解旅游地的人文历史和风土情;对于还没有外出旅游,或者即将打算外出旅游的人们,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总之,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此书都称得上是一部集纪实性,文学性,趣味性,指导性为一体的好作品。</div></h1> <h1>弱弱地自我炫耀一下,本人其实也是一个旅行爱好者,虽然足迹无法与作者相比,但也走过一些地方,曾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中留下了一些足迹。在作者的15篇文章中,有一些地方我也都曾去过,有些留有记录,有些因为年久记忆已经很模糊了,如今仔细读读作者的游记,一下子就勾起了曾经的记忆,有些已经遗忘和没搞清楚的问题也可以在书中寻到答案,再一次引起思考和回味,与作者产生共鸣,这也许就是作者撰写文章和读者阅读文章产生的魅力所在吧! </h1> <h1> 许久以来,我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想在有生之年能去西藏旅游,领略那雪域高原如诗如梦如幻似人间仙境般的美好风光,亲身感受那里悠'<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在读书之前和整个过程中,我也始终在思考,公民同学为什么在一年多之内能够梅开二度,两度出书,且都是大家所关心的内容并且能够引起共鸣和反响呢?读了为本书作序的陕西电视台高级记者、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副主席刘鉴先生序的内容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与作者曾是同窗学友,与其夫人二胡从小至今就是亲如姐妹的发小闺蜜,所以多年来深谙作者的为人。作者天资聪颖,胸怀大志,爱好读书,热爱生活,淡泊名利,情趣多样,事业有成,家庭和谐,幸福美满,爱好文学创作,摄影,旅游等等。可以说是才自清明志自高。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坚韧不拔的精神令人敬佩。由于具备了比较扎实的文学功底和确立了人生目标,在诱惑繁杂,五彩煊霓的社会环境下保持一颗淡定平和的心,利用工作之余游历江河大川,汲取山水精华,并多年来潜心于创作,这是一般人难以坚持的。</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酷”字,顾名思义,从传统汉字的字面意义来讲,除了残忍、</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暴虐到极点以外,如大家熟知的“酷刑、酷吏、残酷、严酷、冷酷”等等,另外一个方面的意思还比喻对事物或自然现象或人物的喜爱的表达程度深到了极甚如: “酷暑、酷热、酷寒、酷爱、酷似” 等等。而从现代网络词语来解释释,“酷” 又是很时尚前卫的一种表达词,如形容人的装扮、动作,表情很有特点,硬汉,酷毙了等等。如此说来,在“酷行西藏”中作者用了“酷”字来强化行走西藏的难度,也不是信手拈来就用的,而是有着极深的含义,就行走西藏的艰苦程度和现而今时尚前</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卫来理解,我觉得运用的恰到好处。</span></h1><h1> <span style="line-height: 1.8;">据说自驾车进藏有五条线可走,其</span></h1><h1>中最常走的有两条线,一条是青藏线,一条是川藏南线,虽然都能殊途归,但两条线的难度系数有所不同,沿途风光也不尽相同,有人说川藏线风光更美一些,自然难度也更大一些,有些人又称之为“死亡之路”,因为穿越过程中艰难险阻,困难重重,突发状况随时都可发生,行者的身体状况面对高原气候和环境产生反应也是非常之大,每个人身体状况和年龄的差异所能承受的程度也不尽相同,许多困难甚至是不可预估的,足以可见自驾车走川藏线的旅途中至“酷”。</h1><h1> 一方面,从行走西藏的全过程来看,作者与他的驴友“十三太保"自驾车从宝鸡出发经川藏南线,路途艰难险阻,道路曲折,困难重重,高原反应等等,面对人的体力毅力、心理睿智和团队精神都是极大的考验。</h1><h1> 作为读者我随着作者的足迹领略了</h1><h1>川藏沿途无以比拟的雪域高原大美自然风光,走过了闻名于世的雅安茶马古道,翻过了耳熟能详的二郎<span style="line-height: 1.8;">山、巴草原、横断山,跨越了泸定桥、金沙江等红军长征走过的路,饱览了毛垭草原,巴松措湖,米堆冰山等天地一色无边无际美丽妖娆,走过叶拉山九十九道拐,翻越米拉山到达向往已久的拉萨,参观了气势恢宏的充满神秘色彩的圣殿布达拉宫,倘佯在慕名已久的纳木错湖畔,最后穿越唐古拉山,可可西里、昆仑山,柴达木盆地,到达敦煌莫高窟,途经河西走廊,在黄河母亲雕像前感思黄河母亲的博大胸怀和目光中饱含的深情与慈爱,体会中华儿女志在四方的豪迈。 这一路上跨越千山万水,历经千难万险,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艰难险阻,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完成了穿越西藏的宏伟壮举,安全回归自己的家园。其整个旅途穿越过程遇到的艰难险阻和突发事件,书中描述的非常详细,此处不再赘述,整个旅途用“酷行西藏”来形容恰如其分,也更令人有一种“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殷勤雪域景,更得几回过”的深深感慨。 </span></h1><h1><br></h1><h1> </h1> <h1> 另一方面,更加令人佩的是十三</h1><h1>太保中,当年作者和C队、大胡二胡老丁已年过半百,有的已年过花甲,从时尚的角度来看,他们能够在道路艰险,山路盘旋,舟车劳顿,发生高原反应,头重脚轻,饮食不服的情况下全程坚持走完旅途,始终保持乐观主义精神,义无反顾地穿越于雪域高原的雪山,草地和湖泊中,特别是经过好的景点,立刻一扫身体不适,如打了强心针似的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亲密接触,在一个个令人神往的自然风光前,摆出优雅而酷酷的pose拍照留下美好的瞬间 ,在精神上获得了极大的享受。看着二胡拍摄的一张张精美清晰的照片,蓝天白云一朵朵,草原湖泊碧如蓝,白雪皑皑银装裹,人物表情动作“酷”毙了,真的靓了眼,美了心。特别是在米堆雪山脚下及唐古拉山口的合影,一扫疲惫状态,高高举起的剪刀指,折射出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追求时尚,走向胜利的心态和决心,作者称旅友 “ 十三太保”为勇士当之无愧。我想这也正诠释了“酷行西藏”的另一个时尚的含义吧!同时他们旅途中经历的一切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旅行的过程中人们所说的一句经典“精神的享受,肉体的折磨”这句话的正确含义。</h1><h1> 从整个旅途来看, “酷行西藏”之所以能够顺利完成穿越壮举,关键是有一个好的团队,而团队中有几个灵魂人物,旅途前能够未雨绸缪,精心策划,预知困难,做好功课。在旅途整个过程中要思维缜密,睿智果敢,遇到困难时不惧困难,一往无前,凝聚人心,敢于担当,果断决定,无疑作者就是这个团队的主要核心人物。其次,整个过程体现了一种团队精<span style="line-height: 1.8;">神,"十三太保" 团结互助 ,分工协作,目标一致,互相鼓励,严守纪律,为能够圆满完成穿越提供了重要保证。这也是团队旅游可以借鉴的重要一方面。</span></h1> <h1> 在读书之前和整个过程中,我也始终在思考,公民同学为什么在一年多之内能够梅开二度,两度出书,且都是大家所关心的内容并且能够引起共鸣和反响呢?读了为本书作序的陕西电视台高级记者、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副主席刘鉴先生序的内容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与作者曾是同窗学友,与其夫人二胡从小至今就是亲如姐妹的发小闺蜜,所以多年来深谙作者的为人。作者天资聪颖,胸怀大志,爱好读书,热爱生活,淡泊名利,情趣多样,事业有成,家庭和谐,幸福美满,爱好文学创作,摄影,旅游等等。可以说是才自清明志自高。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坚韧不拔的精神令人敬佩。由于具备了比较扎实的文学功底和确立了人生目标,在诱惑繁杂,五彩煊霓的社会环境下保持一颗淡定平和的心,利用工作之余游历江河大川,汲取山水精华,并多年来潜心于创作,这是一般人难以坚持的。</h1> <h3>我与花甲之年的大胡二胡</h3> <h1 style="text-align: left;"> </h1><h1> 精读完《酷行西藏》意犹未尽,许多感慨油然而生。随作者的足迹我在方寸之间游历了向往已久的大美西藏,栩栩如生的描绘更令我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所谓“读万卷书”吧;但同时更加产生了必须前往西藏一睹神秘高原千姿百态真容的冲动,正如作者在结束语中所写:“对于西藏,仅用文字和图文描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身临其境,用心去感悟才是最真实最美的”。所以,下定决心一定要走一趟,尽管看到他们旅途的经历的艰苦(如高原反应,饮食不适,晕车,睡眠等)对我也有了一定的打击和担心</h1><h1></h1><h1>,但依然阻挡不了对走进西藏的渴</h1><h1>望,如果再不行动,拖而久之,也许真的成为我永久的梦想了,心动不如行动,新的一年里好好策划走入西藏的计划并付诸实施,这所谓 “行万里路”吧!当然我不一定会酷行,但主要的是在旅途中领悟酷行的精神,激励自己在人生旅途中始终保持一种自强不息乐观豁达的态度。</h1><h1> 同样需要浓墨重彩的描一笔的</h1><h1>是作为作者的夫人,在整个酷行西藏乃至其他旅途中亦扮演着重要角色。二胡不仅仅是摄影师,为读者奉献了一幅幅幅精美的照片,而且也是团队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之一—最佳的后勤部长,为整个团队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在《书行万里》的整个旅途中,作者夫妇绝大多数都是一起携手出游的,而书中所到之处只是冰山一角。在一段段旅途路上,在一条条山川河流中,夫游妇随,夫写妇拍,笑看云卷云舒,齐观潮起潮落,共同感悟沧海人生,游了山玩了水,净化了心灵,升华了境界,拍出了一幅幅美妙照片,写出了一部部精美佳作,给自己,给子孙,给读者都留下了人生永久美好回忆,如此堪称旅游之大家,我想这也许已经算是旅游达到的最高境界了吧!相识五十载,漫漫人生路,如旅途一般,同甘共苦,风雨兼程,相濡以沫,初心不改,恩爱依旧,一对鸳鸯夫妻,令人赞羡不已,“莫道只有神仙好,只羡鸳鸯不</h1><h1>羡仙”!</h1><h1></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书行万里》通篇30余万文字,仅仔细阅读就要花费很长时间,可想而知作者要完成其写作和编辑是需要有多大的毅力和耗费许多的时间。也许在我们沉醉于精彩的电视剧中不能自拔时他在书山中奋力攀登;也许我们在微信圈里与朋友们神侃聊天时他在学海中苦苦做舟;也许在旅行途中的驿站里大家都疲惫不堪进入梦乡时,而他却在记录着行程中的点滴,也许也许......哦,不是也许,而是一定!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回报,才华+毅力+勤奋成就了他《我的知青岁月》《书行万里》等等大作。在阅读精彩篇章的同时,要对作者致以深深的敬意!同时也要向《书行万里》中的摄影师,我亲爱的闺蜜二胡致以最高的敬意!爱你!</h1> <h3>《书行万里》的作者潘公民与夫人与二胡</h3> <h3>我与花甲之年的二胡</h3> <h1> 写到此处,似乎要停笔了,但依然似有许多未尽之言!<br> 前面已经说过了,我与作者是多年同学好友,初中阶段我们曾经都是川籍才女周能碧老师的学生。当年,周老师是语文老师,又是我们的班主任,虽然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但周老师依然对我们的功课要求很严格,特别是对语文更是要求一丝不苟,所以我们班的学生相对来说写作功底比较好。如今斯人已逝,但是桃李满天下,如果她在天有灵,一定会为她当年的得意学生取得的如此成就而高兴和欣慰,更希望她的众多的学生们都能够有所成就。<br> 记得曾读过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有一段话记忆犹新;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第二则有识,有识则知学问无尽;第三是有恒,有恒,断无不成之事!所以我认为作者长期以来坚持学习读书且一年多之内还是工作之余能够出版两部作品,足以说明作者是“有志、有识、有恒”之人。体现了作者扎实的文学功底和坚韧不拔的决心和毅力,堪称我辈同学们的楷模,应当对同学们有所启迪和激励。古人云:“自强不息,则积少成多;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虽然同学们的基础都不错,但是如果中道而止,真的前功尽弃,岂不很可惜,或者很有才华,却束之高阁,也如无有。所以我认为应当以作者为榜样,学习作者那种坚韧不拔,热爱生活,学无止境的精神,虽然同学们都即将跨入花甲之年,但老而学之,如炳烛之明,照亮自己,也明亮他人,也可谓之老而为之,老而乐之,岂不也是美事一桩!<br> 所以,在作者《我的知青岁月》印刷时,我曾经建议搞一个小范围的仪式以示祝贺和纪念,但被作者低调婉拒。《书行万里》出版发行前,也没有合适的机会搞一个有纪念意义的首发活动,总感觉心存遗憾。在我看来,虽然我们已经进入花甲之年,早已淡泊名利,但出书立作,乃人生中一大喜事,特别是我们是那个特殊时代的产物,历经了岁月蹉跎和磨难的一代人,无论对于作者本人,或是我们周围同龄人,我认为都是非常值得可喜可贺的大事件。况且,在我熟知的同学好友之中,凤毛麟角!所以,我在朋友群里表达了适当时候举办《我的知青岁月》《书行万里》的阅读笔会或沙龙活动,一是表达对作者的祝贺和敬佩,期望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创作出更好的作品以雍读者;二是激励和点燃同学们的创作热情,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创作出一些好的文化作品如文学,书画,诗歌,摄影,歌舞等等,共同分享和交流,为再次的聚会增添一些“佐料”,这样更能与我们“知识青年”的身份贴近一些。此提议博得了同学朋友们的支持,更有真正的的教师派文化人进行了策划,颇感欣慰,有道是人生何为真境界,琴棋书画诗酒茶,他日再相聚,一边游山玩水,一遍沙龙笔会,茶酒相陪,诗书画皆俱,歌舞相随,只谈情谊,不论高低,快乐由心生,试想,人生最惬意也不过如此了吧!<br> 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相信,在作者精神和成就的感召和激励下,不日,同学们一定会各显风骚,尽展才华,或许,这也是公民同学的期望吧!<br> 谨以此文对公民同学的《书行万里》出版发行表示祝贺! <br> 初稿草于2016年1月18日晚</h1><h1></h1><h1> 美篇编辑于2017年2月15日</h1><br> <h3>风华正茂时的我和二胡</h3> <h3>风华正茂时的我和二胡</h3> <h1> 后 记<br> 在重新用美篇编辑一年前我写的这篇文章时,欣闻作者在一年之内又连续著作了《笔耕录》(北方文艺出版社)、《纵情山水》(携程出版社)等作品并已经出版发行,还悉知正在继续书写“新藏大穿越”新作,初稿已成,产出速度之快令人有点阅读不及,且和可读性,文学性,实用性,指导性也炉火纯青,令人感慨。看到这累累硕果,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作者的文采、睿智、勤奋、人生态度、思想境界已无须多语,从著作中可见一斑,因此特向朋友们推荐。</h1><h1> 文章传千古,笔耕乐无穷。再一次向作者深表敬意!</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