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既然读书是为了更好地行走,既然行走是为了更好地读书,我选择用读书的方式行走,用行走的方式读书。</h3><div> 行万里路,五个小伙伴2017年1月21日在江阴市食品城完成了一次以读书的方式的行走。</div> <h3>对于分不清楚韭菜和小麦的00后生活的艰辛更没有任何体验。行走在蔬菜批发市场,我们听到了老板娘:“我是死也不高兴来做这个事的啊!我一天二十四小时干了二十八小时的活。”不过孩子们也了解到,辛苦付出还是有回报的,几户合作的一个摊位一年也有两三百万的收入。</h3> <h3>路边蔬菜零售摊位也很艰苦,早餐往往是这样马虎解决。</h3> <h3>七点多踏进污水横流的水产区,其实最繁忙的时段已经过去。</h3> <h3>来到水产过磅管理处,向工作人员详细了解到凌晨两点多水产摊就开始忙碌,而现在熬了一夜没睡的大多数摊位已经在养精蓄锐准备下一个夜晚的奋战。</h3> <h3>来到肉类售卖区,看着琳琅满目的肉品怎么也跟餐桌上的那些美味联系不起来。唯有把他们的辛苦记录下来。</h3> <h3>这边肉品摊上的夫妇都很友好,叔叔知道了我们此行的目的热情地给我们介绍他们的工作规律和相关知识。而阿姨似乎还没从夜晚的寒冷中暖和过来,双手抱胸跟我们说:“要知道我们的辛苦,下次来全程跟一个晚上就知道了。”</h3> <h3>听到的、看到的就赶紧记录下来。在我们的未来希望不要这么辛苦。</h3> <h3>到了食品城亚娟冷库,阿姨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们了解到他们的创业故事:“那时我们从南通一辆自行车,驮三百斤鸡蛋,骑五个小时到江阴来卖……”</h3> <h3>而如今事业有成的阿姨还在为子女操心,告诫我们,以后无论做什么都要有知识,要好好学习。</h3> <h3>接着我们来到了来自沭阳的张老板的面馆。张伯伯给我们介绍了他考察了周边几十公里范围内饭馆后针对食品城顾客特意创新开发的杂粮粥和豆腐卷;给我们介绍了他看到的食品城百姓的辛酸。更勉励我们要有志气走出自己的小圈子,要为自己的目标打拼。</h3> <h3>我们也了解到张伯伯培养儿子很成功,医学大学研究生毕业现在在江阴市人民医院上班。听张伯伯介绍他是怎样培养孩子的,张伯伯说儿子研究生毕业时:“人有多高,书就有多高……”</h3> <h3>靠自己努力在电厂工作的曦曦妈给我们介绍了她工作和做公益的心路历程。知道了认真对待学习的重要,知道了:“成功往往是在于不放弃,再试一次……”</h3> <h3>用读书的方式行走,用行走的方式读书。建一个开放的平台,聚合有共同理念的父母,自助带孩子行走读书,和孩子一起同行在成长路上。扫码关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