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

碧水清流

<h3><font color="#010101"><br> 年,总是在提早的盼望中,如期而至;又在未尽的满足里,悄然而去。<br> 这是走过又一轮365个日子的小结,也是迎接并走向新的四季的开端。在每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年都是一个隆重的仪式,是一种温热的情节,是无论天涯、纵使风雪都无法阻挡的那份对团圆和幸福的守望,是天南地北祖国大家与千家万户无数小家喜庆和欢乐的凝聚,是植根于心、融化于血的文化传统与生命符号。<br> 如今,伴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文化的多样,人们过年的形式也更加多样,但传统年俗的仪式感和浓浓的年味,从未在我们的文化记忆中失落。我的家在河北省邢台县山区的一个小村落,村里的年,延续着辈辈相传的朴素传统,也经历着时代变迁带来的新变化。今年依然是在家过年,这个年,依然年味十足。<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年味之——烤官火<br><br> 每到年三十的那天,村里都会有大人自发带头,挨家挨户收干树疙瘩。所谓“收”,其实就是要,因为这并不是买卖,都是义务的。收来的干疙瘩,集中堆到大街中间的空地上,用来烤官火。<br> 孩子们总是热情高涨地跟着一起收,到谁家门外就喊:“收疙瘩!”谁都知道这个传统,也都提早准备好了家里最大的疙瘩,没有大的,小的就多准备一些。前些年,用排子车拉,现在用拖拉机拉,大家把收来的疙瘩一起抬到车上,拉到大街里。由于去年夏天发洪水,河冈上有不少树被冲毁,剩下半干的树疙瘩,乡亲们专门开着拖拉机去拉。<br> 天还不黑,就已经有人来到街里,把几个树疙瘩攒起来,点着,红红的官火着了起来,一下子感觉,真的过年啦!吃过年夜饭,村里的男女老少,几乎家家户户都陆陆续续地来到官火旁,围成一大圈烤火。<br> 这是一年到头最能闲下来的时候了,也只有这个时候,才能全村人共同围坐在火堆旁。老人们讲着老辈的事儿,在外打工的人们说着外面的新鲜事儿,女人们谈着一年的收成和高兴的事儿,孩子们在火堆旁跑着、闹着或放炮,会敲锣鼓家伙的人们早早把家伙搬出来,“咚嘣咚嘣锵”地敲起来……<br> 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每一个人都喜笑颜开。小山村的年,沉浸在一片欢乐和祥和中……<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年味之——粘花吊、贴春联<br><br> “二十八,贴花花”。这是过年必不可少的元素。<br> 腊月二十八九的时候,村里都会提前买来红黄蓝不同颜色的纸,由巧手的老人剪出一只只精致的花花吊。花花吊实际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纸身,剪成比较大的长方形,另一部分很关键,是在纸身上贴的腿儿,要剪出一粗一细连着的两条长腿儿,粗的腿儿上还要剪出锯齿状的花来。然后,是用浆糊把腿儿粘到纸身的下边沿上,尤其要注意的是,纸身的颜色和腿儿的颜色一定要区分开,腿儿与腿儿的颜色也不能一样,这样做出的花花吊才够花够漂亮。<br> 接着,由村里写毛笔字好的人在一副副花花吊上写上新一年的祝福和期盼。写好的花花吊被一一晾开,待墨迹干后,打落好,除每家每户分一副外,其他的都用绳子拉起来,挂满整条街。顿时,年的气氛一下子就浓了起来。<br> 近些年,从商店直接买回来的布花花吊,开始替代传统的纸花花吊。虽然这些花花吊上没有了字,但对年的色彩和装扮,仍然亮丽而斑斓。<br> 贴春联当然也是必不能少的。以前多是买几张大红纸,剪成长条,找人写上对联,贴在门框或两边的墙上;现在许多人开始买春联。其实,无论哪种形式,年的主题是不变的。“喜鹊登枝春迈步,金鸡唱晓福敲门”、“同心共筑中国梦,不忘初心谱新篇”……一副副春联里,寄寓着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新的一年希望的期盼,对国富民强和民族梦圆的祝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r> 年味之——敲锣打鼓<br><br> 过年敲锣打鼓,我们称为敲家伙,一是为了过年的喜庆和热闹,二是俗称过年打更。这一习俗不知是从哪年延续到现在,已经成为这个小山村过年的必备内容。<br> 前几年村里刚置办了一套新家伙,有三只鼓,有大小铙、大小镲、大小锣等。敲家伙是有好几首固定曲调的,这些都是上辈人自创的,比较常敲的有“老得胜”、“长调”、“打鼓梢”等,每一样敲法都不一样,但总的特点都是敲起来震天动地、热闹喜庆,让人激动、兴奋。<br> 村里三十往上的人基本都会敲,年纪稍大的敲得更好。从年三十的晚上开始,人们围坐在官火旁,拿起家伙敲起来,而且越敲越起劲,越敲越兴奋。十一点左右,好敲的人们,开始挨家挨户满村转,哪家听到锣鼓声到自己家门口了,都会开门迎进来,发烟、发糖,在家里好好敲上一阵。这家结束,下一家开始,一直会转到大年初一凌晨四五点。<br> 小山村在热热闹闹的锣鼓声中,迎来了新的一年。<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r> 年味之——放鞭炮<br><br> 鞭炮声声贺新年。年的特点在于喜庆,在于热闹,而鞭炮则是必须要有的。阵阵鞭炮声中,传递的是新年的祝福,是吉祥吉利,是辞旧迎新,是欢天喜地……<br> 年三十的中午开饭前,家家户户都要拉上一挂大地红鞭,以示一年的结束和过年的隆重。<br> 最值得期待的是跨年之夜。村里早早准备好几捆两响炮(二踢脚),等到近零点的时候,等待已久的年轻人们开始分炮,在大街当中散布开来,只等跨年的时刻一到,便同时点火。“嘣、叭、砰”……顿时,清脆、响亮、密集的炮声响彻新年的夜空。一声声炮响中,新的一年来了。此刻,整个小山村的灯火是通亮的,无论是守在电视机前看春晚的人们,还是围坐官火旁彻夜不眠的人们,这一刻的心情都是一样的。<br> 大年初一早上的炮声是最响亮的。每家每户都准备了一挂长长的大地红,凌晨五点多开始,便听到两响炮和大地红的鞭炮声清晰密集地传来,此起彼伏,小山村热闹了起来。<br> 新年,在这一串串的鞭炮声中隆重而来……<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r> 年味之——拜年<br><br> 村里的拜年,就是大年初一早上去给长辈们磕头,祝新年大吉大利,一切都好。<br> 孩子们总会早早地起来,激动地换上新衣服新鞋,把脸洗得干干净净,跑到长辈家,磕头,挣了鞭炮、瓜子和糖果,顾不上拍下膝盖上的土,就匆匆赶往下一家。<br> 大人们眼中的拜年,其实是对长辈的一种问候、一份祝福,磕过头,总要坐下来,抽<br>支烟,跟长辈聊上几句,说上几句新年的祝福话。<br> 拜年,是对新年的美好祝愿。<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年味之——做美食<br><br> 过年了,吃好饭,穿新衣。这是在物质生活匮乏时候人们对过年最朴实的愿望。虽然现在生活好了,但做丰富多样的美食,仍是过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br> 年根将至,每家每户都会为过年准备充足好吃的,蒸枣花馒头、蒸包子、摊煎饼、炸麻糖、打年糕、炖肉等等。大家都在喜悦中忙碌着,在忙碌中迎接年的到来。<br> 年三十的上午,每家每户都在家包饺子。家乡的饺子最好吃的是白萝卜馅的,头一天晚上调好馅儿,第二天全家齐上阵,一上午,把三十和初一的饺子都包足了。中午做的是饺子菜,这也是我们的特色,就是在煮饺子的锅里,再放上豆腐、海带、粉条和提前炖好的熟肉片,加上佐料,一出锅,真叫一个香呀。<br> 这些美食的味道,也正是年的味道,飘在家家户户的灶炉旁,美在乡亲们的心坎里。<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r> 年味之——走亲访友<br><br> 正月初二开始,便是正式走亲戚的时候了。嫁出去的闺女带着孩子、拎着东西要回娘家,晚辈们要到长辈们家去串门走亲戚,关系不错的朋友们要到一起聚一聚。<br> 以前走亲戚,离得比较近的都是走路或骑自行车去。记得前些年去姑姑家,都是步行走着去,大姑家比较远,要走十几里的山路。现在交通便利了,生活条件好了,大家出门串亲戚不是汽车就是摩托车,更方便也更快捷了。<br> 大家平时各有各的生活,各有各的忙碌。新一年开始了,相互见见面,坐一坐,吃顿饭,喝杯酒,说说一年的工作,谈谈一年的收成,聊聊孩子的成长和学业,讲讲新一年的打算……<br> 在这来来往往中,无论亲情与友情,都变得更浓也更近了。<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期待中的年,在数着日子的盼望里隆重而来,又在新一年忙碌的脚步中渐渐平静。但家乡这一年一年的年味,确实让人醉其浓、乐其中,难以忘怀。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乡亲们来说,年味,源于对这些传统习俗和文化的传承,它展现于一副副寄寓祝福的春联上,丰富于一张张红红绿绿的花花吊里,响彻于一串串清脆震耳的鞭炮声中,跳跃在一簇簇红红火火的官火里,更幸福在年初一一锅锅翻滚的饺子中……<br> 近些年,常听到有人说年味越来越淡了,不像以前有意思了。过年过年,“过”意味着庄严,“年”代表着主题。过得太随意,胡吃海喝,过得太前卫,沉迷于手机网络,都会失去过年的氛围。正如一篇文章里所说,今天我们能够在春节里像古人那样,感受“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喜悦,舒展“柏绿椒红事事新,隔篱灯影贺年人”的豪情,体味“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意境,原因就在于文化传统的一脉相承、代代相传。<br> 告别了娱乐匮乏和物质贫瘠的年代,年味,更在于精神和文化的富足。历久弥新的文化传统,永远是我们的精神原乡。只有在传承与创新中,让文化生活和精神情感丰富起来,我们才能进一步告别灵魂信仰的困乏,才能让年味越来越浓,才能让内心对年的期待和幸福感年复一年。<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r> 2017年2月6日凌晨0点58分</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