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长相伴 在哪都是家

沈阳老万

<h3>  当我还在上班的时候,社会上正在兴起旅行热,看到几对退休的邻居老两口多次跟团旅游,羡慕之余我有嘴无心的对老伴说: "等我退休后也一定带你全国各地转悠转悠去,咱不跟团走,自已出游更随便,遇到有山有水环境幽静的地方就住几天,然后再……",<br>  沒等我说完老伴赶紧给打住:“得 得,听你说话像刚睡醒,梦着我求你带我去旅游咋地,真是的,以为我爱去呀"。<br></h3><h3> 难怪老伴不爱听,打溜虚净往人家短处上说。老伴因为身体 “健壮“干啥都显得非常稳重缓慢,所以不太喜欢户外运动,上班时也从沒参加过任何形式的旅游。退休后就更不想这些事了,每天的常规活动就是起早逛逛市场,买点便宜莱。回家吃完早饭后,拙笨的身体和好动的性格,又促使她投入到好像总也干不完的家务活中。谁要劝她别总这样忙了,她还振振有词的说: 活着就离不开家务,不干家务那咋活,要不为啥叫"家务活"呢。感情她是把"生命在于运动“理解成"生命在于家务"了。<br></h3><h3> 一个人多年形成的传统观念和大半辈子的生活习愦,并不是几句话轻易就能转变的。尽管如此,女儿还是经常劝老妈别总困在家里忙些沒用的,适当出去转转嘛。老伴当时哼哈的答应了,可过后根本不执行,该咋做还咋做。</h3><h3></h3><h3> 其实老伴也有她自己的爱好:看电视常陪流泪,听二人转也会陶醉,有时哼几首小曲,放着音乐照常入睡。而她最大的爱好就是经常的翻箱倒柜: 针头线脑花布片,陪嫁床单结婚被面,沒用的物品一大堆,舍不得扔掉反复看。然后又像宝贝似的,一包一摞很精心很规整的收拾起来。她根本就沒认识到这一点: 如果方向错了,越认真越卖力问题就越严重。事实也真是这样,如果我想用点啥必须提前三天预约,马上能找出来的概率是很小的。每当看老伴收拾破烂的时候我都有意躲开,既然咱说啥人家都不听,那就眼不见为净了,免得看着闹心。</h3> 我的爱好虽然也沒啥亮点,但还算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退休后沒有工作日全是星期天了,需要“静"的时候就看些闲杂书,附庸风雅的玩玩文字游戏。但由于学业不精,一本《易经》看了好多年也沒整明白,不过能知道一些词语都是出自《易经》,比如:不三不四,六六大顺,七上八下,九五至尊,错综复杂,变掛等等。需要“动“的时候就弄一把大片刀耍耍,一把不过瘾就整两把同时比划。偶尔骑行郊游,时间不过一天,距离不超一百,天黑前必须回家,避免老伴掂记。咱不能为了玩总让老伴操心呀。<h3> 尽管我的活动和老伴很不相同,但基本都属于宅在家里那类型的。老伴经常说“在家处处好,出门事事难",这咱认同,所以我们退休后一直也沒有外出的想法。老伴又说"只有咱俩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家,別人谁都指不上“,这咱也无条件服从,所以我也在坚持"少是夫妻老是伴"的原则,并朝着“一声老伴,一生陪伴”的方向去努力。老伴还说……&nbsp;反正老伴说啥咱都尽量顺从着。</h3><h3> 顺从就是谦让,谦让也是宽容,宽容就是照顾,照顾好老伴就等于照顾好自已。否则,一天三顿的热饭热莱就沒有保证,换洗衣服也无从着手。虽然老伴经常赞扬我: 你一天就像个十不全似的,就差给你喂饭帮你洗脸了。我听了也只能装痴卖傻的“嘿嘿"一笑,表示虚心接受。</h3><h3> 平心而论, 我们的退休生活谈不上内容丰富,也不能高调称之为"晚年幸福“,但还算是和谐的。只是太过于平静,平静的就像无风的湖面,沒有涟漪,更谈不上浪花了。</h3> <h3>    然而,一次很正常的兴趣转移,就像一块石头扔到湖面上,使我们很平静的退休生活溅起了几朵人为的浪花。</h3><h3> 也许是饱暖生闲事,或许是好奇心強,都已经60岁的我,却鬼使神差的报考了驾校,而且顺利毕业。在2011年3月的一天,上午领取了驾照,下午就订购了一辆老伴指定的小红车。三天后邻居帮忙给开回家,因为我还沒把握沒胆量自己开回来。</h3><h3> 实话实说,咱驾照是有了,但开车水平还是远远不行的,绝对不敢单独开车上路。都说开车是熟练工种,但要想"熟"就必须常"练",所以每天练车就成了我主要的任务了。</h3><h3> 开始自已练车时从不让老伴上车,就怕出啥意外一枪两眼,避免卖一个搭一个的。</h3><h3> 有一次因为练的超时了,当时咱还沒带手机,老伴联糸不上咱急的都想报警了。等我回来后,老伴下了一道圣旨: 以后再出去练车我必须跟着,这总比在家掂记你强。</h3><h3> 我也觉得可以让老伴押车了, 从那以后,只要我一出去练车,副驾上坐着的必定是老伴。老伴“压车"有个好处: 车走起来显得很稳,还能帮咱看看路况,递杯水啥的。尤其是不管跑多长时间,都用不着相互掂记了。老伴陪练虽然我还是有点紧张,但注意力却更集中了,毕竟车上又多个人呀,安全永远是第一的。</h3><h3> 老伴陪练也有失误的时候。有一次开车时我想抽烟,老伴把烟点着后递给我,我顺手把烟放嘴里了,结果是把有火那头放嘴里了。嘴是烫了一下,但一点沒慌乱,稍微减速,随后正常行驶。而老伴领悟的是:副驾的位置也不是那么好坐的。</h3><h3> 我一直就很喜欢开车的感觉,现在发现老伴很喜欢坐车。老伴陪练车时总指挥我往远处跑,越远她越高兴。有一次迷路到家得半夜,老伴就提议去旅店住了一夜,第二天早上才回来的。这点可不像她的性格了,我猛然感觉到: 一向对旅游不感兴趣的老伴,对开车游玩倒很热情。这确实很难得,咱必须极积配合,全力支持。于是乎,每次练车都顺着老伴的意思,先后把车"练"到了海滩边、草原上、大山里、沙漠中。每到一处,老伴高兴的就像小孩似的,海边踏浪,草原采花,山底仰望,光脚在沙漠上走,沙子烫脚直蹦哒,手舞足蹈还那么开心。对此女儿严重的表扬了我: 老爸这小车买得值,终于把老妈调动起来了。</h3> <h3>  我喜欢开车,老伴愿意坐车,如此默契的配合,促使我们顺利的完成了"转型": 当初买车只是想兜风遛弯玩玩,经过老伴的"陪练",现在可以有目标的去出游了。</h3><h3> 有一天我们开车带着帐蓬准备郊外露营,一场大雨把帐蓬泡起,我们的野营计划也随之泡汤。在这种情況下我们只能退守车内,也只能在正副驾座上半坐半躺了。</h3><h3> 在车里一时也睡不着,我就沒话生磕的假装关心的问老伴这样睡好不好?老伴平淡而又无奈的回答: 沒啥好不好的,假设车里有张床那肯定就好了。</h3><div>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老伴是按"假设"提出来的,但我是按“问题"听的。別看当时咱沒说啥,可回家后就开始琢磨上了。咋想的咋做的就省略了,反正几天后咱就在车里搭出了一张可以睡两个人的床。</div> <h3>  小车这么一改就成为"床车"了,经过几次"试睡"后,我觉得很成功,老伴更为满意。</h3><h3> 老伴满意那是最好的了,因为随后她把做家务的精神头转到"车务"上了。別看她从来都不擦车,可车內沒少收拾,这车自从有了床后那布置的更齐全了,铺的盖的枕的就不用说了,平时的小日用品也是应有尽有。就这小饭桌,先后强迫我换了五个,说不定这个看不顺眼啥时还得换。</h3><h3> 老伴说现在这车就是咱们流动的家,可后来我却总觉得我们有点像"搬家公司"呢。</h3> <h3> 有了这"床车"之后,我产生了一个远游的念头,这时的老伴可不是那时候的老伴了,知道后马上表示赞成。在商量目标的时候,老伴说: 你去哪咱就跟哪,反正在哪都是做饭吃饭睡觉这点事,你就自己定吧。我合计来琢磨去,就把第一次床车远游的目标定在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h3><h3> 经过一番准备,在我驾龄正好一年半的时间,也就是2012年9月8日的早上,开着自己改的小"床车”,和老伴一起出发了。</h3><h3> 新手初上远路,沒有把握跑高速,即使走国道也很紧张的。我一直是两手紧握方向盘,双眼紧瞪正前方,整个人显得很僵硬。而老伴东张西望显的很轻松也很兴奋,当看到我的表情后就说: "你不用那么紧张,该咋开就咋开,开车这玩艺我是看好了,方向盘放块骨头棒子狗都能开,你不比狗强多了呀“。我趣,是夸我还是贬我呢?不管咋开,注意安全是必须的。</h3><h3> 午饭随便吃一口,傍晚随遇而安在这地方停下来,支锅搭灶,开始做晚饭。这时候所带的锅碗瓢盆和小柴炉统统派上了用场。</h3><h3> 炊烟袅袅,缘草茵茵,別有一番情趣。</h3> <h3>  从沈阳开车去北京,熟手跑高速不起早不趟黑一天就能到达。可咱是新手,出来闲游不抢时间不赶路,所以晃晃悠悠的第四天凌晨才进入北京五环,清晨时通过的天安门。我知道这样的机会以后是很少的,于是边开车边抢拍,同时收油门減速。当我把镜头转向“人民大会堂“这一侧时,突然发现路边的警察叔叔非常有感情的怒视着我。这是由于我的減速造成车流瞬间缓行而引起交警的注意,我赶紧踩一脚油门,否则警察叔叔该向咱举手敬礼了。</h3> <h3>  刚驶过天安门发现右边有条小路,顺路把车开到这里停了下来。就是说,我们从早晨开始把车停在了“中山公园”的西墙下,住了一个晚上,做了几顿饭,第二天下午离开的。应该说,这里是很理想的床车露营地: 安全肃静又很方便,步行20分钟左右就能走到天安门前。</h3> <h3>  吃完早饭来到了天安门前,经过认真的推算,我大约是第二次在这里留影了,但激动的心情绝不亚于第一次,第一次啥时候照的想不起来了。</h3><h3> 整个上午我们尽情的游览了故宫,中午回到车前吃了午饭,然后睡会午觉,傍晚又去观看了天安门广场的夜景。漫步在长安街上,悠闲的样子仿佛自己就是北京市民了,只不过是暂时的,临时的都够不上。</h3> <h3>  想观看升旗仪式必须起大早,但我们“守家待地”的不是啥问题,老伴正常做了早饭:稀粥馒头小咸菜(为了注意影响和安全,我们使用的燃料是固体酒精)。令人振奋的升旗仪式结束后,天安门见证了我和老伴第一张远游的合影。接着我们又以“北京市民”的身份闲逛了天安门广场。下午离开“营地”去了颐和园,随后直奔胶东半岛。只是在我们游览蓬莱仙阁时外孙女打来电话:姥姥我都想你了,快点回来吧。老伴听到后心就长草了,只好马不停蹄的往回返了。</h3><div> 本次出游历时16天,行程约3000公里,花费1800元。这次出游不仅仅是圆满的,更重要的是拉开了我们以后“床车”继续出游的序幕,同时也更彻底的把老伴拉到户外了,这正是:</div><div> 老头老太老闲逛,</div><div> 穷游穷乐穷开心。</div> <h3>   </h3><h3> 回来后我把出游的经过发到了网上,不仅得到众多网友的支持和赞扬,同时还提出了不少切实可行的建议,并鼓励我们继续出游,希望看到下一个游记。</h3><h3>  </h3><h3> 这样一来我们的玩心就更“野”了,很快就开始运酿下一次的出游。考虑到老伴没去过南方,就把目标锁定在海南三亚了。</h3><h3> 老伴听了老高兴了,准备工作那是相当积极了。为了做饭不再露天,我就做了个帐蓬支架,老伴翻箱倒柜找出闲旧布单,然后飞针走线地缝了个帐篷。虽然做工不敢恭维,但老伴还是满自豪的说:“咋样,当初听你们的把这些破烂都扔了,现在用这些东西还不得花钱买呀。” 哎,她还有理了。</h3><h3> 在我们这里,寒冬虽已过,但春暖花没开,外暖室内冷,这季节往南走是最好的。于是,经过充分的准备后,我们于2013年4月22日开始了去三亚的出游。</h3> <h3>  老伴说上次的炉子不太好用,做饭挺慢的。于是我就重新做了两个这样的炉子,本来打算在帐蓬里用,但火苗特別不正经,怕上演"火烧连营",只好继续露天做饭了。</h3><h3> 烧材多数从家带的,路上遇见顺手捡起,反正我们小时候也经常拾柴禾捡煤核的,有机会重操旧业,觉得挺有意思呢。</h3> <h3>  有的炊具首次使用,还不太熟练,开始老伴莱切的很多,她忘了咱带的是小炒锅,所以炒的时候就要费劲了,不过几次就有经验了。</h3> <h3>  我爱吃糖油饼,在家老伴常给咱烙,出游的路上只要说想吃,老伴那是举手之劳,和在家烙的几乎一样,好像多少有点"野"味。</h3> <h3>  老伴爱吃饺子,我也经常惦记这事,但要想把饺子吃到嘴,还得她自己动手包。据不完全统计,我每吃三次糖油饼,老伴肯定要包一次饺子。</h3> <h3>  三亚之行,每天三顿饭都在车内吃,这样不管风天雨天时间早晚,都能吃的安稳。尤其是晚饭,在家吃总不少于两个小时,出游时更是如此。年龄大了觉不多,边吃边喝边唠嗑,新帐旧帐尽情算,心里想啥直接说。其实就是消遣时间呢。</h3> <h3>  所经过的地方,我们都是走马观花的看看,沒打算细游,等到五一劳动节高速免费时,连续跑了三天高速后直接开进码头,在排队准备上船过海的时候老伴疑惑的问: 人坐船,车也上船吗?我说对呀,你有啥意见吗。老伴说: 我有啥意见呀,就是这么多车都上船,我担心……?我知道老伴在想啥,既然人家的忌讳不想说出来,那咱也别点破。于是就安慰她: 有我在你就放心吧。</h3> <h3>  老伴是第一次坐船,即新鲜又高兴,让我领她上下里外的参观。这时候我就充当了临时讲解员,真的假的连蒙带哄口若悬河的白话上了。老伴确实佩服我有这么多的"见识”,就是拍照时把我摆的位置像个跟班拎包似的。</h3> <h3>  大约一个小时左右吧,我们就开车上了海岛,沿着环岛路大致的朝着三亚方向开去。</h3><h3> 开车出游目标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对于我们来讲,只要一离开家任何地方都是可游的景点,来到海岛上更是这样了。</h3><div> 走到这里时间还不晚,但看到路对面是中信楼盘建筑工地,水源充足; 前面又是"军事要地",大门紧闭,此路不通一一于是就临时决定停下来。随后老伴又开始忙上"家务”了: 换洗衣服,收拾车內,最后准备做晚饭。</div><div> 我照例的任务,就是四处看看,熟悉一下环境,这你懂的。</div> <h3>  第二天日上三竿,吃完早饭后我们又开始走走停停的出发了。</h3><h3> 老伴吃过香蕉,但沒见过香蕉长在哪,这次看到后惊喜的不得了。要不是我阻拦她都想给整下来带走了。</h3><h3> 有的果园不用你摘,只要想吃园主就送给你。一次在荔枝园里园主和我开玩笑: 在荔枝堆上,你双手一次不管拿多少,然后都归你。我一下子拿到二斤多荔枝,吃了好几天。😝😝</h3> <h3>  椰子老伴只是听说过,这次不但看到了,还花六元钱买一个,买完才知道椰子不是啃着吃的,是用吸管吸的。不过,吸完之后再也不想椰子了。</h3><h3> 海南热带水果很多,见到了就品尝一下,但大多数不合咱们的口味,所以买的极少。不过,别人先后送的就让我们吃了一路。</h3> <h3>  在植物园里老伴看过竹子,那都是单身独长的,像这样成堆长的竹子还是第一次看到,所以高兴的嘴都合不上了。</h3><div> 老伴有时哭笑不太好分,但这次肯定是在笑,特点是,只要笑的开心,那五官就要"紧急集合"。</div> <h3>  在"天涯海角"这里我们游玩了大半天,拍照时为避免"阴胜阳衰"之嫌,咱先抢占了有利位置,这样能略显咱伟岸些。其实老伴根本就不在乎谁在哪个位置,只要合影她就高兴,借以说明是有人陪她来的。</h3> <h3>  更多的时候老伴还是愿单独拍照,我明白她的意思,沒有我在旁边参照对比,她对自己的体型还是挺自信的,我对她说过: 各花入各眼,我就喜欢你这型的,胖点显得富态,瘦点看着干练。</h3> <h3>  这次出游主要是去海南三亚,我们住了五夜玩了六天,知名不知名的景点转了一些,然后又坐船返回了。目的一达到了,回程所游的地方都是"偏得"。可能"偏得"的太多,老伴都分不清哪里先去的哪里后去的了。</h3> <h3> 从三亚回家后做了暂短的休整,趁热打铁又向北出游了。经滿州里、海拉尔、漠河,来到了中国最北处一一北极村。本来想看看北极光,但两个晚上都下雨,只好把闪电当北极光看了。其实有人告诉我们北极光的出现是有条件的,这时候即使不下雨也看不到的。</h3> <h3>  从北极村出发,沿着黑龙江,经过黑河,来到中国最东边一一抚远东极广场。在这里,给我们最深的印像是: 凌晨二点五十分太阳全部升出了江面,天已经大亮了。</h3><div> 后几天我们又沿着乌苏里江往回走,去了珍宝岛、兴凯湖,取道哈尔宾回到了家。</div><div> 至此,从南到北历时六十天的"床车"出游圆滿的结束了。</div> <h3>  出游回来后,我把所有的照片转存到电脑中,并整理出一篇游记发到网上,众多网友从不同的角度给予支持,赞扬和评价。其中一位网友针对自己爸妈退休后整天打麻将的情况,很中肯的说道:老年人常出去旅行便于改变生活习惯,更利于身心健康。情况还真是这样:中国这么大,我们走出家,出游回来后,老伴有变化。</h3><div> 其实有点变化也不太大,就是每天除了非做不可得家务之外,有时间不再去翻箱倒柜了,而是坐在电脑前翻看我们出游的照片。有时看不明白了就总喊我:老万,这是在哪照的呀?这是啥时候照的呀?虽然我有时也发烦,但还是不厌其烦的给解释,必须时刻记住两个字:顺从。既然老伴新的爱好情趣已经产生并在成长中,咱不能因为“后期”工作不当而功亏一篑呀。</div><div>  </div><div>当老伴经常沉浸于出游的美好的回忆之中。 而我却正在暗暗地策划着一个“重大阴谋”’。</div><div> 不知道谁说的了: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我倒觉得,疯狂不在老少,老了也要疯狂。这不,我就想疯狂一把: 开着“床车”去拉萨。</div><div> 倘若老伴身体是真正意义的“健壮”,那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开车去西藏也未尝不可。但老伴身体的状况好像不太合格:体重180,血压180,身高要是180就好了,可却是158。在家里还真离不开这位“三八妇女”,可要是去青藏高原上,那咱心里可真没底呀。尤其老伴多少还有点哮喘,平时心脏也不太好,上了高原一激动,血压增高手拔凉,忘了喘气那麻烦可会大了呀。所以我觉得我的“阴谋”很难实现。</div><div> 老伴开始也是挺犹豫的。可后来也许是想让我的“阴谋”得逞,也许是还没真正认识到去西藏路上问题的严重性,反正愿意和我一起去“疯狂”。</div><div>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情,</div><div> 两人一起走,去哪她都行。</div><div> 在我们都已经63岁的时候,再次利用了五一劳动节高速免费的机会,我和老伴又开着小床车,于2014年4月29日早上从家出发,奔向了西藏。</div> <h3>  上次那个帐蓬不好用,我把支架改了一下,老伴又从她的“宝贝”里找出了市场早就看不到的线提被面和窗帘布,很快就缝了个帐篷。缝的时候虽然没说啥,但看表情就知道她心里再说:咱留的东西到啥时候都能用上。</h3> <h3>  为了能在帐篷里做饭,于是我又做了两个酒精炉带上。一瓶500毫升的医药酒精5元,根据我们的用火量,两瓶可以使用三天,成本完全可以接受。后来买的工业酒精一瓶2元3角,那更沒说的了。</h3> <h3> 但酒精炉的火力比较弱,不能爆炒,炒个毛菜还可以的。</h3> <h3>炖菜也没问题,就是时间略微长点。好在我们时间很充足的,无所谓了。</h3> <h3> 花生米和蘸酱菜是我的最爱,在家顿顿少不下,在外也这样。出游的路上每天能吃到这样的晚饭,老伴功不不可没。</h3> <h3>  出游时包饺子已是家常便饭了,老伴说包饺子虽然麻烦点,但有在家的感觉,剝葱捣蒜,拌馅合面,这不都像在家似的吗。</h3> <h3>  老伴知道我不咋爱吃饺子,一吃饺子就说:"饺子酒饺子酒,越喝就越有"。眼看着酒喝沒了,饺子也少了,可还这样说,乎悠吧你就。</h3> <h3>  路上做饭的情况大致就这样了,长话短说,几天后跑到这里,那必须看看了。实际这里离青海湖还有八十多公里呢。</h3> <h3>  来到青海湖边沿路转了一段,看到这里是"无人区",虽然天还不晚,但还是把车停了下来,搭上帐蓬,决定在此露营。</h3><h3> 天水相连,令人心旷神胎,枯草待绿,却也有一种荒凉的美。青海湖,我们来了。</h3><h3> 做完晚饭吃的时候发现饭有点夾生,老伴为"失职"略感欠意,同时也很纳闷:水米火时间都很正常,咋会这样呢?她想重新做,我很大度的劝:沒关糸,趁热吃完全可以的,別费事了。睡觉前发现我们的嘴唇都发紫,我的嘴唇还干裂出血,老伴的心脏需要服救心丹。睡一夜都憋醒过几次,还好,早上都正常起床了。</h3><h3> 因为还沒上高原呢,所以我们也沒往"高原反应"上想。过一会当地人来了告诉说,这里海拔3200米,你们的现象就是"高反"。不用说了,昨晚的米饭也"高反"了。</h3><h3> 这时候女儿来电话,打听昨晚的情况,我们尽量报喜不报忧,说一切正常。女儿一再提醒感觉不行就往回撤,不想做饭就吃八宝粥,一定保护好我妈妈呀等等,真墨迹呀。我赶紧表态:我都能做好的,你就不用放心了。放下电话后老伴问你说啥呢?咋地了,说错了吗?</h3> <h3>  从青海湖出来直奔格尔木,那里海拔2800米,是青藏高原的始点。在这里我们住了一夜,老伴根据自己的反应认为没问题,所以就买了氧气袋和一些防高反的药品,为通过青藏高原做些准备。  </h3><h3> 中国神话传说中,昆仑山有玉皇大帝的轩辕行宫,有王母娘娘的瑶池。这里千峰万壑,广袤无垠,群峰之间祥云缭绕,恍如仙境。人家都是神仙,咱们是凡人,难怪老伴说啥也没看到,到处光秃秃的而又那么荒凉。要不是看到“昆仑山”三个字,根本就不知道这里是哪,更忘了这里是海拔4768米高原呀,所以满不在乎的下车拍照,忘了轻抬慢走,结果没照几张就喘不上气了,赶紧上车吸氧。 </h3><h3> 也正是这张"亚州脊柱”上的照片,让一向低调的老伴,在同龄人中自豪了好一阵呢。。</h3> <h3>  在海拔4500米的沱沱河住了一夜后,我们有点经验了:只要动作缓慢,一般就没啥太大问题,但仍然需要大口喘气深呼吸,而且头疼还是免不的了。所以到了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时,我只自己慢慢下来拍张照,没让老伴下车,让她坐车里吸氧,可是她根本就没吸。</h3><h3> 在"世界屋脊"上的照片,老伴极少提起。</h3> <h3>  通过唐古拉山口后,就开始往下走了,高反也明显的减轻。当然了,老伴把半年的救心丹都吃了。到了那曲,离拉萨还有320公里,不想赶路就住下了。这里海拔4500米,觉得没啥问题了,正常卸车搭床做饭,这么一忙乎高反猛然袭击上来,一下子把我们造蒙了。车上只剩一袋氧气了,这时候老伴还不想吸,她说:我不行了你能处理,你要有啥事那咱俩就都完蛋了,还是给你留着吧。先别扯别的,赶快吸几口。其实,这情况只要吸点氧,马上躺下休息一会,很快就能缓过来的。不过,最好的办法还是坚持走"太空步"。</h3><div> 半夜还下雪了,不过一点不冷。</div> <h3>  经过几天的“磨合”,等到了拉萨后,那里海拔3600米,我们基本就适应了,找个地方停好车后就开始游览了。</h3><div>升国旗,奏国歌。</div> <h3>  这是二天又一次游览时拍照的。其他地方的照片就不上了。</h3> <h3>  我们把车停在拉萨自来水厂旁边了,车后围栏里就是拉萨广场,围栏有个通门,我们经常从这里去广场的。</h3> <h3>  在高原上做饭夾生,必须用高压锅,炒菜沒问题。沒有真正意义上的开水,70左右度水就沸腾了。</h3><div> 尽管这样,我们还是愿意自已做,米饭在饭店买的,莱可以自己做。</div><h3><br /></h3> <h3>  一炒一炖,再从附近摘些莆公英蘸酱吃,挺可口的家常饭。就是不敢喝酒。</h3> <h3>  我们在拉萨住了三天三夜,原路往回返的。有人说西藏需要去N次,在那里灵魂能得到升华,心灵可以净华。我问老伴啥感觉,她说別的不知道,就知道心脏需要保护,问她还想再去不?老伴说那地方去一次就够了,不想去第二次了。</h3> <h3>  回程我们转向甘肃,去了月牙泉,莫高窟,老伴说这两地方还可以的。</h3> <h3>  随后去了酒泉发射基地,门票每人150元,老伴也认可了。去了胡扬林,那里免费,老伴说一片不成型的杨树林子,有啥看头呀,怪不得免费。</h3> <h3>  从西藏回来后,我发现老伴好像有点“高反后遗症”似的,一提到西藏呀青藏高原呀她就开始喘,还本能的去找救心丹。这时候脑袋有点糊涂,去过的游过的地方也分不清了。比如:在“鄂尔多斯”发生的事说成在 “阿尔山”,你给纠正后她还强词夺理:都在内蒙,名字都有“尔”,也都有大草原,出羊毛,差不多就行呗,干嘛那么较真呢。这个时候咱就记住两个字:顺从。</h3><div>  </div><div> 每年一次远游,几次小游,已经成了我们退休生活中的主要内容了,到时候不走老伴还总问呢。可我说想走出国门时,老伴那毫无商量余地的反对,随后说出一大堆理由,咱想反驳都插不上嘴。最后就是一句话:一不上高原,二不出国门,其他哪都行。后来各让一步:不出国门,但去特区。就这样决定了下一年的远游目标是港澳,准备去那里露营玩玩。</div><div> 我们这样出游得到女儿全家全方位的大力支持。外孙女也学乖了,每次打电话不再说“姥姥我都想你了”,而是说“别着急,看到好地方多玩几天,我妈不让我说想你们”。孩子就是孩子呀。</div><div> 很快就到了2015年的清明节,也知道高速免费三天,那肯定得利用呀,经过充分的准备后,我们就按时出发了。</div> <h3>  为了出游做饭方便,女儿在网上给淘个电饭锅,能做六两米饭,够两个人吃的了。淘好米插在点烟器上,利用车电边开车边做饭,45分钟就可以吃饭了。</h3><h3> 这是一次路上准备吃中午饭的情況</h3> <h3>  对于出游路上的生活,老伴现在比我经验还多。尽管知道我平时不咋爱吃肉,但她说一路车马劳顿的,应该多吃点肉,能增强体力。为了能多带点肉,老伴还特意做了个简易保温箱,保证10天有肉吃。</h3> <h3>  带的肉多了,每天的晚饭老伴做的都挺丰盛。</h3> <h3>  自带的肉吃完后,路上只要看到,老伴必定去买,她说尽量保证我天天有肉吃。</h3> <h3>  为了配合老伴能炒好菜,咱对酒精炉进行了调整,这火力大多了。</h3> <h3>  调正后的酒精炉炒肉煎肉都可以。炉子一好用,更能发挥老伴的厨艺,咱吃的也就更可口了。</h3> <h3>  一路上,晚饭基本都这样的。</h3> <h3>  即使午饭做面条,做的也是那么有食欲。</h3> <h3>  我一直在用老年手机,主要功能就是打电话。这次出游女儿强制的给我们配了一个智能手机。感觉自己的智能还不如手机,打电话挺熟练的,接电话时总给挂断。老伴比我强点,她不会接不会打,但会打游戏。这也挺好,一路上还真没少玩。</h3><h3> 沒办漫游,到香港这手机啥都不能用。可到奧门时能自动连网上微信,惊喜的女儿全家欢呼起来,外孙女喊的声音最大: 姥姥,加油。</h3><h3> 想起来了,咱车真需要加油了。</h3> <h3>  在去港奧途中,经过婺源我们游览了中国第一圆的村子和"小桥流水"景点。经过福建游览了土楼建筑中的"东倒西歪"和"四菜一汤"。</h3> <h3>  随后我们直奔深圳,来到"福民新区",经过沟通协商,同意我们把车停在小区內。</h3><h3> 内地车沒有港牌不准进入香港,办个香港车牌费用据说老高了。还有,港奧的车都是右侧驾驶,左侧通行。我们可能不习惯。</h3> <h3>  我们的小车就停放在这里,每天存车费10元。我们连续停放11天,按10天收费的,回来时车辆毫发无损。</h3><h3><br /></h3> <h3>  带着事先办好的"港奧通行证",走了大约公交的三站地,在福田口岸过关,先去了香港。</h3> <h3>  到了香港,转乘三次大巴小巴,很顺利的到达了香港最好的"五星"级別的营地:贝奥营地。</h3> <h3>  这里免费露营,登记后被按排到14号营位,在这里我们露营了七夜八天,期间未经本人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入内,否则就违法。</h3><h3> 营地卫生间免费提供手纸和洗手液,免费淡水冲浴。每个营地对面有专用烧烤炉灶,二十四小时巡罗不断。总体看,营地确实不错。</h3> <h3>  安顿好后已经过午,老伴开始做饭,午饭晚饭合一顿。带着饭桌在帐蓬里吃,好像就我们独一份。</h3> <h3>  每天三顿饭我们照常自己做,老伴有充足的时间做自已想吃的饭菜,包饺子烙饼自然少不了。</h3> <h3>  交通很方便,坐啥车咱们都半费,我们先后游逛了不少地方。</h3> <h3>  "港奥通行证"有效期10年,办理一次入港手续费20元,可以停留七天,超期有相应的处罚。我们离开香港后,又驱车到珠海,同样的方式把停好,在珠海拱北口岸过奥门。</h3><h3> 这小车我拉正好,老伴拉也可以,但有点大马拉小车似的。</h3> <h3>  转乘两次大巴,来到奧门"黑沙滩"营地。同香港的相比,两个营地各有千秋。这个营地每天要收费5奧元,交通费很贵,我们只办理住四天。</h3> <h3>  安顿好后我和老伴在"帐房"前留个影。</h3> <h3>  在这个地方做饭。</h3> <h3>  做的都是家常饭,吃着也顺口。最后一天剩的奧元不想退换,就买了当地煎的猪排,吃完都都轻微的拉肚子。所以,出游还是吃自己做的饭放心呀。</h3> <h3>  这几天主要就是看看大赌场,我也想试一把手气,老伴拦住了我说: 你的臭手打麻将总点炮,在这里你老万也玩不过人家老千呀,还是一边看着吧。</h3> <h3>  这次主要是去港奧集中感受一下露营的乐趣,回返的时候就信马由缰了,想去的沒去上,本来想去长江三峽看看,结果跑到黄河三门峽。想到华山,结果去了少华山,真让人笑话呀。</h3><h3> 下面这些景点呀,有主动去的,有被动去的,反正对了错了老伴也不知道。</h3><h3> 北海銀沙滩、大理、乐山大佛、宽窄巷子、都江堰、红旗渠、少林寺、郭亮挂壁公路。</h3> <h3>  好像形成"规定"了,2016年的远游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只不过定了个专题: 游江南三大名楼。</h3><h3> 老伴在外做饭的水平真无可挑剔了,按她的话来说: 在家做啥样,争取在外做啥样,其实做啥样都是为你做的。我才不领情呢,你也沒少吃呀。</h3> <h3>  当然了,基本条件咱得保证呀,可以说,咱用易拉罐做的酒精炉,几经改革和调试,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h3> <h3><b>原来有两个帐蓬,出游时用了几次,感觉都不太合适,于是又先后自制了几个帐蓬。这样虽然不用花钱,使用的挺好,但很不美观,有网友提出建议:不差那点钱,买一个吧。</b></h3> <h3>  于是女儿又在网上给淘的快速收放的多用帐蓬,不仅为我们的出游提供了方便,也带来不少乐趣呢。这帐蓬就比老伴缝的好,不服不行。</h3><h3> 在此再次感谢女儿及全家的支持和帮助。</h3> <h3>  厨房炉具都提升了,那伙食标准和质量必须得跟上。而老伴满有把握的说,想吃啥你就吱声,别整那些沒用的。</h3> <h3>  早饭还真沒啥变化,不过这是按咱口味做,那咱就不能说啥了。</h3> <h3>  这次远游我们还带了一个"新装备"一一拆叠轻便小轮椅,说穿了就是椅子下按四个小轮。</h3><h3>这东西加个摇篮放个遮阳棚,婴儿一坐啥说的都沒有。要是老头老太往上一坐,视觉绝对不一样,那不是脑血栓后遗症,就是腿脚不利索,正常人谁坐它呀。</h3><h3> 可能我不正常,或者是我"超常"。但凡游山逛景的就免不了要多走路,前几次我看老伴走累了想找个坐的地方都沒有,继续坚持走确实很吃力。于是我突发奇想, 沒和老伴商量就把这小轮椅推回来。老伴明白咋回事后,倒很感动的,可开始就是不好意思坐,后来还是我带头先坐几次她才敢坐的,现在也就习愦了。</h3><div> 不过这玩意在熟人圈内负面作用太大,看过我们坐轮椅的背后难免要猜测议论,但都猜不准我和老伴到底谁咋地了。</div><div> 但这轮椅在客观上也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 坐公交有人让座,进景点有时免票,观光车不用排队,別人禁行是咱通道,照顾的有时咱心里都有欺骗犯罪感了。</div><div> 天地良心,我就想让老伴在游景点时能轻闲些,別走的太累,所以买了这轮椅,哪成想会有这么大的正负面作用呀。</div><div> 这次带着还真挺借力呀。 图1是在一个公园推我,图2是在桂林漓江边闲游,图3是在天门山玻璃棧道,图4是庐山风景区。</div> <h3>  这次第一个目标是武汉"黄鹤楼",不巧,中午刚把车停好天就下雨了,还不小呢。第二天接着下,第三早上停的。景点不能游,只好呆在车里,不过睡觉车上有床,做饭帐蓬里有粮,也就是说吃睡全不误。我劝老伴少做一顿饭,省点事吗,可老伴说: 咱俩在一起,在哪都是家,只要有家在,啥时都做饭,一顿也不能少。就这点事呗,整得挺豪迈呢。</h3> <h3>  第二个目标是湖南的"岳阳楼",这回是巧,早上进停车场就开始下雨,过午雨停了,下午游了一圈。</h3> <h3> 第三个目标是南昌的"腾王阁", 更巧,中午顶雨进的停车场,为避免再被困雨中,下午是顶雨游览的。</h3><h3> 必须这样了,据说,本地近几天都有雨。</h3> <h3>  当然了,附近的,或路过的,有景点就尽量都去。去桂林时,我们在一个"老年活动中心"的院内住了三夜,有整整两个雨后艳阳天,不仅让我们轻松愉快的感受了"桂林山水甲天下",还闲逛了大街小巷。老伴一点也沒觉得累,因为有轮椅可坐。</h3> <h3>  漓江上的"小小竹排江中游",让我们想起了"潘冬子"。</h3> <h3>  就在二十元钱背景的附近,我们住了一夜,至今记忆犹新。老伴说,逛了这么多地方,还是阳朔最好,随便一个地方就是美景。</h3> <h3>  顺路也好,回返也好,这次我们还去了张家界、韶山、庐山、井冈山,黄山、宏村、乌镇。还去哪了,忘了,等会问问老伴,她也拍了不少照片,受篇幅所限,要不就上几张了。</h3> <h3>  已经进入2017年了,我们的出游计划已经做好了,目标也有了,只是还沒开始行动,就先別说了,万一沒去成那多不好意思呀。</h3><h3> 不过,看老伴这些天"翻箱倒柜"的拆腾,估计问题不大。现在,老伴已经是"床车"出游的策化、主导、指挥兼"大厨",而我,仅仅就是一个车夫。</h3><h3> 沒有老伴的安排,我这车夫就无用武之地。</h3><h3> 沒有老伴的陪伴,无论是"流动的家",还是固定的家,很难称为"家"。</h3><h3> 两人长相伴,在哪都是家。</h3><h3><br></h3><h3>点击下面,是我们几年中的自驾出游记录。</h3><h3><a href="http://i.m.autohome.com.cn/3899311/club/topic?pvareaid=104281&from=singlemessage"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我的主帖→手机汽车之家</a></h3>

老伴

出游

我们

开车

帐蓬

这里

床车

做饭

退休

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