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法老的故乡-埃及纪行(副本)

Larry

<h3><font color="#010101">曾经读过十九世纪法国作家Gautier的一部幻想小说,名叫《木乃伊之足》。说的是一位法国小伙来到一家古董店,想淘一个古董镇纸、结果意外地用5个路易买到了一只木乃伊的脚做镇纸,而木乃伊本人竟是三千年前法老的女儿,赫尔蒙蒂斯公主殿下。回家后将这只镇纸放到自己一堆涂鸦之作上面感觉既新颖又浪漫。没想到当晚公主殿下竟追到家里索取自己的脚,在得到同意后公主留下一只绿色人偶做脚的替代品,并携带小伙飞过天空和海洋,来到被方尖碑和狮身人面像守护着的金字塔内见父亲。下面自然是一出求婚喜剧。唯一的障碍是姑娘比小伙大了三千岁,小伙在争执中醒来发现这只是南柯一梦,却又惊愕地看到自己的故纸堆上赫然放着一个绿色的小小人偶-来自赫尔蒙蒂斯公主殿下的礼物。<br>看了这篇小说后,一直对金字塔,狮身人面,方尖碑和象形文字的故乡心向往之,只是始终没有身临其境的机会。在2016年的最后两天,久违的机会终于来临,12月30日我和家人搭乘阿联酋航班登上经停迪拜飞往开罗的航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阿联酋Emirates航空公司的空姐。邻座一位在迪拜工作,回开罗看父母的女孩对我解释了一番其装束的寓意。红色的帽子代表太阳,从帽子延伸到胸前的白色纱巾代表风,黄色的裙子代表沙漠。太阳,风和沙漠是阿拉伯世界最主要的元素,也是阿拉伯文化的重要表征。将这些元素放在空姐的身上,向世人推介是再合适不过的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迪拜换乘的时候,与衔接的航班有3小时的时间差,有机会见识一下迪拜国际机场的风范。不过,在候机楼的过道中东方与阿拉伯世界的文化差异就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机的乘客在过道中看到有男女标志的房间,便以为是洗手间,进去以后才发现搞错了,原来这是穆斯林的祈祷室,同样是分男女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熙熙攘攘的迪拜国际机场免税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迪拜换乘另一架阿联酋飞机,飞往开罗。抵达开罗时已是当地时间6点多。考虑到与国内的时差,从上海起飞(早晨6点)至此,已历时逾18小时,如果从南京大巴发车算起(昨晚6点),已是30小时,尚在机场排队等候办理落地签证。出门旅游真的好辛苦。好不容易办完手续,离开机场坐上当地导游带来的大巴,来到位于吉萨地区的美爵酒店(Mercure)入住后总算可以享受人间至福-睡觉啦!(此图为开罗机场一角)</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我们要在这里居住三晚的开罗美爵酒店。设施和服务都还不错。</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由于圣诞刚刚过去,时值新年前的最后一天。酒店还沉浸在浓浓的节日气氛之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餐厅中的厨师正在用各种各样的当地食材制作馅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31日早晨,我们驱车来到位于开罗市中心的埃及博物馆。这是一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砖红色石质建筑。建筑内部有高大宽敞的大厅,通过天花板上镶嵌的漫射玻璃和二楼的窗户采光,大厅里仿照古埃及神庙中的格局安置着巨大的神像。<br>博物馆位于尼罗河东岸,始建于1858年,馆藏以法老时期文物为主,是世界著名博物馆之一。<br><br>此图为埃及博物馆的正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博物馆门口的这个喵星人似乎是想模仿狮身人面像的神态,别说还真有几分神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里是博物馆的大厅,其中最大的藏品是拉美西斯二世夫妇的立像(如图),中间是他们的孩子。其他部分大体按年代顺序展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最有特色的人形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雕像的胡子是有意义的。胡子是直的表明该雕像是在法老生前制作的,如末端卷曲,则是在法老死后由别人制作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数千年来唯一有色彩的一对雕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说到埃及博物馆,必定要提到图坦卡蒙的名字。因为整个博物馆的二楼都充满了来自图坦卡蒙墓葬的藏品。确实,图坦卡蒙的豪华墓葬和他的黄金面具,已成为埃及古老文明的重要象征。图坦卡蒙是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的一位年轻法老,9岁登基,去世时仅19岁。西方观点认为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他死去了,然后被埋葬:-)。这是因为其他法老的墓葬几千年来大部分被盗掠一空,唯有图坦卡蒙的陵墓被发现时是完整的。由于他的墓葬位于拉美西斯四世墓葬的下面,因而被历代的盗贼所忽略,他们想不到陵墓的下面还会有一座墓葬。<br>这座3300年来唯一一座封存完好的壮观陵墓为英国埃及学家卡特于1922年发现。这座陵墓是埃及最豪华的陵墓,更是埃及考古史乃至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br>图坦卡蒙陵墓的发现是世界考古工作的顶峰,也是考古史的重要转折点。所有出土文物超过10000件,每件都是无价之宝。那个成为埃文明象征的纯金面具,那个纯金制成的棺材,那个由纯金雕制镶满宝石的王座,那具完整无缺的木乃伊,所有一切都让人类叹为观止。卡特花费3年时间把它们运出墓室,埃及政府又花费整整10年时间把它们运到开罗,而开罗的埃及博物馆之前所有的藏品都因之黯然失色,而彻底研究它们可能需要未来人类全部的时间。<br>此图为图坦卡蒙的复原头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来自图坦卡蒙陵寝的精美艺术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就是鼎鼎大名的图坦卡蒙的黄金面具,几千年来不知被多少作家写进林林总总的玄幻小说中。连日本任天堂的游戏也没有放过它。我曾经玩过光荣公司制作的电脑游戏《大航海时代》,在这个游戏中,如果玩家能够在尼罗河流域找到图坦卡蒙的黄金面具,冒险家的声望会得到很大的提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下午来到吉萨金字塔群。这10座金字塔始建于记元前2600年,位于世界七大奇迹之首。其中保存最完好的三座是第四王朝的三位法老,胡夫,哈夫拉和孟考拉的金字塔。图中这座是其中最大的胡夫金字塔。高143.5米,底边长215.25米。底部四边几乎是正北,正南,正东,正西,误差小于1度。</font></h3> <h3>大金字塔的入口位于距底边几米高的地方,看起来就像一个盗洞。想进去的游客还要另外支付200埃镑。检票员会对所有看起来像中国人的游客索要清凉油。</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从入口进去走一小段平路后就会有一段100米左右向上倾斜的狭窄甬道,高度估计在一米二左右,所以必须弯腰往上爬,这段斜坡甬道结束后又有另一段向上的斜坡,不过这段斜坡比较高,不需要弯腰了。第二段斜坡结束后就到达了胡夫的墓室。墓室位于金字塔内部的中线上,距离地面的垂直高度约为七十多米,正好是金字塔高度的一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这张照片反映的是金字塔内第二段斜坡甬道。</span></p> <h3>墓室内空空荡荡,只有一座打开的石棺。棺中的主人早已是人去棺空,不知所踪。也不知是历代盗贼中哪位高手所为。胡夫法老的木乃伊究竟去了哪里至今仍然是个无人知晓的谜局。</h3> <h3><font color="#010101">古埃及法老雷吉德夫根据他父亲胡夫的肖像建造了狮身人面像这座纪念碑,把其父看做是太阳神拉。这也属于雷吉德夫的宣传手段之一,为了恢复人们对这个王朝的敬畏。此像高二十米,长五十七米,面部长约五米,头戴“奈姆斯”皇冠,额上刻着“库伯拉”(即cobra:眼镜蛇)圣蛇浮雕,下颌有帝王的标志--下垂的长须,一只耳朵就有二米多长。<br>不过,我这张照片竟然把大狮身人面像拍成了一头骆驼,好像是孟考拉的金字塔成了骆驼背上的驼峰,这本事真是没谁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苏苏沐浴着2016年最后的落日余晖,背景是饱经沧桑的吉萨金字塔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从2017年第一缕晨曦中远远望去,棕榈树婆娑身影下的古老金字塔竟平添了几分妩媚的气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新年第一天,我们驱车从开罗向北,奔向埃及第一港口-位于地中海畔的亚历山大港。这是沿途的景致。</font></h3> <h3>在驶往亚历山大好好的路上,我们的当地导游埃及小伙Mohamed Kandil给我们讲解有关亚历山大港的历史知识。小伙的中文名叫成龙,曾在中国武汉念大学。他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英语也很好,唱的埃及歌曲充满浓郁的阿拉伯风味。还能用南京话说自己帅的一米。他在埃及史方面非常有造诣,帮我消解了很多这方面的疑惑。小伙富有爱心,乐于助人。在任何地方买东西,只要他在场,必定帮你砍下价来。有人说他长的象奥巴马,他忧愁的说自己一点不想做美国总统,如果有机会倒是不妨做一做埃及总统:-)。</h3> <h3><br></h3><h3>亚历山大港始建于公元前332年,是按其奠基人亚历山大大帝命名的,作为当时马其顿帝国埃及行省的总督所在地。</h3><div>历史上曾被马可波罗称为与中国泉州刺桐港齐名的世界第一大港。</div><div>如今该市是埃及最重要的海港,埃及的第二大城市。距离开罗西北208千米。尼罗河多支的、现已干枯的入海口位于亚历山大港东19千米处,古城卡诺珀斯的遗迹就在那里。</div><div><br></div> <h3>亚历山大港滨海地区街景。</h3> <h3>这是亚历山大城的城徽-庞贝柱,又称萨瓦里石柱,看上去就是一根粉红色花岗岩石柱耸立在一片荒凉的高地上。此柱原是萨拉皮雍神庙的一部分,但神庙仅存在很短时间即被毁坏,只有石柱保留下来,成为航海者的航标,巨大的石柱已存在1600年。</h3><h3>据说石柱的材料产自上埃及的阿斯旺,由平底船经尼罗河及其支流运抵亚历山大。</h3><h3>十字军将士误以为被恺撒击败的古罗马大将庞贝逃到埃及后被埃及人杀死,其骨灰存贮于柱顶的罐中,故欧美人士至今仍称之为庞贝柱,埃及人则认为此柱与庞贝一点关系也没有。</h3> <h3>我们在2017年开年的第一天来到亚历山大的海岸边,拥抱地中海那无尽的浩瀚与蔚蓝。</h3> <h3>由于环境,水质,气候等多项因素有别于欧洲,从北非海岸向北眺望地中海,跟立足欧洲向南看地中海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h3> <h3>这座城堡名叫Quaitbay古城堡。你可能想不到,它竟是一座灯塔变身过来的。此灯塔就是鼎鼎大名的亚历山大港灯塔,灯塔始建于公元前281年,直到公元641年阿拉伯伊斯兰大军征服埃及,火焰才熄灭。这座135米高的巨型灯塔屹立了922年之久才被地震所毁,它日夜不熄地燃烧了近千年,开创了人类历史的先河。亚历山大港灯塔的火焰在晚上照耀着整个亚历山大港,保护着海上的船只,另外,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并当之无愧地成为当今世界所有灯塔的祖先和原型。</h3><h3>公元15世纪,当时的埃及国王为了抵抗外来侵略,保卫埃及及其海岸线,下令在灯塔原址,用灯塔的石块修建了一座城堡。埃及独立后,城堡改成了航海博物馆,也就是我们眼前的这座建筑物。1996年11月,一组潜水员在地中海深处发现了据说是亚历山大港灯塔的遗留物。</h3> <h3>中午在亚历山大港享用当地的海鲜餐。鱼,餅,外加各种香料,佐料。味道实在不敢恭维。想起了南京的鸭油烧饼配小馄饨:-)。</h3> <h3>午餐后我们来到亚历山大图书馆。由于时间有限,只能看看外景。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馆内收藏了贯穿公元前400-前300年时期的手稿,拥有最丰富的古籍收藏。</h3><div><br></div><div>亚历山大图书馆曾是人类文明世界的太阳,它与亚历山大灯塔一起,是亚历山大城各项成就的最高代表。该图书馆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多年前它到底是什么模样却无人知晓。今人只能从历史文献的零星记载中了解,因为它甚至连一个石块实物也没有留下;而大量考古发掘似乎也无确凿线索。</div><div>现在的亚历山大图书馆是1995年后重建的,占地4万平方米,它不仅是埃及的重点建筑项目,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范围内的重大科研和建筑项目,它的造型是从77个国家的设计中优选的</div> <h3>夏宫蒙塔扎宫是埃及末代国王法鲁克的行宫,位于亚历山大港东端一个广大的风景区中,四周都是园林(皇宫被大花园所包围),景色绝佳,环境优美。这里是我们在亚历山大港的最后一个景点,之后就要返回开罗。</h3> <h3>2日早晨我们离开了繁忙的都市开罗,驱车奔向550公里以外位于红海中部沿岸的赫尔格达市。这是途径的高速收费站。</h3> <h3>收费站的壁画也别具埃及古文化情调。</h3> <h3>这是途径的服务区。埃及的高速公路服务区与国内不同,国内高速公路在同一地点的两侧都建有服务区。埃及高速在两个方向上只配备一个服务区,通过道路设置,将对向的车辆引入服务区。埃及的服务区大部分不设餐厅,只有加油站,厕所和小卖部。少数规模较大的服务区才会有餐厅,如图中这个服务区。厕所是收费的,每位2埃镑。顺便说,埃及的公厕都是收费的,包括收费景点内部的厕所。</h3> <h3>服务区的卖场有各种琳琅满目的旅游商品供游客挑选。</h3> <h3>经过6小时的辛苦跋涉,我们来到了著名的度假休闲胜地,赫尔格达。</h3><h3>赫尔格达整个城市沿着红海呈现狭长的一条,这里的休闲渡假酒店,格局大致一样,最前面是酒店大堂,然后是游泳池、体闲场地、自助餐厅,紧接着是花丛绿树中建设不超过五层的客房,最后面就是酒店的精华:独享的红海海滨。红海的颜色显得很深,比碧蓝还要深,海水像泼墨的油画透出无穷诱人的魅力。宾馆海滨沙滩上铺满了休闲的床铺,遮阳的大伞林立,游客可以在这里优闲地看书、发呆或者闭目养神。<br></h3><div><br></div> <h3>我们下榻的酒店叫Sonesta pharaoh beach resort。环境和设施都还不错。</h3> <h3>当然最令人心仪的是这个度假酒店也有自己专属的滨海休闲区。从前台大厅南面的这条静谧的小路可以直达海滨。</h3> <h3>顺着这条小路走不多远,前方就出现了宽阔的海岸。</h3> <h3>走出小路,眼前是一片碧水蓝天。这是我第一次站在红海之滨,直面这一片世界最年轻的海洋。大海的对面应该是阿拉伯半岛,不过虽然红海形状狭长,在这里的宽度也有300公里左右,肉眼是看不到对岸的:-)。</h3> <h3>太阳在海的西边渐渐下沉,落日将静静的红海染上一层金色。给人沉静而温暖的感觉。</h3> <h3>翌日,我们离开赫尔格达,乘车前往位于南部尼罗河东岸的古城卢克索。成龙告诉我们,从赫尔格达到卢克索的路程一半是沙漠,一半是农村。事实也确是如此,这是途经村口见到的去田地干活的农民。</h3> <h3>在一个小小的服务区,我们看到一群牵着毛驴,抱着小羊的小女孩,通过让游客拍摄,或跟游客合影来换取食物。这群小女孩不要钱,只要吃的东西,糖果,饼干等来者不拒。一张张小脸上写满了生活的艰辛。</h3> <h3>经过约4小时车程,我们来到古城卢克索。卢克索位于古埃及中王国和新王国的都城底比斯南半部遗址上。如今的卢克索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博物馆,有“宫殿之城”的美誉。尼罗河穿城而过,将其一分为二。由于古埃及人认为人的生命同太阳一样,自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因而在河的东岸是壮丽的神庙和充满活力的居民区,河的西岸则是法老,王后和贵族的陵墓。“生者之城”和“死者之城”隔河相望,形成两个世界永恒循环的圆圈。</h3> <h3>到达卢克索时已是正午时分,饥肠辘辘的我们来到位于尼罗河畔的这个自称中国美食的餐厅。</h3> <h3>且不说餐饮是否达到美食标准,但直接背靠尼罗河的地理优势已是得天独厚。</h3> <h3>餐后我们乘坐一种叫做费卢卡(Felucca)的小帆船开始了畅游尼罗河之旅。</h3> <h3>尼罗河自南向北奔向地中海,号称世界第一长河。埃及90%以上的人口均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平原和三角洲地区,因此尼罗河是埃及人的“母亲河”和“生命之河”。</h3><h3><br></h3> <h3>泛舟波光粼粼的尼罗河上,河水清澈,蓝天如洗,河面上各色游船穿梭往来,两岸边城市,农村和沙丘交替出现,使人目不暇接。</h3> <h3>尼罗河船工。</h3> <h3>这是尼罗河上的一个小岛,叫香蕉岛。游客可以在岛上浏览风光,品尝香蕉。</h3> <h3>离开了尼罗河,我们驱车来到帝王谷。帝王谷位于尼罗河西岸,是古埃及新王朝时期18到20王朝(大约从公元前1539年到公元前1075年)时期的法老和贵族主要陵墓区。 </h3><div>帝王谷一共有60多座帝王陵墓,埋葬着第17王朝到第20王朝期间的64位法老,在这里,一座座巨大的岩石洞被挖成地下宫殿,墙壁和天花板布满壁画,装饰华丽,令人叹为观止。墓穴的入口往往开在半山腰,并设有通道通向墓穴深处。</div><div>这是帝王谷中一处陵墓的外景。</div> <h3>通往墓室的狭长通道。</h3> <h3>通道侧壁的上古图案和象形文字至今仍十分清晰。</h3> <h3>法老们在埋葬他们的干尸(木乃伊)时,极尽奢华之能事,这在那些盗墓贼看来,诱惑实在是太大了。那里每一座墓室中财富数量都远远超过最贪婪者的梦想。3000年来,一批又一批的盗墓贼把这一片山谷翻了一遍又一遍。可以想象这里的陵墓遭到了怎样的浩劫。随着时光流转,朝代更迭,过了3000年后,帝王谷早已成了一片破败不堪的荒漠,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些贪婪者在荒漠中四处寻觅。在同一个地方,盗墓活动持续了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h3> <h3>说到这里,联想到图坦卡蒙的陵墓竟能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感觉甚是难能可贵。这也使人不能不想到那神秘的“法老的诅咒”。</h3><h3>事情是这样的,考古学家在图坦卡蒙墓中发现了几处图坦卡蒙的诅咒铭文,有一处写道:“谁扰乱了法老的安眠,死神之翼将降临他的头顶”。事实上,随着这个最年轻的法老的墓门被开启的同时,神秘不测之事接踵而来,跟随卡特进入墓穴的考古学家,工作人员,甚至包括卡特的赞助人卡那封勋爵在内,二十多人在不长的时间内相继神秘死亡,而且死因各不相同,有中了病毒而死的,有淹死的,有车祸死的,也有无故而死的。一时间这神秘而恐怖的法老诅咒,使无数人谈之色变。即使我们这些100年后来到帝王谷的游客,在考虑要不要进图坦卡蒙墓穴时也有几分忐忑。关于此事,我曾问过我们的埃及导游成龙,他的态度是不相信,他说他本人就多次进入图坦卡蒙的墓穴,什么事也没有。不过我倾向于认为,成龙是埃及人,法老的后代,不是诅咒的对象,而我们这些外国游客就不太好说了。顺便说,进入图坦卡蒙的陵墓是要额外支付门票100埃镑的。<br></h3><h3>一百年来,法老的诅咒如同图坦卡蒙的黄金面具一样,也被人们写进了小说,剧本乃至游戏之中。就我个人而言,我比较喜欢德国惊悚小说作家霍尔拜恩夫妇的小说《法老的诅咒》,小说写的曲折惊悚,使人看了开头就欲罢不能。</h3> <h3>离开帝王谷,我们的下一站是大名鼎鼎的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神庙(Temple of Hashepsut)。</h3><div>哈特谢普苏特(Hatshepsut)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最受尊敬的”。据说很多人会把这个名字记成Hot chickensoup,呵呵,这个意思嘛,就有几分大不敬了。</div><div>这位第十八王朝的著名女王被很多中国人形容为古埃及的武则天,她俩的确有很多共同之处,都是做过皇后,然后成为女王。当然,因为古埃及近亲结婚的习俗,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的身世更特别一些,她是图特摩斯一世和王后唯一的女儿,异母兄弟图特摩斯二世的王后,图特摩斯三世的继母。因此,她将公主,王后,王太后,女法老这四个尊贵的身份集于一身,实在是一位传奇人物。</div><div>在自称太阳神拉的女儿,将未成年的图特摩斯三世流放到偏远地区,正式成为女法老后,女王总是戴假胡须、身着男装、束胸宽衣、手执权杖,作男装打扮。</div><div>女王的神庙是她最宠信的大臣森穆特(据信也是女王的情人)设计的,是埃及唯一的一座三层神庙。神庙建成后不久,在图特摩斯三世重新掌权时就遭到了破坏。我们现在看到的神庙是经过波兰和英国的考察队重建的结果。<br></div><div>神庙唯一帝王谷所在山脉的东部,与帝王谷遥遥相望。背靠大山,对面是一片绿色田野的神庙看起来气势磅礴,配得上女法老尊贵的身份。</div> <h3>女王神庙远景</h3> <h3>女王神殿前的法老雕像群,表现的都是男装的女王本人。</h3> <h3>残缺的神殿遗址,在蓝天白云和山峦的映衬下,给人以强烈的沧桑感。</h3> <h3>离开女王神庙后,我们来到今天的最后一个景点,梅农巨像遗址。</h3><h3>梅农巨像矗立在尼罗河西岸和国王谷之间原野上,建于公元前十四世纪,是新王国时代鼎盛期的阿蒙荷太普三世建造的,即阿蒙荷太普三世法老神殿前的雕象。但后来的法老拆了这座神殿,并用做自己建筑物的石料。到了托勒密王朝时代,建筑物已经完全被破坏,神殿本身荡然无存,只剩下高20米的巨象,因是用砂岩雕刻的,风化严重,面部已不可辨识。罗马统治时期的地震使雕像出现了裂缝,在以后差不多两个世纪里,每当东方发白,阳光照在雕像上时,雕像就会发出美妙动听的声音。据记载,此音既像人的声音,又像古代竖琴断弦时发出的声音。也有说每当起风的时候,梅农巨像就像在唱歌,也有说像婴儿的哭泣声,十分神奇。后来经过修补,梅农巨像就再也没有唱过歌。几千年沧海桑田,梅农的雕像,依然矗立在寂寞的沙地上。</h3> <h3>晚上下榻的卢克索美爵酒店是一个十分推崇古埃及文化的酒店,就连客房内的装饰也在提醒你这里是卢克索,是曾经的底比斯。</h3><h3>第二天的清晨,被一阵悠扬的穆斯林唱经的声音唤醒,浓郁的阿拉伯宗教韵味使人回味不尽。</h3> <h3>5日上午,我们来到卢克索的重中之重,卡尔纳克神庙。</h3><h3>到埃及旅游除了要看金字塔,还有一个必须去的地方,那就是卢克索的卡尔纳克神庙。</h3><div>位于尼罗河东岸的卡尔纳克神庙,是古埃及帝国遗留下的最壮观,保护最好的神庙,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用柱子支撑的寺庙。因此被人们称之为世界最大的露天博物馆。虽然那些神庙年代已久,宏伟建筑也面目全非,然而,透过那些仅存的部分,人们依然能够感受和想象到卡纳克神庙当年的气势与恢弘。</div><div><br></div><div>卡尔纳克神庙最奇特最壮观的是:位于第二塔门的多柱大厅,在去往石柱大厅必须先经过著名的“公羊大道”,这与国内的十三陵神道旁的石人,石象极其相似。大厅里有高高大大的134根巨型石柱,分16行排列,中央两排特别粗大,每根高达22米,直径3.57米,可容纳100个人在上面站立,这真是奇迹,因此有人说这是人类史最牛的神殿。真的难以想象这些巨型石柱历经了3000多年的风霜至今仍屹立在人们的面前---,柱壁和墙垣上刻着古埃及 神话和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片段的精美浮雕。这神奇雄伟的神殿曾引来电影《尼罗河的惨案》剧组到这里拍摄,电影中落石杀人(未遂)的情节就发生在神庙,就不知当时管理方怎会允许剧组人员爬到巨柱顶上往下推石头,这样来糟蹋文物,真是百思不得其解。</div> <h3>这里是神庙的正面外观,两侧的卧羊和中间的道路构成了著名的公羊大道。如果细看,会发现每只卧羊的胸前都有一尊神像。感觉公羊大道有点像中国古墓前的神道,其作用也应有些类似。</h3> <h3>这里是巨柱大厅中的柱子。这样的柱子有134根,最早见到它们的欧洲人唯一的反应是目瞪口呆,怀疑自己是在梦中。</h3> <h3>神庙内景。</h3> <h3>方尖碑(obelisk)是古埃及建筑的杰作之一,是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也是除金字塔以外,古埃及文明最富有特色的象征。方尖碑外形呈尖顶方柱状,由下而上逐渐缩小,顶端形似金字塔尖,塔尖常以金、铜或金银合金包裹,当旭日东升照到碑尖时,它象耀眼的太阳一样闪闪发光。碑高度不等,一般修长比为9~10:1,用整块花岗岩制成。碑身刻有象形文字的阴刻图案。古埃及的方尖碑后被大量搬运到西方国家。</h3><div><br></div><div>方尖碑一般以整块的花岗岩雕成,重达几百吨,它的四面均刻有象形文字,说明这种石碑的三种不同目的:宗教性(常用以奉献太阳神阿蒙)、纪念性(常用以纪念法老在位若干年)和装饰性。同时是帝国权威的强有力的象征。从中王国时代 (约公元前2133~前1786年)起,法老们在大赦之年或炫耀胜利之时竖立方尖碑,而且通常成对的竖立在神庙塔门前的两旁。</div><div>开凿和竖立方尖碑是一项艰巨工程。据记录,在石矿开凿出这种独块石料,从阿斯旺运到底比斯,费时7个月。在阿斯旺的海特西朴苏女皇陵中就有描绘从尼罗河上用驳船运送方尖碑的图画,到达目的地后,人们将方尖碑抬上一个用土堆成的斜坡,然后将它竖直立于基座上。</div><div>由于近代的文物掠夺,如今方尖碑的故乡——埃及只剩下5块方尖碑了,其他的方尖碑都散布在世界各地。</div><div>顺便说,如今巴黎协和广场上的那块方尖碑,原本在卢克索神庙前耸立了近四千年。</div><div><br></div><div>图中欢乐游客的背景是卡尔纳克太阳神庙中硕果仅存的两块方尖碑,原本有四块,一块毁损,一块不知所踪。</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3>这是张章高宾老师拍摄的方尖碑的细部特写,精美的象形文字和上古图案也只有专业的埃及学家才能识别了。</h3> <h3>从卡尔纳克神庙出来,乘坐小马车沿着尼罗河游览卢克索市区风光是件很惬意的事情。这也是我们在卢克索最后的活动,午餐后我们就乘车返回了赫尔格达。</h3> <h3>红海日出。</h3><h3>赫尔格达地区冬季日出的时间是6点35分。把握好时间,及时在清晨赶到酒店后面的临海栈道就能拍到日出的瞬间。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拍出章高宾老师的水准:-)。</h3> <h3>在赫尔格达的最后一天,我们乘游艇出海兜风。</h3> <h3>风情万种的美女是我们的领队小丘。她热情爽朗,乐于助人,且辛勤敬业。在她和埃及导游成龙的悉心照料和帮助下,我们度过了一个十分惬意的埃及之旅。</h3> <h3>船上有个水手,善于用一条浴巾为游客做出各种各样的造型,非常有意思。</h3> <h3>红海是所有海洋中最温暖的海洋,所以一年四季均适宜游泳。现在这个季节在埃及也是冬季,虽然岸上寒风凛冽,但海水温度较高,所以在海滩上出现了四季服饰并存的奇观。</h3> <h3>浮潜也是红海主要活动之一,戴上专用的护具,观察海底的珊瑚和小鱼也是很有意思的。</h3> <h3>赫尔格达的最后印象。</h3><div>这张照片是我在赫尔格达最后一天的黄昏时从酒店客房二楼往西面沙漠的方向拍摄的。山峦的背后就是撒哈拉沙漠,火红的太阳光芒从沙漠照射过来,给人一种山峦在燃烧的奇异感觉。</div> <h3>埃及的回忆</h3><h3>离开赫尔格达的当天我们就回到开罗,搭乘阿联酋航班返回上海,结束了这段令人难以忘怀的神秘埃及之旅。这是在返程中路过的开罗的专业商店中购买的纸莎草画。也算是这次埃及之行的一个回忆吧。忽然想起开罗一家香精店的老板曾经提到过,当考古队员进入法老墓葬中时发现几千年前的香精气味仍然可以闻到。我想也许这就是古老埃及的气息吧,这使我联想到Gautier在小说中的一句话,似乎可以用来结束这段信手涂鸦的旅行笔记:</h3><h3>The Dream of Egypt was Eternity: her odors </h3><h3>have the solidity of granite, and endure as long.</h3><h3><br></h3><h3>P.S. </h3><h3>本文的背景音乐是埃及导游成龙推荐的埃及女歌手Dalida演唱的歌曲Helwa Ya Baladi。歌曲具有浓郁的阿拉伯风味,点击标题下的按钮可将其打开或关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