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读这篇文章时,年味渐散,上班的一如既往上班,赚钱的迫不及待的赚钱。托学生的福,残存几日闲暇假期,既不用走亲访友,也不急签到点名。囊中羞涩的缘故,不胜酒,不嗜牌,安心独处。幸而女儿已读大学,不用劳心费神考虑分数考试。文章所谈事实,早已心知肚明,见怪不怪。佩服这位老师叹己之余,更上升到了农村教育的前途。如今的老师尤其是农村教师如风箱老鼠,多头受气。城区优质学校的老师名利双收,哪怕骂声一片,家教补习班埋头苦干赚个盆满钵满,倒也是印证了知识就是财富的真理。而农村教师面临尴尬的境地,读书无用论喧嚣其上,寒门难出贵子。除了坚守奉献,不论回报的补课都无人问津,更何况安全第一,涉嫌违规。细数身边如今有几个农村孩子能进入一流名牌大学?倾尽全力不外乎普通一本,更多是二本三本院校。别人家的孩子初中毕业甚至辍学学艺打工,等这帮农村孩子中所谓的学霸到大学毕业,当年的学渣已经小有所成。供孩子读高中,大学又是一笔不菲的开支,不说因教致贫,至少也是勉为其力,装房子买车的钱换了一纸含金量极低的薄薄文凭。留在城里吧,一穷二白,白居不易。跟学历毫无关系的微薄薪水养己尚难,敢轻言回馈家庭。凡事都是功利的,我们能面对如此现实去跟家长孩子一堆大道理,好好读书改变自己,出人头地?很久以来我都心存愧疚,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我更多时候是跟学生说清现实,让他们学着思考选择,毕竟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根据自己的家境兴趣和悟性规划自己的未来。过年几个老家的亲友让对他们厌学的初三孩子出点主意(平时家长常年在外),职高不想去,打工又太小,我又能怎么说呢?我知道他们赚钱不易,对孩子就是顺其自然,能读就供。高屋建瓴的一通大道理?自己都不信。只好顾左右而言他,含糊其辞。大外甥西安读公办初中,明录正取的,一学期学费6200,五年级的小外甥一个暑假的补习费近8000,成绩现在更多是拿金钱砸出来的。教育除了拼努力,更要拼家境。城乡教育的差距尤其是教育生态环境的差距越来越大,不谈起跑线而混为一谈的都是耍流氓。这么说作为一个农村家庭培养的乡村教师颇多尴尬。年已至此,理想情怀早已被岁月碾碎,教书对于我而言就是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升职称,涨工资当然求之不得,但这个行当好像又不仅仅是挣钱,多多少少还有一点责任使命感。乡村孩子到底是否真正受益于现在的教育,我们的努力又能让他们改变了什么呢?这些怕是工资待遇无法解决的问题吧?<br> 开学之际,从文章到现实,林林总总,吐槽一下,聊以自慰。该干嘛干嘛,自己安心干活,不问收获。农村的孩子如果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还是面对现实,学渣多学艺,学霸需努力,埋头苦读,莫问前路,说不上将来变好了呢。不是有宣传语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读完初中再打工。😂(原文见链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