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b>一我的母校 </b></h3><h3> 我的母校曾经历两次搬迁三次改名,最初叫林庄小学位于村子的中央,依稀记得老校区有几颗茂密的大树,其他全无了印象。后来搬迁至村子的东面,由于坐落在青杨路也就此改名为青杨路小学。不知从哪年开始又改回了原名林庄小学,一直延至今日。</h3><h3> 那时学校规模不大,校园北面有两排瓦房,那就是我们的教室了,房前屋后栽着细细的梧桐树,总共有五个班级,一个年级一个班,后面瓦房有个独立的小院,记得是印刷厂。校园中间有一条路,道路两侧有花池,栽有松树与花,最常见的是步步高与粉豆花。道路的西侧是一片菜园,分给了各位老师,菜园整整齐齐,种着时令蔬菜。东侧是我们的操场,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就在操场举行,记得最激动的时刻就是高年级的少先队员给低年级的同学系上红领巾了。校园最南面是一片小树林,夏日的时候满满树荫也算是凉爽。 </h3><h3> 学校虽不大,也不很美丽,但留给我许多快乐时光。冬日,教室内有炉子,是为了方便远路同学中午热菜用的,我们会从家里带花生,用铁丝串上烤着吃,烫的呲牙咧嘴的很是香甜。天气不冷时跳皮筋,跳绳都是我们爱参与的活动。教室的屋后靠墙地下挖有一个个的洞,那里埋藏着我们用来玩的石子,课余来到挖出来玩,上课铃声响了几双小手匆匆往洞里推然后用砂子盖住。还有缝制的沙包,各种玩法都会有,三两个沙包放在手里轮流向上扔,几乎每届学生我都会表演一次,每次都能学生敬佩的夸赞声。 几十年过去了,校园一再原地改建,早已没了往日的模样,我也未曾再踏入校园。偶尔路过学校,眼前又浮现出往日的场景,仿佛又见到了亲切的老师与同学们。</h3> <h3>瞧,读起数学也是很专注!</h3> <h3>儿时闺蜜,应该是初中时再相逢</h3> <h3>这也是儿时闺蜜,虽已是大男孩的妈妈,依然年轻俊美!</h3> <h3>与儿时闺蜜来张自拍,让我们相依到永远!</h3> <h3>都已是成功人士的他们!</h3> <h3> <b>二我的同学们 </b></h3><h3> 我们班有四十多人,其中外村的达到十四五个,不是他们附近没有学校,当时不知为什么,时至今日与外边同学聊起来,他们说那时的林庄小学很是了得,教学质量很好,所以才舍近求远不辞辛苦来求学,其中也不乏有城区的孩子。最远的要数钦宿的了,从今天的工业大道到青杨路,那时没有家长接送,都是步行上学,中午不回家,自备午饭,冬天就在炉子上用饭盒加热了再吃。求学的艰苦让他们更加努力的学习,大都成绩很优异,这从小升初就可以看出来。刻苦瘦弱的王玉艳同学(外村)考入临沂一中,从西面郊区到东城继续她的艰辛求学路。聪明调皮的彭夫龙同学(本村)考入临沂二中。(那时能考上一中二中对村小学生来说是相当困难的)由于我们村与临沂三中是关系单位,敢报考三中的大都是有关系的,为数也不是很多。我从小算是执拗的,家里人让我报考三中,说是可以找关系,我偏不,于是报考了四中,记得爸妈为此经常背地里骂我死丫头,后来很幸运的刚巧过四中分数线,由此也在大人面前扬眉吐气了一番,没让他们花钱。同时考入四中的还有三位外村同学。还有几位外村同学考上了六中及七中,本村的同学大多上了离家最近的十中。</h3><h3><br></h3><h3><br></h3> <h3> <b> 三我的恩师们 </b></h3><h3> 好的教学质量离不开老师们的辛勤付出。</h3><h3> 高高瘦瘦的戴茶色眼镜的自然老师龚老师,辛苦刻出一张张试卷,复习时一点点缩小范围,到最后只剩一两张,小升初时展开试卷,心中狂喜,全部都有做过。而且自然课也是比较随意的,夏天我们可以搬板凳到校园的角角落落自由复习。满头白发,圆圆的脸庞,白皙又红润,总是面带笑容的语文老师袁老师,毕业多年之后见到我妈妈还是夸我懂事,见到我时总是笑眯着问我近来的学习情况。那时我们学校是个女校长,操外地口音,说话很是快,记忆中经常搬板凳去听课,那时觉得她很厉害,老师都要听她的。和蔼可亲的班主任赵老师,几乎很少对我们发火,我印象中是没有。全校十多位老师,年龄普遍偏大,最年轻的是我们的语文老师李彬一老师,刚刚毕业,因年轻而有激情,他的菜园成了我们的实践基地,我们见识了一些没见过的植物,比如山月,有时我们会摘些山月然后煮了大家分享。春天来时我们的课堂有时会转到涑河边上,他带我们亲近大自然。自从李老师来到学校,学校的各项活动也都有了记录,总是能见到他手持相机的忙碌背影。如今我们好多的珍贵照片也都是他给我们留下的。 </h3><h3><br></h3> <h3> <b>四我心中永远的那一抹阳光</b></h3><h3> 恩师有许多,但时常触动心底的是我的班主任赵敏老师。那时她已有五十左右的样子,短发微微有些卷,温婉端庄,总是用充满慈爱的目光注视着我们,像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内心。</h3><h3> 像我成绩一般,长的黑黑的,个子矮矮的,不是很爱说话,应不是很讨人喜欢的那种孩子,但她却处处呵护我。 </h3><h3> 老师于我是母亲般的疼爱。我最初的名字是按辈分起的,遇到老师后老师先是给我改名叫“许静”,不知何缘故后来又改为了“许敏”,跟她的名字相重,相信全班四十多人能有幸让老师起名的并不多。不知珍惜的我差点把这名字丢掉,后来初中因想与哥哥一样按辈分名,我又改为了最初的名字,直至高中临近毕业时,说是要与户口本名字一致,才发现户口本上的名字是“许敏”,于是又恢复这名字。 </h3><h3> 老师于我是无私的。每天放学之后我是被老师领回家做作业的几个孩子之一,如同今天的学屋,所不同的是,不收费,完全是老师因疼惜而无偿做的。我的妈妈小学没上完,从小到大爸爸从没问过我学习情况。记得妈妈说过,刚开始上学时,对于数字三,我不会写,总是哭,因吵了妈妈睡觉,结果是挨了妈妈的揍,在这样的教育下,能够读完初中也就不错了吧。我的成绩一直不是很好,从小学到高中从没获得过任何的奖状,最好的奖励是小学因数学考试优异获得的数学作业本,上面一个大大“奖”字。正因老师的鼓励与启蒙,我对数学的热爱一直持续到现在。初中时虽总成绩不好但数学常常是班里的第一,高考时数学考了七百多分,进入大学。</h3><h3> 老师是多才多艺的。除了数学,她还教我们唱歌跳舞,每年六一我会被选入表演节目,那时心里是美美的。有时还会给我们上手工课,简单的叠纸,复杂的纸花,拉花她都会耐心细致地教我们。后来的几年春节我都会用老师教的这些装扮家里,也是很喜庆的。</h3><h3> 老师于工作是努力细心的。那时我们中午饭后会早早到学校,男孩女孩在校园打闹,或许看我们荒废时光,或是怕我们发生意外,中午她便早早来到学校给我们讲题。说来很是丢人只要一上课,我精神全无,头一磕一磕打盹,她便放下粉笔,要我们趴在桌面上午休。 老师是善忘的。毕业照当时是几毛钱,我没有交,老师也一直没有要。时间久了,虽然离老师家很近,但因失信不好意思再见老师还钱,直到初中以后写了封信夹带着钱给老师寄去了。 上了师专,临近毕业与同学一起到学校周围的各校区去玩,在师范家属院偶遇到老师,这时的她除了白发多了一些,容颜并没有太多的变化,她正带着两个双胞胎孙女在那玩,我给她拍了张照片,除此没有交流更多。于今天我是后悔的,为什么没有问她要个电话呢,我什么没有与她一起拍张照呢.......</h3><h3> 我已当老师许多年,越发体会到老师的无私疼爱,也多次萌生了看老师的打算,打听了一些人都是无果而终。近日与同学小聚,惊闻老师已走,那一刹那心底激荡许久,痛恨自己未能在您有生之年见一二面,慰藉我的想念。<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