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画·中国24节气】--许辉波摄影

踏雪寻梅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春雨惊春清谷天,</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夏满芒夏暑相连,</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秋处露秋寒霜降,</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冬雪雪冬小大寒。</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b><b>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b></h3><h3><b><br></b></h3><h3><b> 为了把中国节气,通过摄影作品影画的方式直观地表述出来,湖南岳阳资深摄影人许辉波先生通过多年的拍摄,才综合整理出了这组作品。</b></h3><h3><br></h3><h3><b><br></b></h3><h3><b> 欢迎大家转发分享!</b></h3><h3><b> 欢迎添加微信交流!</b></h3><h3><b> 微信号: xuhuibo1971</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立春】</font></h3><h3><br></h3><h3> 每年的公历2月4日左右为立春,此时太阳达到黄经315度,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立春表示春季开始,万物有了勃勃生机,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雨水】</font></h3><h3><br></h3><h3>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惊蛰】</font></h3><h3><br></h3><h3> 传统上为春季,第三个节气。即视太阳 在黄道 上自黄经345°至360°(0°)的一段时间 ,每年3月5日(或6日)开始,至3月20日(或21)结束,约15天。</h3><h3> “惊蛰”,是“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期,此时过冬的虫卵也将开始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春分】</font></h3><h3><br></h3><h3> 一年中第四个节气。这时昼夜平分。从每年3月20日(或21日)开始至4月4日(或5日)结束。因这个时刻处于春季的中点,这交点也称为春分点。春分点和秋分点,合称为二分点。</h3><h3> 春分时节,在中国的西北大部、华北北部和东北地区还处在冬去春来的过渡阶段,晴日多风,乍暖还寒。</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清明】</font></h3><h3><br></h3><h3> “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踏着春天的节奏,4月5日中国又将迎来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民俗专家表示,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在现实社会中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民俗节日,“清明节”的得名蕴涵了深厚的“文化密码”。清明花信:“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谷雨】</font></h3><h3><br></h3><h3> 进入公历四月的谷雨节气,跟早春二月时的雨水节气,虽同有一个“雨”字,但在涵义上有着很大的区别。雨水节气,不见雪花飞舞,静听春雨无声,意味着黄河中下游地区开始下雨。而谷雨节气的名称,来自古人的“雨生百谷”之说,表示这个时期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重要。不过这谷雨的谷字不仅指谷子这一种庄稼,而是农作物的总称。谚语说“谷雨无雨,交回田主”,是从相反的角度来说明雨水的重要。</h3> <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立夏】</font></h3><h3><br></h3><h3> 5月5是农历的立夏。“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h3> <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小满】</font></h3><h3><br></h3><h3> 小满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这是说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渐见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太阳黄经为60度。它是一个表示物候变化的节气。所谓物候是指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按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这种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因此,他们的各种活动便成了季节的标志,如植物的萌芽、发叶、开花、结果、叶黄、叶落、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都是受气候变化制约的,人们把这些现象叫做物候。</h3><div><br></div> <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芒种】</font></h3><h3><br></h3><h3> 芒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六月六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开始。《通纬·孝经援神契》:“小满后十五日,斗指丙,为芒种,五月节。言有芒之谷可播种也。”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h3> <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夏至】</font></h3><h3><br></h3><h3> 夏至(summer solstice)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中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度左右。</h3> <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小暑】</font></h3><h3><br></h3><h3> 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小暑节气,传统上为夏季第五个节气。即视太阳在黄道上自黄经105°至120°的一段时间,约15.7天。小暑前后,我省大部分地方雷暴天气增多,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短时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亦须注意预防。</h3> <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大暑】</font></h3><h3><br></h3><h3>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中国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h3> <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立秋】</font></h3><h3><br></h3><h3>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8或9日立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必定开始落叶,因此才有“落一叶而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而秋季又是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h3> <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处暑】</font></h3><h3><br></h3><h3>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左右。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虽然,处暑前后中国北京、太原、西安、成都和贵阳一线以东及以南的广大地区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区日平均气温仍在摄氏二十二度以上,处于夏季,但是这时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h3> <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白露】</font></h3><h3><br></h3><h3> 白露(white dews)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此时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中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说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h3> <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秋分】</font></h3><h3><br></h3><h3> 秋分(autumnal equinox),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l球无极昼极夜现象。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h3> <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寒露】</font></h3><h3><br></h3><h3> 寒露,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每年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h3> <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霜降】</font></h3><h3><br></h3><h3> 霜降,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中国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h3> <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立冬】</font></h3><h3><br></h3><h3> “立冬”节气,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古时中国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开始。中国幅员广大,除全年无冬的华南沿海和长冬无夏的青藏高原地区外,各地的冬季并不都是于立冬日同时开始的。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人们在立冬之日,也要庆祝。</h3> <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小雪】</font></h3><h3><br></h3><h3> 小雪节气,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11月22或23日为小雪节气。中国广大地区东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此时阳气上升,阴气下降,而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冬。黄河以北地区会出现初雪,提醒人们该御寒保暖了。</h3> <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大雪】</font></h3><h3><br></h3><h3> “大雪”节气,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12月7日(个别年份的6日或8日),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后各地降水量均进一步减少,东北、华北地区12月平均降水量一般只有几毫米,西北地区则不到1毫米;大雪,雪的大小按降雪量分类时,一般降雪量5.0~10毫米。</h3> <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冬至】</font></h3><h3><br></h3><h3> 冬至(Winter Solstice),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谚语:冬至到,吃水饺,还有关于该节气的诗词和影视作品。</h3> <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小寒】</font></h3><h3><br></h3><h3> 小寒,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在公历1月5-7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285°。对于中国而言,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根据中国的气象资料,小寒是气温最低的节气,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的。</h3> <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大寒】</font></h3><h3><br></h3><h3>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这个时期,铁路、邮电、石油、海上运输等部门要特别注意及早采取预防大风降温、大雪等灾害性天气的措施。农业上要加强牲畜和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冻。</h3> <h3><b>【创作感言】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当前受各种因素影响浸透的环境下,很多祖辈传承下来的东西却在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且呈渐行渐远之势。为了宏扬中华文化,让更多的人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了解和走近这些传承的精髓,在摄影创作过程中,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一些古建筑、老手艺、老艺人等方面。农历二十四节气是我从小就喜爱钻研的东西,因为儿时生活在农村,沒有网络缺乏教育,老百姓就是依靠它来从事、指导日常的农业活动,因此,近年来我把拍摄这个题材作为创作的一个侧面,利用工作之余,着重在节气当日拍摄,历经几年的积累,才完成全套作品,也算是作为一个摄影人,为传承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尽点绵薄之力吧!</b></h3> <h3><font color="#ed2308">【特别声明】本篇所有作品受中国摄影家著作权协会保护,仅供微信朋友圈交流下载分享,未经作者许可,严禁盗图用于其他任何用途,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