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崛起江湖—郭友华老师过年记!

<h3> 根据省中医院全科医学郭友华老师春节回乡偶书整理汇总。谨此,向广大医务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h3><h3> &nbsp;</h3><h3> 这个除夕值班,和亲爱的同事们在一起迎接传统农历新年,我科美丽的姑娘们筹划了春节"天使送温暖"活动,除夕夜给不能回家过春节的病人每人送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一个大苹果。春节一大早给他们送上写有美好祝福的全科室签名的新年贺卡。祝福他们新年里平平安安,早日康复。看!春节院领导也来看望我们医院的老教授来了。</h3> <h3> 回乡偶书01:当医生的工作一直忙忙碌碌,今年终于逮到机会可以回老家过节,回家乡看看亲人,春节的白云机场空空荡荡。我久违的亲爱的故乡,您远在他乡的游子就要回来了。。。</h3> <h3> 回乡偶书02:终于回到阔别的家乡,见到久违的父母,见到久违的弟弟,见到久违的妹妹,见到久违的妹夫,见到久违的侄儿女,熟悉的腊肉,熟悉的大公鸡,熟悉的可口饭菜的味道,终身难忘的生日。。。回家的感觉,美妙极了!</h3> <h3> 回乡偶书03:家门口的桂花树长得高大威猛苍翠欲滴,几洼菜地的小菜也是长势喜人,勃勃生机。。。</h3> <h3> 回乡偶书04:拜大年1~舅舅舅妈们头发已逐渐斑白了,精气神都很不错,甚是欣慰!表哥表弟帅气得不行不行的,表嫂表妹靓丽得哗啦哗啦的,帅哥美女排成行啊!尤其是三个发小,见面了必须得喝一杯,话题说不完。。。</h3> <h3> 回乡偶书05:二舅屋后的老枣树,越发高大了,有种刺破苍穹的感觉,树龄可能有五十多岁了吧,小时候经常摘枣子吃呢,听舅妈说现在每年还硕果累累,真的是老当益壮。屋后的池塘边的青石板也有年代了,淘米、洗菜、洗衣…,还在发挥着余热。烤火盆也更新换代了,木质的盆架换成了铝合金的,劈材换成了木炭,小时候这可是烤糍粑、烧火锅的必备神器。</h3> <h3> 回乡偶书06:老屋游记~村上的我家的老屋早已不再居住,看起来很是破败不堪了,墙角都被老鼠打了很多洞!现在成了储藏劈材和竹木的仓库了。屋后及屋两侧的杉树依然长势茂盛,屋前的大片的竹林郁郁葱葱,青翠欲滴,成了冬天里抢眼的一抹绿色。屋后老井的井水依然清澈甘甜,屋前的水塘的建了个漂亮的大坝,养有机鱼的好地方。。。 &nbsp;</h3><h3> 天,依然是那么的蓝;水,依然是那么的绿;空气,依然是那么的清新,乡亲,依然是那么的热情。。。</h3><h3> 以后老了,兄弟姐妹四个可以在这里建个四合院,搓搓麻将,喝茶聊天。。。</h3><h3> 绝对是养老的好地方啊!</h3> <h3> 回乡偶书07:我是谁?我美吗?亮瞎你的眼有木有[呲牙][呲牙][呲牙]</h3> <h3> 回乡偶书08: 放鞭炮贺新春,在我国有两千多年历史。最早的爆竹是指燃竹而爆,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神异经》上说:"西方山中有焉,长尺余,一足,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热,名曰年惊惮,后人遂象其形,以火药为之。"这是爆竹起源最早的记载,说明当初人们燃竹而爆,是为了驱吓危害人们的山魈。据说山魈最怕火光和响声,所以每到除夕,人们便"燃竹而爆",把山魈吓跑。这样年复一年,便形成了过年放鞭炮、点红烛、敲锣打鼓欢庆新春的年俗。</h3><h3> 历经千年,现在放鞭炮依然是中国人庆祝新春佳节最好的工具。一方面显得喜庆,其次还是意在驱邪。节日期间无需定闹钟,每天早上都是被此起彼伏的鞭炮声炸醒的,只要有一家人在放鞭炮,其他家就象接到命令似的,也立马跟上放起来,噼里啪啦,鞭炮声很快就不绝于耳。鞭炮窜的高,响声大,几里地以外都可以清晰听到,一定是在向世人宣告我炸响我快乐!如果外国朋友突然身临此境,是不是会恍惚地觉得外面爆发了警匪枪战片了吧?</h3> <h3> 回乡偶书09:拜大年2…昨日给84岁的老姑妈拜年,老人家一大把年纪了,精神依然矍铄,耳不聋,眼不花,声音洪亮,记性特好,我们多年没能回家拜年了,老人家知道我们要来拜年,高兴的一晚上睡不着,见到我们来了高兴的眼睛都笑成一条缝了,虽然八十多岁了,依然还可以整一杯白酒,居然攀着我老爸,老姐劝起老弟的酒来了,和我老爸唠着嗑,那是一个高兴啊。几个多年未见的表姐妹也是一样,高兴劲就别提了,不停的玩自拍。姑妈屋旁的山坡可以养鸡,原生态的走地鸡,山坡边的松树林里,有许多不知名的小鸟儿在不停地欢唱。油菜地里的油菜长得绿油油的,绿的让人心醉。一棵大树上发现了一个鸟巢,简简单单的架在几根树枝之间,只是不见鸟儿的踪迹,或许是冬天到了小鸟已经长大了翅膀硬了早已经飞走了,只留下巢穴孤零零的挂在树枝间,开春后小鸟还会飞回来的吧。。。&nbsp;</h3><h3> 屋后还有一个原生态的养鱼塘,草鱼为主,不用购买养鱼饲料,就割野草喂养,三年下来可以长到十几斤重,鱼儿的肉味特别鲜美,大城市你家别墅有泳池算什么,我家有鱼塘!!</h3> <h3> 回乡偶书10:转发…宣城,一座全民皆酒的城市。</h3><h3><br /></h3><h3> 快乐的宣城人,生活在小小的城里。小城朋友多,隔三差五就会有人招呼一聚。因为城不大,从东到西,或自南到北,开车、坐车或骑车,如果路况正常,都不会超过半小时,所以总会一呼百应。</h3><h3> 时间通常都在晚上,周末最多。不到6点钟,主人就到了饭店,饭店都不大,但菜一定有特色,不是鱼烧得好,就是鸡啊鸭啊是一绝,朋友聚会,用不着讲究排场,关键是吃得舒服。不谈实惠不实惠,小饭店菜不比大饭店差。但是,饭店再小,都得有一个包间,包间里得有一个可供打牌的小桌子。小城有句顺口溜,叫做"饭前不‘掼蛋’,等于没吃饭","掼蛋"是小城人近年来流行的一种扑克牌的新打法,听说几乎流行全国了。</h3><h3> 主人一落座,就拿着手机拨打一通,重复着同一句话:"怎么还没到啊,大家都到了,就等你一个人了…"对方就会说:"到了,到了,已经到饭店门口了",或者是"5分钟到…"。但是,10分20分钟过去,未必就有一个人到。主人急了,再拿起手机:"快,快,三缺一,就等你一人打牌呢。"随后,便会有三两人赶到,主人春风满面:"把我等得急死了,快,打牌。"于是,几人一落座,便熟练地打起牌来。要是人手不够,主人会喊饭店老板或者服务员来参战。 </h3><h3> 大约一个小时后,一局牌也差不多结束。主人扫视房间,发现朋友差不多到齐,便起身:"你上,我去点菜。"旁边的人欣然接手,继续厮杀。所谓点菜无非是背着客人交代服务员多少钱一客。不一会儿,主人点菜回来,点了点人数,说:"就差‘李帅哥’了,来了罚酒!"话音没落,"李帅哥"驾到,众人就说:"你小子赶得真及时啊,要不就罚你酒了。"还有人会打趣:"你就是曹操,全世界跑得最快的人,说到你,你立马就到"。"李帅哥"一句作答:"靠,路上太堵,其实我两个小时前就开始往这里赶了。"主人批评:"兄弟你水真大啊,我请客你也开‘拖拉机’",说完便不再计较,赶紧安排就坐。</h3><h3> 菜上酒满,主人通常会说上一两句,无非是"也没什么事,就是想大家了,在一起聚聚"之类,要是主人什么也不说,客人会催他说上两句,然后酒宴正式开始。每人两杯酒过后,主人开始一一介绍客人。这时候,主人大多是组织部长,因为他把每个人都提拔了。比如晚报的张记者,他会说这是我们晚报的张总编,派出所的刘警官就是刘局,王环卫工便是城管局的王主任,诸如此类。一个桌子上,副科、正科,副处、正处比比皆是,全是领导,大家也不客气。不认识的,还相互点点头,表示知道了认识了,非常自然。很明显,大家对主人的介绍很满意。偶尔极个别的会谦虚一下,会模模糊糊地说:"我不是…"声音小到差不多连自己都听不见。马上就有人说:"快了,快了…"谦虚的人听了信心大增,很是开心。 </h3><h3> 小城不是酒乡胜似酒乡,人既善饮也豪爽。通常一个酒桌上,起码是先带一箱白酒来,大家先是每人两杯敬一圈,然后再每人"加深"(感情)两杯。虽然大家都豪饮,但小城人喝酒非常文明,一般在两圈后,主人就随意了,不再强求每人喝多少。这时候,酒量大的人就开始发挥了,小酒杯靠边,便开始"壶搞"或称令狐冲(拎壶冲)。如遇到老乡战友同学等,便是"我俩干一下",若对方是女性,干字便说得特别重,弄的桌上美女粉面含羞。老朋友的,新朋友的,一推一壶,几个回合下来,不少人吃不消,大喊不喝了不喝了,留点,留点…敬酒的便说,不行,你这是养金鱼呢?这时,"打的"又粉墨登场了。所谓"打的",就是端起酒杯起身到朋友面前敬酒,这样的礼遇是高规格的,没有人能够拒绝,于是,酒又是海喝了一通。</h3><h3> 几番下来,一箱白酒就见底了,主人便喊饭店老板,再拿两瓶酒来,众人就开玩笑:"不拿了,不拿了,拿来也喝得了。"主人看看面红耳赤的客人,便说:"能喝得了也不拿了,那就搬箱啤酒来漱漱嘴吧。"老板便搬来一箱啤酒,全部打开,一人发一瓶,接下来,便是一场啤酒战,如此这般,各人的酒就喝得差不多了。于是,"张处"与"李局"之间就开始交换手机号,"王镇"与"周总"相约下次聚会的时间,场面异常热烈,你兄我弟相见恨晚,握住的手紧紧不放,拥抱起来如胶似漆。。。如桌上有美女,那免不了又平添若干豪言壮语、幽默故事、带色的段子。。。这时,就有人说:"今天已经尽兴,下次再聚吧。"下次再聚往往只是一说,你可千万不要当真。这时主人把握住此机会,当机立断宣布:"散场!" </h3><h3>  于是,大家起身穿衣、拎包,出得门外,又是一番握手、拥抱,十八相送,难舍难分。一群摇摇晃晃的身影在灯火阑珊里渐行渐远。。。</h3> <h3> 回乡偶书11: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六尺巷,桐城市最著名的旅游景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年才得以有机会跨过长江去参观游览一次。巷子宽六尺,长百余米,鹅卵石铺就,高大的牌楼上大书"礼让"两个大字,站在巷子当中,有穿越到清代之感。"六尺巷"的故事绵延至今,不仅是中华民族和谐理念的充分体现,更是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典范,告诫世人要"大度做人,克己处事"。</h3><h3> 桐城这地方好像没什么有名的土特产,桐城丰糕算是比较有特色的,制作丰糕要选上等的大米,洗净后放入缸里用清水浸五六天,其间要隔天换一次水,免得有馊味。等到米发涨变白,再捞出洗净磨成粉浆倒入缸中,配上一定比例的面粉再加入酵母和匀后让它发酵,发酵好了的水粉,被舀进小蒸笼里,旺火蒸上四十多分钟就算大功告成。刚出笼的丰糕,那个白,那个嫩,那个扑鼻的甜丝丝的香气,只往人的鼻孔里钻,只要闻到了,没人能抵挡住它的诱惑。吃上一口丰糕寓意步步高升,岁岁发财。牌楼上方的白色的雾气就是附近的丰糕店蒸丰糕时冒出的水蒸气所形成。</h3><h3> 桐城现在又称文都,桐城派的古文赫赫有名,其主要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均系安徽省桐城市人,故名。"天下文章其在桐城呼!"即是清朝乾隆年间世人对桐城文章的赞誉。</h3><h3>小龙女出场,冰糖葫芦味道不错哦。。。</h3> <h3> 回乡偶书12:岳父家的走地鸡,吃的是五谷杂粮,喝的是井水,只只体态丰腴,一身鸡毛干干净净,富态十足。煲的时候老远都可以闻到香味,吃起来更是香了,原生态就是好。腊肉颜色也是艳丽,晒的金黄金黄的,吃起来也是香喷喷的。腊肉是自家养的土猪肉用盐腌制好后,然后在太阳下爆晒制成。自家的土猪一般都是喂养了近一年,也是吃的五谷杂粮长大,年头开始饲养起,直到腊月的时候才宰杀,这种猪肉市面上是买不到的,新鲜猪肉在铁锅里炒的时候也是香味扑鼻,会勾引的你食指大动,夹起一块放进嘴巴里,细细咀嚼,一脸的满足感,人间美味不过如此。</h3> <h3> 回乡偶书13:这次回家最大的一件事是初六为我老父亲办七十寿筵,我们兄弟姐妹几家人终于聚齐了,父母看见我们全都回来了,子孙满堂,异常高兴,满脸幸福。宴会当中我唱了一首《父亲》,唱的我自己热泪盈眶,唱的众亲友好几个也是直抹泪,父母年龄大了,最期盼的不是儿女给他们寄了多少东西,而是常回家看看,见上孩子们一面,比什么都幸福。孩子们最大的愿望是父母永远身体健康,平安快乐,回家可以吃上母亲亲手做的可口的饭菜,尤其是春节,阖家团圆的日子,更是如此,人生路漫漫,请珍惜亲情。。。</h3> <h3> 回乡偶书14:这次回家任务重,日程紧,连轴转,很开心的是挤时间见到了亲爱的高中同学,见到了亲爱的大学校友,时间过得真快,岁月在同学们脸上都刻下了些许痕迹,唯一不变的是同学们互相见面时开心的笑容和热情的话语,容颜虽易老,友情永不变。</h3> <h3> 回乡偶书15:春节不怕多辛苦,拜年不怕有多累,就怕喝酒伤了胃,推杯换盏酒必备,不喝感情不到位,喝了上顿接下顿,回到家中倒头睡,次日起来接着醉,好在老家低度酒,这次只是醉一回。哎呀呀,可怜我的老胃!!</h3> <h3> 回乡偶书16:穿越时光隧道,结束假期,今天回到广州,苦逼上班的苦日子又来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