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滇西之束河古镇

阿娇

<h3>  用&quot;精于质,朴于心&quot;来形容束河古镇是再恰当不过的。</h3><h3> 束河意为&quot;高峰之下的村寨&quot;。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也是纳西先民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度的活标本,是对外开放和马帮活动形成的集镇建设典范。</h3> <h3>  束河古镇房舍虽说与大研古镇(古城区四方街)一般古朴别致,但街道更宽,人流量也少了许多,商业气息也不那么浓厚,适合爱清净的人生活。</h3> <h3>  一种物件,一旦赋予故事,便充满神秘色彩。看到风铃,不由得想起电视剧《一米阳光》里的漂亮摩梭姑娘阿夏利,真希望奇迹能让我偶遇那样一位美丽、单纯、善良的姑娘。</h3> <h3>在柴虫工艺品店内,代表丽江特色的工艺品纳西木雕(东巴木雕),个个形态各异,独具特色。东巴木雕其本身也是纳西文化传承的载体。木雕神像可珍藏家中,也可恭奉于家中神龛。据店主纳西女孩介绍,它是纳西族的一种图腾,是祭祀时用来求神拜佛的神像。</h3> <h3>它们根据木质本身不同的纹理雕刻成不同的造型。</h3> <h3>喜欢这样的雕花,在惊叹其工艺精湛的同时,更钦佩艺人们的智慧与勤劳。</h3> <h3>  早饭选择在这里吃,别有一番滋味。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却无古道西风瘦马的苍凉。歌手一曲深情的《外婆的澎湖湾》,把思绪带到遥远的地方。外婆,我的外婆,早已作古,可她砂锅里的那块我挚爱的瘦肉,似乎还没揭开锅盖。</h3><h3> 思念是一条长长的河,可我的思念却再也流不到外婆的澎湖湾……</h3> <h3>  走过四方音乐聴背部,踏上茶马古道,悄然避开繁闹街道,走进桃源般的古村落。这里少了熙来攘往的人群和琳琅满目的商品,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静谧的庭舍院落。往前走便有许多内置清静典雅的客栈,最适合居住,打发寂寥时光。清修何须进庙宇,这里就是最好的道场。</h3> <h3>看到悠然二字,想起陶渊明的《饮酒》&nbsp;</h3><h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h3><h3>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h3><h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h3><h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h3><h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h3> <h3>诸多房舍中,最打动我的有以下几个。第一个便是悠堂,此客栈坐落在古镇最里面,接近山脚。走进正门,沿着青石板路缓缓下坡,一种悠然之气由下而上升腾而来。走近才发现,其清香来自白玉兰和绿梅,房屋装饰别致典雅,屋内不曾见人,可以任意出入而不相互惊扰。</h3> <h3>另一客栈,叫灯火阑珊。&quot;梦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quot;好别致的名字。这里一楼便有客房,沿着对面的木板楼梯可上到二楼,二楼的休息室阳光充足,若能坐在此处喝下午茶,必是人生的一大享受。房主热情的与我打招呼,弄得我极不好意思。我忙解释说,这里实在太漂亮,留个照回去好好欣赏,并顺便问了房价,148元,适中的价位,只可惜我们的房间已定,不然真想在此停留。在房主的一句&quot;过年快乐&quot;中,我依依惜别灯火阑珊,继续猎奇。</h3> <h3>  这里的房屋最喜欢用植物做装饰,而我更喜欢这种流苏飘带般的感觉。看到它们,感觉所有的房屋皆被培植成有灵魂的活物……</h3> <p class="ql-block">七彩坊,也是极漂亮的,一颗柿子树首先夺人眼球,本是极常见的东西被他们装饰点缀,一切都变了模样。无论是挂着的吊篮花,还是诸多木盆培植的多肉,没有一样不让人眼睛发亮。</p><p class="ql-block"> 我想说的是,大山里的猪运到北京,便不再是原来的猪,因为平台不一样。</p> <h3>转角遇到爱,在转角处,我遇到了这些富有生气的小物件。</h3> <h3>其实,简单就是一种美。</h3> <h3>很可爱的三只小鸡,真佩服创作者的想象力,想来她也是有童心的。</h3> <h3>  古城不乏藏龙卧虎的手艺人,经他们的手轻轻一弄,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便诞生了。</h3><h3> 手艺人应该不会老吧?一颗爱美之心怎会老去,爱美之人怎舍得老去?</h3> <h3>  松包,对于我来说,除了是引燃的最好燃料之外,从来没想过它们还有此用途。它们的美是与生俱来的,还是爱美之手精心成全的?</h3><h3> 世界不缺美,只缺发现美的眼睛。难道不是吗?</h3><h3> </h3> <h3>谁说枯树不逢春?这树不也绿了。</h3> <h3>啥叫变废为宝,下图告诉你答案。</h3> <h3>这些小挂件,在各客栈的墙上随处可见,它们也成为古镇的一道亮丽风景。</h3> <h3>  当我们怨天尤人,埋怨老天不公时,是否想过只需一个视角、一个观念转变就可转角遇到爱。</h3> <h3>  不起眼的盆,不起眼的花,稍微装扮,便诞生美的精致。</h3><h3> 如果美是一个机体,那么,构成美这个机体的各部分本身也只是极为普通的自然元素。</h3> <h3>  束河古镇是年轻的,走近他,亦如走近童年这些无需雕饰的小饰品、小装饰,便是填满童心的布娃娃。我想来往其间的游客,灵魂是富足的,是纯洁无邪的。 </h3><h3> 说到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一个客栈---心禅语禅</h3> <h3>这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屋里屋外的墙上皆有许多禅语。</h3> <h3>涤荡灵魂的文字,总让人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语言的魅力,是超脱物外的。</h3> <h3>庙宇未必有真佛,闹市但许有高僧。何处不红尘?何处无佛陀?何时、何事、何处不修行?生活的根基,是一颗自知、自省、自然的平常心。随缘即应,当下解脱。</h3><h3>红尘三千丈,悲欢古今同。净土不必远,就在你心中……</h3> <h3>  外墙云:&quot;识自本心,见自本性,自性 本净 随心 随性 随遇 随喜 持清 净心 见心 即佛&quot;</h3><h3> 内壁曰:&quot;禅在读 读其语淡味长 智藏其中之玄妙,禅在悟 悟其深远意旨 玄机妙合之智慧&quot; </h3><h3> 另一墙云&quot;现实也好 虚无也罢 梦里梦外皆是人生 &nbsp;一步一履,皆是修行。槛内槛外一世界,尘里尘外事一同&quot;。&quot;心境 洁净 心净 无尘&quot;</h3> <h3>  其实,实物比照片好看得多,风景比文字更有韵味,只是眼所到之处,心未必赶上,心赶上之处,大脑未必追上。</h3><h3> 遇到它们,就真的不想走了,真担心这样的小别终成永别!</h3><h3> "其实不想走,其实只想留,留下来陪你度过每个春夏秋冬。"周华健的歌声应景的从远方幽幽传来,一不小心,打湿了软软的心房。</h3><h3> 唯愿小小的别离,仅是下次相见的序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