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自序</p><p>长篇小说《芦花满天》初稿完成的第二天,我从微山湖东岸,摇起一只斑驳的小木船,回到微山湖西岸的老家沛县。</p><p>微山湖的芦花开了,在水之湄,在旷之野。</p><p>白白花絮被风吹起,飘过静静微山湖,飞上蓝天白云间,明晃晃阳光下,芦花满天。</p><p>儿时记忆中,乡村最动听音乐,莫过于苇塘里此起彼伏的蛙鸣。最美风景,就是夕阳下农家袅袅炊烟,以及彩霞与炊烟中飘飞的芦花。</p><p>我之所以钟情这种最不像花的芦花,因为她没有菊花,我花开后百花杀的霸气。也没有牡丹,百花丛中我最艳的自傲。我爱芦花独特神韵,飘逸、散淡、素面朝天而又不乏妩媚。</p><p>依山傍水,吸黑土之营养,受阳光之普照,从立秋抽穂,一直到来年春天新芽初发才凋零,风雨飘摇中,依然散淡与从容,寒霜中裸露的结节,张扬的是何等风骨!</p><p>芦花坚韧、顽强、超凡的生命力,不正是父老乡亲们最好写照吗?!</p><p>站在故乡的芦苇荡边,望着风中纷飞的芦花,我就会联想起艰辛中的父老乡亲,他们终生劳作,但命途多舛,生命之轻一如随风飘零的芦花。</p><p>正是有了如此联想,还有我青春萌动中的那段记忆,才有了《芦花满天》。</p><p>我不是自不量力的人,深知文学在这个时代的力不从心。所以,不奢望《芦花满天》能给乡亲们带来超拔苦难,突围困境的力量。如果我的文字多少能抚慰他们忧伤的心灵,唤醒他们渐行渐远的希望与信念,我将深感欣慰。</p><p>愿生活在这片芦苇荡边的乡亲们,能赶上党的好政策,别在"湖田纷争"中流血长叹,乡亲们若好,便是“和谐”。</p><p>也许他们一如既往地平凡,渺小的像棵芦苇,但他们面对自己多舛的命运,己经学会思考,这使我想起哲学家帕斯卡那句名言:"人是一根芦苇是世界上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p><p>当一袭红衣的村姑从芦苇荡边走过,耳畔响起微山湖晚归的牧笛,我闻着故乡泥土的芬芳随夜入梦,梦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念起,大半生寻觅。归来时,已错过花期。</p><p>难忘故乡的微山湖,还有那片芦苇荡珍藏的秘密。</p><p>心中的芦花你在哪?听我给你唱曲《芦花满天》吧……</p>